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怎样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10年前 [01-13 22:01 周一]

家庭教育怎样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20140113

 

孙  岫 

 

春节就要到了,家长们一般都要准备孩子的“压岁钱”了。

问题:

你会给孩子多少压岁钱?

你习惯怎样处理孩子的这些钱?

A、先给孩子钱,等春节过后收回来。

B、给了“压岁钱”就让孩子自己花。

   C、帮孩子存起来做孩子的学费。

   想过引导孩子“压岁钱”管理使用会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吗?


    几个案例:

20111210日广州市荔湾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母亲杀死亲生女儿的案件。事情的大致经过是,16岁女孩小雯要求母亲拿出5900元购买苹果电脑,母女之间发生争执,进而相互打斗,母亲不堪女儿辱骂失手将女儿捂死。小雯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收入都不高,但一直都尽量满足女儿。小雯上初中开始,每个月支付女儿1700元零用钱,但通常20来天就要再拿一次。因为有太多钱,经常被别人拿去,父母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卡,每个月都会按女儿规定时间把钱打进去。案发时卡里还有6300元。

2013农历新年,河南省通许县周某某(大学毕业已八年)向亲生父母要钱不成,一怒之下,竟然先后向自己的生身父母痛下毒手:父亲被捅成重伤,手脚肌腱被割断;母亲的头皮被剥掉,头面部大量伤口,腹部被刺伤,肠子露在外面…… 

从十岁起,一直被称为神童、奇才,全国最年轻(2011年媒体报道时16)博士张炘炀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张炘炀的父亲出生在农村,因为儿子的事出现在媒体上的时候是辽宁省盘锦市的一名公务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23岁留日青年汪某刺母的案例被反复提起。汪某因学费问题与前来接机的母亲争执,竟然当场向母亲连刺9刀……汪某是一所私立日本大学经济学部本科三年级在读生。每年费用高达2030万人民币。汪某的母亲每月只有7000元工资,无法担负汪某的供养,多次向亲友借钱。汪某留日五年时间里,从来没有打过工。

以上案例中的人物年龄最大30岁,最小的也有16岁,都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要从父母手里拿到钱。

因为我们的教育缺少对青少年正确金钱观的培养,现实生活中,成年男女也不以沦为“月光族”、“啃老族”为耻,只知道向父母要钱,并不知道父母的钱从哪里来;不知道有计划有节制地用钱的孩子更是不在少数!学校期末都会有家长会或者寒假通知,可以建议家长们利用新春佳节,给孩子补补关于钱的课,引导我们的孩子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这一点事关孩子的“钱途”,是家庭教育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

讨论三个问题:一、钱是怎么来的?二、钱应该怎样花?三、钱能代表什么?

 

一、钱是怎么来的

问题:你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有过按劳付酬吗?

……

中国传统的教育里,孩子是不能接触钱的。可是,当今商品社会,孩子不可避免地要和金钱打交道。这是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好多家长在孩子纠缠父母,不让父母离开的时候,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上班去挣钱,才可以给宝宝买好吃的好玩的。”或者会吓唬孩子:“爸爸妈妈上班迟到老板就会扣工资,我们就会没有钱的。”这样也许会让孩子知道一点付出和回报的关系,但是要让孩子懂得劳动获得报酬的道理,最好是亲身体验。

家庭生活中可以按劳付酬,就是让孩子体验“钱是工作换来的”。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可供自己支配的报酬,体验劳动的快乐,也是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得到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锻炼。

家务劳动付给报酬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是不要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支付报酬;

二是避免孩子纯粹为了钱而劳动。

有效的方法是:区分“付费”和“非付费”劳动。

“付费劳动”只适用于不完全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比如让他为家庭做贡献的事,替大人代劳的事。

“非付费劳动”包括那些为自己服务的,完全是自己的事,以及应该学会的生活技能。比如:洗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床铺和房间,洗碗、扫地等。

案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玛莉亚和萨莎都必须做家务。如果做家务,每星期能领得一美元的零用钱(但是奥巴马夫妇会时不时地“拖欠”)。家务包括布置餐桌,清洗碗盘,打扫自己的房间和衣柜等。第一夫人米歇尔还要求女儿“不许出现抱怨、哭闹、争辩、纠缠等行为。”付出劳动便理所应当地获得报酬。这在西方国家几乎是一条连自家人也不例外的“金科玉律”。

美国有个富翁叫丹尼,他有7个孩子,最小的3岁,最大的16岁,他们可以吃穿不愁,但没有一个孩子可以从老爸口袋里拿到大把的美钞去乐呵,甚至连每个月的零花钱也没有。丹尼告诉自己的7个宝贝:“你们想花钱可以,但要自己去赚钱,不是打扫房间、做做家务这种工作,你们要到社会上去赚钱。”因为这种教育理念,西方国家一些小孩具有从小做大事的能力。2010年海地大地震,英国一个名叫查理·辛普森的7岁男孩通过骑车筹集到超过3.5万英镑(他原计划筹款500英镑)的善款,所得的钱款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部捐给海地的受灾民众。

在美国大富豪家庭,未成年孩子中有45%的人学习之余去打工,近一半的孩子从父母处得不到零花钱。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主要是让他们体验生活,而不是买一堆物质的东西让孩子尽情享受。

教孩子记住:“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老子不是好汉!”


