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思考的独立性

10年前 [10-22 09:44 周二]
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思考的独立性,比记住多少知识、背诵多少单词更有意义。它会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优秀的家长一定会努力 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实际地分析问题,锻炼他的思考能力,培养他的独立性,而不是记住某些问题的答案。从零岁开始,我们就要启发孩子不要盲从于理论和权威,他 的思维要有自己的创造性,哪怕有时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只要是他自己的原创,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给夏辉读历史故事,夏辉总是问我:"爸爸,这件事是为什么发生的?那件事又出于什么背景,难道不能改变一下结局吗?"这让我很欣喜。我就诱导性地引导辉辉去分析推理,去假设历史。

  比如,当他听到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故事时,一边点头,一边说:"曹操是汉献帝的手下,怎么把皇帝都给吓住了呢?皇帝都要听他的话,这是为什么?"

 



  "爸爸想听听你的答案。"

  夏辉想了想,说:"因为曹操率领着一支特别能打仗的军队,皇帝没有,所以只好听他的。"

  我又问:"为什么军队不听皇帝的话,反而听从曹操的指挥呢?"

  这个问题难住了只有六岁的夏辉,他抓耳挠腮,想了半天,说:"爸爸,我觉得皇帝肯定是没带领军队打过仗,所以那些人根本不佩服他。"

   你看,虽然听起来有些幼稚,但却不失为一个接近正确的答案。皇帝失去军队的拥护,难道不正是因为他缺乏在军队中的权威吗?曹操的威望也正是由自己创建的 军队来体现的啊!枪杆子里出政权,岂非正是此理?皇帝的倒台,很多时候反而不是因为腐败,而是从小生在深宫大院,没有那些权臣的阅历深厚,同时又无法用有 效的机制去控制他们。

  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儿子就养成了不迷信权威的好习惯,他擅长判断,并且种下了独立思考的种子。

  现实中,我们的孩子遇到事情总是喜欢说:"我们老师讲的。"问他为什么,他却说不出来了,只好再去问老师。他没有自己的答案,就像一个答案复读机。

    更甚者,很多家长也喜欢说:"老师讲的。"或者总是对孩子的问题如是回答:"去问老师,我没空。"可是却从不告诉孩子们,老师为什么这么讲,答案为什么 是这样。无形之中,家长把孩子思考的独立性抹杀了,孩子的大脑一片混乱,只能是一张白纸,任由"权威"画来画去,没有一点他自己的东西。

  做事的条理性体现在:让孩子懂得一二三四的步骤,以及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条理性就是计划性,做事之前先安排步骤,并养成理性思考的好习惯。

  坚决纠正孩子的投机性思考:附和与讨好大人的思维。国内父母很喜欢这样,但却是极危险的,中国社会的坏风气与此息息相关。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威权在手,说一不准二,强力灌输自以为是的正确,使我们的孩子根本不敢独立思考,只好以附和的方式去换取家长的认可和奖励。

  我在国外这几年,体会最深的就是美国式的教育对于孩子自我潜能的重视,他们无比专注于开发儿童思维的独立性和探知分析力的培养。

  ○和中国相比,美国的教育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首先,美国人就像传统的中国家长一样,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孩子必须学习基本的课程:地理、历史、科普、语言等各类基础学科。如果他们不去学校上课,过于 自由,那么即使考试成绩再好也不能升级;如果哪个学生的出勤率太低,该学校就有权不经学生父母的同意,将其强制转到特殊的学校就读。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对 于孩子的管制近乎于保守,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朋友交往、学习态度等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他们这么做正是为了给孩子打好学习的基础,而且,这作为美国普遍 的家庭文化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有位美国老师就说:"仅凭自学肯定是打不好基础的,打不好基础就谈不上日后的成功。所以严格的授课方式是为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打好基础的,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这也是付出巨大代价后换来的教训。"

  由此我们看到,美国人对基础教育极端重视,要求孩子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们又尊重能体现孩子个人能力的自由和创造力的教育方式。

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美国教育的另一面。这类似于个人隐私权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不仅身体隐私需要绝对尊重,孩子的思维隐私也需要家长退避三舍,半步也不能踏入。

  如果妈妈或爸爸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你会怎么做呢?你是扔给他一个玩具,让他赶紧动起来,玩起来,还是马上过去跟他说,你别浪费时间了?

