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的人生顺利起航(转)

10年前 [09-17 20:44 周二]

一、前言
上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个大转折,也是家长非常重视却很迷茫的大事。
(一)临近入学家长无谓的担心造成情绪焦虑
一位上海静安区的妈妈,因为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每天给孩子布置功课:教拼音、写字、做数学题、读英语等。因孩子背不出英文,竟对儿子恶语相向,怒言要将他从楼上扔下去。家长这么一折腾,弄得孩子对上学充满了恐惧。
(二)幼儿入小学后的一些不良表现
1.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发言、写字慢、影响老师讲课、做小动作。
2. 下课:不合群、不会交往(例:蒋浩文)、疯跑、打架。
3.习惯上:不会整理书包、丢三落四、不按时完成作业、拖拉、粗心。作业脏、乱、差、没有时间观念。
4.心理上:害怕、厌恶上学、一上课就上厕所、一写作业就哭、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和挫折(施邓欣:哭,刘博睿:吐)。
二、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是老师和家长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
三、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误区
(一)忽视型家长:一切都不以为然,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帮助孩子做任何的学前准备。
(二)紧张型家长:总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小学的生活,跟不上学习进度。于是进行超前的知识学习,每天要求孩子做作业,学拼音、读书、写字、做数学题。。。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四、做好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同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一般都是以半天班为主,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一节接一节课,没有太多的时间,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例:课余和孩子的交流、特殊班会等)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如“奇妙的影子”、“各种各样的车”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看图说话锻炼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种种不同,告诉我们幼小衔接是必要的。
(二)重要性——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的不良适应表现
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接工作做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发展。经我们20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以下不良适应表现:
表现方面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社会适应性方面
厌学、情绪激烈
具体表现
身体不适,过度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睡眠不足
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
人际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冷淡,不会和谐交往
学业失败率高,有攻击性行为,逃课现象严重
恐惧老师
人数比例
17%
21.3%
26.8%
15.7%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一)家长自身应该做好的准备
1.心理的准备。你的孩子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不能再用对待幼儿的方式对待他们,不能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必须赏罚分明、有错必纠。
2.辛苦的准备。
千万不能将孩子送进学校、扔给老师,就不闻不问了。在一二年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三四年级家长就会感到非常轻松,否则,家长和孩子永远都在和孩子的习惯痛苦地作斗争,俗话说“养成一个习惯比改正一个习惯要容易得多”。另外,从幼儿生活上升到有压力有任务的小学生活,跨越性很强,孩子很辛苦。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谈心,多关心和鼓励他们,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小学的开始阶段应该做好的事。孩子入小学后的一两个月是最关键时期,孩子许多良好的习惯都是在这时养成的。家长一定要每天坐在孩子身边陪孩子做作业:1.先复习知识、订正当天的作业,再开始做作业。2.教孩子认字、读题,明确题意。3.纠正双姿:坐姿和握笔姿势。4.指导书写工整。现在我们每次考试都有卷面分,我们学校非常重视书法教育,每天写字课都进行检查评比。5.教孩子学习检查:错题、漏题。6.签字,写上建议意见。督促孩子,每天回家先完成作业,不边玩边做;每天作业做完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准时睡觉起床。
(二)家长帮助孩子应该做好的准备
1.心理准备
帮助孩子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作息时间的不同(上下学的时间不同,上下课的时间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轻松。小学以学习为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主)、自理程度的不同。
家长千万别恐吓孩子,让孩子觉得上小学是很可怕的事。而应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进入小学是非常高兴的事,增强孩子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父母可以和孩子讲一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趣事,带着孩子一起选购书包、学习用品,并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学习用品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的主要设施(操场、教学楼、厕所)消除陌生感,有意识地带孩子与小学的教师朋友交流、与小学生的哥哥姐姐互动,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要遵守的一些行为规则等。参加小学生的升旗仪式、观摩小学生做早操、上课的方式、课间活动的内容等。
2.身体准备:
在暑假期间,保证每天孩子运动和游戏的时间,合理、科学的饮食,提高身体素质。在小学,尽量不要请假,以免影响课程的学习进度。
3.生活准备