二、钱应该怎样花

正确的金钱观有一个很重要的消费理念,就是要会区分“需要”和“想要”的不同,会处理“资源”和“欲望”的关系。

家庭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和购买欲望有关。小孩子跟着父母去超市会任意要吃的要玩的,父母不满足他 就会打滚耍赖,在这种令人尴尬的对峙中,大人或者向孩子屈服,或者动用武力对孩子施加拳脚,或者用谎言来应对,说“妈妈没带钱”。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受苦,物质上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现在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孩子想要吃的玩的,就尽量满足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平时忙于自己的事情,有意无意间冷落委屈了孩子,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就以无条件满足孩子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负疚心理。其实,孩子正是从点滴小事开始,学会对欲望、需要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的。如果出去购物之前和孩子有约定,允许他选一两样他要的东西,限定在多少钱范围之内,孩子的购买欲望和事先约定有冲突的时候,让他自己抉择:买了玩具就不可以再买别的,自己预算好的购买计划不可以突破,否则不允许参加购物活动——这样就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任。一个不懂得约束欲望,任何需要都必须立刻得到满足的孩子,长大了是难以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的。

要教会孩子合理消费,可以从零花钱开始。不妨把孩子的压岁钱纳入零花钱管理体系,引导孩子自己管理这笔钱,钱的数目比较多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储蓄,并节制使用自己的积蓄,学会利用资源。

    故事

阿花有两个小猪储蓄罐。一个储蓄罐装着写有不同内容的字条,如:“玩半小时电脑”、“家长陪着去一次公园”、“到大连看海”、“去北京旅游”等等。约定的规则是:得十朵小红花,可以实现一个小梦想:如玩半小时电脑;得五十朵小红花,可以实现一个中等梦想:如去一次动物园;得一百朵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大的梦想,如距离远一点的旅行。另一个储蓄罐里装的是零钱。储蓄的规则是:储蓄罐里的钱每增加十元,家长就奖励阿花三元投到里面;增加一百元,就奖励三十元。阿花的家长很智慧。他们引导孩子储蓄,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同时还帮助孩子不断地储蓄梦想!

美国家庭的理财教育从教孩子认识各种货币的价值及其使用开始。父母教孩子使用货币还会与教孩子学习相结合(不是像有些家长教孩子背乘法口诀“三五十五”),与购买商品的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从小知道“钱是用来买有用的东西的,而不是用来乱花的”。

案例

这是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理财的心得。

孩子必须的东西,由家长付款,如衣服、鞋子、食品、上学用品等。孩子自己想要的东西,如玩具、糖果、时髦小玩意等等,要让孩子自己付款。因为这样他才会去衡量到底他买回来的那件东西是否真的有用、有价值,而不会因冲动消费乱花钱。有一次孩子看见一件很喜欢的玩具。他问是否可以买。家长表示可以买,但是要用自己的钱。结果孩子并没有买,因为他算了算,花好几十元钱去买那个玩具意义不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零花钱也是得来不易的!

在消费这件事情上,父母也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有计划有节制地用钱,身教言传,就很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起好的花钱习惯。如果父母自己购物成癖,过年过节买东西、送礼铺张浪费,孩子必然也会大手大脚。

    

关于零花钱

零花钱支付的常见问题:

1.随时满足——孩子用钱没有定规,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家长可以随时满足孩子。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物质需求不断膨胀,用钱没有计划,不懂得节俭,花钱大手大脚。

2.条件交换——洗碗一次多少钱,拖地一次多少钱,考试达到多少分给多少钱……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和家长“讨价还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随意奖惩——家长允诺孩子一定数额的零花钱,但是孩子有不当行为时,家长就用扣零花钱作为惩罚,高兴起来了也会随手奖给孩子一些钱。孩子对自己的零花钱没有“可控性”,容易导致零花钱使用缺乏计划性。

零花钱是用来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工具,重点是帮助孩子学会理财技巧。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给孩子零花钱,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赚钱——花钱”这个过程,来学会怎么多赚钱,有计划地花钱,利用手里的钱,获取更多的钱。

