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孩子学会做人 培养决定孩子成功的品质1

10年前 [09-12 09:35 周四]
爱心 让孩子具有博爱的胸怀

  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只有培养出好的品质,学会做人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走出卓越幸福的人生。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

  爱心是孩子将来立身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

  陈菲雯的儿子特别喜欢吃烤鸭,尤其爱吃鸭腿。每次买来烤鸭,陈菲雯都先将鸭腿放在儿子的面前,而自己只吃鸭头、鸭爪。一次,朋友请陈菲雯母子吃饭,给他们母子各夹了一只鸭腿,没想到陈菲雯的儿子说:“我妈妈不爱吃鸭腿,妈妈爱吃鸭头、鸭爪。”陈菲雯听后感到不是滋味,没想到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爱心,被误解成了自己的一种饮食爱好。后来又一次吃鸭时,陈菲雯只将一只鸭腿送到儿子面前,自己也拿起一只吃了起来。儿子立刻瞪大了眼,大声吵了起来:“你怎么把我的鸭腿吃了?”这时陈菲雯才郑重地对儿子说:“不是妈妈喜欢吃鸭头,是爱你心切,才把鸭腿让给你吃。”

 


  成功之路有千万条,条条都是爱心铺就的。无论是成功的事业,还是成功的学业,无论是成功的友谊与婚姻,还是成功的身心健康,都离不了爱心。爱心是人的非常重要的素质,它是人性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

  爱心能使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渺小走向博大。所以,父母一定要小对孩子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其懂得“爱”的高尚情操,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

  孩童时期是人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孩童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抓起。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做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李宗薇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最近她在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她觉得那些花草实在是太美了,便恳求妈妈给她买一盆鲜花。妈妈同意了李宗薇的请求,带着李宗薇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小花。妈妈希望李宗薇看到小花生长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自己照顾它。并和李宗薇约定,由她负责照顾鲜花,给它浇水和施肥。

  最初几天,李宗薇非常兴奋,每天耐心地给小花浇水,还根据日照的情况,不断给花盆挪动位置,并拿出本子,歪歪扭扭地在上面画出花卉生长的情况。可是,没过多久,妈妈发现,李宗薇给花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多天都不给小花浇水,也不做记录,似乎她已把养花的事给忘了。结果,小花慢慢枯萎了,叶子也开始泛黄,生长的速度减慢了,再过几天,那盆花就要死了。

  吃过晚饭,妈妈把李宗薇叫到阳台,说:“你给花浇水了吗?”李宗薇低着头说:“没有。”“为什么没有?”“我 ”“我们在买这盆花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由谁负责给这盆花浇水?”李宗薇沉默不语。“你看,这盆花多么地伤心、悲哀!它失去了美丽的叶子而变得枯黄,而这都是因为你。”以后的日子里,李宗薇每天坚持给花浇水,小花不久又恢复了以往漂亮的颜色。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孩子爱心的培养,需要父母的爱心浇灌。世界五彩缤纷,人间丰富多彩,都需要有爱心的人去发现,去欣赏,去领悟。孩子爱心的培养,关键时期在童年。

  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那些拥有爱心的人才能发现,才能感受,才能交流。一个人如果能把爱心当做一种力量来运用在自己的人生中,那么无论遇上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就都能战胜,对于自己想要完成的事,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那么,父母如何让孩子的爱心茁壮成长呢?

