主页

《每日分享》107(2019年8月)

4年前 [08-31 21:03 周六]


2019—8—1

岳升杰每日分享:良华箴言

良者,善也;华者,美也;刘良华老师确实做到了把善良和华美的东西留给学员。他出生于1968年1月,湖北洪湖人,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他研究的领域为“家庭教育学”,倡导“自然教育学”。乍看刘老师,光着头,红黑脸,应该是个粗放型、重理论的教授,但一听课,他那观察细腻、幽默风趣的特点让人顿感如美人刺绣。这也许正是他倡导的“双性气质”,这也许正应了那句“人不可貌相”的俗语。听刘老师的课,真的有如沐春风、充满期待的感觉;看刘老师的《教育自传》似有杨绛先生的风格,充满着人性美、人情味。这里摘录几条语录,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大师。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根本,也是父母本人生活的根本。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一旦失败,整个人生就陷入悲剧。

2、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3、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富裕是一种高级的教育资源,但是,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父母有高级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因家庭富裕而四体不勤、傲慢虚荣,那么,富裕不仅不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反而成为孩子成长的祸害。中国的民间经验是:“富不过三代”。

4、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三好孩子”(身体好、性格好、生活习惯好),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 。或者说,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身体、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能干,他们很难改变孩子在学校成为“差生”的命运。

5、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2019—8—2

岳升杰每日分享:良华箴言(续)

6、如果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不妨从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并责令孩子努力学习,类似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

7、父母可以让孩子接触电脑游戏,但必须严格限制玩游戏的时间并监视游戏的主题。如果孩子不幸染上了“网瘾”,要么因为父母没有为孩子制定上网的规则,要么因为孩子在电脑游戏之外找不到足够的成就感。

8、劳动和运动是教育的故乡。教育原本从活动中产生,教育的最初形态就是活动、生活。后来印刷书出现,学校出现,教育逐步演化为某种“语言说教”。语言说教是一个进步,但也隐藏了危险和危机。当教育出现危险和危机时,可以尝试回到教育的原点,用劳动和运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9、不仅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也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珍惜父母的劳动并因此而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也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形成独立生存的技能。

10、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不能从粗糙的木桶中饮到甘露的人是不幸的。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父母需要想办法让孩子尽可能吃饱、穿暖。但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必须让孩子有“饥饿感”和“抗寒力”。

11、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责任是尽可能让孩子接受好的“后天遗传”。重视“后天遗传”,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提到类似“遗传”的高度。

12、孩子的成长有两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在3岁前后。3岁前后是孩子智力和性格发展的关键期;第二个关键期在13岁前后,13岁前后是孩子的青春发育和独立生活的关键期。家长如果利用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以后的教育就会一路顺畅,否则,会后患无穷。

2019—8—3

岳升杰每日分享:家长教育

齐大辉,1961年5月11日出生于大连,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公民成人成熟教育倡导者,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学科带头人,解决家庭“后代教育、后院管理、后世传承、后任选择”问题的实践型教育家。他对家长教育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1、生活中,一谈起教育,人们往往只盯着学校教育,殊不知,正是家庭教育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生源质量,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接力赛”的第一棒。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便须从家长教育入手,只有搞好家长教育,才能为学校教育提供高素质的生源,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2、什么叫家长教育?口语化来讲就是三成教育,成人成长中的成熟教育。

3、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基础、公民素质源头、群众工作桥梁、党群关系抓手。

4、家长教育是国家战略工程,应将家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立中国家庭科学研究院,形成中科院、社科院、家科院三足鼎立国家智库系统,促进“依法治国、按约持家、和谐发展”。

5、当下国民素质的知识多常识少、成人不成熟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家庭和谐、单位效益、国家安全与民族命运。

6、家长教育重在工具使用,孩子教育贵在习惯养成。

7、未成年人问题本质是成人不成熟的家长教育缺失问题,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主战场在家庭而不是学校,主责是家长、主导是老师、主体是学生。

8、通过党员生活教育进家庭,抓党建促家建,正家风助党风,是新时期群众路线与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对于一名党员干部的工作与生活来说,上班是党建、下班是家建,家风正则党风好。因此党建、家建、家风、党风为一个真实人生的时空四象限”。

9、今天多一所家长学校,明天便少一座社会监狱,现在多一份家长教育投入,未来少十倍拯救孩子社会成本。

10、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

2019—8—4

岳升杰每日分享:家庭公约

家庭教育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亲子教育,就是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这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传统的、狭义的家庭教育,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二是亲职教育,即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培训形式让父母学会如何做家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长教育,这应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就如学校教育中师范院校培养老师。父母不等于家长,父母是身体成熟的男女结合生育孩子后的一个称呼,具有生物学、生理学的成份,而家长则是懂教育会管理的人,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的成份。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兵法上也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在家庭教育上,很多父母都在打无准备之仗,怎么能保证孩子不出问题?一位董事长和一位总经理管理一个公司,如果董事长没目标,总经理不懂经营,公司怎能不乱套?

三是相互教育,即在家庭这个小团体中,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的过程。特别在信息时代,很多时候成人需要向儿童学习,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

有人说,家庭教育太难了,有人说,太简单了,实际上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观念和方法上讲的。家庭教育难就难在观念上,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脱胎换骨,假如有了正确的观念,方法就会很简单。齐大辉教授认为,一个人就是一个国,一个家庭就是一部三国演义,国与国和平相处就要制定条约。如果依据“依法治国、按约持家、和谐发展”的原则,每个家庭制定《家庭公约》,家庭教育就会简单有效,而制定《家庭公约》从五子登科、五句良言做起!

五子登科:1、起床叠被子;2、用后刷池子;3、进门静机子;4、用餐静盘子;5、餐后归椅子。

五句良言:1、家人起床相互问一声,早上好,一天愉快!2、外出回来问候一声,你回来了,辛苦了!3、宝贝,今天你好开心啊!4、我想这样做,您看可以吗?5、晚上休息时,家人互道晚安,好梦!