零花钱的教育核心,是要让孩子体验经过努力获得报酬带来的满足感,并学会享受和珍惜它。

有专家推荐翻译作品《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零用钱计划》,可供参考。

零花钱支付的参考原则:(部分内容采用了林高龙老师的《零花钱里的大学问》观点,这里由衷地的感谢林老师。)

1. 定额定时,根据孩子年龄和实际情况支付零花钱,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基本需求做预算,不能随意乱花。

    2. 协商规定:按照孩子的年龄、需要等,家长和孩子协商确定零花钱的数量,不要随意增加,让孩子学会量入为出。

    3. 不奖不扣: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分担日常家务,学习上取得一定成果,不应以零花钱作为奖励措施。同理,孩子的不当行为,可采取其他纪律教育,不要克扣零花钱。

    4. 备用经费:考虑一些不可预知的合理支出,如为同学购买生日礼物、班级聚会等,设一定额度的备用经费,孩子确有需要,可提出申请,家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发放。

    5. 适当控制:孩子超出当月零用钱使用额度,或者动用备用经费购买过于贵重的物品,家长有权对孩子的开销做一定程度的控制。

    6. 定期调整:根据孩子成长的实际需求,每半年或一年与孩子共同协商零花钱计划,平时不随意调整。

7. 信用挂钩:根据孩子的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让孩子自己积累信用额度。例如,前期指导孩子将零花钱的支出列出清单,家长随时抽查,在抽查过程中,如果孩子的账目清晰,支出合理,就让孩子为自己的信用额度加分。

    8、指导消费:原则上由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的使用,父母不要太多干预,但要给予一定指导。

    指导孩子分配零花钱。如30%用于消费,30%用于短期储蓄,30%长期储蓄,10%做慈善。要教孩子有计划有节制地消费,教孩子精明地运用金钱。

    9、学习理财:给零花钱时,和孩子谈谈家庭经济状况。告诉孩子家里的收入情况,钱是怎么花出去的,有哪些开支计划,引导孩子参与家庭“财政”。

    10、承担责任: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孩子有不当消费行为,父母不要轻易指责,不要代替他们解决问题,要让孩子懂得不当消费所带来的后果,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故事《妮妮的红长裤》

妮妮跟妈妈去买裤子。在几种颜色中妮妮看中了深红的那条。

妈妈猜到女儿喜欢那条裤子,就说:我们买这个深红色的吧。

妮妮很不高兴:我买裤子怎么能由你决定呢?所以她就坚持要鲜红色的。

结果她穿上鲜红色的长裤后,感觉别人都在不怀好意的看她,她觉得很不舒服,每穿一次简直就是惩罚自己一次。

最后她终于受不了了,要求重买一条裤子。

妈妈答应了,条件是妮妮要用自己的压岁钱买裤子。

 

三、钱能代表什么

不可否认,现实社会中“拜金思想”已经大行其道,在很多人中,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财富,成人社会的这种观念已经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了下一代。

曾经有一句口号“再穷不能穷孩子”,被广泛地刷在墙上、写在文件中、挂在人们嘴边。当初可能是政府在表达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办教育的决心,现在这句话有了新的注解,那就是家长们为了孩子可以尽其所能——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没有时间陪孩子就常常给孩子买各种他想要的东西,孩子学习成绩好了更是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长大,把父母无条件满足自己的物欲看着理所当然。前面的案例——汪某刺伤母亲,16岁女孩小雯因为要钱对父母施加暴力,30岁的周某向亲生父母要钱不成,向父母痛下毒手,全国最年轻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还有,苹果产品销售店门前,那个即将上大学的女孩要买2多元的“苹果三件套”,母亲不能承受这样的支出,女孩便丢下一句话“不给我买,就等着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后扬长而去——这样的尴尬是谁造成的?!

一位旅居国外的女士讲述了她在德国的见闻:学生们由于自己没有收入,出行都会选最节俭的方式。在慕尼黑有一个富翁,他的儿子想出门旅游。这个富翁老爸只给了儿子很少的一点钱,这些钱仅够很节俭地旅游20天。然而,他儿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却用这些钱在外旅游了30——他住过青年旅馆,住过马厩,甚至露宿,总之,是吃尽了苦头。当他回到家后,他父亲为迎接他回家举办了一个盛大宴会。当时儿子哭了。儿子流着眼泪问父亲:“你知道吗?我这次出去旅行,你吝啬地给了我那么一点儿钱,为此,我在外面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可今天你花这么多钱举办宴会,这个宴会上一杯酒的钱就够我在外面生活一天。你为什么这样对待我?”父亲回答说:“你出外旅游,因为你自己没有钱,花的是别人给你的钱,所以你必须尽可能节省地花;而我今天举办宴会花的是我自己的钱,因为我有钱,所以我可以尽兴地花……”

