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对付小学生网瘾 “亲子协议”效果初显(转)

11年前 [05-20 18:29 周一]


2013年05月09日19:48    来源:信息时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分享到...

  根据最新出炉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全国未成年“手机网民”有一亿左右,通过电脑上网的未成年更是数量庞大。而近日公布的《2012广州市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报告》显示,在广州,有近三成的孩子每天都会使用微博,超一半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近七成的孩子接触过iPad或者类似平板电脑设备。

  小学生使用网络如何趋利避害?据了解,从这学期开始,由广东省社科院、广州市少先队、市少年宫共同发起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正式进入广州各区(增城、从化除外)的11所小学,目前已有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签订了上网协议,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从小学会辨别信息,理性表达。接下来将向全市推开。

  英澳等国将媒介素养引入课堂

  广东省社科院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课题组组长张海波告诉记者,媒介素养学习在国际上是大趋势,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把其作为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引进课堂,但是在国内关注得比较少,小学生网瘾和健康成长的矛盾已经开始凸显,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广州率先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值得肯定的。

  “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处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对他们的冲击很大,如果媒介素养较低,很容易成为受害者。比方避免广告、暴力、色情信息、虚假信息,如果找不到正确答案,很难自我保护。”张海波说,学校和家庭要做好疏导与引导作用,不要用手机、iPad打发孩子,而要和孩子一起关注和学习媒介素养教育,帮孩子树立必要的规则。家长还可以尝试把孩子旺盛的上网精力通过真实的活动进行转移。

  “虽然学校禁止孩子带手机进入课堂,但是还是发现很多孩子回家上网时间过多,导致白天听课没精神,学习成绩下降严重。”明日之星艺术小学德育教育主任王群说,和家长一起教会孩子如何使用网络、怎样趋利避害,成为学校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他表示,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上网持两种态度:要不就是“电子保姆”,直接把孩子丢给电脑,然后去做自己的事情;要不就犹如洪水猛兽,完全堵住不让接触。“这两种都不是好办法,应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媒介、懂媒介、用媒介。”因此今年4月3日开始引入“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让孩子和家长签订《媒介使用亲子协议书》。

  家长称有效引导是关键

  昨日,记者在明日之星艺术小学看到全校1100多名学生的家长和孩子签订的《媒介使用亲子协议书》。记者看到,有的协议书中,家长和学生约定每天上网半小时,而有的约定一星期两次。上网的内容,更多的家长希望孩子上网查资料、看书、看电影。

  该协议书签订过去了一个月,效果如何?采访中, 四年级一班徐同学说:“上学期我每天回家就想上网打游戏,签订协议之后,我懂得管理上网时间,每天和家长约定上网20分钟左右,主要是查查英语单词和语文资料,周末写完作业之后才打游戏,一个月之后,学习成绩有提高。”有学生表示,以前喜欢玩一些暴力游戏,现在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开始玩益智游戏。

  对此,学生家长郑女士表示,“以前强制管理孩子不让他上网但效果不明显,现在开始有效引导,让孩子懂得管理自己。但也有家长表示,虽然签订了协议,但是因此自己比较忙,无法经常在孩子身边陪孩子上网,因此无法监督孩子,效果甚微。

  王群表示,协议签订书,效果比较明显,孩子上课时候打瞌睡的少了,家庭作业完成状况也有改善。他表示,下一步还需要设立调查问卷,详细了解仍然存在的问题,并表扬100个做得比较好的家庭,推广经验,逐步摸索。(高化艳)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