①作息时间:改变作息时间, 保证有规律的生活,每晚8:30-9:00准时休息,早晨7点前准时起床,逐步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②生活自理: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从现在开始,自让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求他们自己做(吃饭、穿、脱衣服、折叠衣服),引导孩子进行整理书包、书柜、衣柜的练习,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提高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③学习劳动:在小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当值日生。因此,在家要尽量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倒垃圾,擦桌椅,拿扫把扫地,为入小学当值日生做准备),尤其是扫地,如何拿扫把,如何扫地,请家长一对一示范方法,在家里练习简单的劳动技巧,不要等到小学后再到班级辅导和陪做值日生。
④物质准备(课件):服装要宽松,鞋子便于运动,周一周五穿校服。书包选择轻便实用、笔盒用小巧的、铅笔每天削好5枝贴上名字套上笔套、书本包皮写上姓名班级后选择透明的包装纸、书包整理分类袋子等。
4.学习准备:(不接触小学教材)
(1)阅读。
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孩子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开始培养阅读的最好时期。如:将每晚的7点半设为看书的时间,这期间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阅读,或孩子看图书,你看报纸及其他的书,不能孩子看书,你看电视或打牌,为孩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等等。
(2)适当认字和拼音,但不提倡书写(家长没有把握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学前知识准备应该科学、适度,很多家长让孩子报名参加学前班的培训,进行拼音读写、加减运算练习等,个人不提倡也不反对,根据自己的孩子实际情况,千万别适得其反,反而会降低孩子入小学后的学习兴趣。
可以适当认字和拼音,不让孩子觉得汉子和拼音陌生。但不强求孩子的掌握程度,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字和拼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题意,让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的作业和考试,顺利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增强学好小学知识的信心。还可以帮助孩子更早开始广泛阅读。认字也可以很活泼,当你和孩子走在路上,可以看看路牌、店招、广告;在报纸上找找自己认识的字,并用笔把它圈出来;在看电视时,可以认认新闻标题;在买回来的玩具说明书里找些词语读一读。拼音的认读和拼读可以下载,多让孩子听听,并让孩子适当练习拼读。在生活中,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认字和拼音的兴趣。
但是家长在没有把握指导孩子书写的情况下,不提倡书写,因为家长对笔画顺序和握笔姿势的指导往往不够到位,反而可能让孩子养成难以纠正的习惯。
(3)培养数学兴趣比计算更重要。告诉孩子,数学知识存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培养孩子的数学敏感度和数学兴趣,这比你们生硬地让孩子天天计算更重要得多。如超市购物,可以引导孩子例如读一读价格标签上的人民币知识,看看包装盒上的立体图形知识,算一算水果篮里的水果学习加加减减知识等,看看时钟上的时间等。孩子对这种计算的兴趣要远大于试卷上的计算。还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例如七巧板拼图形、火柴棒搭图形、扑克牌游戏(比大小、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序、单双数接龙、找相邻数)等等。
5.行为准备
除了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于生活习惯外,还应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如:遵守班级常规;学会倾听、不乱插嘴;上课不随便离开位置,不随便上洗手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们可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规则,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控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如与孩子一起玩规则棋,要求彼此遵守规则,不悔棋,又如玩锤子剪刀布游戏,输的要接受惩罚等。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衔接时期,因为其间的跨度比较大,孩子容易有挫折感。这时,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和快乐的氛围。要让孩子知道,即使遇到挫折,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六、孩子入学后,家长还应注意的事项。
(一)家长不要急功近利。家长培养孩子或批评孩子希望一次或两次见效,其实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这需要家长的耐心。有专家说,21天能够培养孩子的一个良好习惯,但要真正把这个良好习惯培养成孩子终身的好习惯,是需要一个学期不懈的努力的。并且家长们要相信习惯的力量,当家长在孩子刚上学时,给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你的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今后的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催促。也一样能很好地完成学业任务的。
(二)用发展眼光评价孩子。多纵向比较的鼓励,少横向比较的打击。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理行为是不同的,也就是从幼稚到成熟,从笨拙到熟练。所以,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会出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要求一次到位,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较,要用发展的眼光、进步的眼光去培养孩子。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和孩子共同分析,不指责、不抱怨,这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我们要学会静等花开。
(三)期望值不要太高。孩子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而不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应全面而不是单一的。我们家长要知道我们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人,然后再培养孩子的成才。要让孩子成为人才需要各个方面的进步。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期望值高了容易导致失望值高,当孩子达不到你期望的目标时,你容易放弃。这是最不可取的。 
