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送10节视频课:25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导读和作业题

8年前 [01-12 09:18 周二]




25卷作业
P1 错误惩罚导致孩子有偷拿行为您知道吗?(参考P248)
P2 为什么要坚持周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了吗?(参考P232)
P4 结合父亲五个教子经验您能做到多少?(参考P176)
P5 孩子做作业催促不如引领您知道方法吗?(参考P229)
P6 您能学会如何找回“丢失”的青春期孩子吗?(参考P227)
P7 培养孩子观察力和平想像力就在我们生活中,您做到了吗?(参考P202)
P8 尊重老师就是为了教育好和影响好自己的孩子,您赞同吗?(参考P216、P215)
P9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需要从婴幼儿开始培养的,您做到了吗?(参考P174)
P10 对照: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呢?(参考P209)
P11 善良需要从小培养,您做的如何呢?(参考P169)
P12 您面对“愤怒的小孩”是否束手无策呢? (参考P154)
P13 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聊聊学校的事?(参考P224)
P14 您知道养育孩子灵魂指的是什么吗?(参考P188)
P15 对照:孝心教育晚了就来不及您知道吗?(参考P113)
P16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您的方法正确吗?(参考P200)
P17 反思对照:您面对孩子时是否经常扮演追债人的角色?(参考P69)
P18 别老盯着孩子的成绩关键是要学会放手 (参考P212)
P19 家长让孩子做家务劳动的五点好处您知道吗?(参考P182)
P20 对照:你没有资格强加给孩子任何东西。(参考P50)
P21 作为家长您是否赞同这位班主任的教育观点呢?需要讨论。参考P222)
P22 从这个感恩的反面案例中您的思考是什么?(参考P168)
P23 父母需要学会三个方法帮助自以为是的青春期孩子。(参考P128)
P24 您是这样的家长吗?读了《如此家长却要望子成龙》您有什么体会?(参考P64)
P25 无论面对多大的孩子我们都需要学会和孩子正确沟通的方法。(参考P208)
P26 您认同吗?严厉教育是最危险的教育?(参考P48)



导读

自我拷问,我是合格家长吗?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有感

/醉梅

 

拿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的时候,正是玉兰花开的早春三月。我惬意地半躺在床头,呷一口清淡的绿茶,用沾着墨香的手指轻轻翻阅,那些吸引人的标题立刻跳入眼帘,不由得引我读下去,并在灵魂深处,叩响无数个自我拷问,检验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家长。

 

NO1:您做到真正接纳孩子了吗?

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接纳孩子,可是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孩子快乐的时候,我们能接纳,可是孩子哭泣的时候您能耐心接纳吗?孩子生气的时候您能冷静接纳吗?所以,《请接纳孩子的喜怒哀惧》吧!因为情绪没有对错,不管是正性还是负性情绪,都应该接纳,“接纳孩子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情绪和感受”您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了呢?!

好吧,统统接纳吧,可偏偏有家长看不见孩子的“情绪”,自然无从接纳了。比如《看见情绪积极共情》中就提到:孩子拒绝穿鞋背后,妈妈根本看不到孩子的情绪。看来,当家长的要炼就一双慧眼啊!《孩子要哭,您同意吗》?如果连哭都要经过您同意,那太残忍了吧!其实,《“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接纳,后者是不接纳。如果您不知道是否做到了接纳孩子,就看看《接纳与不接纳的对比》吧,对比同样例子中的不同做法,就知道要怎样接纳了。

接纳到底是什么呢?接纳,其实是理解,《先理解再接纳》,如果不先理解孩子,那么想让孩子听您的,与您合作,对不起,门都没有!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得到接纳;只有接纳了,才谈得上教育。

接纳也是包容,《家长,请包容您的孩子》中就讲到了,要包容孩子的失败、撒谎,包容孩子的平凡、不够优秀等等,换句话说,孩子不是完人,因此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当下不管是好是坏的水平(比如《考差了爸爸就面目狰狞》就是不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恐惧(比如《孩子别怕,请写出您恐惧的事情》,这样的建议本身就是接纳)等等。这才是无条件的接纳,无功利色彩地爱孩子!

