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溺爱不是真爱

6年前 [11-18 09:41 周六]
《溺爱不是真爱》。 溺爱并非是过度(过多)的爱,而是错误的爱,是孩子不需要的爱。溺爱真正的问题不是爱的“量”太多,而是爱的“质”不对。 譬如一个一岁的孩子,他想去拿桌上的玩具,你看他摇摇晃晃很吃力的样子,就顺手帮他拿过来。但孩子却并不高兴,他虽然得到玩具,却没有满足,因为他此时的愿望是“自己去拿玩具”,父母的帮助其实是对他的压制和束缚,他没有得到探索的乐趣,也没有得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溺爱看起来是“我满足了你的一切需要”,其实不是,他所给孩子的,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反而有时候是压抑了孩子的真正需要。人最根本的需要是探索的需要(探索世界,探索自我)、自我实现的需要,恰恰在这最重要的需要上,家长剥夺了孩子实践的可能。 一岁时父母还可以帮他拿玩具,帮他拿这拿那,但长大后他所面临的问题父母都能帮到吗?而他小时候没有培养起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长大后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很可能陷于各种困境难于自拔,而早年靠父母帮助在同龄人中获得的优势,此时也完全失去,巨大的落差会让他更加自卑。他潜意识中很可能就会怪罪父母:从小你们就认为我不行,现在我真的不行,都是你们的错,你们要负责。溺爱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弱化了孩子的能力,这会让长大后的孩子怨恨。这也是很多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反而和父母关系不好的原因。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还可能产生这样一种心理:你帮我拿玩具,就是认为我不行。而“我不行”的潜台词,往往就是“你太行”,你妨碍了我,控制了我。溺爱意味着对孩子干涉过多,一切都包办,等于孩子没有自己作主、自己行动的可能性,被父母的意志所控制。虽然这种控制是以爱的形式来表现,但他内心同样会反抗。 小时候反抗不成,只能顺从,长大后有了力量,冲突加剧,而已经习惯控制的家长,不能接受失去控制的现实。为了继续控制下去,往往会变成另一种形式,一切顺从孩子,“你看我多么地爱你,你也应该爱我。爱我就应该听我的,成为我们希望你成为的人……”,这实际上还是一种控制,温柔的控制,悲情的控制,殊不知这让孩子更加压抑,更加想要摆脱,双方冲突更烈,家长于是悲痛欲绝,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孩子不需要溺爱。那么什么是真爱?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且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