当然,期望值不能过高,并不是对孩没有期望值或放任孩子不管。如果,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本来很聪明,也很爱学习,每次都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他的假期作业没有交,我很纳闷,就问了孩子,为什么不交,他说没有写完不敢交,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写完,他就不说话了。我把他的妈妈打电话问情况,他妈妈非常生气地说:“这孩子让他爸爸惯坏了。孩子他爸爸在外地上班,假期回来,带着儿子玩,孩子要写作业,他爸爸就说“一年级的作业有什么写的,这么简单还用写吗?”爱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有爸爸这么一句话,孩子就不写作业了,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孩子经常写不完作业,尤其是假期作业,再也没有写完过。
(四)家长要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长要与老师及时、定期沟通,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一定会觉得小学老师可能比幼儿园老师更严肃,原因:1.相处、交流时间少。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每天和老师见面两次,交流相处的时间非常多。而小学每学期家长会和家长见面一次,家长和老师交流的时间非常少,与幼儿园相距甚远,所以家长感到和小学老师的距离突然拉远,比较陌生,极为不适应。2.小学的教育性质、内容与幼儿园的区别。小学的教育也会相对更严肃,节奏非常紧凑而且快速,每天的学习目标和完成的作业任务非常明确,一旦没有及时完成和解决,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所以当你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任务和习惯没有养成,老师会比较严肃对待,这也是为了孩子,没有恶意。我们附小的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和家长的沟通非常好。
在班级这样的大家庭里,学生很多,老师不可能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细心、全面的照顾每个学生,这时候孩子可能会有一点被忽视的感觉,这会让孩子有一些不适应,所以,家长要做好孩子回家哭闹,不愿上学的心理准备。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一位专家曾谈到“老师只能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下教育孩子,比如一堂课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家长首先要理解,并且当孩子提到学校一些不如意时,一定要站在学校、老师这一边。也就是肯定学校、肯定老师,不能为了安抚孩子而顺着孩子的意思说学校老师的不是。如果这样,孩子就不会喜欢自己的老师,会为自己的一些小错误找到推卸责任的理由,也会更厌烦上学,这只能让问题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家长应该听完孩子的诉说后,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孩子说到的问题症结在哪里,能帮助孩子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会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朝一个方向努力。”
家长也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不能“护短”。要主动、真实、全面地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如优缺点、特长爱好、性格特点等。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老师的要求,及早发现孩子的各种困难,并在与老师沟通的基础上,恰当地帮助孩子。如果觉得担心打电话会打扰老师,短信沟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老师也更有针对性帮助你的孩子。总之,只有和老师建立统一战线的联盟,才能给孩子恰当的帮助,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学校,爱上老师。
(五)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遗传是基础,教育是关键,环境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如果父母整天玩游戏,我相信你的孩子肯定是游戏迷;如果父母整天玩麻将,你的孩子将来没准会成为赌徒;如果你经常看书、学习,孩子也会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如果你说话不算话,将来孩子有可能成为谎话连篇的人。
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的话:不要以为在和孩子谈话、教导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甚至在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怎么穿衣服、怎么对待朋友、怎样笑等等,所有这些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所以父母的工作是在做人格的塑造工作,我相信今天来到这里的父母,都有一个愿望,就是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六)作为家长要有一颗宽容心。
宽容孩子,容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的。有位教育家说过“犯错误是孩子应有的权利”。
宽容老师,容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是人不是神,在工作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出现问题时,希望做家长的能理解,然后用适当的方法告诉老师。为了我们的孩子,和老师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吧。
(七)做学习型家长
家庭教育不单是孩子的教育,更是父母的再教育,没有任何成功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活生生的人,对他的教育,就是一次性的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没有权利去赌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和谐幸福,我们必须摒弃父辈教育我们的错误方法,应该学习家庭教育新理念,改变、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让我们有足够的知识和信心,护送孩子们迈上成长之旅。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让我们一起静静等待——花开的日子!让孩子的人生顺利起航!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