可能有家长困惑了:接纳,是不是什么都顺着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否也!《接纳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得搞清“百依百顺”和“接纳”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前者针对表面行为;后者针对情绪和感受。前者是纵容;后者是理解。如果还想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对孩子百依”“情绪上对孩子能不能百依百顺”,此文都有答案。

 

NO2:您帮孩子找到好感觉了吗?

“孩子做作业不够细心,爱犯小错误。”“10岁的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用手砸墙壁,弄得手指关节都红肿了,担心有暴力倾向。”“孩子厌学,一提到上学就大哭大闹,天天想方设法如何不去读书。”家长们咨询时,先想想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说穿了就是孩子不自信,找不到好感觉。您《让孩子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了吗?如果没有,那还是先帮孩子找到好感觉吧!请记住这句话:“我们总是想要除掉不喜欢的黑暗,结果黑暗就会越聚越多;如果我们点亮美好的感觉,黑暗就会被慢慢照亮。”那么,美好感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任何时候都自信满满;意味着我能充分接纳自己,自己是有用的,是值得被爱的,是值得被尊重的;意味着我能够展现出自己生命活力,勇于去挑战和冒险。因此,“父母要做的不是去教育,而是激发孩子内在生命动力,让他成为自己,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这是他以后行走世界的力量。”

怎么激发内在动力呢?我们不妨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开始,让自信填满内心,让好感觉托住心灵,像《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中讲到的28个方法,每一个都值得家长去做,别嫌太多哦,好感觉是用自信堆砌起来的!

还有一种感觉是孩子很需要的,那就是成功的感觉。《感受过成功的孩子才会成功》,正如专家说:“孩子一旦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并且巩固住了这种感觉,在他以后会形成惯性的成功,想停都停不下来了!孩子在从小的时候,父母不能让孩子产生父母太伟大,自己无能的感觉。”这句话我很有感触,有的家长在家太强势,太能干了,这种“超能”行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低能”感觉,让孩子找不到自我价值感。心理学家萨提亚用罐子里的状态来隐喻自我价值感的高低。他说,“一个自我价值感较高的人,他内在的“罐子”相对越满,内心越满足,行为可能更自在、具有创造性,对周围人也更可能有更多的自然的爱的表达。那么,《提升孩子自我价值感的要点》是什么呢?其中讲到的一个游戏很有意思—— “我对儿子说,‘我有一个秘密,我觉得你像爸爸一样爱想办法。’儿子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追着要听更多的秘密,我就创造出更多的‘秘密’送给他。”对,就是这个找秘密的游戏,让孩子从这种“相似”中感受到我和你是相同的,因此彼此是有联结的,从而提高自我认同感。

 

NO3:您学会了跟孩子好好说话吗?

如果您认为话谁不会说啊,那就错了,不会说话的家长大有人在。我们来看一个对话:“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等一会儿。”“妈妈,陪我画画。”“我正在忙,等一会儿再陪你。”如果我说你说错了,你也许不服气,我哪儿说错了?错就错在您说的“等一会儿”,请问《“等一会儿”是多久》?两分钟还是半个小时?对于没有时间概念的孩子来说,“等一会儿”是件最无法忍受的事,因为在那段时间里,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他还在期待、期待,却成空!您完全可以改为具体一点的说法:“等我把碗洗好”“等洗衣机开始转动”“等时钟的长针走到2”。

再比如唠叨吧,应该说,唠叨没有恶意,却是一种恶习,是对“控制”的不知不觉的上瘾。《唠叨是小刀,架不住天天磨》,“人最怕的是经常性的唠叨,它如同一把小刀子,会一点点削去一个人体内的正面生长力量,如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判断力等。”“与其啰嗦催促孩子,不如为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步骤”,什么步骤呢?《今天请这样跟孩子说话》中举例给我们示范了。

再说具体的话语吧,比如“你问这个干什么”“你爸最讨厌你在车里这样了”“小小年纪你懂什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您是孩子,大人这样说您,您心里会舒坦吗?肯定不会。《孩子是最敏感的,请不要轻易否定他》,等您否定完了,孩子也关闭了与您沟通的心扉。

