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 (原创) 不输在“家长作业”上

10年前 [05-05 00:05 周日]

                     (原创) 不输在“家长作业”上

                                                   /朱荣华

      家长作业是家校联系及沟通的桥梁,也是指导家长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纽带。所以每个月的家长作业绝不能照抄、照搬或流于形式,而应根据该校或该年级家长的具体情况,指导师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精心设置,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期的家长作业侧重一个大的主题,下设小的问题,不贪多,不走形式,做到踏踏实实。且每个月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帮助家长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只有家长及孩子受益,这个工作才能开展下去且有意义和有价值。

    三月份我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鉴于对八年级家长的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设置了以下形式的作业:

塔城市一中2012-----2013年第二学期家长作业  月份)

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在《开卷5分 钟》这个节目栏中,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教育比喻成一棵果树,而这棵果树上的果实就是我们的孩子,树枝和树叶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树干是家庭教育, 支撑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老师是我们家长,所以家长的教育就是根的教育,从这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呀!因此我们家长提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刻不容缓。为了我们 的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德商、智商、情商、逆境商,我们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期望我们的家长都能关注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 护航。

2012-----2013年第二学期家长作业  (三月份)


问答题:

1、您读过哪些教育孩子的读本?   (可以推荐给家长朋友们)


2、您了解家庭教育的十大理念吗?


3、说说您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A、无人指导

B、无处可学

C、无教材及系统的课程

D、其他:

                                  


                                   塔城市一中: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2013.03.2

   将回收上来的三月份家长作业进行了分类汇总,在四月份家长作业中反馈给家长,并答惑解疑,且结合本年级家长和孩子具体存在问题设置四月份家长的作业:

塔城市一中2012-----2013年第二学期家长作业  月份)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认真及时的完成三月份的家长作业,从你们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孩子的关爱。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将作业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进行了统计:

一、您读过哪些教育孩子的读本?读的最多的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开心妈妈》、《爱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等。

   二、您了解家庭教育的十大理念吗?结果分两种情况,知道的仅约占35%,不知道的约占55%;从这可以发现目前我们很多家长连最基本的育儿常识还不知道,怎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呢!

   三、说说您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苦于“无人指导”约占41%,无处可学”的约占11%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家长朋友们可以参加班级家长沙龙和班级的QQ群,同时还可以参加每周周六和周日中华家庭教育家长讲堂(免费);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参加中华家庭教育家长学习班;“无教材及系统的课程”的约占20%我们为大家推荐家长最好的教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手册》,本着自愿的原则。

    家长朋友们:“家庭教育就像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获得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作为家长我们即使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孩子是我们一生唯一和最大的财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家庭素养能够实现“两个跟上”,一是跟上孩子的成长的需要,二是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作为家长的我们才能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12-----2013年第二学期家长作业  月份)

    请家长朋友们说说您和孩子沟通中最大的困惑?及您和孩子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畅所欲言,可以另附页)

                                        

                                        






                                        




                                        家长签名:

                                         塔城市一中: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201348

    在回收上来的近千份四月份的家长作业中,家长朋友们畅谈了自己与孩子沟通中存在的最大困惑?及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很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困惑:1、哪一种教育方式才适合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最正确、最有用?2、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家长不能及时捕捉孩子的思想动态,很多时候孩子对家长的心里是封闭的,我们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怎样才能省事省力省钱省心的教育好这个孩子?3、当“我”自认为是从爱她的角度去规劝她的言行、学习以及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或事宜时,女儿却往往不屑一顾,甚至会和我发生争执,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很深的伤害:为什么女儿不能看到我的付出?为什么女儿体会不到我做这一切是因为爱她?4、小时候喜欢寸步不离跟着“我”的女儿到哪里去了?小时候喜欢和“我”说悄悄话的女儿,如今不向“我”透露她丝毫的心里话,“我”成了陌生人吗?或在她眼中,“我”仅代表着唠叨和婆妈?5、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怎样树立孩子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6、不了解孩子将来的人生目标,学习上不能帮助他,也不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7、“我”的知识跟不上现今社会的发展?更无法解答孩子的“为什么”?8、现在的孩子太自私、太任性,以我为中心,父母是多么疼爱她,他还是认为父母不爱他、不关心他?9、家长注重实质性的东西而孩子注重表面,看事、看物、看人总是从表面上出发,虚荣心强,忽视真我,家长无法理解?10、一位母亲的困惑:不是来自孩子而是来自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脾气暴躁,思想比较刻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母亲的事,无法与老公达成共识。11、我们的思维想法跟不上孩子,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经常和孩子产生意见上分歧,不能正确处理。12、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上网玩游戏)等方面发生问题时,跟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时,孩子听不进去,经常是说一套,做一套,当“我”失去耐心发火时孩子又说“我”不能好好说,跟我发生争吵,最后,依旧是我行我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13、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尝试的机会,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学习成绩的高压;独生子女的个性自我,处理问题无端;挫折教育欠缺等一系列矛盾的存在, 导致我们做父母的与孩子之间出现 “生疏现象”,且无法解决┄┄

    家长与孩子无法解决的问题:1、孩子懒惰,不爱运动,回到家就不出门,锻炼太少,估计体育课上也不积极参加,中考要体育加试,想想就睡不着觉。2、不知怎样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而不仅是上网玩游戏。3、作为父亲和儿子沟通是非常困难的,“我”经常尽力的去做一些事情来期望和孩子一起参加娱乐,但儿子从不给“我”机会,想通过谈心、QQ聊天也无法和他沟通,儿子会常说,我和你没有共同语言┄┄  4、孩子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主,但我们认为孩子还小,有些事情自我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要帮他把握,但很多时候不能随他心愿时,他就表现的很反感,抵触心理较强。5、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我”和她说话她就跟“我”顶嘴,我一开口她就不耐烦,“我”想和她谈一谈,但又不知怎样跟她谈。6、我们和孩子互相不能理解,家长常以自己的感受衡量孩子的对与错,孩子宁可跟同学、朋友说一些心里话,也不远跟家长说,我们很难掌握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7、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认识有差别,意见达不成一致,孩子不太理解家长家长的用心和出发点, 现在的孩子思想与上代的思想出现“代沟”现象,往往在某件小事上各自的认识、意见不统一。  8、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无法用语言和孩子沟通,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9、孩子作业现在我们不会了,也无法指导他们,有心无力。由于我们的学历低,沟通交流很不方便。10、孩子早恋了,作为家长是否阻止,怎么办?11、孩子用手机上网的问题,我们用了各种方法引导,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即使孩子暂时同意,但从孩子生硬的口气,冷漠的表情,“我”深深感到了他的不服与不快,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纠结┄┄

    从以上家长作业中反馈出的困惑和无法解决的众多问题,可以感觉到家长对我们的信任,且家长以认识到现代孩子的教育不同于我们那个年代,只有积极投身于现代家庭教育学习中,更新已过时教育理念,才能引导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尝试的机会,更输不起,所以家长朋友们可以多参阅家长最好的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及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家社关系。

    总之,作为指导师也好,家长也好,一定要意识到“家长作业”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除了认真对待,还要意识到它不是百米赛,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马拉松”,它的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只要用心坚持的去做我们的孩子都会健康成长。

                                                          于201354日晚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