  不少中国家长什么都不想,就会打断孩子的这种状态。许多妈妈对我说:"孩子经常发呆,我很担心,怀疑他出了什么状况。"中国的妈妈似乎最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待着没事干的样子(即使只是短暂的发呆)。

     我告诉你,当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打扰他,你应该悄悄地替他关上房门。因为这时他的思考是自由的,他或许在想一件不重要的事,或许是在考虑 一个百思不得解的问题。无论如何,这时他的思维都是独立而且有重要意义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称赞的过程,即便他在想如何才能逃课,怎样才能从你这里骗到更 多的零花钱,也不需要去责怪。

  在给孩子的自由时间里,他往往能选择自己奋斗的方向。孩子自由思考的时间越多,他就越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可以自己去建构一些思考的模式,而不是由家长帮扶和命令着去完成这种思考模型的搭建。

  儿童需要自己进行思考来塑造自己。家长只有给了他适当自由的时间,他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没有任何一对父母可以剥夺孩子自由思考的权利,更不能去强加管制。无论谁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当他在完成了必要的基础积累之后。

  ○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每看完一部电影,或者读完一本书,我总是要对夏辉和夏彦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与他们共同讨论,还会写下答案,日后随时把这些话题拿出来,进行二次思考。这个家庭课程从他们三岁时就开始了。

  --"刚才的电影有意思吗?"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在他们各自说完自己的感受之后,我通常又会接着问:

  --"人物演得好吗?哪个角色让你印象深刻呢?"

  --"情节很紧凑是吗?看着特别过瘾,爸爸也是一口气看下来的,但是缺点是什么呢?"

  --"片中那个桥段,你认为导演为什么会选那个场景?某个道具代表什么特殊的意义?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在讨论时,我不只会问他们欣赏的感觉,还会问他们电影或书中具体的场面和情节。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将思路梳理出来,再讲给我听。

     最初的时候,他们只是单纯地去看电影,抱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一本书。或许只是看乐子,体验一个放松心情的故事,对我和妻子的提问随便地回答一下就完了。但 是随着时间的积累,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和阅历的增加,对于这个重要的讨论会,他们的态度也开始认真起来。为了能够回答我的问题,与我进行长时间的讨论,在 我面前达到他们"不简单、有深度"等可以表现自己的目的,渐渐地便学会了深入思考,这对夏辉兄妹俩的锻炼很大。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不仅养成了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还印象深刻地记下了大量的电影和图书,"过目不忘"的效果总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不管读什么看什么,都很难记住。这既是学知识,又是锻炼思考能力。

  即便是电视中插播广告时,我和丽云也会引导他们兄妹进行一些思考。

  --"商家这样做广告,是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宣传效果呢?"

  --"广告中都提供了哪些有意义的场景,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

  知识与商业营销的结合,无形中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思维进行了极好的锻炼。这是极有锻炼价值的实践性的思考,只有结合具体的案例,我们的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将知识活学活用,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个性,挖掘出自身的潜能。

  家长们应该清楚,尝试着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因为这种思考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而这种引导随时 都可以进行,比如我们带孩子去逛超市买东西时,不要走马观花似的转一转、完成任务就完了,可以让他思考一下货架是怎样的构造,辨别一下同类商品不同型号的 外形、颜色,主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其中有什么不同。如果年龄允许,我们还可以考问一些问题来培养他的观察力,例如走出商店时,让他总结一下来这里的顾客 的年龄层。

 

只要家长本人善于思考,类似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到处都是我们培养和提高孩子观察力与思考力的素材。

   在对夏辉开始提问教育时,我的目的很单纯,并没想到这么远,当初只是为了培养他拥有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随着他的成长,这种小小的提问和互相交流的探讨 所带来的效果着实令我大吃了一惊。因为具备了思考与观察能力,他在学校解决问题时的思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他的老师也给我发来邮件,请我介绍育子经验,然后他参考一下,看是否有在学校推广的可能,让美国同学也能从中受益。

  我们询问孩子一些事情、行为或现象,请他思考一件事的前因后果,问题应该怎样最快、最准确地解决?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当智慧的大门打开后,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孩子总能从多个角度、多个立场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兴趣是无穷广的,灵性远远地超过成人。

 


  这种好习惯不仅仅会停留在解决学习难题方面,他们也会省及自身,比如当他因为小事打架,在事情平息过后,他也会回头思考打架的原因,进而审视自身有没有错误,绝不会做那种打完架后拍屁股就走的小霸王。

