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好习惯, 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10年前 [02-25 22:29 周二]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一般家庭经济相对宽裕,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但若是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严格地说,行为习惯属于德育的范畴,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的作用极为重要。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

    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孩子从小应具备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小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重要的是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研究,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兴趣匮乏,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有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老师。其实不必如此教养——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妈妈带着“读”书——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一岁前开始。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时间由短到长,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由爸爸或妈妈陪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上网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产生对书的浓烈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保证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5岁的莉莉是个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欢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可前不久幼儿园体检,莉莉竟然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习惯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应该注意让孩子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鄂伦春少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老师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些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为了避免这些,家长应该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

      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在孩子牙牙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从事了20多年幼教工作的王玉芬女士告诉笔者,通常情况下新入园的幼儿只要跟她说几句话,她大致就能猜出这孩子的家庭文化层次、孩子有没有“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其实指的就是好的语言习惯。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一个人的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贼体,却出言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家长在教育艾滋病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养成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的良好习惯。    

      训练孩子的编序能力  

    听觉编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将过去听觉所获取的资料以正确而又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将所获取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它对孩子将所学知识系统地保留下来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让孩子听故事并复述出来、顺背倒背数字等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集体意识: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现代社会中,一个故步自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容易取得成绩,更不容易融入社会这个整体。那么,如何让孩子早早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让孩子不认生;引导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劳动习惯:让孩子从穿衣做起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文档,孩子可能会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老师习惯,同样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

    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拾玩具等。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女儿娇痴。”孩子事物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

    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由承认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更改。为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让艾滋病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http://www.jiaj.org/?action-viewnews-itemid-2851【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