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为什么家长们这样关注孩子的成绩?(转)

11年前 [11-13 09:05 周二]

现在,家长们的心态似乎越来越紧张。相互见面,谈到孩子,就会问:成绩怎样?就像先前的问候语你吃饭了吗?一样泛化。分数——让人欢喜让人忧,孩子的分数让家长敏感、激动、紧张、焦虑甚至无奈,成为大多数家长心中时时牵挂的不能释怀的情结。为什么家长们这样关注孩子的成绩?仔细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种心理: 

    1、焦虑心理: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贫富悬殊大。吃一碗饭不容易。家长们感触很深,不自觉地将自身生存经验对孩子进行长远规划。小学成绩好上重点初中读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找好工作开始好人生。现在的成绩与孩子将来的工作、幸福挂钩。这一定势思维让家长们为孩子时下的分数耿耿于怀。孩子就读的年级越高,家长对分数的关注程度就越深。听话的、成绩好的孩子,家长的期望值越高,调皮的、不爱学习的、难管教的孩子,家长的焦虑感越重。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还是差,家长们大都不约而同焦虑。

    2、 补偿心理: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是这一类家长的心理特点。有的家长在求学年代因环境特殊,没有进入更高学府深造,他们的梦想被搁浅。不管他们现在 是否成功,在潜意识里,他们一直为此遗憾。他们想孩子点燃他们的梦想,从孩子身上得到慰藉和补偿。考清华”“当科学家”“像爸爸当年一样有志气,他们 不断鞭策着孩子,对孩子的分数充满着期待。

    3、面子问题:孩子的成绩不仅仅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孩子成绩的好坏关系到父母的面子。成绩好,父母无上光荣,成绩不好,父母寡然无味。特别在各种聚会 场合,家长们不由自主将孩子点评,比一比,好坏泾渭分明,父母的心理落差更大。孩子的荣耀装潢着父母的门面,父母自然而然盯着孩子的分数。

    4、回报心理:有的父母起早贪黑,辛苦工作,努力赚钱,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慷慨大方,生怕孩子在物质上人一截。物质上的过度关注导致家长对孩子学 习上超高期待,他们认为,只有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才能对得起父母的付出。他们喜欢对孩子说的一句经典台词:我这么辛辛苦苦,为了谁?

    5、延续家族的使命心理:这类家长大多读书时成绩优秀,毕业于名校,伴侣及家人也师出名门,孩子出生在这样的高知家庭,自然而然地肩负着家族的使命。家长为孩子设立的门坎较高,他们对分数尤为敏感。

    6、从众心理:有些父母比较明智、开朗,他们也知道分数不是孩子的唯一。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不自觉表现出急躁心态:我这样放松,是不是对孩子不负责?对孩子洒脱点,孩子如何跨过高考这一关?大家都在忙乎着孩子的成绩,我也不得不如此。

    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过:教育的功利主要是由家长功利的心态造成的。这句话颇有道理。家长们急急忙忙追求分数,必然忽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据 《教育报》调查,我国中小学生5%有自杀倾向,46.8%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幸福。在这样复杂的多元化年代,孩子面临的困惑和烦恼很多,任何片面的、短视 的、功利的教育行为只会让孩子的心态更加脆弱、迷茫和无奈,进而使孩子失去对生命乐趣的感受。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分数,也是家长在教育上不成熟的表现。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真正给予孩子什么呢?有一首外国儿歌非常动人:如果我的生命是一首歌,是一首来自光明的歌,我就要唱,不停地唱,直到星星围着圆圈,在夜晚的天空上跳舞。让孩子热爱生命,追求快乐,追求幸福,追寻智慧,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就像卡尔·威特是神童,他很健康;斯宾塞是天才,他很快乐。家长们必须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幸福快乐比学业、分数更重要。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