2019-8-5

岳升杰每日分享:看见儿童

贺岭峰,1969年8月出生,现任上海政治学院心理系主任、教授。听贺岭峰博士《看见·读懂·陪伴》的讲座,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信息时代儿童的了解、理解、包容和信心。通过他的讲解、描绘,我仿佛看到了新生代儿童海市蜃楼般的美好心灵,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正向我们走来。

贺老师从“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17岁男孩跳桥”和“7月4日,杭州9岁女孩章子欣被租客从家中带走遇害”两件事讲起,提出家庭教育的最低标准应是“父母不能把孩子养死”。当前,家庭教育正处于新旧观念碰撞的转折期,很多传统观念已成为阻碍孩子民主、自由思想的绊脚石。“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养死”,从有形处看是孩子肉体的消亡,从无形处看,是父母教育观念的死亡。

贺教授的讲座共分三个部分,一是看见未来图景;二是读懂次元空间;三是陪伴心灵成长。在看见未来图景部分,他从“看见一块天空”“看见今日之弊”“看见突围之路”三个方面分析。“看见一块天空”,他提出以下观点:1、大众职业消亡与小众职业兴起;2、孩子的对手不是同学而是机器;3、大学文凭既不能升值也不保底;4、阶层固化导致通道越来越窄;5、信息化技术塑造出新熟人社会。“看见今日之弊”他的观点是:1、后喻文化导致父母失能失势;2、核心家庭成员关系序位倒错;3、时间短缺成为亲子关系瓶颈;4、低效学习模式暴击信心耐心;5、社会焦虑层层传递到最弱处。“看见突围之路”,他提出:1、最基本的能力是丛林生存能力;2、家庭应成为最安全的冒险之地;3、至少在家中学会一项过人本领;4、父母要为孩子做好心理防护网;5、父母的努力会成为孩子的起跑线。

看见需要智慧,看见需要勇气,看见需要实践,看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从现在起,让自己擦亮眼睛,看见儿童!

2019—8—6

岳升杰每日分享:初识沙拉

  当看到课目表上有位授课老师是沙拉·伊马斯,其讲授题目为《爱国·爱家·爱自己》,我的第一反应是:还有位少数民族老师。当沙拉老师来讲课时,我了解到她是位71岁的老太太;她是位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她有本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当听她讲课时,我了解到她是个中国通——熟知中国文化、中国家庭;她是位具有犹太血统却热爱中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她经历了三次婚姻,育有两男一女;她是位宽厚、仁慈、富有爱心的妈妈;她有着去过128个国家的丰富阅历;她有着非常前卫的家庭教育理念。

当准备写这篇分享时,我了解到,她十二岁时,父亲病故,从此家境败落;“文革”期间,上到初一即辍学,还坐过两年牢;1992年,她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带三个孩子回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她用先进的犹太教育理念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两个儿子在三十岁前即成为千万富豪。

当我在网上看时,我了解到:“沙拉出生在中国上海,也是目前所知唯一在沪犹太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下,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她通过借鉴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精华,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方法,创造性地通过延迟满足、家风育人等理念,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实现了富豪梦。”

当我在“喜玛拉雅”听《特别狠心特别爱》时,我被沙拉老师的文笔所吸引;我被她从一个“中国妈妈”成为“犹太母亲”成为一个具有先进理念的教育家而赞叹;我为她在以色列生活十一年后又毅然回到上海的举动所震憾;我为结识这位“教子圣母”而骄傲!

这一切的一切,我都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羞愧,我意识到“世界还很大,我要多走走。”

2019—8—7

岳升杰每日分享:清晰选择

7月21日是第三次聆听曹萍老师讲课,她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十二年的成果——家庭教育指导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她用一天时间,从“清晰选择、寻找路径、做好保障”三个方面做了讲解。

  “清晰选择”部分,她讲了四个问题,一是我为什么做家庭教育指导师?二是我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三是我如何跑得快?四是我如何跑得轻松?自2009年11月我决定将家庭教育做为后半生的事业到现在快十年了,最近我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我为什么做家庭教育指导师?”这是我从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做出的总结。我当过老师,从过行政,合伙做过工程,制过铅笔,倒卖过灌肠、蘑菇,想过当律师,想过当会计师,但最终我感觉我最喜欢家庭教育指导师。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标准我应该做下去。因为我的初心就是做一个好父亲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这个使命自认为完成得不错。在此基础上,让家族和亲人从家庭教育中受益,这个也在进行,我在家庭群开展家庭教育读书活动,我的几个晚辈都在学习家庭教育。最后就是用家庭教育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让后半生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也许是家庭教育普及真的太难,也许是我各方面受着局限,最近一段我一直感觉最后一个目标进展太缓慢。到现在为止,选择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一点不后悔,特别是听了沙拉·伊马斯的课,我认识到“中国妈妈”和“犹太母亲”差别很大,家庭教育任重道远、大有可为,不是家长不需要,而是我的能力有问题。让家庭教育因我而惠及众多家庭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发展方向是讲课、写作和咨询,虽然有所进展,但有点像小脚女人,需要突破。我跑得快的思路是走出去,多学习;花些钱、找大师;找基地,多实践。我跑得轻松的途径是通过呼吸静心,让身体健康,让心胸开阔。

 

2019—8—8

岳升杰每日分享:跑向目标

我为自己确定的方向是以父母为对象,紧紧抓住写作、讲课、咨询三个方面宣传推广家庭教育。当目标方向确定后,曹萍老师提出如何跑得快和跑得轻松两个问题。

  如何跑得快?通俗简单地说就是学习、实践、写作。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向电影学习、向电视学习、向电脑学习、向手机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国外学习、向老师学习、向父母学习、向孩子学习;实践就是要多讲课、多咨询、多到孩子中去、多到父母中去、多到家庭中去;写作就是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写作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应该时刻对目标方向进行检测,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正做什么?我做的与我的目标有什么关系?应该时刻保证目标有效,跑的方向正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曹萍老师引用《大学》精典告诉我们只有这样才能跑得快。她告诫我们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向人师学习,与同伴切蹉,找平台锻炼。让我们谨记“师法侣财地”,算好生存之账、发展之账、捐助之账,拿出一部钱用于学习。

如何跑得轻松?只有跑得轻松才能跑得稳、跑得远,除了身体健康、心灵通透外,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曹萍老师的定格梦想法:第一步,回忆一下你的梦想,想象出来,你当初的梦想是什么,你的初心,或者你未来的一个愿景是什么,把它变成一幅画面,清晰的,色彩鲜艳的,甚至是有声音的画面。第二步,把这幅画面拉到眼前,这叫以终为始。去感受它,去观察它,无限接近。第三步,把它融进自己的内在,大口地喘气融进去,当你真的把这幅画面拉到眼前,融进自己内在的时候,就能出现一个奇迹,以后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遇到什么样的诱惑,它依然与你同在。

2019—8—9

岳升杰每日分享:和合之路    

和是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融合、合作。“和合文化”产生于先秦,它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客观地承认不同,比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

当家庭教育指导师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在思考如何跑得快、跑得稳、跑得轻松、跑得长远时,曹萍老师为指导师指出了一条助人助己的和合之路。助人让我们的人生有高度,助己让我们的人生有长度,爱心让我们人生有温度,选择家庭教育指导师之路,我们就要走以爱为核心的助人助己的和合之路。

