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网瘾”少年是“问题家庭”的必然产物

11年前 [12-21 13:43 周五]
自“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殴打15岁“网瘾”少年邓森山致死以来,各地新闻媒体揭露“网戒中心”内幕的报道接连不断,大有为“网瘾孩子”鸣冤叫屈之感。如此看来,少年邓某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吧。毕竟是他用自己鲜活的生命换来了人们对这群“问题孩子”的关注,唤醒了人们未曾泯灭的良知。

据有关部门统计,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达到1650万之多,而网瘾少年竟高达400万人以上。庞大的数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网瘾孩子”就像那茫茫大海上迷失了方向的小船,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就像那不曾被修剪枝条的果树,可能拿不出骄人收获……但痛定思痛,我们是否也该扪心自问,反思一下咱们家长、咱们学校、咱们社会,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做过什么?究竟是谁把孩子推给了网络?据笔者多方调查,了解,“网瘾”少年形成的主要责任在家长!许多“问题孩子”就是某些家长错误家庭教育观所酿成的恶果,是“问题家庭”的必然产物。

问题家庭之一:可悲型

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差,只知道生下孩子,给孩子生命;养活孩子,给孩子吃穿。却从不晓得“生养≠生育”,“生儿育女不等于生儿养女”。他们只是本能地,“放羊式”地养孩子。一味关心孩子身体成长的物质需求,从不理会其精神世界是否茫然无助。这种家长是可悲的!他们根本不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更没有什么信仰与追求又怎能细致入微地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呢?简而言之:他们只懂生养,不懂教育;只懂生存,不懂生活!

问题家庭之二:可叹型

此类型的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可能是事业成功的典范,或商海弄潮中的巨贾,他们索性把教育孩子这样的“繁琐小事”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交给了保姆……在这些家长看来,为孩子花大钱去普通人家想都不敢想的“贵族化学校”是自己的荣耀,想尽千方百计让孩子进“实验班”是自己的威风,有钱雇保姆带孩子,更是孩子高人一等的优势。这种家长的敬业精神值得讴歌,但他们为金钱或地位所奴役,轻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淡化亲情魅力的作为,却实在令人不敢苟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有人曾提出:“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等于为社会做了巨大贡献。”像那些拥有万贯家财,而对孩子疏于管理之士,孩子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只能上网。或游戏成瘾,或嚣张得闹市飙车撞人,或疯狂地吸毒显贵……这岂不是为社会投放了一颗定时炸弹吗?由此看来,古人制定的“连坐”制度,还是有那么一丁点道理的。“养不教,父之过”嘛!孩子成才与否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问题家庭之三:可恨型

此类家长根本不顾孩子的感受,整天搞得家里鸡犬不宁!他们不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更不晓得家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知道张扬个性,要么夫妻俩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也要一争高下,要么整天沉醉于酒宴,狂欢于舞厅、赌场——将孩子弃之家中而不顾……这样的家庭简直就像社会机体上的“恶瘤”,毫无温馨可言,更无安全之感。孩子常常处于无人管理的“游离状态”。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一个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孩子,又怎能保证不会越雷池一步呢?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上述三种类型的家庭虽不尽相同,前两种“波澜不惊”,从表面上看给人的感觉可能是幸福的,但其隐患重重,“幸福”只是一种假象而已。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须自身硬”,第一种家长只有提高认识,加强自身学习,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大树”,才能有资格与孩子同渡难关,共享成功;第二种类型的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将教育孩子看成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己事业的延续,才能避免孩子带着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而误入歧途。要知道,真正做到“老子英雄儿好汉”是要付出代价的。光凭那点遗传基因是不可靠的!第三类家长是极端自私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将自己人生的失意祸及到孩子身上,这简直就是犯罪!既然不关爱孩子,又为什么要生下孩子!让孩子承受其不能承受之痛,这岂不是作孽吗?我们倡导“人文教育”,但上面三类家长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思想的人来养育。第一种如同“放羊”——养成不育;第二种好似养“宠物”——宠而不育;第三种更像“甩包袱”——弃之不足惜……孩子简直就是他们不幸婚姻和“问题家庭”的牺牲品!

有句公益广告词是“和谐社会,平安中国”,要想真正打造和谐、平安的社会大环境,就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国民素质。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父母,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让一切为了孩子”不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真正落到实处。从我做起,努力营造文明民主、充满温馨的家庭文化氛围。“从娃娃抓起”培养健康向上的下一代,努力成就孩子的同时,也就等于造福了社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不要总是图省心,把自己觉得棘手的“问题孩子”推给别人去管理。要知道,家长的信任和期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励孩子跨越失败的沼泽地,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只要咱们家长戒除心浮气躁,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关注一下育子之道,你就会发现:其实家庭教育并不乏味,更不神秘,反而是其乐无穷的!真诚祝愿所有“网瘾”少年,都能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戒除“网瘾”,昂首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9215.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