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是否独立,家长是关键(莳苡)

10年前 [08-30 22:36 周五]

 

 

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婚礼。在婚礼上和一位亲友聊天,当然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

 

她说,孩子考上了一所省重点高中,正在军训,最后一天了。可是在这些天里,孩子一个电话都没有往家里打,军训离家前,她特意给孩子的手机充好电,好让孩子带着,不曾想孩子根本就没带。她很担心,好不容易挨过了三天,于是和老公一起去看望军训的孩子。又不曾想,孩子对于他们的看望并不满意,责问他们“有什么好看的”,带去的物品怎么带去的,又怎么带回来了。妈妈不解,也很来气,在家里这么惦记她,人家还不领情。回到家后,妈妈决定再也不惦记她了。

 

听完亲友的述说,我淡然一笑对她说:“孩子大了!”我觉得孩子真的很伟大,他不仅要想尽办法去争取独立,而且还能逼迫父母独立起来。

 

其实孩子从三四岁开始就有了独立意识,他们希望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只要自己能做的,他们都想去尝试自己做。再大一点,孩子就希望独立地决定一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当孩子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父母的满足或受到支持后,孩子就会表现出满意、高兴的态度,在一次次体验尝试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自尊、自信。如果孩子体验尝试的愿望被父母压制的话,孩子就会产生沮丧、失望、自卑、反抗的心理。所以,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孩子的独立性意向,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其不断发展。

 

由于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很难得以培养发展起来,甚至由于溺爱和过度包办,有的孩子表现为过度依赖和胆小,但有些孩子却对父母的做法一直默默抵抗,到了青春期孩子就表现出了严重的反叛。这时候,父母们就觉得孩子变了,变得不听话了,变得不可理喻了。其实,我觉得孩子的这种反叛要好于压抑自己。有一个初中女生这样说的:“唉!作为一名初中的女生,渴望有自己独立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的时间,可是每当此时,我妈便千方百计的阻止我,说‘天天和别的女生混在一起,不学好’,还说什么‘我带你去玩不就行了,干吗要和同学一起出去’,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毕竟不一样,毕竟我和同学是差不多年龄的,可以聊点关于我们的话题,若是我再解释,我妈就丢下一句话:行行行,你去吧!十分生气。我都无语了。平时我都够听话的了,不玩就不玩,可是,我觉得家长不能总是一味地去限制吧?这样反而会让我们更变猛加力,都15岁的人了,我相信我能管好自己的行为了,老是不给我自由和独立的时间。”想想这些压抑的孩子心里一定更不好过。所以,我觉得,孩子反叛没什么不好,关键是我们要学会用等待去陪伴孩子一起度过“反叛期”。

 

有一对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是面面俱到的,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品行,无不渗透着父母的关爱。到了高中后,原本很懂事的孩子突然变得开始叛逆,常常因为父母的督促和管教大发脾气,事事和父母对着干。报考大学时,本来孩子可以选择离家最近的而且很有名的大学,可是她偏偏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学校。父母被孩子气得咬牙切齿。进了大学后,父母很牵挂女儿,于是经常给她打电话,女儿接到他们的电话,听着父母苦口婆心的忠告,稍不随意就急忙挂断电话,到后来发展到,女儿可能怕接到父母的电话,于是经常关机。

 

三个月以后,女儿主动给父母打了电话,这让父母大感意外。原来,女儿在父母身边时,总是受到过度的关爱和照顾,把她烦得要死。上大学终于可以逃离父母的视线了,可以过清净的日子了。她也确实过了这么一段清净的日子。可是,这种兴奋劲过去了之后,她发现住宿的生活,没有一件事不用操心的,弄得自己焦头烂额,经常出差错。当自己来不及吃饭、下雨忘了带伞、天冷穿得太少时,她这时候就想起了家里的温暖,想起有父母的叮嘱是多么幸福。

 

所以,孩子要想完成独立的过程,父母是关键。首先,父母是否了解孩子有独立意识,了解才能给予保护和支持;其次,父母是否独立,不依赖,在情感上可适当依恋孩子,但思想上一定要独立。

 

莳苡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