如何做到助人?首先,要储备知识。家庭教育是一门集多门知识于一体的科学,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需要参加各种专业学习,掌握各类知识。据曹萍老师讲,她参加过NLP、萨提亚、叙事疗法、教练技术、家庭系统排列等各种学习,她讲课的特点就是知识面广、灵活多变。就当前而言,我们需要阅读中外家庭教育专家的书籍,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需要学习心理学,了解人在各年龄段的特点;需要了解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了解新时代中国家庭的特点。

其次,要提升能力。最基本的我们需要有表达能力、聆听能力和运用能力。曹老师提出要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所知、所见、所感,赋予信息以生命,要做到口齿清楚,控制节奏,力透听众,激发兴趣,描绘画面,建立关联。

再次,要形成体系。随着学习和成长,要形成自己相信的观点,做到继承和发展;要形成自己证悟的方法,做到关联和系统;要慢慢形成自己的体系,即使不成熟也要朝这个方向发展。

如何助己?曹老师讲了三点:修养自己的品性;要爱家;树立无我利他的思想。如何有爱?曹老师讲了两点:建立与父母的深层连接;要了解一个三角与两个三角(现有家庭与夫妻双方原生家庭)的关系。

2019—8—10

岳升杰每日分享:动力之源

  曹萍老师在《十二年的成果——家庭教育指导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主要讲了“清晰选择”“寻找路径”“做好保障”三方面的问题,也即目标、路径和动力。实际上,这三部分是贯通的,助人才有高度,助己才有长度,有爱才有温度,而只有这三者完美结合组成“和合之路”才能向既定目标跑得快、跑得稳、跑得轻松、跑得长运。在“做好保障”部分,她从高度、长度(深度)、温度进行了剖析,这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方法或动力之源。

首先,要有高度。 《孙子兵法》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因此,我们在目标的制定上要高瞻远瞩,在道路的选择上要有高度。所谓高度就是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要有爱国助人的思想,要有“以其无私,成就其私”的胸怀和智慧。关于助人中的收费与公益问题,曹老师指出,该公益的公益,该收费的收费,并不是收费就不好,有些时候,你不收费降低对方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对方的贪心。

其次,要有长度。一个人的长度或深度是指他对问题的认识或见解。常言说:法于理中,理于道中。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对一个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核心是形成自己的观念,而这些观念要符合自然、人性科学之道。关于有效沟通,曹老师阐述了她的五步沟通法:客观描述事实,说出我的感受,探索他的需求,提升他的能力,制定新的计划。这就需要我们从理念上理解沟通,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而不能只记方法。

再次,要有温度。有爱才有温度,而这个爱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爱,是正确的爱,是能让对方接受到的爱。我们有时候心是为对方好,但说出的话是硬梆梆的,对方不愿接受,这就不是正确的爱。有时我们的爱超越了界限,影响了别人的成长,这也不是正确的爱。所以,要让爱有温度,让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对方的心田,就要学会爱。

2019—8—11

岳升杰每日分享:海勇名言

王海勇,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河南省教育系统首批特聘家庭教育专家,著有《亲子教育之道》。王老师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系统教育》,他从“完整教育”“父母成长”“教育本质”“教育方式”“家庭关系”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有很多提法认人耳目一新,现摘录于此。

1、孩子在超市与在大自然中完全不一样。

2、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3、家庭教育的三大致命伤是:物质的过度满足;行为的盲目替代;情绪的肆意泛滥。

4、很多父母把自己培养成超级爸妈,把孩子培养成会移动的植物人。

5、谁情绪最多谁就是这个家庭里的孩子。

6、情绪是智慧的看门狗,爬行动物是用神经解决问题的;哺乳动物是用情绪解决问题的;人是用大脑解决问题的。

7、我们童年的经历、记忆以及应对塑造了“自我”也创造了我们所有现在的心智模式和现实。

8、我们现在的自我觉察可以让我们重新“发现自我”,创造一个升级以后自我。

9、我们的初心由父母创造,这是我们的人生脚本;我们的梦想由自己创造,这是我们的人生剧本。

10、人只会用熟悉的方式做事,不会用正确的方式做事。

11、教育孩子很简单,教育自己就可以了,这是教育的真相;改变孩子很简单,改变自己就可以了,这是改变的真相。

12、每个人都有创造某一种能够超越自己事物的需要,这在心理学是就是成为父母。

13、过去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怕死;现在的孩子怕苦,怕累,不怕死。

14、学习问题往往不是学习本身的问题,更多时候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15、现在社会聪明人太多,有韧性的人太少,我不求自己做一个聪明的人,只求自己做一个有韧性的人!

16、亲子之爱就是以分为目的:分勉,分手,分铺,分房,分家,分离。

17、无论过去的你还是现在的你,从你决定开始学习的那一刻,你就成了不一样的自己!

2019—8—12

岳升杰每日分享: 自言自语

问:由于家长忙,无暇陪孩子,造成孩子常常自言自语,请问应该怎样调整?

答:现状——自言自语;原因——家长忙,无暇陪孩子。至于解决办法,家长虽然“谦虚”地没有说出来,但我们相信他一定做过一些尝试,当然,这种尝试有可能是南辕北辙的。也许是想再证实一下孩子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想问一问这种情况对孩子有多大影响;也许是对自己方法的怀疑,想找人证实一下;也许是嫌效果不明显,想寻找“捷径”;总之,家长是抱着诸多疑惑和期待来咨询的。

首先,对现状进行分析。家长提这个问题既不是很小的孩子在自说自话也不是偶尔的自言自语,而是较大的孩子已经出现了交往障碍。这样发展下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的,一定要让家长认识到危害性。

其次,找出根本原因。据家长的介绍就是“家长忙,无暇陪孩子”,咨询师需要问清“忙的程度”“孩子多大开始忙”“孩子分别由谁抚养多少年”“什么时候发现孩子有这个问题的”等问题。另外,咨询者往往是一人,虽然他来咨询,我们要认真听他的介绍,但要明白这只能是一面之词,还需让他介绍一下孩子的其他“重要他人”对这个原因是如何说的。经过全面分析,从千头万绪中找出根本原因,经过抽丝剥茧拉出一条线。

再次,商讨解决办法。当我们找到根本原因后,我们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商讨解决办法。为什么说商讨?因为下面的执行还要靠家长去执行,我们就要根据他的家庭实际找到他可以做到的方法。如果说家长说的就是根本原因 ,那就要让家长朝几个方向努力。一是尽量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这并不是说什么也不让家长干了,而是可以调一下工作,可以缩短一下应酬时间。二是家长要做长期改变的准备。三是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不仅要陪伴而且要高质量,比如,对这样的孩子要情绪稳定,不批评多鼓励,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等。

2019—8—13

岳升杰每日分享:物归原主

  问:为了让孩子把学习成绩搞好,无条件满足他所提的要求,造成现在只要不满足,孩子就用不学习来要挟,请问该怎么办?