在《你干嘛把精神垃圾倒给孩子》中,讲到有个家长坐电梯时的不断抱怨:“哎呀,这个货梯又是运垃圾的,又是搬家的,臭死了!”您知道吗?这些是负能量,会损耗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阳光心态呀!如果不信,请看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孩子给妈妈说的话:“妈妈,我不想呆在这里,他们都对我不好,老是说我,我要换工作。”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明白一个词“身传教言”,还真的是言教:父母爱抱怨,孩子也爱抱怨;父母说这不好那不好,孩子也不例外。

话是说给对方听的,有效的沟通才能达成良好有互动。那么《您用的是风险沟通还是资源沟通》呢?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风险沟通是打开了负能量的大门,把人引向无力感;同时风险沟通还强调孩子可能面对的威胁,比如父母为了警告孩子或者引起孩子重视,常常用这样的句式:如果你不做A,你就会失去B。“如果你不完成作业,你就可能考砸”“如果你不好好吃饭,你就会长不高”。为什么不改为“如果你做了A,你就会得到B”这种句式呢?“如果你完成作业,你就能掌握得更牢靠”“如果你好好吃饭,你就会长的高高的”。对比一下,两种说法感受是不是不一样?这就是沟通的技巧。

 如果说怎样说话是外在层面的,那么持有怎样说话的心态就是内在层面的。因为话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话语出现。正确的心态是《亲子沟通的三个“法宝”》,它们就是“真诚”“信任”“尊重”,要真正做到,需要我们认真研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家长学校实用性教材,得好好修炼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哦!

关于“说话”,我特别推荐这篇《所谓恩爱,就是好好说话》,虽然讲的是夫妻相处之道,但对于亲子沟通无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文中的ABC三个对话场景很有意思。它告诉我们:“任何小细节都能变成大伤害,只要两个人都存了一颗互相不耐烦的心。”在亲子沟通中也一样,如果我们对孩子说话时显得不耐烦,不断催促、质疑、指责、批判等等,在这种被负能量酝酿出来的谈话氛围中,孩子还会听从我们的吗?

 

NO4:您有解决育儿难题的智慧吗?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不是总感觉遇到太多的教育难题了?如果我们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多好啊!有些家长的好点子和另类思路不妨借鉴一番。像《好爸爸给女儿治好了三种“病”》中,每个“方子”都很有意思,比如孩子胆小害羞怎么办,文中爸爸的办法是让孩子在公交车上“盯”人,没想到还真有效呢!还有孩子记性怎么办?做作业不专心怎么办?文中都可以找到一种有意思的方法。

您能从孩子无处可赞的“缺点”中想出优点词来鼓励孩子吗?您能在某个一事件中挖掘出别的闪光点来赞扬孩子吗?《从夸孩子中学到的三个经验》中,相信您也能学到。

一个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不是学习的料,所以也认为孩子也不是学习的料。请问,家长这样认为,是在当法官还是当侦探呢?看看《做家长,不当法官当侦探》就知道了,它还告诉我们怎样侦探呢!

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您要他往东他偏往西,让您头疼不已,怎么让这种叛逆行为减少呢?也不难,就是《给青春期叛逆“灭火”:区分大事和小事》,针对小事怎样做,针对大事又怎样做,甚至还可以问他“你要往东,还是往西”,哟,这么民主?对!

有人说,骗谁都行千万别骗小孩。对,我也觉得,可偏偏有篇文章叫《为何“骗”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作者说是可以“骗”出优秀孩子来的,他的方法就是“三为”教育——先定为,再装为,后变为。什么意思呢?动动指头翻翻书吧!

不夸张地说,孩子平安是最大的幸福。所以,在孩子的幼年一定要重视人身安全教育。小学门口有个陌生人来接8岁的小女孩,还说你的名字你家的地址我都知道,聪明的小女孩并没有上当,笑着说:“那你能告诉我密码吗?我和妈妈有个密码。”陌生人一下子蒙了。多高明啊!会《教给儿童的实用防骗术:对密码》,赞!对了,文中还讲,还可以对暗号呢!