  妙招一: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尊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爱是相互的,拥有博爱的人,是高尚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人。

  罗罗小的时候,爸爸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同情心。当看到有比他小的小朋友摔倒时,爸爸就启发罗罗:“你看那个小朋友摔倒了,你摔倒的时候是不是很疼呀?小妹妹一定也很痛,我们快去把她扶起来吧。”“看,小妹妹哭得好伤心呀,快拿出你的小手绢帮她擦擦眼泪吧。”就这样,罗罗的爱心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了。

父母是爱心传递的使者,要尊老爱幼,用心去影响孩子,包括尊敬乡邻,爱护一草一木,珍惜光阴等,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拥有爱的感知,同时,耐心地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爱,父母为什么这样做,结合生活中孩子破坏玩具,撕毁图书等坏行为,进行教育,使爱具体化,让孩子会从熟悉的人的生活和言行中汲取爱。

  妙招二:给孩子创造实施爱心行动的机会

  有时候孩子没有爱心,是因为父母呵护过度,剥夺了孩子实施爱心的机会。

  陈萍的女儿已经10岁了,平时怕耽误她学习,洗头洗脚、扫地铺床、洗衣服刷鞋都是陈萍帮她做。假期里,想让她学习独立,便让她分担一些家务,如拿牛奶、刷鞋子、打扫自己的卧室等。可是,才干了两三天,孩子就不耐烦了,并且说出了“正当”的理由:“暑假是给我们学生休息的,不是让父母偷懒的!”

  还有一次,陈萍感冒发烧,下班回家后没做饭就倒在床上了。女儿放学回来,不但没讲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反而对着陈萍大喊:“你肚子不饿,就不管我的死活了吗?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菜再睡呀。要不,打电话叫爸爸回来给我做饭!”

  父母要引导孩子主动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在父母生日时,暗示孩子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而当孩子付出行动后,以微笑的表情、赞扬的语气及时地给予表扬,能激起孩子产生一种关爱他人后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并会产生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以致逐步形成把关爱他人当做乐趣的健康心理。

  妙招三:表扬孩子善良的举动

如果孩子做的事得到了肯定和表扬,那么他还会继续这么做。因此,当孩子帮了别人一些小忙,或者替别人着想时,父母要及时表扬他的这一举动,鼓励他以后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

 


  晨晨妈妈听说他在学校做了好事,主动照顾一个生病的同学,便给晨晨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并在饭桌上很郑重地表扬了晨晨。

  饭后,晨晨爸爸问晨晨妈妈:“这么点小事,有必要搞得这样隆重吗?”晨晨妈妈很严肃地说:“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不是一件小事,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大人们对他这种善良的举动很赏识,那他以后就会经常做善良的事。慢慢地,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晨晨爸爸听后,情不自禁地向晨晨妈妈伸出了大拇指。

  父母们,赏识孩子善良的举动吧,这样,善良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妙招四:教孩子培养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小晓病了,戴着大口罩来到幼儿园,老师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小晓今天感冒了,我们一起来好好关心他、照顾他,好不好?”小朋友们看着小晓的大口罩,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午饭时间到了,小晓小心翼翼地坐下,摘下口罩准备吃饭。同桌的凯凯一见小晓摘下口罩,立刻尖叫起来:“不要坐在这里!你会传染给我们的!”其他小朋友也厌恶地看着小晓,不让小晓坐在自己身边。

  这时候,凯凯的妈妈来了,看到了这一幕。她把凯凯来到一边,问凯凯:“你感冒的时候,难受不难受啊?”“难受。”“如果这时候,我再不理你,你会什么感受啊?”“更难受了!”“那你们不理小晓,小晓是什么感受啊?”凯凯不语。然后,凯凯走过去跟小晓坐在了一起。

  比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父母要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疼痛经验而能感受到,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

善良 叩启孩子的纯洁天性

  善良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虽然别人看不到,自己却能深切感受到,因为善良的人内心时刻都是温暖的;善良的心虽然别人看不到,但能反映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上,别人能看到了你的善良,也会反馈给你回报。一个人要想身心都健康,首先要做到善良。

 



