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五十四)

6年前 [04-12 07:25 周三]
20170406余杰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P212《老师告状,家长怎么做》
1.教育理念相同时:相信老师,相信孩子
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首先要信任老师处理问题的立场:承担孩子在校期间的鉴护职责,帮助孩子规范行为。有了这个认知,我们就不会对老师的批评或告状心生抵触。
我也信任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老师的批评与提醒,他有自己的反应机制,家长大可不必因为担心孩子再犯错而去唠叨。
2.教育观点不同时:坚持立场,理解老师
与孩子沟通时,我秉着这样的态度:第一,不让孩子感觉到你与老师是一伙的。第二,教孩子学会评估和察觉危险,同时理解持不同意见的人的立场,以及面对不同意见,他该有的态度。
3.面对无理的老师:不神圣化老师的职业
碰到这样的老师,我会告诉孩子:“教师是一种职业,在职业之外,他们依然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烦恼与情绪和弱点。”
4.面对不合格的老师:坚决保护孩子
碰到这样的老师,基本上没有话可说,保护孩子,是我们的第一要事。
还要第一时间告诉孩子,你是他的保护者与支持者,以孩子以安全感。

全文请阅读27卷 P212


郭俊红读《不输在家庭主教育上》摘录分享D141
《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十个方法》27卷P57
3.经常互相赞美
       妈妈做了好吃的,爸爸马上来拍:“先别动,等我秀秀!”以晒孩子妈做的饭为乐。
       爸爸有了新想法,妈妈要说:“不得不说,你的方法真不错。”
       孩子还没有学会像爸妈这样赞美自己、互相赞美,但是会对父母的“厚颜”司空见惯,不会在父母自我欣赏、互相欣赏时,给你泼一瓢冷水。
       4.经常赞美生活
       自己做的饭就是好吃!
       这屋子一收拾,哦,舒服极了!
       弹弹琴,看看海,这日子,简直像神仙一样!
       一家人过日子,哪能时时都好?但是时时看到好处,的确会让孩子非常满意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样子。



郭俊红读《不输在家庭主教育上》摘录分享D141
《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十个方法》27卷P79
5.经常赞美有趣、美好的事
       某运动员向领奖台上的女友求婚了,要和孩子一起赞美:“太浪漫了!”
       某运动员有趣的表情,要和孩子一起赞美:“这人太好玩儿了,有个性!”
       有大人的积极参与,孩子也会和他们分享他们的乐事。
 6.不打击孩子的短处
       孩子不可能处处完美,偶有短处,要多提醒,不打击。
       比如孩子体重增加,就告诉他:“少吃点,多锻炼。”而不说:“看看你,胖得跟什么似的。”
       如果孩子因为体育成绩不好,而拿不到三好生,他自己也有一点小在意,就告诉他:“没关系,认真上体育课,多锻炼,慢慢就好了。”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课堂4”《富养穷养是基于内心的,不是流于形式》:
      说到孩子穷养还是富养这样一个话题,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是,家里的男孩子一定要养好,不管家里再穷,父母再苦,也要舍得投入,而对于家里的女孩子呢,则要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也就是讲女孩子的教育投入可以放松一些。持这种观点人是因为受到了传统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发达的城市地区比较少见,但是在偏远的农村,老少边穷地区还是存在的。第二种理解是,对于教育不同性别的孩子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认为男孩子要多磨砺,多吃苦,而女孩呢,在物质方面尽量给予满足。很多人对于穷养与富养的认识主要是区别在物质需求的满足。幸运的是,持以上两种观点的人的越来越少,认为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所以穷养与富养孩子,不是流于形式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穷养其身,富养其心。不论男孩女孩,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都应该有所节制不能放任,而在心理和精神上丝毫不能疏忽,应当给予富足的滋养不能让孩子缺爱。父母养育孩子,一是生养二是教育,两者不能偏颇。常说生孩子不易,殊不知,育孩子更难。有的孩子物欲横流,看似追求享受,其实是内心空虚。而内心真正强大的孩子,往往不太在乎物质享受。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看得明白,因此富养与穷养不应该流于形式,而应该着力于以心养心,让孩子在孩提时代得到充足的心理营养,孩子的心养好了,一切都好,而且越来越好。



郭俊红读《不输在家庭主教育上》摘录分享D143
《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十个方法》27卷P116
7.不打击孩子的失误
       孩子也不可避免的有失误,比如打碎杯盘碗盏、错了很简单的题,擅长的科目考了低分等。都不要说:“这么大了,碗都拿不好!”“这么简单的题,还出错?”“这不是你拿手的吗?怎么考这么低?”越这样说,孩子越沮丧;越沮丧,就越容易厌弃自己。
8.不打击孩子的错误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犯了错,可以批评、可以讲道理但是不能因此敲打他们:“你上次就那样,怎么这次又这样!”“怎么就改不了了呢!”
       孩子那些改不了的问题,通常都是被父母这样强化的。