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可爱“臭美”了,整天拿着镜子照来照去,影响学习怎么办?别急,《爱照镜子的女儿》一文中专家说,照镜子和学习并不矛盾的,噢,这样啊!“照镜子是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会更追求完美,学习上也要求比别人强。不喜欢自己的人破罐子破摔、不好好学习的可能性会更大。”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还给我们支招了,那就是跟孩子协商好,早上起来梳妆时,对着镜子笑一笑,睡觉前照一照,让孩子能够观察到自己的举止、面容和微笑,但镜子不得放在孩子的房间和书桌上。这个借鉴一下也不错哦!如果这个方法我们领悟好,还可以用到生活中其他方面,会有着相同的效果。这就叫举一反三,您行吗?!

如果您正在管孩子的学习,进行陪读,听到专家说陪读不可取后,您真想立即放手,让孩子独立起来吗?可是,《被管惯了的孩子突然撒手行吗》?就有位妈妈厌倦了每天督促孩子写作业,知道孩子没有写也故意不提醒,等着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可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并没有丝毫改变,甚至“破罐子破摔”。这说明什么?说明放手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也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智慧。

 

NO5:您发现自己行为的错误了吗?

请检视一下自己的教育,你会严厉地对待孩子吗?一个5岁的女孩突然尿床了,被父母责骂后由于紧张、恐惧,以后,便隔三差五地尿床,这招致了父母更严厉的打骂,还带她四处求医。这个尿床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期间,严重影响了她谈恋爱,她甚至为此事而割腕自杀过。直到有一天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这不是生理上的毛病,而是父母严厉教育的结果。这是《严厉教育是最危险的教育》中的一个真实案例。作者就说了:“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但由于家长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但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孩子一生。”还有,《孩子为什么偷偷摸摸》?因为严厉惩罚的后果。这些都值得“严父严母”们警醒啊!

我们知道,挫折教育是不可少,可是,《有必要给孩子人为地制造挫折吗》?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担心太优越的生活让女儿不能吃苦,失去斗志,便在女儿出生后,一家人搬出自家的别墅,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过上极为节俭的生活,还时不时地装得很穷苦的样子。结果,女儿在学校的成绩虽然不错,但是自卑感却极度强烈,待女儿考上大学以后,父母把家里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她时,她非常气愤,感觉被愚弄了!你看家长刻意“制造”出来的挫折是不是很别扭啊!听听专家怎么说的:“所有‘刻意’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不露痕迹的。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用力过猛,这只能适得其反。”

是啊,“用力过猛”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凡事要把握教育的度,就像开车,不能太偏左也不能太偏右,行驶在正常道上才是最安全最成功的,可又有多少家长在开家庭教育这部车时,意识到了不安全呢?比如,您这样说过孩子吗——“你怎么在玩游戏?你写完功课了吗?”“今天琴弹了吗?”“英文背了吗?”你看,家长像不像一个追债人,天天等着勾销着一笔笔债务?听听《妈妈不做追债人》中孩子怎么回击的:“妈妈,我们一天没有见面了,难道您看见我第一眼的问候就是这个?您都不关心我今天过得怎样?您有没有想过我今天心情好不好?晚饭吃了没?您在意的只是功课吗?”在我们急着追债的背后是什么?是不关心孩子的感受!这,不是故意不关心吧,或许只是您忘了要关心,对吗?!

 

NO6:您察觉到自己的思想不对了吗?

您有自作主张给孩子安排报学习班吗?您有要求孩子一定要听话吗?您认为你的话正确而不允许孩子辩解吗?如果有,那就如贾容韬先生所说的,这是强权教育,《你没有资格强加给孩子任何东西》!而是“要影响,不要灌输;要引导,不要教导;要推荐,不要推销;要唤醒,不要征服。”他还说,“我们不要总想在孩子心灵阵地上插上自己的旗帜,而应该播种自己的思想。旗帜是可以拔掉的,思想的种子会在孩子心灵中生根、发芽,它会在合适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说得太好了!