  我们都知道在看事物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它的表面,还要看透它的本质。当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了观察思考的好习惯,他就会慢慢具备这样的才能和思维模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当他遇到较大和较为重要的问题时,才可以正确地把握情况,想出好的对策来。

  ○让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去年夏辉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他的法律咨询中心上,一年下来,他的事业蒸蒸日上,还计划回国创业,将来一边读大学一边经营他的事业。但在他做出这个决定时,也曾经有过左右徘徊和犹豫不定。

  他面色郑重地对我说:"爸爸,我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深造,在剑桥待上四五年,然后出来创业或找工作;二是一边经营公司,一边看看我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充电。"

  "这两种选择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他说:"上学当然是比较舒适的,我也能提供自己的学费,但是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不确定继续攻读的意义。经营法律中心的事务可以给我更多的实战机会,如果时间充足,我照样能够攻读学业。"

   怀着对读书的不想放弃和对创业的激情冲动,夏辉有段时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思考选择之中。我建议他两方面都想一想,不要只顾及学业或者创业的各自诱惑,而 是综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学科、时机以及他的人生计划)进行全盘考虑。夏辉又去征求了妈妈的意见,给国内的爷爷奶奶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

 



  最后他做了决定,选择读剑桥的同时,也不放弃他的理想和事业。他融入社会的速度非常快,没有任何适应的时间,就将法律中心的规模扩大,现在他与合伙人已经雇佣了十几名员工,搬进了更大的办公室,夏辉则在英国遥控管理。

   在美国经济不景气,许多公司以及律师机构纷纷关门的情况下,他的法律事务公司依然屹立在洛杉矶的市中心,为在美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随着中国资金加速进 入美国,他在法律服务行业占据了先机。如果当时他没有这个选择的话,恐怕现在他还在学校过着啃书本的生活,对外面的变化一无所知。他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而他当时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从小养成的善于观察和多方位思考的能力。

  家长不能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总是一味地说"是"或者"不 是",我们应该多问他们一些"为什么",在想问题的时候,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的习惯。一个人脑子里存的疑问越多,看问题的视角越广,他思考的问题也就 越多,产生的智慧自然也就越多。因此,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在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地说"是"或者"不是",而是让思考的过程长一些。

 


  儿童如果能够问出让我们出乎意料的问题,或者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角度很广,以至于逃出了我们的控制。

  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才多大啊,你问这个干吗?"就像孩子有时会问:"男人为什么站着撒尿,女人为什么会蹲着呢?"有些家长会大吃一惊,拒绝回答此类问题,有些家长却能开明地让五岁的孩子"参观"大人是如何如厕的。

孩子的好奇心只有在被满足之后,才不会演变成心理负担。

  1. 经常问"为什么"的孩子,自己首先会寻找答案,向父母寻求帮助只是他的第二选择。

   这样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他们多角度观察新事物的能力。比如爱迪生,他经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结果早早地被赶出了 学校,成为众人眼中的另类,但他成功了;从小就与众不同甚至被别人看成傻瓜的爱因斯坦,他也成功了。当年笑他们傻的人,一生又做了什么呢?这是很好的例 子!

  2. 那些只知道按照父母的话去做,唯命是从,做牵线风筝,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会受到思维的限制,无法表现出应有的创造力。

   传统观念认为,爸爸和妈妈应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包括他们的思想。妈妈是好妈妈,爸爸也应该是好爸爸。于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人们习惯了他们的一切都按照 父母的意思去做,每天的生活都顺风顺水,遇不到什么麻烦,也不需要探出小脑袋来自己思考什么问题。在他小时候,这也许还不会显现出什么问题,看起来似乎还 挺圆满,人见人夸。但是随着他的学习和成长越来越需要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时,他的思维就逐渐跟不上了。他不但会埋没自己的天分,生活和工作也会日趋 平庸和普通化,被那些优秀人才超越。

 


  有些父母常叹: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比尔·盖茨?

  我回答:因为你没有给他养成可以制造第二个微软的好习惯。

  强者的世界其实是思考者的世界。如果只知道按照别人的话去做,没有观察力,缺乏自己的思想,迟早会被淘汰。相信我吧,中国的父母们,不要再给孩子的思维绑上绳子,别给他们的眼睛蒙上一层纱布,尽快启蒙他们的创造力,他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http://www.hjzcn.com/Early/yelc/20130128/11029_4.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