  答:这个问题对咨询师来说是很熟悉的问题,因为这是很多家长遇到的头疼问题,也是经常咨询的问题。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因孩子不学习或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来咨询,而很多“问题孩子”也是因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认为父母说话不算数而罢学。这个问题的现状是:“只要不满足,孩子就用不学习来要挟”。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为了让孩子把学习成绩搞好,无条件满足他所提的要求”。正如家长对这个问题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这确实是个必然的连接,照此发展的结果是:孩子不仅学习无法搞好,而且性格及办事能力也会一团糟,并且亲子关系僵化,因为他会把这一切都归为父母的原因。怎么办?解决的思路是从原因着手,找出其错误所在,用正确的做法代替错误的做法。

  首先,要明白用无条件满足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错误的。其错误有三点,一是把孩子的学习当成父母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他是为家长打工的,这样被动地学习,孩子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他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学习不会有好的效果。二是无条件满足,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特点,他认为别人都该他的,他不懂得爱,不懂得与人交往的规则。三是把这两个错误的事情拧在一起,错上加错,不仅学习搞不好,而用是“孩奴”养出“啃老族”!

  其次,树立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的思想。父母要慢慢放手,退居二线,还权于子,物归原主,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多用精神鼓励,巧用物质鼓励。

  再次,延迟满足。“再富也要苦孩子”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孩子明白社会是有规则的,不是谁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才能让孩子懂得人情事故,成为健康的人。

2019—8—14

岳升杰每日分享:哭的动机

  问:请问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还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答:  哭,有很多正面意义,孩子不会说话时,他哭是告诉父母他饿了、他尿了、他不舒服了;当心情压抑时,哭是一种发泄,它可以让人轻松。但这位家长谈的现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还动不动就哭”,真的是个问题,并且家长只谈了现状就要方法,是个真正要咨询师“好看”的问题。那我们就从原因和办法两个方面去探讨“怎么办?”

  首先,找一下哭后面的动机。孩子上三年级应该是9岁、10岁的样子,不论男孩女孩,动不动就哭绝不是正常现象。哭从表面看是生理问题,实际上更偏重于心理问题。孩子哭的动机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从家长那里学会的处理问题的模式,用哭来解决问题;二是从哭中得到了益处,如能得到父母的关注,能得到父母的同情和呵护等;三是出于自我保护,哭能让自己消除恐惧、心情放松;四是性格内向、敏感脆弱,像林黛玉一类的。

  其次,对症下药,做出改变。家庭教育有个观点,孩子的问题其根源是父母的问题,孩子有病,家长吃药。从以上分析,可能孩子有各种动机,但归纲到父母身上就是两点:一是父母的示范作用;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

如果父母一方,特别是母亲,总是用哭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会见好学好。如:不满意丈夫了,哭;想让孩子听话,哭;想控制事情了,哭。对于这种情况,父母要调整自己,假如你仍不改变,而只想让孩子改变,再讲道也没用,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看不得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父母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孩子从中受益,他就会不断地用这种方式。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平时,多关注孩子,多和孩子沟通,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而当他哭时,要狠下心来,忽略。如果是孩子内向或身体弱而哭,父母就要多鼓励孩子,多让孩子锻炼身体。

2019—8—15

岳升杰每日分享: 学习热情

  问:孩子对什么都有热情,就是对学习没有热情,怎么办?

  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智力问题,当然也不是学科本身有问题,这完全是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谁之过?有句话“偏科是偏老师,厌学是厌父母”道出了真谛。

父母做了哪些事让孩子对学习没了热情?主要有这几点:一是孩子把学习当成了是父母的事情。由于父母太看重学习,又不会方法,往往做些越位的事情,总是催着、打着、拉着,时间一长,孩子就认为自己是打工的,是为父母而学。如果关系好,孩子还可多学一点,如果关系不好,孩子就会被动应付,而实际上,这样做关系不会好。二是把学习与痛苦相联系。“学习就是痛苦的事情,谁学习不痛苦啊?”父母经常用这种态度教育孩子,孩子就会认为学习是痛苦之源,只要有可能就躲避。三是期望高。父母总是把目标定得很高,孩子怎么做也达不到目标。就像摘桃子,孩子怎么跳也够不着,总是挫败,慢慢就不想摘了。四是否定多。父母总是想用反相刺激来激励孩子,用自己的优秀,用别人孩子的优秀给孩子做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孩子知耻而后勇,但这种否定让孩子找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没有感觉当然就学有热情。

根据以上原因,父母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有热情就须针对性地调整、改变。一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让孩子明白学习与他的人生是联系的。父母要退位,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态度。二是学习是快乐的。父母要改变认知,破除传统的观念,从快乐的角度去观察学习,告诉孩子学习是很快乐、很美的事情。三是降低期望。父母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四是多鼓励。孩子能做到又能得到鼓励是形成自信的前提,只要孩子有了自信,孩子就会主动做。

2019—8—16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会沟通

问:孩子上高中了,本应懂事,可现在你一说他就烦,请问我该如何与他交流?

答:沟通有三个要素,即自我、他人与情景,依据三要素维吉尼亚·萨提亚将沟通分为5种不同的方式:指责型——忽视他人的感受;讨好型——忽视自己的感受;理智型——忽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打岔型——忽视自己、他人与情境;一致型——关注自己、他人与情景。由此可以看出,亲子沟通应采取的正确方式就是一致型沟通。在采用一致型沟通方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曹萍老师创造的沟通五步骤与孩子交流。

第一、客观描述事实。

这里说的事实是指回归当下,我们只讨论孩子烦的问题。家长可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如实地陈述出来,就像一台录像机一样把孩子的表现录下来,不夸大、不缩小。现在你已经上高中了,我一说话你就烦,我们根本无法交流。

第二、说出我的感受。

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现在,我们之间,身体近在咫尺交流,心灵却远在天涯,像陌生人一样,我心里面很难受。

第三、探索他的需求。

找到他这么做的需求是什么,这样做满足了什么,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你不想与我们沟通,一定有你的想法,有你的苦衷,我们做了什么让你感到烦,你能给我们谈一谈吗?

第四、找到新的方法。

这是在解决问题,可以探讨家长怎么做孩子才愿意沟通。以后,我们多听,少对你批评,你让我们提建议时我们再提,好吗?

第五、提出未来的希望。

我希望以后儿子有什么就给我们交流,有什么想法多给我们谈。如果过去我们在沟通中哪些地方伤类目了儿子,我们向你道歉,如果以后那些地方你听着不舒服就向我们提出来。我们也一定改变沟通模式,换位思考,多从你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一定能像以前一样顺利沟通。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陈述事实、说出感受、提出希望,如果能加上拥抱等肢体动作更好。

2019—8—17

岳升杰每日分享:考试焦虑

问: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只要一考试就会非常紧张,如何缓解孩子的这种紧张情绪?

