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看着,学着,反思着,变成自己的了!

10年前 [05-01 12:20 周三]

                              关于讲座

     两天前在八中完成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

     初次面对中学生家长,我将一个5分钟多的视频《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我调侃道:“你们总让孩子认真听课,今天你们自己也来体验一把,好好看看这个礼物,相信它会对你有所触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我悄悄观察着,发现真的有些母亲眼眶湿润了。这就找到了撬开家长内心的一道门了。(开场要抓住人心!)然后,再像朋友一般说:“正因为我们都爱孩子,都珍惜能和孩子在一起的这些很少很少的时间,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聊聊孩子,聊聊家庭教育……”讲座就这么开始了。一切就按预先演练好的环节,按部就班的走了下去。讲座结束,我首先想到的是告诉团长任务完成了,别的就没想太多。但今晚在QQ视频听了宝珍的试讲,参与了大家的讨论之后,我才发现我该有所反思。与宝珍相比我是懒惰的,完全照搬了团长的思路和PPT

     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从准备讲座到讲座结束的所有过程。慢慢理出了一些思路。关于讲座:

讲座材料准备时

 一、明确你要面对的听讲人群。(什么年龄段学生的家长、家长本身的年龄)因为这些决定着你要用什么样的语言(直白的、含蓄的、),举什么样的案例。

二、明确主题。弄清本次讲座的目标,是在于唤醒家长,还是针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因为家庭教育每个阶段,每个话题之间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所以我们更要对本次本场的主题十分明确才不至于被自己的意识流牵着走。(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积蓄了许多能量,恨不能一股脑全倒进家长的脑子里,所以想说的会很多,但是要保证一场40分钟或是一个小时的讲座的有效性,目标一定要明确!)

三、选好视频。(个人认为视频最大的作用在于警醒!)

1、视频要为我们所用,因此它要与主题有关并且典型易讲解。有的视频,记者挖掘的角度过于深刻,深刻到的理论程度是我们的家长不太容易明白的,我们就不能选用,如果一定要用,那么在选用之后要重新反复翻看,从中找到你的观点做个切入口进去,当然,有一点肯定不能违背的就是视频本身的事实性。

2、视频播放的长度。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截取视频的长短。以《十二岁少年杀人之迷》的视频为例:如果我需要的是事件发生的场景带给家长的震撼,那么就只要选取视频开头一点点的场景视频就够了;如果我需要的是敲打家长“过于管制,疏于沟通”这根神经的话,我会将视频截取在孩子面对警察控诉姑姑“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一连六个不准”的地方;那如果我是需要提醒单亲家庭,或是离异家庭不能让孩子缺爱的话呢,我会截取整个视频比较靠后的,孩子说他想妈妈,觉得如果有妈妈,他就不会象现在这样的那一部分视频。

四、选好案例。(个人认为选用案例的作用,就在于给家长参照找出问题所在,和指导性教给家长方法学会操作。)

1、案例要有针对性。(针对本场次讲座的学生年龄,家长需要出发)案例可以有对比性,比如以往我们的父母总会怎么怎么做,但现在聪明又有家庭教育素养的爸爸妈妈们往往会……

2、案例要有操作性。当中就投射着正确的操作方法。(不一定要说:“我教你们怎么做。”让案例来说话,这样家长学的更高兴、更容易。)

3、案例要精不要多。

五、互动活动的选取:要与主题有关;尽量选用家长能配合的方式进行,如问答用举手来回答,避免冷场。

讲座稿件准备时

一、列出几大环节,铭记于心。(一般三五个大环节)

二、梳理每个大环节的过度语言。边自己口述边写下。要注意语言表达上多做阐述式,少做评价式的,毕竟没有接触过家庭教育和正在家庭教育中犯着错误的家长还是占大多数,倘若一再以一种批判式的语言,往往可能在敲击家长内心的同时还带去了反感。想想我们自己也是如此的。

三、视频和案例一定要烂熟于心,变他人的为自己的。因为我们要预防讲座当时视频万一无法播放;我们要预防案例有家长提出异议,或是问题。

讲座时

一、一定要脱稿!这样你才有办法和家长进行眼神的交流。比如讲到青春期孩子个性张扬,开始注重外形、好表现自我,好斗,急噪等等时家长会用认同的眼睛期待我的回应。能从家长的反应中发现自己的讲稿存在的问题。比如我选用的一个每日分享里的“美国女孩给南京一个妈妈的六个震惊”的案例,家长听后没有太大的反应,显然这个案例带给的层面太深,家长不容易找到共鸣。

二、在互动中不要急于挖深。当进行到“你的孩子自己洗衣服的请举手。你的孩子曾经洗过衣服的请举手。洗过碗的请举手……”时,每个家长都很认真参与,举手的有二十来个,其余的很认真的环顾四周看有多少人举手,多少人和他们一样孩子是没干过这些的。并且开始窃窃私语着。我以为形势不错想乘胜追击,紧接着追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呢?你们是舍不得孩子的时间吗?是……吗?”没有人愿意回答。当时我就知道我错了,这个追问想法是好的,但得不到家长的回应就显得很无力了。

三、讲座中要注意姿势。我会有双手交叉抱于胸前的动作,不知道是出于紧张还是出于平时的不良习惯,总之,我要改了她!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