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自醒》,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先得解决您的问题。您的什么问题?“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所以,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孩子只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

有很多父母认为,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竞争、学会竞争,只有把他们的竞争天性激活了,才有向上的动力。这种思想对吗?看看《不要让竞争意识过早地消耗了孩子内在的力量》中的三个案例就知道了,输不起的孩子有多少!就是因为父母过早地给他灌输了竞争意识,孩子没有赢反而输,孩子的自信被沉重打击!孩子的内在力量大大削弱! 内心力量的强大,才是一个人最有竞争力的武器。而培养孩子内心强大的工具是什么?看了本文相信您就知道了。

很多家长那双过分关注孩子的眼睛,就象是黑屋子里一支微弱的蜡烛,“只能看见被家长的关注所照亮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并不是孩子的全部。”这句话是在说什么呢?原来是《请给孩子一个好的假定》中告诉我们:家长的思维有局限,总是习惯于用固化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教育孩子。这里有直线性思维方式(简单地将孩子与别的孩子对比就是此类),有因果不明的思维方式(看不清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还有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家长自己观察出来的,而不是孩子自身真正存在的,因此专家建议多从“资源取向”上看问题,而不是从“问题取向”来看问题。“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假定,不要误读了他的‘动力’。比如,有些青春期的男生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敌意,并把这种力量转向家庭,比如砸东西、推搡父母等。看上去是爸爸妈妈受伤,而实际上孩子受伤更深。”是啊,孩子比我们可怜呢!

 

NO7:您给孩子塑造好的品质了吗?

说到孝心,可能父母会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大了自然知道孝顺了。可不见得哟!曾有一位9岁男孩给身体不舒服的妈妈倒水时,看妈妈怎么说的:“你有这份孝心,还不如好好学习,把学习搞上去了,比什么都强。”也如专家所说:“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孝顺,而是家长在有意无意中拒绝了孩子孝心的表达。”还有家长认为孝道是孩子大了后的事情,其实,“小时候不教育,不养成,长大后,习惯不会从天上突然掉下来。”所以,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孝心教育,晚了就来不及了》!

感恩心是一种美德,可家长很容易忽视。《懂不懂得感恩,从饭桌上看》:韩国家长在饭桌上像长者;美国家长在饭桌上像朋友,而中国家长呢?象服务员,孩子吃饭要哄着、催着、追着,结果孩子习惯了索取,习惯了得到,忘记了感恩,没有了责任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能指望他对家人有孝心,对他人和社会有感恩心?再进一步,这样的孩子又怎么懂得关心他人呢?《请给孩子种上善良的种子》中有个案例看了真让人心寒:妈妈给儿子的杯子倒开水时,杯子意外地烫裂了,开水烫到了妈妈的脚,而孩子关心的、心疼的却是自己心爱的杯子,还怪妈妈不小心!

说句题外话,在我们期待孩子将来能感恩父母的同时,父母也要懂得感恩孩子。因为,孩子曾经把我们当作了全世界。为什么呢?看完《谢谢你,曾经把我当作全世界》就会感动:孩子是那么的需要我,被无限地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是多么幸福!难题不该感谢孩子陪伴了我们,滋润了我们吗?让我们因为孩子第二次学会了做人!

我们常常说孩子这么大了怎么没有一点责任感。先别怪孩子,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培养孩子责任感。一个13岁的女孩因为妈妈要她报诗歌社团而自残、自杀未遂。妈妈说:“我们对她那么好,从小到大每件事情都是我亲自为她安排好,为什么孩子还要这样做?”孩子说:“我不想过妈妈喜欢的那种人生,我想过我自己的人生!但是今天才发现我没有这个胆量和勇气了。”看到这里,相信您明白了,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决定权。知道它的因果关系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深入探讨:父母这样做犯的是什么错?看看《界限感,开启孩子责任心的钥匙》一文就知道了,是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限。父母没有界限感,随意侵入孩子的领域。这样的后果是:要么变成没有责任感的懒人,因为父母都为他安排好了一切;要么变成不敢反抗父母、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的人。生活中,仅仅由于我们缺失顾晓鸣老师指出的家庭教育素养,而在教育孩子这件事错误率是相当高的,您学习家庭教育后感受到了吗?

要说品质,那实在太多了需要塑造了,比如善良、诚信、独立、热爱劳动、善待他人等等,这才是我们要还给孩子们最负责任的教育,这些都在本书中找得到。总之,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做父母,父母也需要上岗合格证。那么,不妨边读《不输》边反思自己,检验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如何吧。取百家之长,避百家之短,这是《不输》用案例式出版的主要特点之一,就相当读百本家庭教育书籍之精华。

感谢众多家庭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广大家长朋友们,每天都在坚持读《不输》,并把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的体会分享给家族成员和朋友,这是中华民族迫切需要打造的民族软实力。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