答:参加考试适度紧张是正常的,在可控范围内是有利于能力发挥的,但上面说的情况,孩子一考试就会非常紧张且已影响了正常发挥,这应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症。如何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

首先,要找出孩子情绪紧张的原因。一般来说,这种情况都与父母过高的期望有关。父母特别看重考试成绩,考试前,反复给孩子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并用打骂、恐吓或物质奖惩等手段给孩子施加压力;考试后,总是和考试好的孩子比较,挑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对孩子的成绩表现出不满,对孩子唠叨、指责不休,并且新账老账一起算。

这样孩子每遇到考试就会想到父母,就会想到不好的结果,好像时刻被一双眼盯着,背负着过重的压力,对考试产生恐惧,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条件反射。有的父母说:我们现在已经不给孩子压力了,只要他能正常发挥就行了。实际上,父母这种思想已经被孩子内化了,进入了潜意识,他要么认为父母说的话言不由衷,是无奈之举,要么真的认为父母已经改了,但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短时间也难以控制。

其次,父母要高度重视。父母一定要认识到考试焦虑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如果说考试焦虑只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么一旦焦虑泛化,他就演变为焦虑症,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

再次,父母要通过学习改变调整。父母要降低期望,多看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有自由的空间。当然,这种改变要经过好长时间,因为父母的观念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需要长时间调整。父母要从最初的假装接受孩子现状慢慢变为真正理解过高期望带来的后果,进而从内心接受孩子。当孩子接受到来自父母“允许自己自由地活”这个信息后,孩子慢慢就会接受自己,遇到考试就会平静,这种紧张的情绪就会化解。

2019—8—18

岳升杰每日分享:课外辅导

问:我们不想让孩子上更多课外班,可孩子考试内容又常常是课外辅导班讲的,请问我该如何处理这个矛盾?

答:当前,有些“畸形”家长,打着爱的旗号,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五六个辅导班,唯恐孩子有一点懈怠。当然,这些家长眼里没“闲人”看不得孩子玩,并且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孩子变成自己“心里的我”。因此,“我们不想让孩子上更多课外班”,乍看这句话,这位家长比前面的家长要好、要开明。但后面紧接着又跟一句“可孩子考试内容又常常是课外辅导班讲的”,这言外之意,不让孩子上课外班是不行的。这和现在一些家长说的“我看着小孩每天写作业到十二点也心疼,我监督着也累,可老师每天都要督促,有什么办法?”一脉相承。这种从众心理是很多图省心、找借口、不负责任家长的想法和做法。这看起来是死结,实际上这是学习的主动权问题。

首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现实中,那些纠结忙碌的家长都是越俎代庖的结果。有些家长把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孩子就像被他支配的木偶,在学习上没有一点主动性,只会跟着老师一步一趋,这样的孩子就容易被这种辅导班所绑架。事实上,有很多优秀的孩子并不是靠辅导班辅导出来的,只要孩子能主动学习,这个矛盾就能解决。因此,是不是上辅导班,上几个辅导班,都让孩子来决定。每个生命都是向上、向善的,他们潜力很大,只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当然,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担心说一说,而决定权放给孩子。

其次,父母要学习家庭教育。父母只有学习了家庭教育,了解了学习的真相,才能明白“还权于孩子”的方法和益处。也只有这样,才能种好自己的田,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不被老师或其他外界的假象所迷惑。

再次,对那些表现确实很差的老师,不排除用法律、法规捍卫自己的权利。

2019—8—19

岳升杰每日分享:权衡利弊

问:我们希望孩子学习一些新东西,又不希望新奇事物分散小孩的注意力,如何权衡其中的利弊?

答:第一、宜疏不宜堵。有些家长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怕孩子“学坏”,视手机、电脑、游戏等网络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围堵。其结果是孩子出于好奇无节制地上网游戏,还破坏了亲子关系。历史上大禹治水的成功就是吸收了父亲因堵而失败的教训,最后改用疏导的办法。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孩子真的只读书而不接触网络,他怎么与同学、伙伴沟通?他不成了生活在上世纪的人?所以,这位家长希望孩子学习一些新东西是正确的。

第二、让新事物成为孩子的工具而不是孩子的主人。一些孩子之所以“网瘾”是因为他在现实中找不到感觉,没有价值,即使没有网络他还会在其他方面出问题。所以,要想不让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父母就要丰富孩子的现实世界。

首先,父母要用心陪伴孩子。现在孩子少,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玩伴,这与过去多子女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有些父母说:我们那时父母忙得也不管我们,为什么我们也不孤独、寂寞?他们就没想过,那时一家就有几个兄弟姐妹多,并且玩伴也多。所以,现在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就会因孤独而形成网瘾。另外,有些父母虽然陪伴但不用心,他们为了自己心静,怕孩子影响自己应酬、做事,就主动给孩子手机,让孩子看动画片、打游戏,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沉迷网络。

其次,父母要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价值。俗话说,要想庄稼不长草,最好的方法是让苗旺起来。为了不让孩子被一些光怪陆离的新鲜事物分散注意力,父母就要在现实中有价值感。比如,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等。事实证明,只要孩子在现实中有价值感和成功感,他就会控制自己,他就会成为新奇事物的主人。

2019-8-20

岳升杰每日分享: 让孩子做主

问:孩子不想选择去重点高中,愿意在职高中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就读。该不该由着孩子的性子,让他做主呢?

答:从家庭教育角度讲,答案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做主。因为孩子已经要上高中了,年龄应是十五六岁,并且他的目标很明确——到职高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就读,这说明孩子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结果,所以,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当然,家长想让孩子上重点高中也是为孩子好,可以把自己想让孩子上重点高中而不想让孩子上职业高中的想法给孩子进行沟通。但核心是要平等沟通,家长只提建议,而让孩子决策。

有的家长可能提出,按他的路走,如果他“三天新”到时后悔了怎么办?再说,职业高中的老师和孩子都没有重点高中好,学习环境肯定差,孩子去那里不耽误前程吗?我们由着他的性子不是惯他吗?家长这种担心也是现实,但我想,孩子上职高一定是对自己的成绩有深入了解,在这里能找到同伴,感觉要好;假如真的读不下去,这也是他人生的一次教训,对他以后的成长也有帮助。

假如按家长的想法,孩子“硬 ”上了高中,孩子就一定能在这“优良”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吗?这里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孩子跟不上班,对学习失去兴趣;还有可能是跟家长较劲——你让我上我就不上;最后的结果是要么辍学,要么混天熬晌,要么整天找事。因此,如果按“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我认为还是尊重孩子选择较好。

这位家长谈的问题从表面看是探讨方法问题,实际再深入思考这是观念问题,是家庭教育中的“哲学”问题。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儿童本位”观,即凡是儿童的问题都要站到儿童的角度尊重儿童。现实中,我们家长从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大学、工作、结婚甚至生孩子都是“一篮子”,孩子怎么能成为有能力的人?所以,奉劝这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做主!

