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百家谈》:孩子成长中有哪些教育的关键期?如何把握?的读后感

7年前 [07-10 16:17 周日]

《百家谈》:孩子成长中有哪些教育的关键期?如何把握?的读后感

    早期时由祖辈带大的孩子的交往特点容易溺爱,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表现出不敢过山车、火车。孩子的早期教育,如胎教,是一种教育方式,在胎儿成长过程中,与胎儿调整心态,阅读习惯、思考问题习惯,内心无声交谈等,所以有爱的孩子都是比较优秀的、长得都是吸取父母的优点,这是第一个关键期。

    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基本关键点要注意什么?

    按成长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妈妈和孩子的教育占主导地位,当然父亲的教育也很重要,父亲的心胸宽广从某种意义上是平衡补充了母亲的教育,在0-6岁主要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心志模式,教育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识字,学算术等,这些都不重要,很多家庭的早教方向错了,跑偏了,尤其生活习惯和心性的培养,是保证孩子未来有发展。

    6-12岁通过大量阅读,大量听、讲故事,听文章,听人传记、看电影等,心目中让孩子朝着某一种价值观方向 ,让孩子知道父母具有人品、价值观模式,所以小学阶段要大量识字,建立直接经验,学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学习习惯在什么什么阶段培养最重要?而且保持终身的一种学习习惯?应该从0-15岁之间是培养最好的阶段,在小学阶段要保持好奇心、保持自我体验、自主探索的精神,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想动手试一试,碰一碰,甚至拆开,拼接等,这些动手的过程非常好的,有自己感悟的习惯,学习习惯不见得的是做作业、认字,上课认真的习惯应该是对社会、生活自然都保持好奇,并愿意刨要问底。

    那如何进行具体操作呢?举个例子:孩子问各种现象,自然界,生活中的问题时,父母不要简单给答案,而就与父母去共同探索,实践,保持好奇,兴趣,我们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保护他的好奇心,这就是学习能力,是孩子对自然生活发现规律的能力,不要简单理解为学校学习,学校学习只是孩子学习过程极小的部分,不是读书能力,是自己去认知的能力,保持好奇心后,不断去琢磨探索,去体验的能力,我们中国人把教育搞错了,认为当前重大的学习就是学校学习。所以这种学习不接地气,不接生活,只会看书,做习题地错误学习,狭隘地学习,在每个关键时期应该怎么正确去引导。

    在培养兴趣,爱好时,应该有个远期目标,父母要对孩子有个人生的规划,孩子只是一张白纸,孩子需引导而不是强迫是要通过环境的打造,有意地把生活科学的现象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怎样去规划一个孩子的未来呢?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应该围绕三个方面来开展的,第一个方面,我们要帮助他建立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非常有灵气的感统系统,也就是基础,第二,帮助有效对他的大脑进行开发,第三,有非常高的人格品质,规划中不是规划成为什么职业的人,只有成为健全的人,在6-12岁大量识字,建立阅读,广泛阅读的能力,有效建立适应模式,不能过早去思考职业应把握孩子的基本素养,对于过早专业不应该去追求。

    0-6岁的关键点,陪伴最主要给孩子全身心的能感受到的爱,6-12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13-18岁是建立基础中一生中享用的架构,同时也是初高中,读书习惯,正确思维能力,核心的架构能力。对于孩子学业好不好,常常不是因为他过去的知识基础够不够 ,而是因为思维方式对不对,核心方式架构对他的架构的影响。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