过年了,不少家长习惯一次性地给孩子比较多的钱,一般家庭的孩子的压岁钱也会少则几百上千,多的甚至上万元。钱与爱不能划等号,不能把孩子宠成“红包控”!比较理性的做法是,趁着这个机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压岁钱的内涵是什么?怎么处理这些钱更有意义?让孩子从压岁钱的“红包”里看到亲人的爱,长辈的期望、家庭的温暖……

建议:

  1给孩子建私人账户

  可以征得孩子同意,帮助孩子建立账户,由他们自己保管,把他们的零花钱存进去。再用一个专门的本子,随时记录每一笔取出的钱的数目和用处。培养孩子自己的事用自己钱的习惯,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节制消费的意识。

  2让孩子学习“赚钱”

考虑孩子年幼,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够,可以劝说孩子把压岁钱交给父母管理,但是,要让孩子知道,可是通过劳动把压岁钱“赚”回去——存在父母手里的钱和自己“赚”回去的钱也可以做一个账本。记这些账目的过程就是学习,还可以养成细心、专心的好习惯。

3让孩子学习做预算。

填写一张支出计划表,列出自己在娱乐、学习、献爱心、孝敬长辈等项目上的开支计划,随后记录自己春节期间每天的收支状况,假期结束后再对前后两张表格进行比对,审查自己的消费是否合理。

4、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活动

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和孩子说说过去一年家里的收支情况,让他认识到钱来之不易,不能随便浪费。计划新一年家里的重大经济活动时,和孩子有关的事情让孩子发表一下看法,家里的大事也可以让孩子出出主意,这是培养孩子感恩意识和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的好机会。

5让孩子懂得有些东西无法用金钱衡量

金钱观从来都是和价值观、人生观有关的。春节是一场亲情“嘉年华”,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孩子懂得,有一些东西永远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有一段言论很有哲理:

钱可以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

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充足的睡眠;

钱可以买到书,但买不到知识;

    钱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地位,但买不到尊重;

……(可以做做“接龙”游戏)

古话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黄金屋”里不一定有幸福!最年轻博士张炘炀的父亲曾出过一本书,叫做《神奇的学习》,这本书只讲学习,不讲做人。估计写这本书的时候,他觉得把孩子培养成博士就是他的成功,而张炘炀成了全国最年轻的博士,就是他人生的成功。但是,相信他坐在记者的镜头前回顾这一切的时候,他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需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对青少年而言,正确的金钱观起码包括今天讨论的三点:

一是知道钱是怎么来的——懂得钱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钱是工作换来的。

二是知道钱应该怎样花——能够区分“需要”和“想要”的不同,会处理“资源”和“欲望”的关系,懂得节俭、节制。

三是知道钱能够代表什么,懂得钱不等于财富,爱不能用钱来代替,从小学会树立经济上的责任感,一生的幸福才会有保障。

 

提前祝各位老师、各位指导师学员春节愉快!

 

 

附:美国家庭财商教育的八大原则

l 1. 教孩子认识各种货币的价值及其使用。教孩子使用货币与教孩子学习相结合,与购买商品的活动相结合。

l 2. 教孩子养成储蓄观念。例如,小孩子喜欢吃冰淇淋,买一杯冰淇淋要50美分。家长就告诉孩子:“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你25美分,等到明天再给你25美分,你才能买来吃。”又如,平时给孩子零花钱,或者让孩子得到一些劳动报酬,家长会帮孩子找银行开一个存款账户。

l 3.  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积蓄。如孩子想买网球拍、自行车等或外出旅游,家长会指导孩子使用部分储蓄,让孩子认识到储蓄的意义。

l 4. 教孩子乐于分享。在金钱的使用方面,教育孩子自觉自愿地把微小积蓄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们,体验助人的喜悦,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和帮助别人。

l 5.  学会精打细算,不乱花钱。尽管一般美国家庭比较富有,但家庭开销也是有计划的。一般情况下,家庭都要协助孩子拟定一个消费计划并正确执行。

l 6. 用金钱作奖赏。一些父母用金钱作奖赏,用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家长,在孩子为他人做了好事后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告诉孩子,奖励他人的良好行为也是一种理财方式。

l 7. 家长以身作则。许多时候,父母花钱的决定、次序、信念及习惯是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孩子的。

l 8. 学习理财的途径。直接途径包括有计划的实践,自己做决定等。孩子主要通过观察、参与讨论和共同做决定等间接途径来学习理财,孩子在观察中可以学到更多。家长也可以在孩子的观察中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例如,在教育孩子什么是金钱的同时,让他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家庭观念,什么是决策,怎样货比三家,如何制定目标,如何择优等等。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