2019-8-21

岳升杰每日分享: 自我保护

问:现在社会上伤害孩子的因素很多,我们也不能老盯着孩子。如何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呢?

答:这位家长提的问题很好!一是认识到了“现在社会上伤害孩子的因素很多”。除了地震、台风、泥石流、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外,由于教育失误造成的人心浮躁、道德滑坡,也导致社会上伤害孩子的因素增多,如校园恶性案件、吸毒、性侵等。另外,由于网络的普及,虚拟世界的真实欺骗也逐渐成为伤害孩子的第一杀手,暴力、色情游戏,“校园贷”等陷阱、馅饼腐蚀着伤害着孩子的身心。二是认识到“我们也不能老盯着孩子”。面对诸多伤害,有些家长就用恐吓、不让孩子出门等方法保护孩子。而这位家长看得远,认为老盯着不是办法。因为孩子是活人,是成长中的人,家长不可能老盯着保护孩子一生。三是家长直接提出“如何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呢?”这个问题,意思就是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才是减少孩子伤害的高招。如何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以下三点可作为参考。

第一,要客观地直面伤害孩子的问题。对自然、社会、网络上存在的各种可能伤害孩子的问题,要和孩子谈。这里防两种倾向,一个是为了震慑住孩子,就用夸大和恫吓的手法让孩子害怕。这种方法让孩子感到四面楚歌,随时都有被伤害的可能,其结果导致孩子胆小懦弱,一事无成,真正是因咽废食。另一个是为了把家打造成“温馨的港湾”,有意回避问题,这会导致孩子遇到问题束手无策。正确地方法应是客观地给孩子谈,可以利用分析案例的方法一起与孩子讨论。

第二,要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让孩子学一些技能,像武术、游泳等,女孩子可以学一些跆拳道一类的健身防身术。

第三,家是最安全的冒险地。家长从小时候就要在家庭中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自己的监视下,让孩子做一些冒险的事,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2019-8-22

岳升杰每日分享: 保护隐私

问:孩子大了,我们很怕孩子在异性交往中出现问题,老想了解和掌握他的行踪和秘密,孩子对此很愤怒,真不知如何做?

答:面对青春期以后逐渐发育成熟的孩子,家长有些担心是正常的。如果家长只在想的层面还可以,如果付诸于言行,“孩子对此很愤怒”说明孩子还是个正常的孩子。如果孩子没任何反应,那孩子肯定有问题了,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空间,都想保留一些隐私。我们说,家庭教育是人性教育,对于那些不符合人性的教育一定要摒弃。

首先,允许孩子有隐私。俗话说,没有隐私的孩子长不大!很小的孩子什么也不懂,看到什么说什么,这是很幼稚的。随着年龄长大,孩子不再是“小屁孩”“跟屁虫”,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当孩子有了隐私,他就懂得了思考,他知道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有隐私不想让别人知道,同样,我们也要保护孩子的隐私。

其次,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交往。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喜欢异性是正常的,否则,那不成木偶了吗?有人把“早恋”比喻为“早练”是很有道理的。现在很多大龄青年不谈恋爱,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概应与家长扼杀孩子的早恋有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越来越开放,男女交往已成正常现象。如果尊重孩子,它会健康发展,如果硬堵或乱扣帽子,它真的会向畸形发展。

再次,优化亲子沟通。家长怕孩子出事,想了解孩子的思想轨迹是正常的,但方法要得当。如果感觉孩子不和自己沟通,家长就要从自身找问题,调整自己的沟通模式。如果时机不成熟,家长利用偷听、偷看的方式打探孩子的隐私,只会让亲子关系恶化,让事情变得更糟。请相信,孩子心中有杆秤,他清楚和家长是否沟通或沟通到什么程度对他伤害最小。只要家长能做孩子的朋友,能真正帮到孩子,孩子是一定想与你沟通的。

 

2019-8-23

岳升杰每日分享: 化解之道

问:我们夫妻常因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同吵架,甚至闹到要离婚。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化解这个矛盾?

答:现在很多父母以爱子之名行私己之实,就这位家长提的问题,假如这个问题只是个导火索,只是拿孩子的问题说事,就是说孩子的问题只是个替死鬼,那么这个矛盾无法解决。假如夫妻真的是单纯因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吵架,这个矛盾应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能够解决。

首先,要肯定夫妻双方是有责任心的。在现实中,往往出现一方是老师或懂教育爱管孩子,另一方就会抱着“反正她是亲爸亲妈,他也不会害孩子”的思想顺坡下驴要么附合要么不管。像这对夫妻都在为自己的正义而战,说明都想尽父母之责,都怕孩子的前程毁在对方手中。

其次,要让夫妻明白怎样做才是真的对孩子好。我们说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只有夫妻关系好亲子关系才能正常。对孩子来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如果夫妻吵架,对孩子来说就是天摇地动;如果夫妻离婚,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崩地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家里发生着地震,你却让孩子在屋里安心学习,可能吗?有些“聪明”的父母,当吵架或闹离婚时,为了证明自己有理往往拉子女为同盟军,痛击对方。殊不知,这样做是在撕裂孩子的性格,只能逼着孩子出问题,没有赢家。所以,真的为孩子好是搞好夫妻关系,经营好家庭。

再次,谁智慧谁改变。真正为孩子好就要学习家庭教育,学习如何做父母。一种说法是谁痛苦谁改变,实际上最先改变者最智慧。当一方改变时可能会有怨言:他为什么不改变?请记住,家中情绪最多的人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如果我们把家庭比做一个齿轮系统,他们都按一定的模式运行着,可能运行得很艰难,当有一个人觉醒,一个齿轮改变了转速,整个系统就会改变。虽然最先改变者付出最多,但功劳最大,请相信,家庭教育一定能化解这个矛盾。

2019-8-24

岳升杰每日分享: 谁来改变?

问:由于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与我们夫妻不同,造成孩子学会了钻空子,如何解决?

