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五十九)

7年前 [06-12 10:23 周日]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611)/20卷 P90

【找到孩子的优势】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站住脚,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专长、优势,而不是毛病。许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专盯孩子的毛病,而盯毛病是盯不出优势的。有的家长说了,那我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啊,可是要让孩子学习好,就必须让孩子自信;有自信的人碰到困难才能跳过去。那么怎么才能帮孩子建立自信?就要找到他的优势。您老是找孩子的毛病,他就越来越厌学,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他连学习都不敢说!



0178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信任是彼此保持友谊和良好关系的基石。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信任,孩子就会变成没有安全感的人,也很容易形成怀疑型人格。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206页


曾满珍每日读《不输》分享(20160611):一个成熟的人格结构,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成形,有的人甚至到了中年才能完成成熟人格的建构。一个孩子的认知能力,大约要经过16年的漫长的岁月才能发展出来。经过漫长的思考期,他才能具有抽象的思维,即完整的逻辑推理能力。长大以后,他才会运用理性、逻辑以及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父母。24卷p31

20160611江承杏读不输分享108


转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
《可以不是豪门,但要有门风和涵养》


于丹老师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则是在台湾买茶壶的故事,说的是商道之巅——诚信。


第二、三则故事说的是家道之源——孝道与礼仪。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价值理念和要求。


好门风一代一代的传承,能让我们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内心不变的温暖,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秩序。


……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的公民。这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是孩子一切的行动向导。


父母严于律己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模仿习得,这样的教育才能长效。


黄林伟20160611每日读《不输》分享: 避免唠叨
       
       书摘
       教育孩子要避免唠叨,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需要,多理解和认同孩子,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该放手时就放手,该住口时就住口。只要孩子能科学地散养,他们一定能茁壮成长。(《不输》第19卷   P194)

        感悟
        曾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女孩觉得自己的妈妈太哆嗦了,实在受不了,要出售自己的妈妈。虽说是个笑话,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对唠叨是多么的反感和厌恨。

       唠叨确实会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会让孩子失去对大人的信任,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不停说教或指责,只会引发孩子的强烈对抗情绪,甚至会离家出走。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不唠叨呢?详见《不输》第19卷。


暖阳心语:今天非常开心地告诉大家,这是我的2016年第100条暖阳心语,虽然算不得大成绩,但内心还是有非常大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为自己的坚持、为能利益到大家、为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今天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同时,非常感恩一直以来关注我的暖阳心语、信任我、帮助我、支持我、成就我的所有老师、朋友和关心家庭教育的父母们,有您们真的非常幸福!
今天想跟大家说说我的心里话,有时候,会有很多家长想和我交流孩子的问题,我非常开心大家的信任,只是因为时间关系,可能不能及时回应大家,有时候大家的留言我可能也不能及时回复,内心真的会感觉很抱歉,所以,今天想一并和大家说声对不起!但是,我也想告诉大家,这并不是我有意怠慢大家,而是我的时间和工作原因,还请大家见谅。所以,请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给我留言,把您想要知道的问题或者困惑的问题写详细写明白,我会尽力最快的回复大家。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给我留言,把暖阳心语发送给他,他想转发到其它群里,这让我非常开心,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与鼓励。我看到留言后,把我的微信号给了这位朋友,希望他加上我的微信后,直接去我的微信相册里看暖阳心语,因为大部分我都会发到朋友圈。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也并没有加我。
我没有埋怨这位朋友的意思,而是我习惯从每件小事或者一个细节中去看到一些问题或者引发一些思考:通过这件事,我忽然明白,我想要给的,并不是这位朋友想要的。而朋友想要的,我并没有给到。这也让我一下想到了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类似的问题---------我们付出的是满满的爱,为什么孩子却依然处于缺爱的状态呢?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接收不到呢?我想,这是同样的道理,对方想要的,我们没有给,而是给了我们认为最好的。所以,对方接收不到或者拒绝接收,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但我们往往会去埋怨孩子:“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怎么就感受不到我的爱呢?我说的这么正确,为什么就不按我说的做呢?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就不知道我的好呢?”。。。。。。类似的困惑和怨恨其实很多很多,让我们非常不舒服,甚至非常伤心、气愤,于是,我们就会以为这份难过是孩子给我们的,是孩子不懂事造成的,所以就开始训斥、教育、甚至打骂,让孩子承担了所有的责任。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真的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的理念或者方式有了偏差。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埋怨孩子,而是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孩子却不领情?为什么我爱了孩子却感受不到?是我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吗?这样的反思,你会发现注意力已经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身上来,这就是自我的修炼与成长,只有这样的一个成长过程,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当我们埋怨孩子、责罚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处于一种成人婴儿状态,也就是一个完全自恋的状态。自恋会让我们以为自己就是神,神是不会犯错误的,所以你就要按照我说的来做,我做了,你就一定得知道我的好。当孩子不能按照我说的做的时候,或者我们做了这么多而孩子不知道我们的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如婴儿般地暴怒和伤心。但同时,我们又知道我们自己是成人,是父母,就会有时候刻意地压抑自己的暴怒和怨气,这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就是一种婴儿般的无助和无力感。就这样,在这种状态下不断地循环,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
如果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去成长自己,承认并接纳自己不好的部分、不足的部分,我并不完美,我不是一个完美的父母,学会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从而慢慢走向成熟。其实,我们一直努力学习的状态,就是一个成熟的、优秀父母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陪伴,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我和妻的“法定吵架日”》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是直接的教育示范,不和睦的家庭氛围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而久远,但往往未被重视,很多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争执不休,相互嘲讽、指责训斥,甚至大打出手,在孩子幼小心灵上埋下隐患,造成的创伤甚至终身难以治愈。
     有位家长在与我交流时说起,他的内心非常敬爱他的父亲,但当遇有意见分歧时,总是偏向母亲,虽有不忍却始终无法抹去儿时留下的阴影,致使在他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表现出的优柔寡断,看似考虑周全其实错过了许多机会,身上少有男子汉气概。现在,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与妻子的关系十分紧张,也会经常发生争执,有时考虑到孩子,想尽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爆发,但是妻子的不依不挠,喋喋不休因此,实在难以忍耐。怎么办?
     为了孩子,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教育孩子必先身体力行,做孩子的表率,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磨掉自己身上棱角,尽最大可能去适应对方,遇事好好说话,好好商量,不要固执己见,不带半分指责和抱怨。在没有原则问题出现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忍让、忍让、忍退让!在夫妻关系中,忍让最能充分展示个人魅力!夫妻亲密,家庭和睦,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更幸福。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