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案例讲解

14年前 [06-03 21:21 周三]

案例一

三、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忽视了全面健康的发展,或主观上要求孩子学习好,而方法不对或不适当,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鼓励孩子,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学会循循善诱,讲究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各级党政领导都有责任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部门更要承担起指导和组织家庭教育的责任,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配合、热情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教育活动。广大教师和各界专家要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成为家庭素质教育的辅导者。


 (一) 家庭教育为什么对学校教育有制约作用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制约作用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只不过孩子上学这个问题显现出来了而已。象现在很多家长会反映自己的孩子懒散、依赖心重、学习习惯差、不好学习等情况,其实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现在家庭多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孩子自小宠爱有加,凡事包办,同时望子成龙心切,早早给予孩子大量的学期教育内容,结果不少孩子一上学就带来了很多坏习惯,象有些孩子任性、骄横,常常随意破坏纪律;与别人交往时,总想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好恶,在群体中只团结少数人等一系列不良倾向时有出现。使得学校不得不做许多“改造”工作,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这时,如果家长不配合学校做好工作,或者采取偏袒、放纵态度的话,不仅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而且极容易挫伤老师施教的积极性。象有个老师反映隔代教育问题,说班上有个学生的外婆,三天两头欺骗老师,一会儿说她孩子去香港了,一会儿又去美国了。孩子的户口久拖不报;孩子因为行为偏差,得罪了班级里所有的孩子,外婆当着孩子的面护短,要求班级里所有的孩子不要睬他孙子。结果老师常常为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外婆发生争执,老师最后无奈的感叹:“在这样的家长素养的‘培养’下,我都快有毛病了!不是我塑造了他们,而是我要被他们改造了。”


第六节 针对性
  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家长对孩子了解得清楚,对教育孩子是十分有利的,这是家庭教育的又一个特点——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无非是说有的放矢。对孩子的充分了解是针对性的前提。在这一点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可以说比谁都细致。孩子的脾气,孩子的情绪,孩子的特长,孩子的细微变化都逃不出父母的眼睛。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深入到生活的细微末节,这是学校教师所难于达到的。由于血缘关系,子女把父母看作是最亲的人,对父母没有不可以说的话,在父母面前不需要伪装,没有任何顾虑,因此一切思想行动都自然地流露。在父母面前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全都暴露无遗。这种亲切、自然的关系一般来说是学校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所达不到的。它为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先决条件。
  家长对子女了解得如此细致,为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家长能够比学校更准确地抓到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易于发现问题,抓到苗头,能及时有效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家庭教育的优势还在于,家中孩子少,更利于因材施教。学校教育较多的是进行集体教育,而家庭教育基本上都是个别教育,选择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适合孩子。家庭教育的优势还在于以少胜多,这更有利于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学校教育是一个教师教育几十个学生,而家庭中是几个人教育一个人,因而从精力上来看家庭教育因材施教的可能性更强。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负担比较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教育孩子,个别教育、针对性的教育更容易做到。再加上父母对孩子期望高,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费时间、精力,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无法相比的,家长更利于对孩子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个别训练、个别管理、个别教育。
  从理论上说,父母对子女更了解,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但是现实中有些家长并未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首先是观察的内容不全,虽然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可并未细致观察了解孩子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心理状况。对孩子只是从吃、穿、住上关心,忽视了思想关心,因而对孩子思想问题抓不准,教育没有针对性。其次,还有些家长用成人的观点观察孩子,因而不理解孩子,把孩子的活泼看成是淘气,限制孩子过死,教育方法简单,与孩子形成“代沟”。孩子不愿和家长说心里话,因而使教育失去针对性。第三,有些家长不能从总体上观察孩子,只看到自己孩子优点,而看不到孩子在群体中的位置,于是盲目乐观,认为自己孩子是最聪明的,可实际上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比,和学校的同学一比,孩子反而是能力低的孩子,造成教育的被动局面。第四,有些家长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只观察表面现象,如只看到孩子“追星”,为什么“追星”却不了解。第五,有些家长观察孩子缺乏辨证观点,不能全面地观察,一分为二地分析,因而造成教育无针对性。还有一些是属于思想上偏见,或只看到孩子长处,看不到问题,或只见问题,看不见孩子的优点,致使教育失误。有些家长思想上不太重视对子女的观察了解,认为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什么都了解,其实子女是变化的,昨天的了解不等于今天的了解。总之,家庭教育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但这特点需要广大家长认识、运用、发挥,否则家庭教育不但没有了针对性,反而出现了盲目性,随意性,这是家庭教育特别要注意的。家庭教育还有连续性等特点,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全程的,终生的,连续的。家庭教育的天然性,权威性、情感性、渗透性和针对性以及其它一些特点都与家庭教育的血缘性相联系。我们要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注意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克服不利因素,搞好家庭教育。
  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特长,发现、挖掘子女天赋潜能,象爱迪生、爱因斯坦、中国考古第一人。进行早期教育智能开发、性格培养,因材施教和择时施教。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个矛盾凸显起来了,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我国资源本来就不足,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们过去的经济增长又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成为全球的一大经济体,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高度紧张和环境恶化的问题随之加剧。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按照我们的发展目标,还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到2010年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如果还走过去的那种发展路子,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今后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我们不能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就必然会引发各种矛盾,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我国已经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这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案例二