答:当前,虽然生活富裕了,但生活压力很重,年轻的父母们能亲自抚养孩子的较少。而顾保姆费用又太高,一般祖辈有能力带的,父母都会把孩子留给祖辈,因此,祖辈带孩子的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让祖辈带孩子而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既是父母关注的问题也是家庭教育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父母要明确自己是抚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在家庭教育中,有些概念界定不清,有老师认为“父母”一词偏重于生物性,而“家长”一词具有管理教育职能,所以,主张用家长一词。可我认为,家长代表了父母、祖辈及抚养子女的所有成人,而父母则专指孩子的亲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核心的是父母,只要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有问题,如果其他家长有问题,父母完全能够扭转,所以,我更主张用父母一词,这样责任更具体、更明确。因此,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如果能承担起责任,其他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父母放弃责任,孩子会出各种问题,可以说,任何人替代不了父母。

其次,要认清祖辈带孩子的利弊。祖辈带孩子由于精力受限和教育观念保守,带出的孩子往往具有惰性。另外,祖辈过度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视心理发展,这种溺爱的方式给孩子带来各种问题。现在留守儿童出现问题都是父母完全把孩子留给祖辈造成的。当然,如果父母为主、祖辈辅助,这能形成互补,有利于孩子成长。

再次,父母要主动纠正祖辈教育带来的问题。孩子是研究家长的专家,他非常清楚谁对他有利,而父母和祖辈的教育观念肯定不一致,这样孩子就容易钻空子。谁来解决?父母只埋怨或寄希望祖辈改变是徒劳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自己学习、改变,主动与祖辈沟通,并向孩子讲清利弊,这样做到上下贯通,孩子的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2019-8-25

岳升杰每日分享: 赏识孩子

问:我们听专家讲要赏识孩子,可发现孩子对我们给他的赏识常常不屑,即使在意也是一会儿,难道赏识失效了吗?

答:字典上对赏识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我的理解,赏识就是因认识到别人的价值而由衷地欣赏。也许是“初恋”的缘故吧,我非常推崇和赏识“赏识教育”,我认为,赏识教育是宣言书,它宣布了旧时代专制教育的结束和新时代民主教育的到来。针对这位家长的提法,我谈两点看法。

首先,要正确理解赏识教育。赏识孩子说到底就是赏识生命,就是说家长能不能相信你的孩子是一个独特的生命,而这个生命是自然创造的奇迹,它具有非凡的潜力和多种发展可能。赏识教育就是要用每个生命都是奇迹的的眼光去对待孩子,去尊重孩子。我认为赏识教育既是哲学观又是方法论,它是从根本上定位我们的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出问题,就缘于家长们在普遍使用否定、指责、埋怨、讽刺、挖苦、比较、负面评价的方法教育孩子,而其深层观念则是对自己所创造生命的不相信。所以,只要深刻认识了赏识教育的内涵,就不会怀疑赏识教育,就不会以自己的偏见对其指手划脚。

其次,要学会赏识孩子。家长“赏识”一下孩子,就想让孩子感激涕零,就想让孩子长久地做好,否则就是赏识失效,这种急功近利不是赏识,是交换,是对赏识的误解和亵渎。每个生命都值得赏识,每个人都需要赏识,你的孩子之所以对你的赏识不屑,说明你不是真正的赏识,要么你带有功利性,要么你的方法不对。如果你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虚伪地赏识,孩子一定是不屑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他只是事上出了问题,但不影响他做为人的本质,要将事与人分开。

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理解赏识教育,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请坚信,赏识教育不存在无效、失效,如果有这种想法,说明你进入了误区。

2019-8-26

岳升杰每日分享: 生理卫生

问:我该如何对上初一的女儿讲生理卫生?

答:说实话,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做为父亲,我不仅没给女儿谈过这个话题,就是儿子也没谈过这个问题。就我们这一代而言,关于生理卫生知识,在家庭或学校,父母和老师都没有给讲过,都是遵循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法则。如果说有学习也是从同伴、从禁书、从小道或从“不正经”的人中听或学到的。由于我们对性的态度就是一种“长大自然懂”的态度,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也这样做。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清楚这是传统观念在做祟,这是一种愚昧的做法。所以,借这个家长提问的机会,我也班门弄斧答一下,也算是一次学习。

首先,要破除传统的陈旧观念。在传统观念中,性一概被斥为肮脏的、下流的、黄色的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食色性也”一方面色是人的本性,性是人类赖以繁衍的工具;一方面人们谈性色变,把性健康、性知识等同于见不得人的污浊东西,这本身就是极端矛盾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性观念已逐渐开放,孩子性成熟提前,做为父母如果还抱着老观念,这对孩子的成长和自我保护都是不利的。要坚信,给孩子讲比不讲好,早讲比晚讲好。

其次,严肃地给孩子讲生理卫生知识。一般来说,母亲给女孩讲比较方便;做为父亲如果不好开口,可以给孩子买本书,让孩子看。月经初潮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重要的节点,父母要给孩子讲一下有关月经的知识。月经初潮一般在12岁至18岁之间,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女学生刚来月经时,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律,有时半个多月来一次,有时两三个月才来一次,出血量也时多时少,大都在一年左右就变得规律了。

再次,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如果直接讲不好开口,可以利用书上或周围的具体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讲女孩子应如何保护自己,让孩子知道父母时刻在关注她。

2019-8-27

岳升杰每日分享: 专心学习

问:孩子做作业时不专心,有点动静就会分心。如何提升他的专注力?

答:家长提出的这个问题,让我马上想到两个画面。一个是孩子在写作业,妈妈在旁边看着。孩子一会儿看看妈妈,一会儿看看钟表;一会儿用橡皮使劲地在本子上擦,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把凳子推开站起来,一会儿又把凳子拉回来……孩子就像个“火烧腚”坐一会儿就难受,旁边的妈妈一会儿苦口婆心、好言相劝,一会儿忍无可忍、大声斥责。更有甚者妈妈拿个棍子随时准备着,可以说写一次做业就如同打一仗。另一个是,孩子打游戏的画面。他戴着耳机,外在的任何声音都干涉不到他;他眼睛瞪着电脑、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他两个手不停地敲击着键盘,有时跺着两脚,嘴里还不住地喊“好,好”,完全沉浸其中。

一个孩子两种画面,怎么能说孩子没有专注力?只是与我们想要的不一样罢了。现在父母要做的就是如何将第一种画面变成第二种画面,我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首先,要相信这种画面能够转化。有的父母说,这不是胡扯吗?学习是枯燥的事,而游戏是有趣的事,怎么能一样?实际上,这是误解,大家可以想像那些学习优秀的孩子在学习时不也是如醉如痴像打游戏一样吗?那些科学家、文学家不也是学习起来就进入了忘我状态?学习是比游戏更有趣的事,孩子也愿意在学习中找到价值,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有关。

其次,要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提升专注力的核心。雇佣工心态很难专注。

再次,要让学习成为有兴趣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有兴趣的事情才可以专注。

第四,要用鼓励提升孩子的自信。自信的人才能专注做一件事,而让孩子自信的法宝就是在学习上能跳一跳够得着,又能得到家长的鼓励,二者缺一不可。

2019-8-28

岳升杰每日分享: 看书习惯

问:孩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还是不愿意看书,如何帮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答:“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人们都非常重视读书。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等于在身体中安装了一台追求上进的发电机。一般来说,孩子读书的习惯应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去培养,这时培养属于养成教育,家长很容易就能培养。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了,孩子不愿意看书,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寻找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 ,一方面说明家长进步了、醒悟了,况且孩子还不是很大,这时起步还不晚;一方面要让家长认识到,这已是矫正教育,需要花费的时间和心血要长一些、大一些,要有心理准备。具体如何培养,我谈两点建议。