  杨小梅8岁,虽然小,语言与行为却非常粗暴。周末的一天,杨小梅一家三口准备到外边去玩,杨小梅的妈妈已经做好了饭,想吃过饭再出去,就告诉杨小梅别太着急,吃过饭不晚。没有想到杨小梅不但没有按照妈妈说的做,同时还用手指着妈妈大声嚷嚷:“老太婆,就你啰嗦,烦死人了。”杨小梅的爸爸听女儿学起了自己的样子说话,“扑哧”一下乐出了声,没有想到杨小梅跑到爸爸面前,用力地踢了他一脚说道:“有什么好乐的,什么事没有见过?”这一下,杨小梅的爸妈都傻眼了。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善待自己,每个人也都需要别人对自己施以善举。只有善良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才如鱼得水、如沐春风。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收获更多别人给予善良的回馈。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因为善良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品质。

  善良的种子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种上,它才会更容易生根发芽,与孩子一起茁壮成长。孩子的行为与思想最初受家庭的影响,因此,父母面对孩子不友善的举止时,首先不要责怪孩子,而是要从自身先找出原因。在友爱、互助的家庭里,孩子通过耳闻目睹父母友善的语言、行为时,父母就不知不觉地给孩子种下善良的种子。

  采采10岁,是四年级的学生。采采的爸妈很恩爱,对采采关心备至,对别人的苦难也经常帮助。采采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觉特别舒心、开心,也学会了关心父母、善待别人。

  有一天,采采从学校里回来后,一句话都不说。妈妈看着女儿的情绪不对,以为女儿生病了,就问女儿哪里不舒服。采采听到妈妈这一问,就小声地啜泣了起来,这一下妈妈更害怕了,问采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采采这时才哭着告诉妈妈说:“我班里有一个同学患了白血病,治疗要花很多钱,但他家里没有那么多钱。”

  采采的妈妈明白了女儿的意思,问采采道:“你是说咱们给他捐些钱看病是吗?”“是的。”“那你就别哭了,你说捐多少我们就捐多少吧。”妈妈劝采采说。“我不是为这个哭,我一想到他的爸妈没有了孩子,应该多伤心啊,想到这才想哭的。”采采说着哭声又大了起来,引得妈妈也随她一起泣不成声了。

  采采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捐了出来,采采的爸妈也捐了两百元钱,所有捐钱的人名都写在一张大红纸上贴了出来,采采一家三口被写在第一个,那是捐钱最多的人的位置。

 



  善良的人一生平安,善良的心一直温暖,善良的举止别人一生感念。善良的人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十分需要的。父母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善良,这是父母应负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

  孩子的善良,需要父母从小进行悉心培养,除了父母言传身教外,要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孩子才能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伸出友善之手。同时,对孩子的善良行为,父母要及时鼓励与表扬,有可能的话,让孩子体验因为自己善良的举动所带来的馈赠,这样孩子会更加深对善良的认识,更执著地去做一些善良的事情。

  妙招一:给孩子提供互助、友爱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两个因素对孩子善良的形成起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路贵峰6岁,是在一个友爱、互助的家庭里长大的。别看路贵峰小,而且刚上小学,路贵峰在班里还是个小班长呢。初入学的路贵峰并没有受到老师太多的注意,但后来,老师看见路贵峰经常去调节小朋友之间的矛盾;有些同学不小心摔倒了,路贵峰总是赶快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有些小同学不会的东西,路贵峰还主动去教那些不会的同学。这样,路贵峰与同学的关系都特别好,老师已有意让有爱心的路贵峰去当班长,不过为了显示公平,还进行了一次选举,结果全票通过。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行为,孩子往往也会成为一个那样的人,具备那样的行为。父母要想教给孩子善良,需要给孩子一个互助、友好的家庭环境。

  妙招二:对孩子善良的行为及时肯定

  当孩子对别人表示出关心的问候或者善良的行动时,父母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与肯定,以强化孩子善良的行为。

  梦梦今年8岁。有一次,梦梦跟着妈妈上街,正走着,梦梦看见路边上有一个大姐姐跪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骨灰盒,盒子下面压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求钱葬母。纸上的字梦梦都认识,也隐约明白是什么意思。就转身找妈妈要了五块钱,把钱递给了那个跪在地上的女孩。

