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一模历史复习走“创新”路线

11年前 [04-03 09:21 周三]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一模考试前,静下心来对照考纲梳理课本知识,不要有遗漏,尤其是对基本史实和概念要认真阅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古代史方面:“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原因和影响”、“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过程”、“四大发明等。中国近现代史方面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原因和影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祖国统一和新外交的成就”等。世界史方面:“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律”、“西方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代议制政治的内容和特点”“科技革命对世界发展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等基础知识要熟练、准确把握。

二、梳理主干,构建网络

历史的知识点多,但它们不是无序排列的。复习中注意梳理主干知识,构建网络,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找到自己的“坐标”。现行教材是按照专题体例编写的,强调问题立意,淡化历史过程。如古代史方面:政治文明演进主要把握两条线索,“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经济文明方面从“经济部门和经济政策”两个角度把握;文化专题理清“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中国近代史方面用肯定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近代中国,可以整理成三个思路(政治演进、经济发展、思想解放),也可以按三个全国政权(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来整理;中国现代史总体上分为两个时期(毛泽东时期和邓小平时期各30年)。世界史方面要尊重时序,也可以整理成国别史,对后期(二战后到90年代)给予足够重视。注意把握的视角,如,“法国革命和政体”的相关内容,要尽量压缩法国革命过程,重点把握“1875年宪法”的内容。人文精神、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梳理成一条主线;近代各国政体做横向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做横向比较并和中国经济建设形成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国际金融发展的具体史实要牢牢把握。

三、查漏补缺,理清盲点

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史实和概念,自己记不住、拿不准的知识,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及时解决面临的疑问,争取在知识上不再有盲点。新课标考试下实行一纲多本,教材内容太多,学生看书相对较少,细节知识一定要再认真看课本。古代史方面:如,“三长制”实施有什么作用;“徽商和晋商”究竟怎么回事等。中国史方面: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普选制怎么理解,何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正常化谁先谁后等。世界史方面如:伯利克里发放“观剧津贴”应该怎样理解,罗马法中的“保民官”对以后西方政治有何影响,应该认真思考。

四、精选精炼,总结反思

做题有“道”,题海无边,回头是岸。训练的试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真正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在训练时可以这样:

演练高考真题

注意总结反思

答案规范,有条理,注重书写速度和书写规范的练习。

五、重视新课标,关注新观点

历史是过去的事件,但历史学是发展的科学,研究的角度会有变化和更新。高考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重视新课标。2010年是北京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在高考和模拟考试中一定要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如,近代化视角、文明史观、全球化的观点应非常重视。

六、关注现实热点和社会生活

高考考试不回避热点问题,强调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如哥本哈根环境大会等热点问题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分析时可以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去考虑。传统上工业革命主要谈积极推动作用,现在消极影响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8269.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