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数学更需要咬文嚼字

10年前 [04-11 11:12 周五]

在很多人看来,文理科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乍看起来确实如此,理科多是一些数字、公式、字母、符号,文科更多的是文字。文与理冰箱报价,似乎是有天地之别,虽然天地之间也有联系。

而关于文科生与理科生思维方式不同的说法也被很多人接受。文理科学生还会互相取笑、讽刺甚至是看不惯、看不起。

更有甚者,在谈恋爱的时候,一些文理科的学生互相不能接受,认为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自己差别太大。

近日读罗素《西方哲学史》,看到一段话,甚有意味迷你音响,这是该书的最后一章,谈的是现代的一个哲学派别“逻辑分析哲学”:

以上所谈的工作(指逻辑分析哲学)的一个结果是,剥夺了自从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以来数学一直占据的崇高地位,并且打破了从数学得来的那种反对经验主义的臆断根据。的确,数学知识不是靠由经验进行归纳获得的;我们相信2加2等于4,其理由并不在于我们凭观察极经常发现到两件东西跟另外两件东西合在一起是四件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数学知识依然不是经验的知识。但也不是关于世界的先验知识。其实,这种知识仅仅是词句上的知识。“3”的意思是“2+1”,“4”的意思是“3+1”。由此可见(固然证明起来很长)“4”和“2+2”指一个意思。因而数学知识不再神秘。它和一码有三呎这个“天经地义”完全属同样的性质。

数学知识,“仅仅是词句上的知识”。但这并无贬意,只是让数学走下神坛,词句上的知识仍然重要。

有一些人常常讽刺文科生在脱离现实地咬文嚼字洗衣机报价,原来数学其实也是咬文嚼字,在词句上面作游戏。甚至,很多数学知识的咬文嚼字更无意义,更加地脱离现实,不少数学题只是一些数字游戏(也可以说是文字游戏,因为数字也可以看作是文字)。数学不是经验的知识,也不是先验知识,数学可以做到完全地脱离现实。解决纯粹数学题的过程和纯粹哲学思辨的过程一样,都只是逻辑推演的过程。

由于数学的确定性,会给人一种逻辑上完美的感觉。但是,这样就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吗?似乎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逻辑学却是属于文科的,逻辑学中的很多推理同样是确定性的。

数学在逻辑上的确定性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可能会对人的思维产生负面影响。即总是相信确定的事物,总是希望有确定的答案。但在社会生活中,甚至在科学上,很多问题都没有确定的答案,很多事物都是模糊的。

目前,一些中国人从相信科学变成了“迷信科学”,总在追求确定性和确定的答案,以及确定的证据,但是,这在某些时候是需要的,但在某些时候则是不需要的,也是找不到的。

这形成了一种死板教条的相信科学,是把科学当成了另一种宗教信仰,不敢想,不敢说,不敢质疑,不敢想象,不敢假设,听不得不同意见,动不动就谈证据,没有证据的事情,似乎就不能说,这影响了我们和科学发展。这是不是与我们基础教育过度强度数学有关呢?

其实,哥白尼发表日心说的时候,他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他自己都认为是假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时候,他也没有切实的证据,是后来的科学发展证明他说的有道理。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切实的证据,只是推测和假说,逻辑上有很大的缺陷。霍金的奇点理论,他自己都时常动摇,没有切实的证据。古希腊人发表原子说的时候,他也没有证据空调什么牌子好。地壳板块学说刚发表的时候,也没有证据,是假说。宇宙大爆炸理论,仍然是假说。霸王龙长什么样?电影中的那样吗?只是推测而已。即使数学中,也有很多未被证明的猜想。

推测能力,想象能力,质疑能力,是科学进步的前提。数学、实验与观测是阶梯。而质疑、想象与推测,更需要人文社会学科的训练。

人文社会学科问题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同样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并且不可缺少。

保持文理科训练的平衡性,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平衡、健康发展。

罗素的这段话并不容易理解,笔者并不能完全明白其意。但这段话对我们这个崇拜数学的社会很有意义。

有很多国人,包括很多老师,都认为数学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比其他学科更重要的作用。笔者也曾这样认为,但近年来对此表示怀疑。现在看了罗素的这段话,有所领悟。

其实,我们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的高强度的数学题海训练,其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绝不象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大。这并不是说数学不重要,数学当然重要,但对普通人来说,不象学校宣传的那么重要。

因为这种高强度的题海训练其实只是一种特殊的咬文嚼字,是一种重复劳动,只是一些解题技巧的训练。如果我们把做数学题的一些时间用来学习其它的学科,可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

我们都知道,许多大学者(甚至包括一些科学家比如钱伟长)没有经过太多的甚至没有经过数学训练,并没有影响其思维的发展。

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训练思维不一定非得做“体操”,其它方式应该也可以。

文理之间的差别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大。文理是互相支持、互相融合的,绝非完全不同的两样事物,在很多方面,二者都是相通的。

数字本来就是文字的一种,我们觉得数学更抽象,是因为数学可以更大程度地脱离现实。文字会对应着现实中的某种东西,而数字已经不再对应某种具体事物。但数字也是语词,也正是在这个意见上,罗素说数学仅仅是“词句上的知识”。

但数学要对科学、对人类发挥作用,还要回归形象,不论是物理学还是经济学,数学都是用来描述某种事物。

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被变成一长串数字。

数学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属于哲学的。对数学来说,最需要智商的、最高级的不是计算能力,而是理论能力。

最简单的,即公理的理论,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是建立在公理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是不是真的存在公理?真的存在不需要证明的真理?这是哲学问题;这些公理以及那些定理,如何表述?是逻辑问题,更是语文问题。如果这些“公理”出了错,整个几何学大厦就会坍塌。至于微积分理论、极限理论、数的定义等,更和逻辑学、哲学密不可分。这些数学理论的创立者往往同时是哲学家、数学家,如莱布尼兹、弗雷格、罗素等。

我想,凡是机器可以代替的工作,那不是真正的智慧,比如计算能力。而机器无法取代的部分,才是人类真正的智慧,比如理论能力。而我们中国学生把大量地时间浪费在了计算能力上。

至于物理,很多物理问题本来就是哲学的一部分节能灶具,直到今天,有关宇宙论的部分仍然有强烈的哲学色彩。许多被我们视为科学的理论其实多数都是假说,是逻辑推理出来的,而没有被事实所证明。比如大爆炸理论、黑洞理论等,甚至相对论也没有被完全证明,但是它能够更好地解释宇宙。《时间简史》不仅仅是物理学著作,也是哲学著作、科普著作,况且,霍金的理论并没有被证明是真理。

同样,物理学最高级的也是理论能力。先有理论,有想法,然后才有计算,有公式。

正是因为数字也是语言的一种,他就和语言一样有工具性,并且是人类重要的交流、思考与探索的工具。现在,研究文科的人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方法,而理工科同样离不开理论探索。

固然,数学对于科学家、学者很重要,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中小学大量的题海训练其实是一些无聊而且益处不大的咬文嚼字。即使对于有志于科学的人来说,高中之后再深入学习数学并不晚。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对数学的训练远不如中国,人家却是科学高度发达。西方人的计算能力不如中国人,但是人家的理论能力、创新能力却远超我们。因为他们没有让小孩子进行数学题海训练,而是鼓励“有自己的想法”,训练推理能力、理论能力。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10949.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