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要尊重,而不要强迫(莳苡)

10年前 [08-12 15:15 周一]
导读:良好的亲子互动,关键词在“互动”。一方只是付出,另一方只是索取;一方只是尊重,另一方只是被尊重,都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失衡。我们尊重孩子,同时也要孩子尊重父母。
图片 
 
例一:妈妈带着孩子到楼下玩,她看到不远处有几个孩子在玩荡秋千,就建议孩子:“宝宝,你去那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吧!”孩子却说:“不,我要在这里玩,我要妈妈陪我一起玩。”可是妈妈觉得孩子更应该锻炼交往能力,整天这么缠着妈妈,就会越来越胆小。于是妈妈不断地劝说孩子。

虽然这位妈妈没有强迫孩子去跟小朋友玩,但妈妈语言里透露出来的不满、指责、压制和强求,孩子是有很强的感知力的。也许妈妈觉得自己也是为了孩子好,出自好心,那么一旦妈妈坚持这个观点,就难免思想上专断,而忽视了孩子的需求。

例二:有一个初二的男孩子,学习成绩、学习习惯都很好,可是在寒假里增添了一个毛病:就是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做作业,而且听的不是音乐,是笑话。面对家长的质疑,孩子很有把握地对家长说:“您就放心吧,不会影响学习的。”家长即使觉得还是不妥,但还是忍住了。一开学学校就要进行第一次的测试,基本是考验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数下来,这个男孩子的成绩一下子落到了班级二十几名,这完全出乎孩子的意料,他自己也感觉很懊恼,但这个孩子有很强的反思、总结的能力,他一边请家长帮助他分析卷面错误所在,一边懊悔地对家长说:“我以后再也不一边听广播一边做作业了!”

可见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我更佩服这位家长,她能冒着孩子成绩退步的危险,勇敢让孩子尝试,这一做法既把孩子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去负责,虽然成绩下降,但他自己会有自己的领会,自己去调整,反而在学习上会更主动。也避免了家长过于参与学习,而导致的亲子冲突。所以,这种育子智慧不是学来的,是家长自身的修养学识,是靠对孩子的尊重、了解和信任。 

那么,在遇到这些类似的事情,父母的意见和孩子的意见、需求发生冲突时,我们如何做到尊重,而非强迫呢?

首先,孩子有权不听父母的建议

“我好好给你建议,你却不听,还能怪我发脾气吗?”
“我为了你的晚饭,准备了一天,而你却说不好吃,你是不是很自私呢?”
“学了这么久,我们为你花了多少钱,你说不学就不学了,对得起我们吗?”

我相信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出于爱孩子,但这些语言无不透露出父母对孩子强迫的意味。也就是说,孩子如果按照父母说的、父母高兴的事情去做,才是正确的,才是可以接受的。即使父母是出于爱,但也缺少了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既为独立,就应该是思想、人格上独立。当双方意见分歧的时候,我们可以建议,可以想办法说服,但一定是尊重为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选择和决定,并且孩子有权不听父母的建议。

合理的表达
我觉得上课说话,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你觉得呢?”(我觉得……你觉得呢?)
我认为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你也考虑一下我提的建议是否更合理一些,你可以试试。”(我认为……你可以试试。)
“身体健康需要均衡、充足的营养,所以我的意见是你也要吃一些蔬菜。”(我的意见是……)
“你在数学方面遇到了困难,我觉得如果有个老师能帮助你一下可能会更好,用不用找个辅导老师来帮助你呢?”(我觉得……
可能会更好。)

其次,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

良好的亲子互动,关键词在“互动”。一方只是付出,另一方只是索取;一方只是尊重,另一方只是被尊重,都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失衡。我们尊重孩子,同时也要孩子尊重父母。

良好的亲子互动,就是我们都要照顾内心的需要,但绝不要强迫别人放弃自己的想法、决定,来成全自己。我们担心什么,我们恐惧什么,我们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难过,都是可以和孩子交流的。

“你今晚加课,也没有提前通知我,我一直打你的电话,你也没接,这让我很担心。希望你下次有事情回来晚,就提前给我打个电话。”
“我一看到你只吃肉,不吃菜,就很生气。” 
“课外班的作业也是需要做的,而你一点儿都不做的话,一定是影响学习的效果的,你觉得呢?”
“ 客人走了,我们起来把他送到门口,或者楼下,是我们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希望下次我们都注意这个问题。”

这样的语言沟通没有强迫的意味,却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重新思考。也许有的人会问:“不是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吗?”是的,我们可以不轻易发脾气,但并不表示愤怒的心情不可以表达呀?如果我们还没有修炼到“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境界,如果我们还没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胸襟,合理地表达愤怒、伤心、担心、不安的情绪(我把它称为“合理的替代”)要比压抑在心里,有朝一日爆发好得多吧,这种表达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我们可以慢慢做这些训练,记住哦,声调压低一些。
表示心情:“我生气了!”“ 我很伤心!”“我很担心!”
表示心情+希望:“我很生气,希望你不要这么大声跟我讲话!”
表示描述+心情+感受+希望:“我一看到你跟我大声喊叫,我就很生气。有什么事情你可以跟我好好说,慢慢说,我会更清楚你因为什么生气,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这么大声喊叫解决不了问题的。等你平静一些,我们再好好谈谈吧。”

莳苡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