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11年前 [02-03 21:28 周日]
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几句话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意思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孩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他(她)能学到了多少知识重要的多。这一点大家有认识,但不重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可以走遍天下的孩子;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一个一辈子都会让你操心的孩子。所以无论是做老师的,还是做家长的,都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做起,这是教育的起点和源点。其实“习惯的培养”这个话题很大,内容也很多。今天面对一年级家长,我谈下面几点习惯的培养。
一、做人的习惯
(一)、讲诚信
我把讲诚信放在了最首要的位置。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诚信的习惯,不喜欢孩子撒谎。但是,许多孩子却是说的一个样,做的另一个样;当面一个样,背后又一样。面对孩子这些行为,有的父母无所谓的态度,轻易的就过去了,有的父母则是训斥、惩罚。这两种态度无论是哪种有时都会促使孩子更擅长于撒谎了,因此孩子是否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正确引导。
1、建议家长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没有兑现。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父母在欺骗自己,他(她)就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经验,一旦这些经验转化为孩子说谎的行为时,父母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2、建议常和孩子签约。为了某些事和孩子签订条约,一方面是培养孩子守信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约束家长自己对承诺的兑现。要经常大声对你孩子说:“不兑现承诺是可耻的行为,光说是不管用的,要采取果断措施让孩子接受惩罚,惩罚之后,要和孩子重新签约。”重新签约是给孩子台阶下,也是给孩子新机会。
(二)、有爱心
如今的父母对孩子都很有“爱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啥给啥。父母的细心培养了孩子的毛病:吃独食,想干啥就非要去干啥,不管别人的感受。常挂嘴边的是“我的、我要、给我!”,由此可见孩子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她)们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身心的爱中泡大,却从不觉得爱的珍贵,认为给与他(她)的是天经地义的。反映最明显的是一次测试:让孩子写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大多数小孩都写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长辈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爱他(她),他(她)们并没有因为这些爱而有感激、有感动。这样的孩子心中就缺少爱,那么如何培养这人类最宝贵的感情呢?
1、爱他要让他知道。不要说母爱是无私的,要告诉你的孩子这是父母对你的爱。要让他体会到身边的人在爱他,要让他体会到幸福,受到感动从而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2、培养孩子学会爱。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爱”的老师,父亲要教孩子爱母亲,当然做母亲的也应该教小孩爱父亲。父亲应该教孩子尊重母亲,不要对长辈大嚷,不要嫌弃父母的唠叨(那是因为父母的爱)。父亲应该教小孩关心母亲的身体,体贴母亲的困苦,在母亲遇到困难时站在她身边说:“妈妈,不怕,有我在这里!”父亲还应该教孩子感谢母亲,感谢母亲为了他(她)付出了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一生,爱母亲是“爱的萌芽,善的开始”。
3、爱要留一半。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女儿,请为妈妈让座》。大意是母亲在女儿十岁生日时慎重地提出:以后在公交车上,如果只有一个空位,那么请为妈妈让座。多么有远见的母亲,对孩子的爱从长计议,藏起一半,以激发孩子的爱心,责任感。
(三)、讲礼仪
现代的社会比较自由开放,许多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有个性,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敢说敢做。这些观念固然很好,但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有不良的行为认为那是小孩子天真无邪、顽皮,长大了就会懂得文明礼仪了,其实,这都是误解。孩子的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坏习惯,再改就难了。现在随意跟父母顶嘴的孩子不在少数,也有些孩子唯唯诺诺,不能大方得体地跟大人交流。例如一些小孩,有的说话时浑身乱动,眼睛不看着对方,一会摸这,一会摸那,手脚不停地动,在教室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不雅的坐姿和站姿,家长和老师沟通时,孩子甚至在妈妈怀里撒娇等等。孩子小,不懂该怎么做,但家长应该教,应该从细节着手,一点一点地训练。其实人与人之间相互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
1、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应该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并给孩子做出榜样。
2、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父母如果出口成脏,孩子肯定也会满口脏话。
3、培养孩子注重礼仪。孩子的行为举止应该把“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作为目标,要求孩子与人交往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要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掏耳、挖鼻、搔痒等不良习惯动作。经常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学校老师平时也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可回家如果家长不重视,结果也等于零。
二、做事习惯的培养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你的孩子是自己吃饭吗?每天他(她)能自己独立穿衣和洗漱吗?孩子能游戏后自己把玩具物品整理好吗?孩子的书包每天都是自己按课表收拾吗?收拾得怎么样?孩子能独立睡觉吗?每天上学放学谁在背书包?孩子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自己能独立去买袋盐吗?如果你答案都是不能,那就请你赶紧放开你的手,不要为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不要说孩子太小,他不会,孩子小就需要你耐心、细致的教。
