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应学会把批评的语言转变成赞赏

18年前 [09-04 15:45 周日]

说话是需要练习的,尤其是有效的与孩子对话、沟通,更是需要多加的练习。但可以确定的是,正向的赞赏语言一定会比负向的批评语言有效。
◎协助孩子的说话技巧
实例:
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上,诚诚的妈妈为五岁的孩子到处打听,寻找应该要如何培育孩子的方法?终于,在自己确认提供好的教育方法与内容的前题之下,为诚诚挑选了一家著名的儿童英语班,妈妈辛苦工作的薪水有一大部份是花费在每月的英语才艺班学费、教材上,每个礼拜还有两天,下了班匆匆忙忙赶紧带诚诚去上英语课。妈妈心里由衷期盼,这样的好环境能让诚诚有一个好的起跑点,不要像妈妈心里一直存在无法将英语学好的遗憾!
诚诚是个文静、内向的孩子,如果熟悉环境后情况就会比较好些,其实,有很多孩子第一天上课时都会这样子,于是英语班特别让妈妈陪伴孩子一起上课,当老师请小朋友们出来玩游戏,诚诚不好意思,也不愿意参与,老师一直鼓励诚诚,其他人都在等待,妈妈又心急 、又有点不好意思就脱口说出:“你们玩,别管诚诚,他最胆小了!”以往,诚诚也经常被妈妈在人多的场合批评。后来,诚诚虽然勉强上了一期的课程,可是妈妈觉得诚诚太内向了,也许不适合团体上课,所以就中断了这次的起跑计划。
您能从这个实例中,学到什么经验,并且避免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您和孩子的互动之上?诚诚老是从妈妈的口中得知,自己是个胆小的人,可以不需要参加团体游戏,并且常常要求其他同伴不要理会诚诚这种情形,无形中也阻碍了诚诚人际关系发展的空间。这个批评,造成的后果不可谓不大唷!
明智的妈妈,您应该说什么话来协助、引导这样的孩子呢?如果怕耽误大家时间的话,可以说:“你们先玩一次给我们看,我们等一下就来参加!”也可以问诚诚:“你想不想试试看呢?”如果诚诚摇头,妈妈可以说:“没关系,诚诚有点害羞,但是大家都很希望你一起来玩喔,玩一下就好!”最重要的是妈妈和诚诚,无论是什么结果都能保持愉快的情绪,那才是好的起跑啊!
◎处理纠纷的说话技巧
实例:
凯佑六岁、弟弟凯合四岁,俩人玩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抢玩具、争先,甚至打架的纠纷,每次妈妈“不得不来”处理这样的纠纷与状况。
成人通常受了长期价值观念的薰陶,很容易就有一套评分的标准出现在脑海,当孩子一出现不符合这些价值的言行举止,为人父母者多数都会很急的想要孩子立即改变言行,以符合您的价值标准。因此,在很急的心情之下,大人们会用那些语言来和孩子对话呢?孩子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妈妈曾说过:“哥哥你比较大,你还不懂事,让弟弟先玩!”
妈妈也曾经说:“你们俩兄弟是仇人吗?为什么整天吵架?”
妈妈被烦得说:“我不管你们了,等爸爸回来修理你们这两个小坏蛋。”
无形中妈妈的言词出现了批评,家中的哥哥、姐姐常常被要求让弟妹,如果不让弟妹的话,就会被妈妈批评为坏哥哥、不懂事!但是,妈妈们并不了解孩子的利己能力最先发展出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很自然就会通过行动来获得欲望的满足,相对之下,利他的能力、同理的能力、等待轮流的游戏规则,是需要悉心引导才能慢慢培养的。
所以,孩子间有冲突、抢玩具是未经过引导的正常情形。爸爸、妈妈们却常以为孩子的冲突,当作是自己的烦恼与担忧,其实只要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孩子需要的是和谐相处的技巧,父母们只要耐心的教导孩子利他、同理以及轮流、等待的技巧,这些手足间的冲突自然会减少改进,家长们大可不必烦恼两个孩子是不是有仇,才来投胎当手足或母子啦!
我们来看看如何改变我们的批评语言,变成赞赏的语言。
妈妈可以先对弟弟说:“我觉得弟弟好棒喔!都会等一下喔!”再对哥哥说:“哥哥玩五分钟就给弟弟玩一下。”五分钟到了“请弟弟跟哥哥说谢谢喔!你也玩五分钟!”经过妈妈的引导、示范,过一阵子之后,你就会发现哥俩逐渐减少吵架了,而且还会自己想出别的协调方法。
◎父母应练习把批评的语言变成赞赏
说话是需要练习的,尤其是我们要有效的与孩子对话、沟通,更是需要多加的练习。以下我们提供各种情况来让爸爸、妈妈们模拟练习。
◎练习一:
当玩具堆满房间,要孩子收玩具。
负向批评:“是谁把玩具弄得满屋子?”
孩子反应:互相推卸责任。
正向赞赏:“那位乖宝贝,收好玩具来找妈妈有赏唷!”
孩子反应:欢喜收拾,妈妈和颜悦色弄点心吃。
◎练习二:
多说一些促进良好关系的正向语言,虽然,表面上并不是直接赞赏的语言,但是多说却可以产生极佳的鼓舞作用,我们一起来练习。
鼓励孩子有更努力的动机:“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鼓励孩子有更热心服务的动机:“辛苦你了!非常谢谢你的帮忙。”
鼓励孩子有面对、改过的动机:“啊!不对了,再试试看,下次就成功了!”
鼓励孩子有被支持的感觉:“需要妈妈帮忙的时候 ,欢迎来找我喔!”
鼓励孩子有信心:“你真的很不错喔!”请教孩子后对他说:“谢谢你教我!”
鼓励孩子调整焦虑、紧张的情绪:“没有关系,慢慢来,尽力而为!”
鼓励孩子有思考的动机:“你觉得呢?”“你怎么知道的呢?可以告诉我吗?”“你动动脑想一想!”
亲爱的父母,你们是孩子的生命树,抑或是让孩子和自己心碎的爸妈呢?从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吧!(杜盛梅)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