  梦梦的妈妈知道那个女孩是在骗钱,但并没有当着女儿的面揭穿,而是夸赞女儿的爱心,并且给女儿买了个新书包以表示奖励。

  生活中有很多装可怜骗钱的人,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分不清是非,为了使孩子能够把善良的举动进行下去,父母还是需要对孩子进行鼓励。以后孩子慢慢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能够分辨出真假可怜之人,也会有选择地做出正确的善良的举止。妙招三: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孩子只有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理解别人的想法与行为,才会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才会激起自己做出善良的举动。

  都都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今年9岁,个子长得很高,上三年级。有一天,都都去学校的路上,看见好几个同学跟在一个脚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同学后面,一边学着他走路的样子,一边高兴地大叫“瘸子”,那几个同学都都认识,与自己一班。他们看到了都都,让都都也加入他们的行列,都都没有答应。

  后来,那几个孩子感觉学着还不过瘾,几个人围上去还要揍那个有残疾的孩子。都都看在眼里,想到那个残疾孩子本来就很自卑,现在又遭受别人的嘲笑、欺负,心里肯定很难受。他连忙走到那个有残疾的孩子面前,护着他对自己的同学说道:“谁要是欺负他就是给我过不去,要想打架,就冲我来。”说着走到那个最前面的同学面前,举起了自己的拳头。那几个同学个子比都都矮,平常就很怕他,看到都都这样,都撒腿跑了。以后,都都与那个残疾孩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孩子都爱起哄,都喜欢一起欺负弱小或者有残疾的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处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时,就会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会使孩子感同身受,做出善良的举动。

诚信 打造孩子人生的金字招牌

  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的高低。诚信是个人品格的基石,其他优秀的品德素质,多数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父母帮孩子养成诚信的品格,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铺垫了基石。

  孟琳9岁,已经上四年级,学习成绩很好。暑假的这段时间她让妈妈很头痛,因为要上班没人在家,妈妈便安排了一些学习任务给她,她满口答应。以她的速度一个小时就能全部做完,可每次妈妈回来,她都说:“妈妈我忘了做了。”

  妈妈问孟琳原因,每次都是因为玩过头了。妈妈严肃地告诉孟琳:“你这样说话不算数,我很不高兴,以后不能再这样了。”孟琳看到妈妈的脸色,马上答应:“我明天一定会完成学习任务。”可第二天还是一样。妈妈为了督促孟琳,在上班的时候再来个电话提醒,可还是不管用。面对说话不算数的孟琳,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诚信是人性一切优点的基础,世界上才华横溢的人并不罕见,但是,才华出众的人就值得信赖吗?只有诚信的人才值得信赖。诚信这种品质比其他任何品质更能赢得尊敬,更能取信于人。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还能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诚信的习惯,不喜欢孩子撒谎。但是,许多孩子却是说的一个样,做的另一个样;当面一个样,背后另一个样。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许多父母是既生气又着急,对孩子来回训斥甚至是惩罚,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却促使孩子更擅长于撒谎了。

  其实孩子的这种不诚信的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满足吃的需要、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从心理学来看,孩子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道德意识决定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又反过来体现着道德意识。但是,由于孩子认识水平跟不上道德行为,常常会造成认识和行为的脱节。许多孩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们说话不算数,答应人家的事又不做。

  爸爸和王雨山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可如今,孩子处处防范着爸爸,爸爸说什么,他都会用怀疑的眼光盯着爸爸,一声不吭。

  那是周三的一天下午,王雨山学校放假。爸爸下了班后,发现王雨山不在家。傍晚6时,他大汗淋漓地回来了,告诉爸爸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打乒乓球去了。由于王雨山是做完作业后去打的球,爸爸没有责怪他。