1、建议做个“懒妈妈”。就从整理自己的书包开始,刚开始要耐心细致的教他如何看课表,如何给书分类,如何摆放,仔细回想有没有遗忘东西。习惯的养成要连续十几次以上才行。其次,要狠心下来,即使小孩因忘带东西被老师批评也不要妥协,即使孩子哭着求你也要懒到底,否则将前功尽弃。
2、建议有一定的“教育机制”。一位高中的学生,家长出差在外,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所以不得不每天定点给家里打电话叫孩子,否则小孩就可能上学迟到。另一个学生家长则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两节课过后才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平静地要求他:自己的问题就得自己解决。这个孩子以后从没再将自己的事“分摊”给大人。
(二)、有耐心
一位教育家做过一个试验:他和孩子在一个房间里玩,房间放着一些孩子喜欢吃的糖果,还有一个电话,一会他告诉孩子他有事要出去,如果孩子能够耐心地等他回来,可以得到一些好吃的糖果;如果等不及就打电话,他会马上回来,但只能吃一粒糖果。结果有的孩子耐心地等了20分钟;有的孩子2、3分钟都等不急地就打电话了,后来发现有耐心等20分钟的孩子读书成绩都很好,而那些等不及的孩子功课都比较差。可见从小培养孩子克制力、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点建议:“三分钟耐心训练”。在《卡尔威特教育》这本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心训练法,在这里介绍给大家。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他爸爸拿了一个沙漏,告诉他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 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出去玩了。但是他爸爸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然约定三分钟,但这时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书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进行了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好习惯。三分钟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当然培养孩子的耐心,父母要更有耐心和恒心。
(三)、会与他人交往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校是快乐的,特别是能多结交几个朋友。但有的家长又总担心自己孩子没有朋友玩,或受到别的同学的欺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呢?
1、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乐观的孩子是比较受欢迎的,乐观来自良好的心态,父母在平时要教孩子每天面带微笑,出门前打点好仪容仪表,带着愉快的心情上学校,这些都能帮助孩子自信地面对同学。告诉自己的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要尽量少麻烦别人,多帮助别人。要学会平等地与人相处,不能要求别人听自己的,不能要求别人帮助自己做这做那,如果事事要顺自己的意其他同学是不会喜欢你的。
2、让孩子自己来处理问题。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①、使用礼貌用语。多使用礼貌用语,不对别人说粗话,不对别人做不礼貌的动作。
②、孩子主动和同学打招呼、问好,帮助别人可以打开友谊大门。
③、在与同学交往中,宽容同学的缺点和过错。不为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
④、与人交往要注重给予,而不凡事注重回报。
⑤、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也不打听别人的秘密和隐私。
⑥、真心诚意待人,讲信用,不欺骗说谎。
⑦、不对自己成绩得意忘形,要体谅他人感情。
这些交往技巧能够帮助孩子与人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好感。
另外想提醒一点:有的家长喜欢教育孩子“在外可不能吃亏”,甚至只要听孩子回家说被某某同学欺负了就气得自己去批评训斥那个孩子,甚至和对方家长产生矛盾,这种不冷静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同时也会让你的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首先看看他自己能不能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做,不仅会让他感到快乐,同时也给他更大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专注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程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几乎能达到40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围着老师转;但有的小孩只能听10分钟,还不连续,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的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完成不了,差异比较大。
给大家几点建议:
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或者完成作业时,家里一定要保持安静。
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这一定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家长包括中高年级的家长队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晚上常常写到[ft=,+0,]10点以后的现象十分头疼,不一定是老师留的作业多,主要是孩子养成了磨磨蹭蹭的坏习惯。因此一年级的孩子在起步阶段家长就一定要把握住,现在你用心培养孩子好习惯,将来你就会脱离陪写、陪读的苦海。低年级家长应该陪写,但要讲究方法,现在的陪是为了将来的不陪。家长首先根据孩子的作业量和他商量完成的时间,要严格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地完成作业。读、写的作业可以穿插完成。如果孩子作业量超过了孩子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分割作业,一部分一部分的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孩子的学习有张有弛,提高学习效果。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中途休息,长时间地让孩子做作业仍,甚至在孩子旁边唠叨没完,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自然也不能集中,另外孩子在写作业时坚决杜绝边写边玩,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一会又要吃东西,一会又和父母讲话。如果你现在不狠下心来杜绝,将来有父母犯愁的时候。
