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是关心,而不是担心(莳苡)

10年前 [08-12 15:19 周一]
导读:所以,我现在觉得外面没有救世主可以救你,可以帮你,可以给予你所要的一切。你也不能依靠改变别人,哪怕是最亲的人,向别人索取,甚或苦苦哀求,就能得到你所需的爱。这一切,只要你愿意,亲爱的,你自己就完全可以做到。
 

关心是出于爱,而担心是出于恐惧。

有一位女士,她和老公一起创业,平时的确很关心孩子,上班时担心孩子的状况,常常打电话到孩子念书的幼儿园去问东问西,使得自己变成园方公认的“神经妈妈”,她自己知道,却无法改变。她的老公觉得可能是她的工作压力太大的缘故,于是建议她出去旅行减压。可是出去旅行后,她还是每天打电话回来关心孩子、老公,问他们吃饭了没有,过得好不好。行程本来是两个星期,她玩了一个星期就玩不下去了,说太担心家人,还是回家好了。回家后,她又开始在上班时打电话给幼儿园,如果幼儿园一直没人接电话,她就会坐立不安。

这位妈妈这样担心孩子,其实是把自己的恐惧无助的情绪和对孩子的关爱混淆了。她把自己搞得慌乱不堪,她所爱的人不但没有受惠,反而还因为她的情绪波动而受害。因为大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尤其是三岁以前的小孩,他们对大人通过肢体和微表情反应出来的情绪有着极其敏锐的感知力和复制力,远远超出语言传递的内容的影响力!例如,如果家长吓唬孩子说:“千万不能下水去游泳!”“过马路小心,千万别被车撞到。”实际上家长传递的是“被车撞到”“被水淹着”这样的画面,对孩子起着暗示性的作用,一看到水,一走在路上,就自然而然地害怕。

我也曾为我的家人担心过。

例如,我担心我的爸爸。我爸爸的身体是我最担心的,他心脏不太好,还有高血压。这就要求他不该喝酒、不该吸烟的,可是他偏偏有这样的嗜好,尤其是心情好时,更要多喝上几杯。他在家里最喜欢看连续剧,边看电视边吸烟,他对这样的生活感觉很是惬意。每次回家,一进门,香烟味就扑鼻而来,而我就忍不住表示不满。而爸爸似乎对我的“关心”并不领情,情急之下还会发狠话说“不用你管!”每次回家每次都要生气,更难以理解的是,他一切依旧,毫无改变。

还有一件困扰我的事,妈妈刚去世后的那一两年,爸爸与弟弟、弟妹的关系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我每次回家,每次给他打电话,都会听到爸爸的牢骚、怨气,我也感觉爸爸很委屈,于是,每次我听完爸爸说,就马上给弟弟打电话,嘱咐、质问、劝告,往往问题没有解决,又和弟弟聊得不欢而散。那一阵子,他们都各执一词,有事情就给我打电话,而我又容易被搅入其中,很乱。

我出于对他们的担心,希望他们爱护自己的身体,好好过,少生气,多为对方着想,可是直至今天,可以说,我并没有改变他们任何人,他们现在融洽的关系,父更像父,子更像子,那也真的不是因我的缘故。

我曾经还非常担心我的儿子。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关系和他的教育。由于我对教育的重视,而又不得法,或心焦气躁,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虽然我后来学习了家庭教育,我的改变也的确带动了孩子的改变,可是孩子现在的表现、心智,真的不是我改变他的结果。

还有我的老公,他也是我曾经深深担心的因素。婚后,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太大了,我不但没有得到越来越多的爱,反而得到了无法言尽的苦楚,失望,恼怒,痛苦,让我的感情越来越脆弱。加上几年后妈妈的去世,这些都让我变得不堪一击。可是老公现在对我非常体贴,时时把我当成小女人一般的呵护,对孩子也关怀有加,幸福的滋味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而老公这一切的改变,并不是我煞费苦心地改变的他,我曾经是这么尝试过,甚至是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情,但,我并没有成功。

我生命中最亲的人,我曾经这么极力地想去改变他们,但我并没有成功,反而有时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他们因何而改变的呢?我没有改变他们,他们为何越来越成为我想象中的模样,越来越让我放心呢?

那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他们愿意改变,但并不是出于我。
那是因为我放下了对他们的改变,放下了对他们的过于担心,或者说,完全放下了担心。

只是这样。

因为我深深地体验并感悟到,我把自己对他们的担心当成了爱,而这担心有爱的成分,却是基于深深的恐惧。我太担心他们了,而这担心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他们了。妈妈已早早离开了我,爸爸就是唯一关心我的人,所以我异常担心他的健康;老公是我一世的爱人,也是孩子的爸爸,缺少谁都是悲剧,所以我要努力维护;老公不可靠,孩子却是自己的,失去孩子,那我就孑然一人、孤独终老了,所以,孩子坚决不能失去。这些思想死死抓住我不放,而我宁愿相信这都是因为爱。

我的担心深深地影响着我,也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家人,他们并没有因为我的担心而感受到爱。我开始思考:这种担心有益处吗?为什么适得其反呢?既然无益,何不放开、放下?这一点从爸爸那里解释。

回到家再看到爸爸吸烟、饮酒,我开始保持沉默,有时也只是淡淡地做善意地提醒,只一次,不管爸爸如何回应,我都尽量不反驳,同时情绪上保持高度警觉,以防被感染。爸爸再提及弟弟、弟妹的事,我也不发表过多意见,只是静静地倾听,向他表示我在听,时不时顺应他回答,但情绪上还是保持十分的警觉。过后,我也不再斥责、埋怨弟弟。

对于我的儿子,我也放下了担心,我对他的现在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这不是盲目地相信,而是真实的感受。

就这样,我放下了担心。放下了之后,我才感觉到我内心变得强大了。想要强大,并不需要多少的知识,并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别的东西来取代,只需要放下。同时,我还放开了自己,放开了亲人。担心是很糟糕的礼物。如果爱,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是真爱。

如此,我们彼此才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天地,容纳我们每个人去想自己的问题;才有了更充实、更有效的时间,容许我们去疗癒各自的伤。

如此,我们才会成长得这么快,之间的关系才修复得这么快。

所以,我现在觉得外面没有救世主可以救你,可以帮你,可以给予你所要的一切。你也不能依靠改变别人,哪怕是最亲的人,向别人索取,甚或苦苦哀求,就能得到你所需的爱。这一切,只要你愿意,亲爱的,你自己就完全可以做到。

关心虽然出于爱,但过分关心也不好。过分关心同样会使孩子充满不安全感。对孩子的照顾我们应该掌握一条原则,就是应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对孩子的关心也要掌握一条原则,就是保护孩子自我的精神疆界。精神疆界就是分清楚关系中问题的责任归属。例如亲子关系中,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按照家长的想法去做、不允许孩子有隐私有想法、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撬孩子抽屉的锁、大事小事全由家长包了,这些行为就是没有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没有承担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这就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和混乱,导致自理能力越来越弱化,心理发展越来越退缩。

莳苡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