  晚上,王雨山让爸爸在作业本上签字,要表明他下午在家里复习,没有外出。原来,次日老师要进行一次小考,要求学生不得外出,并要求父母签字证明。“爸爸一定下不为例!”看着孩子真诚的小模样,爸爸头一次对孩子的老师撒了谎。第二天,左思右想,觉得该坚持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爸爸还是给孩子的班主任打了电话,向老师反映了实情,爸爸希望这事能给孩子一个教训。当天,孩子放学后,脸色非常不好,爸爸跟他说话,他也不理爸爸。问多了,他就哭着和爸爸吵开了,说他把几个好朋友都连累了,好朋友都不理他了。爸爸一再强调这样做是为他好,孩子却怎么也不理爸爸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

  就这样,爸爸失去了王雨山的信任。

  孩子是否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经常出现言行不一、不履行诺言的行为,父母应该多从孩子的认识发展上来找原因。不要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看成是道德败坏而打骂孩子。如果父母从小就注意对孩子进行诚信的教育,孩子是可以养成诚信的习惯的。

  诚信不仅是立人之本,更是立国之本,教育孩子具备诚信的品质比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孩子将来一生的发展。失去诚信,在交际上会失去朋友,在社会上会失去发展机会。只有诚信,才是人生的通行证。

 



  妙招一:父母给孩子树好诚信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第一污染源。孩子身上的优点或缺点,与父母亲有直接的关系。

  桐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天在上学校的路上看见卖风筝的,便闹着让爸爸给她买风筝,并要求爸爸星期天带她去广场放风筝。爸爸因着急去上班,便答应孩子说:“好的,你在学校乖乖的,爸爸下班给你买。”

  接孩子的时间到了,桐桐看见爸爸空着手来接她,失望地问:“我今天在学校表现得很好,老师还表扬我了,爸爸为什么没给我买风筝啊?”爸爸则不耐烦地说:“星期天再说吧,我现在要把你送去奶奶家,晚上我还有应酬呢。”

  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父母说话不算数,这样就会给孩子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说话也会随随便便。

  妙招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不能姑息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一定不能姑息。

  马格刚上二年级的时候,一次期中考试结束,他回来了,妈妈问:“儿子,这次考试分数出来了吗?”马格说:“试卷未批,不知道成绩。”妈妈问了一句:“真的没出来,还是你考得不好,不敢说?”马格犹豫了一会儿,说:“真的不知道!”从马格子的眼神中,妈妈感到他可能在说谎。因为考前要求他少贪玩,争取考出95分以上,他可能怕妈妈责备他,不敢说。妈妈又补充了一句:“不许撒谎,即使考得不好,也不要紧。”但他仍坚持说成绩不知道。见他一再坚持,妈妈也就不再多问。

  可当他冲完澡,妈妈在换洗他的衣裤时,发现他裤兜里放着这次期中考试的试卷,成绩只有78分。当时妈妈就发火了,把他叫过来,问他:“为什么不说实话,要欺骗父母?”而且告诉他撒谎做错事,必须接受处罚,妈妈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尺子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虽然方式粗野了点,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他明白只要犯了错误就要承认,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面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父母一定要严肃对待,认真处理。父母要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撒谎的危害,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并明确表态“下次不能再撒谎”,让孩子明白撒谎是不好的行为。

  妙招三:强化孩子的诚信行为

  孩子有诚信行为时,父母的肯定能使这种行为得到强化。

  星期天,蒲蒲的爸爸想带她去公园玩,可是,蒲蒲却拒绝了。



  “你不是早就想让我带你去公园玩的吗?”蒲蒲爸爸感到很奇怪,“好不容易今天我有时间,你怎么又不去了?”尽管爸爸的语气里,已经带有恼怒了,蒲蒲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原来,蒲蒲昨天答应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来家里一起玩游戏。虽然她的确想和爸爸去公园玩,虽然小朋友可能不会来,但是,她不能对小朋友失信。

  “我约了朋友,”蒲蒲说,“我不能说话不算数。”听了蒲蒲的解释,爸爸冲蒲蒲竖起了大拇指。

http://www.hjzcn.com/Primary/fmjy/20130407/11245_5.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