郭俊红读《不输在家庭主教育上》摘录分享D144
《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十个方法》27卷P141
9.不打击孩子的言行
       孩子难免言语幼稚、举止不稳重。父母的态度应该是,没关系,只要不是言语粗鲁、行为不守规矩、不伤害别人,都随他们去,不要批评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就不能懂事点吗?”
       比起小小年纪就学会察言观色,动大人一样的心眼,孩子像个孩子,会更可爱。
10.不打击孩子的热情
       孩子兴高采烈的时候,不要打击他的热情,哪怕他们谈论的是电脑游戏。
      孩子找父母玩,无论是下棋、打牌,我们都要耐心地陪着。孩子找大人说话,无论孩子有什么想法看法,我们都要耐心地听、认真地和他讨论,不要拒绝孩子:“一边去,我忙着呢!”
       这些细节,对让孩子“喜欢自己”有帮助。比空洞地跟他们讲“要自信”“要快乐”“要有积极心态”都有效得多。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是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课堂5”《此时无为胜有为》:
      当孩子遇到困难、犹豫不决的时候,也许我们只要真诚地对孩子说:“孩子,不论你做什么决定,爸爸妈妈都尊重你的意见!”,然后你就可以走开了,除非孩子求助。这句话里孩子能听到什么话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呢?,孩子一定能够“听”到来自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继而激发起“自我信心和自我价值”,迸发出强大的内在动力,不妨你就试一试。其实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不必挂在嘴上,而在于用行动传达,传达“孩子你行!父母不必保护你,你不会有问题!”此时父母的无为胜有为,孩子就有所作为。这是亲子沟通到达的高境界。我们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虽然不生气、很和蔼,苦后婆心讲道理,但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不愿意听甚至反感抵触呢?原因就在于父母的言语行为向孩子传达了:“你不行,父母必须保护你。”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失去自信。我们过多的关心、过多的保护、过多的催促,传达给孩子的是过度的控制,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尊重,如果父母心神不宁、焦虑不安同样也会投射给孩子,使得孩子缺乏信心、失去动力。所以,父母爱孩子是释怀的坦然,是淡定的守望,是静静的等待…..目送远去的背影。


20170410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四大表现
1.我要给孩子“高质量的相处时间”。其实,按照孩子的意愿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才是“高质量的相处时间”。
2.我要言而有信,有始有终。小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对“选择之后果”常常预见不充分。导致其愿望“常变常新”,这不是大过错。孩子比大人预想更敏感。父母首先应该了解他“出尔反尔”背后的真相,而不是笼统的责备孩子“言而无信”。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怎能乱交。大人往往将自己功利化的交友原则强加给宝宝,这些原则常常令年幼的宝宝困扰不已。其实,随着宝宝的成长,以及判断能力的提高,他的交友圈也会不断“刷新”。
4.你呆在这,是我的脸面。做客场合,父母剥夺孩子的话语权,是把孩子的表现当做自己的脸面,而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意愿的人来尊敬。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 P62



20170410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四大表现
1.我要给孩子“高质量的相处时间”。其实,按照孩子的意愿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才是“高质量的相处时间”。
2.我要言而有信,有始有终。小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对“选择之后果”常常预见不充分。导致其愿望“常变常新”,这不是大过错。孩子比大人预想更敏感。父母首先应该了解他“出尔反尔”背后的真相,而不是笼统的责备孩子“言而无信”。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怎能乱交。大人往往将自己功利化的交友原则强加给宝宝,这些原则常常令年幼的宝宝困扰不已。其实,随着宝宝的成长,以及判断能力的提高,他的交友圈也会不断“刷新”。
4.你呆在这,是我的脸面。做客场合,父母剥夺孩子的话语权,是把孩子的表现当做自己的脸面,而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意愿的人来尊敬。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 P62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课堂6‘’《不是孩子无理取闹是你冤枉孩子无数次》: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研究观察发现,婴幼儿的秩序感是与生俱来的,到了2到4岁对秩序的敏感性特别强。所以我们习惯上把这个时期称为婴幼儿的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构建自己的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外在秩序的一种要求。孩子对每天做的事情,物品的摆放的顺序拥有一个秩序观,当秩序被破坏时,孩子就会感到不安,甚至发脾气,直到一切又恢复到他们所理解的模样,孩子才会安静下来。因为我们不理解,经常把孩子的哭闹,撒泼,看做是任性,胡闹,不可理喻,可见,我们不知道多少次冤枉了孩子。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父母没有很好地满足孩子的秩序欲,那么,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安全感都会受到损害,危害最大的是,未来的规则意识培养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孩子长大以后缺乏规则,规则难以培养都与这个时期秩序欲没有得到满足很有关系,好多孩子长大以后条理性很差,丢三落四也与这个时期秩序欲没有得到满足有关系。2到4岁的孩子处于各类敏感期,如果我们父母注意到了并给予了满足,所谓的成长问题就会减少好多,事后弥补大打折扣,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培养孩子的秩序感,维护孩子的秩序敏感性呢?1,理解孩子与孩子共情,当发现孩子因为习惯和预期遭到破坏而哭闹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的理解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呵斥,打骂孩子,不然,不但破坏孩子秩序感的建立,而且还可能永久性的伤害孩子的安全感。2,营造规律整齐的家居环境,特别是婴幼儿的生活环境不要随意变动,这不是简单的环境变化,而是破坏了孩子的秩序性,如是往往孩子会变得非常执拗甚至不可理喻。尤其是孩子起居环境的物品摆放一定要整齐有序,这对于孩子建立秩序敏感性特别特别重要。3,尽可能稳定孩子的教养环境,不要今天奶奶家明天外婆家,也不要今天爷爷带明天外公带,这个时期领养人最好是固定的,如果母亲允许的话那是最好。不然孩子就难以产生稳定的秩序体验,进而影响安全感的建立。我们现在许多小孩子,居无定所南来北往,看似热闹成人分工有序,然而,可能是对孩子永久的伤害。你明白了吗?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