3、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重要,如果孩子在上学初期不能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他(她)以后的学习生涯将会遇到很大困难。家长不能到学校的课堂监督,那么就应该利用课外来进行监督培养,每天都要和他(她)交流总结他(她)今天上课的收获和表现,表现好就鼓励表扬,不好就批评教育。我认为孩子刚上课初期,学会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要会学、会听课,这将是他(她)一辈子受用的财富。
4、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较专业的注意力练习就是玩“圈字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的广度、稳定、分配和转移四个方面的品质。如:在下面给出的数字中把4后面第二个数字全部打圈,295413358778964312557968312549755123565,为了提高孩子玩这种游戏的兴趣,父母可以准备两张一样的图表与孩子一起玩,并计时,这样孩子就会比较喜欢玩这种游戏,注意力也就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还有读书复述,经常让孩子重复刚才妈妈说的话等等。
(二)、独立思考
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掌握在母亲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可怕,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小孩。可见培养孩子广阔、敏捷、灵活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给大家几点建议:
1、家长不要做到有问必答
许多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她)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就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小孩智力没有好处。
2、让孩子自己来处理问题
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与同学有矛盾了;想当小干部啦;有不明白的地方想问老师啦等等,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要去替孩子解决,而是应当与孩子一起讨论,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分析、归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和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三)、阅读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富饶,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位名师说得好“把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很难啊!” 我们的孩子虽然是低年级,但现在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她)不断地前进。
给大家几点建议:
1、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自己的图书,例如:童话传奇、儿童画报、名著等等。一旦有了自己的书架,孩子就会愿意在自己的书架下停留更长的时间。能够拥有自己藏书的孩子在以后有可能成为一辈子热爱图书的人。
2、图画书,最好的阅读起点。图画书又叫绘本,是以图画为主体,配合简单文字,以精妙的图画来讲故事的一种形式(小时候我们看过的小人书、连环画)。图画书不仅能引导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增进想象力,体验空间表现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孩子注意书中那些细微的、幽默的、有趣的细节变化,丰富孩子解决问题的开发性思维,让孩子学会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价值。让我们的孩子都时常与图画书相伴,让他们从那些经典的图画书中汲取童心独有的快乐、温暖和创造力。
3、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分享书中的乐趣和收获是作为父母引领孩子走进阅读最有效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可以做:步骤一:介绍故事,讨论图书封面上的标题和图画。请孩子猜猜看故事是讲什么的,介绍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步骤二:大声朗读故事。朗读要生动,对故事情节和语言表现车明显的兴奋。在适当和方便的地方暂停一下,请孩子猜猜看后面会发生什么。问简短的问题,看孩子理解了多少,并激发其好奇心。步骤三:阶段小结,问问孩子故事的哪些部分是最喜欢的或者最不喜欢的,问问有关故事情节的问题,比如某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问问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比如孩子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换了孩子们,他们会怎么做。
4、持续默读。持续默读应作为孩子每天在家必做的事情,它是培养孩子对阅读终身热爱的必要手段。每日设定15—20分钟,在这段时间让孩子放开手头的任何事情,纯粹为了快乐去阅读,可以选择阅读图书或者书。在持续默读时间,家长自己也要来享受阅读,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只单纯地告诉孩子读书很重要,书中有乐趣,但是如果在他们“真实的”世界里从未见过一个大人在读书,那会形成理解上的鸿沟。我们要让孩子们看到我们家长在持续默读时间是如何阅读,而且如何享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享受的。15—20分钟的时间往往足以引起一个人对某本书的兴趣,所以一旦持续默读时间结束后,孩子往往会迫不及待,一有机会就会把书找来读下去。
5、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每周应该带小孩去一趟书店或图书馆,一次性不要买太多书,低年级阶段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你买了你认为有价值的书而硬逼着孩子看的话,读书便成了一种负担,如果你的强迫使孩子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千万不要这样做,要和孩子商量,用你的智慧诱导、引导他(她)。
6、读经典的书。随着孩子读书兴趣的增加,家长要引导孩子读经典的书。什么是儿童阅读的经典呢?就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当前许多教育专家们都在积极倡导、推广儿童阅读这项事业,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焦点是学校,家长关心的更多的也是学校,从而忽视了家长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良好的习惯是父母能够和应当给与孩子最好、最重要的馈赠。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要付出很多心血,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为了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http://www.lnjtjyw.com/Html/?5896.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