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8年前 [07-24 10:39 周五]

一 、少年儿童自理能力现状透视

1. 家长谈小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

2. 案例介绍:

《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去外国了,离开父母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3. 数据介绍:

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大型调查中,调查组对10——14岁的儿童从事家务劳动的状况作了了解,调查显示,69.7%的儿童从没有做过饭或很少做饭,63.2%的儿童从未洗过或很少洗衣服,48.1%的儿童从未或很少洗碗、洗菜,31%的儿童从没有做过或很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 教师总结,分析原因。

不会自理就不能独立生活,不能独立生活就会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仍然是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许多少年儿童缺乏自理能力呢?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 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 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 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

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 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二 、了解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1. “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鹦鹉一样难以适应。

2 .“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 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

3 . “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 .“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质,做到“五

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内容

1.低年级学生训练的要求和内容。低年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不爱动手、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气。

(1) 学会自己整理书包。

(2) 学会自己洗晒、佩戴红领巾。

(3) 学洗碗筷。

(4) 做其他小家务劳动。

2.中年级学生训练要求和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观念,能 积极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学生自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使之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1) 学习用具摆放有序。

(2) 自己整理床铺。

(3) 当好劳动值日生。

3.高年级训练要求和内容。使学生具有热爱劳动的思想和正确 的劳动态度,能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之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1) 护理班级包干区。

(2) 自己洗晒外衣。


四、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

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⑴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励中培养。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⑷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