第一,弄清孩子不爱看书的原因。首先,家长要是不是爱看书?如果家长就认为看书没用,一天到晚就没有看过书,那么,你想通过讲道理让孩子看书很难。其次,家里有没有藏书?有的家家庭装修得富丽堂皇,各种装饰一应俱全,可是偌大的房间除了孩子的课本找不到一本“多余的”“闲”书,真的像主人的脸面、地面、窗台那样干净。没有一定的图书,没有读书氛围,孩子怎么能爱看书?再次,是不是被实用主义绑架?“有功不见功,缺功难补功”就是读书的特点。读书是一种长线投资,它战线长、见效慢,有些功利化的家长一心盯着孩子分数,唯“成绩”和“名次”马首是瞻,而孩子也慢慢变得“近视”,认为读书没用,就不愿意在读书上“浪费”时间。

  第二,立足孩子,激发兴趣。家长除了针对以上原因,有的放矢地调整外,还要想办法激发兴趣。比如,让孩子感受文章的美。对孩子看过的书籍,涉及到美景的,我们不妨带孩子去旅游一下,让孩子将实景与文字、想像完美结合,孩子会感到看书“有用”从而激发看书的兴趣。

2019-8-29

岳升杰每日分享: 敢于面对

问:孩子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求助别人,让别人帮助解决,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答:家庭教育是人性教育,是灵活教育,是弹性教育,是平衡教育,其最高境界就是“适度”。像这位家长提的问题,乍看没什么问题,因为孩子遇到问题就寻求帮助不是很好吗?但凡事有“度”,这个孩子肯定是超过了度,把求助从辅助提到了主要地位,这就成了缺乏自主、自信的“懒人”。如何改变?下面几点可做为参考。

第一,找出根源。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要先从自身找一下原因。一是包办代替容易让孩子形成懒惰心理。孩子遇到不懂、不会、困难的问题,家长做为“万能神”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这样孩子就认为家长无所不能,而自己做什么也不行,慢慢地就会遇事外求的习惯。二是指责埋怨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一旦做不好,家长就唠叨、指责、埋怨,孩子就会变得缩手缩脚、缺乏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不敢尝试、不敢迈步,凡事都依靠别人来解决。

  第二,找回自信。当孩子遇到问题求助时,可以用启发式“你说呢”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谈自己的想法时,要以尊重的态度认真聆听,不得打断;当孩子谈得不对时,再用启发式进行引导,以便让孩子走向正确方向;当孩子谈得正确时,要竖起大拇指进行鼓励。这样就会把问题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契机,让孩子慢慢找回自信,找到“我能行”的感觉。

  第三,务必重视。这些孩子一般都很聪明,对于自己能轻易做到的,他们努力地去做,对于困难的,他们“谦虚”地退避三舍。从表面看,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毛病,但这种特点非常有害,会让孩子一事无成。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问题,而很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必须自己解决。所以,家长务必高度重视,从提升自信入手,让孩子勇于解决问题。

2019-8-30

岳升杰每日分享: 自主学习

问:孩子做作业不能静下心来,草草了事,要求重做,写好了,但过不了几天,又回到原样。真不知如何解决?

答: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我一般遵循“三段论”的思路去解决,即孩子的现状是什么?造成孩子现状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当家长来咨询时,他绝不是孩子一有“苗头”就找到了你,他一定是想了很多办法,被这件事折腾了好久,折腾得实在没招了。做为咨询师必须让来访者把所有问题讲完,当全面掌握了问题后,再利用启发式、点拨式让家长在他们原来认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突破,起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功效。

根据家长对现状的描述,我分析起码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采取应付的态度。孩子把写作业当成了为老师写、为家长写,没把写作业当成自己的事;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事,总是因学习而挨批、挨骂,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成就感;为了去玩,为了去打游戏,为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可能采取应付、蒙混过关的态度,压缩写作业时间。二是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多家长认为这是马虎,因为一要求重做,他就能写好。但我认为主要还是对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系统、不灵活、不扎实,正如我们与某个人只是一面之交,再见面这个人换一下衣服我们就可能认不出了,但如果是我们的最熟悉的人,他不论怎样换衣服我们都能认识。所以,无论写作业还是考试,不能用马虎来掩盖实质。

根治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主学习。一是家长要逐步放手,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家长如果总是以运动员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节奏推着、拉着、拽着,孩子就会被动。家长如果以啦啦队的姿态出现,为孩子加油助威,孩子慢慢就会主动。二是想办法让孩子产生兴趣。引导孩子从各科学习中发现美感:在数学中发现思维逻辑美;在语文中发现韵律美、景物美。

2019-8-31

岳升杰每日分享: 引而不发

问:孩子外出旅游时不会观察,回来后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

答:做为曾经的初中语文老师,做为父亲,我也经曾经有让孩子在游玩后写作文的做法。所以,对这位家长的问题我也很感兴趣,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三方面谈一谈。

第一,旅游与写作的关系。在我脑中,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做为父母要时刻绷紧怎样让孩子学习这根弦。当旅游时,全家人都很放松,如果能利用这个时机给孩子谈一些学习的问题,特别是能指导一下作文是一个不错的契机。这样每次出去,我都要让两个孩子拿上本和笔,把一些好的东西记录下来,以便回来写作文。后来,我发现,有时孩子对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有些反感,只是敢怒不敢言。因此,我悟出,父母有这种想法不为错,但要转化为无痕的教育,让孩子去做连接。如果只是出于父母的主观愿望,不顾孩子的感受,会破坏孩子对旅游和写作的美好感觉,会起到反作用。

第二,写作需具备的条件。旅游只是观察,只处于看、听等感觉阶段,从看听到写作,特别是像这位家长说的写出像样的文章还需要很多条件。比如,孩子有没有好的感觉?即使有好的感觉,不是还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吗?如果孩子没有好的文字功底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我感觉,只要孩子能将旅游的过程记录下来,做为备用材料就很好,如果期望太高会适得其反。

  第三,家长的引导。首先,我感觉最好的引导就是家长“下海,试水”,就是在旅游归来后家长写出一篇文章,让孩子参与点评,就会明白如何观察,孩子就会感觉旅游很有意义,写作很好玩。这样耳濡目染孩子就会受到影响,他们就会跃跃欲试,将旅游与写作联系起来。其次,可引导孩子从“五官”去观察。眼看、耳听、鼻嗅、舌尝、身触……引导孩子从各种感觉入手,让孩子感觉有抓手、很好玩。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