建议修改——
家庭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的种种表现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的成因分析
家庭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对策

我是根本你的论文选题而提出的题目和结构,但要先检索后,看是不是有人写或已经写的很多了,再检索“种种表现”,再对检索的材料进行研究整理提炼归纳,再根据种种表现,结合学习的六个学科和平时自己的学习,再检索和研究出“成因分析”,最后再根据“种种表现”“成因分析”和我们学习的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提出解决的有效途径,并应该作为重点。不要受你原来篇文章的干扰。

下面是你自己原来的结构,自己这样调出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问题的。

原来——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之分析及指导

1.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和表现
1.1自尊心过强
1.2父母的期望过高
1.3错误的教育方式
1.4不当的自我评估
1.5人际关系的不适

2.培养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误区
2.1口头教育
2.2过激教育

3.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对策
3.1为孩子设置一种适度的情景
3.2父母和孩子都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3.3要懂得对陷入挫折中的孩子进行疏导
3.4帮助孩子创造和同伴交往的机会
3.5根据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3.5.1给悲观的孩子以力量
3.5.2给叛逆的孩子以关爱
3.5.3给孤僻的孩子以阳光
3.6从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3.6.1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有导向性作用
3.6.2让输不起的孩子多输几次
3.6.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6.4培养孩子在受委屈时的应变能力

案例三

父亲教育缺失成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1. 父亲教育缺失种种表现
2. 父亲教育缺失成因分析
3. 解决父亲教育缺失方案

1. 父亲教育缺失种种表现
1.1 过度依赖母亲教育
1.2 过度放任孩子教育
1.3 过度依赖隔代教育
1.4 过度依赖学校老师
1.5 ……(看看还有什么突出的现象)

2. 父亲教育缺失成因分析
2.1传统因素
2.2时代因素
2.3地域因素
2.4自身因素

3. 解决父亲教育缺失方案
3.1 唤醒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
3.2 营造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氛围
3.3 提高父亲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


原:父亲教育缺失现象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3.1 唤醒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
3.1.1组织父亲们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学习
3.1.2通过亲子活动,让父亲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快乐和收获
3.1.3组织父亲们参观未成年人管教所,从内心深处给父亲们做一次警示教育
3.2营造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氛围
3.2.1架起家长学校与父亲们沟通的桥梁
3.2.2引导父亲们经常主动与家人建立联系
3.2.3家长学校组织活动,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父亲
3.2.4加强母亲教育,提高夫妻共同教育意识
3.3提高父亲科学教子的能力 
3.3.1用好全国家长学校权威性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3.3.2拓宽父亲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

 

1. 由父亲教育缺失所引起的家庭教育问题
1.1父亲教育缺失,导致孩子过度依赖母亲教育
1.2母亲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实施
1.3父亲教育的缺失,使隔代教育问题更加突出
2.父亲教育缺失的原因
2.1传统因素
2.2时代因素
2.2.1家庭角色倾斜
2.2.2家庭角色缺失
2.3地域因素
2.4自身因素
3.解决第一小学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缺失的方案
3.1唤醒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
3.1唤醒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
3.1.1组织父亲们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学习
3.1.2通过亲子活动,让父亲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快乐和收获
3.1.3组织父亲们参观未成年人管教所,从内心深处给父亲们做一次警示教育
3.2营造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氛围
3.2.1架起家长学校与父亲们沟通的桥梁
3.2.2引导父亲们经常主动与家人建立联系
3.2.3家长学校组织活动,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父亲
3.2.4加强母亲教育,提高夫妻共同教育意识
3.3提高父亲科学教子的能力 
3.3.1用好全国家长学校权威性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3.3.2拓宽父亲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

案例四

我刚刚否定了一篇论文选题,苦呵。这个选题是——“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如果只从题目上看,这篇论文很难通过,一是写的人太多了,你很难写出新意,从你的参考资料中就能看出来。二是题目与家庭教育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是我审,连内容我都不会看的。三是文章里面只是检索来的材料堆积,没有很好地研究,特别是有明显多处是网上来的痕迹,专家最是反感这一点,很是危险。建议,重新确定论文题目,紧扣家庭教育,如,
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选题研究背景介绍
概念解读
1.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主要表现
2.造成缺乏自信心的家庭成因
3.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途径(这是重点,要结合现象的成因来写,要写的全面一些,要有大量的引用参考来源,说明你是在研究这个问题)
我认为至少要写这三点。如果此类选题没有做或做的很少特别是从家庭教育上做的很好,机会就会大一些,但是不是有人已经做过了,甚至做的很好,你很难再超过,需要你检索后确定。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