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她不再偷拿东西了

11年前 [08-23 10:08 周四]
 

【背景过程描述】

早上一进教室,就得知小丽(化名)同学的一支粉红色的白雪钢笔不见了。我的心里一沉:三年级的孩子正是开始对旁人的事情和物品有想法的时候;白雪牌钢笔又深受小女孩的青睐,找不见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不敢轻视,赶紧详细地问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昨天她和同学换笔使用,后来笔就丢了。我又询问了小丽周围的几位同学,有的说不知道,没见着。有两三位说,昨天看见这支笔滚落到第七组桌椅下面了。我立即追问有没有捡起来呢,几位同学摇着头,有的说太远,有的说没想着捡。可是这支笔确实在班里失踪了,问了全班的人也都说不知道。我的心情越发沉重,一支钢笔是小,可是背后的品行事大啊!

【理论分析】

第一节是数学课,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思考这件事。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班级里面丢失物品或钱财,处理这样的事情总是很棘手。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偷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但是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班级里有不光彩的三只手。更不希望所有人的心灵为此蒙上阴影。面对学生说谎,我决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同时应给予理解、尊重和帮助,才能照亮他(她)那一时迷失的心路,从而有效地纠正说谎、偷拿东西的不良行为。

【班级处理措施】

第二节课是我的语文课,我提着一大捆新到的杂志走进教室,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精神食粮。我大声说:“今天,我们上一节阅读课。”“耶——”孩子们一片欢呼。因为不学新课,教室里的气氛很轻松。“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件真事,今天早上的新闻里,报道了乌鲁木齐有一位BRT公交线路的巡检员,在墙角处拣到了一个手提包,里面有4万多元现金,还有合同和两部iphone4s手机。这位拾到者想失主一定非常着急,于是他就在原地等待,可是半天也没有等到失主,于是他在包里找到了一个通讯录,通过电话,找到了失主。激动的失主连声感谢。”孩子们对此议论着,我们又一起回顾了前两天,有同学随手丢照相机,因为没有被旁边的同学捡起来,妥善处理,所以,最后相机丢了,造成了损失。随后我总结道:“看到失物,该捡起来处理的,不能冷漠,不能像没看见一样,也许举手之劳,就会减少他人的损失,帮了别人的大忙。千万别认为和我没关系,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啊!”

同学们纷纷赞同。这时,我拿出了43张小纸条,一边发,一边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给自己的心灵洗洗澡,你们洗澡的时候,愿意让别人看到吗?”同学们都喊着“不愿意!”“所以,这张纸条不写名字!”我笑着告诉孩子,“你们回想昨天下午的那支粉色的白雪钢笔,能够弯腰捡起这支钢笔的同学,请在纸条上打个“√”,因为你不冷漠,看到别人有东西掉了,就拾起来,这没错。而没注意到这支钢笔在地上的同学,或者看到笔在地上,却没有行动的同学,在纸条上画个“×”,提醒你自己下次要关注身边的事物,该捡的东西要捡起来。”很快,43张对折的纸条收回来了,我轻松地告诉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刊吧。相信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会处理得很好。”

我快速地翻看了这些纸条,发现有两张打着“√”。我只知道大概的座位,可是不确定到底是谁。我又微笑着问孩子们,你们洗完澡,穿上衣服,擦好香喷喷的儿童霜,想不想见见大家,让别人夸你又干净又好闻呀?孩子们开心地回答:“想呀!”我也开心地说:“有两个同学打了“√”,是有心人,看到东西掉在地上,就捡起来了,他们现在知道了是谁掉的笔,一定会快快让钢笔回到主人手里的。他们是把自己的心灵洗得最干净的孩子。向他们祝贺吧!”教室里掌声一片,笑声一片,气氛很轻松。这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打“√”是想以后看到别人掉的东西,一定要捡起来。昨天我没见到那只白雪钢笔。”这时候,教室里有小小的失望,我依然亲切地说:“你这样想是对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奖励你一小袋韩国大麦茶!”(朋友旅行刚带回来的。)教室里又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有肯定,有羡慕,有开心。我拿起另一袋大麦茶说:“我相信这支钢笔在下课后,就会快乐地回到小丽的桌洞里了,到时候,我请大家喝茶,滋润我们的心灵!”“哇——”教室里充满了喜悦、掌声、期待和鼓励。

我继续拿起一本书来读,同学们各读各的书,有时还相互交流着,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不一会儿,一位小女孩(小娜)握着一支粉色的白雪钢笔,来到我身边,悄悄说:“老师,我想让大家早点喝上茶,我要把这支钢笔送给小丽。我有两支这样的钢笔。”我笑了,示意她走近小丽,小丽接过钢笔,端详了一阵,小声说:“这就是我的钢笔。” 就美美地收下了。我什么也没再多问,紧紧地拥抱了小娜,笑着叮嘱她去水房洗茶壶,准备泡茶。教室里依然像个阅览室,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等她再走进教室时,我按捺不住地宣布:“同学们,拿出杯子,准备喝茶吧!”“哗——”掌声、欢呼声再一次响起,善解人意的孩子们好像什么都明白了,没有一个人多提一个字,大家开心地拿出杯子,唧唧喳喳地分享着这一壶普通却又不普通的茶水。

而我,也在这杯茶中,品出了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信任和保护。

【学生个人指导】

小娜是个内向乖巧的少数民族孩子,平时在班级活动中总是比较沉默胆小。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在小娜身上复发,第二天,我在课间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找小娜聊天,我们商量着互换文具,在游戏中我不漏声色地强化正确信息:当你喜欢别人的文具等物品时,不能随便动,更不能随便拿。必须征得小朋友的同意后才可以拿,而且用完后要立即还回小朋友,并要谢谢小朋友。从而让她懂得”“”“的东西归属之间的界限,以后也就不会随便去拿别人的东西了。

【家庭指导及菜单】

孩子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快,我背着小娜,走进了小娜的家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忙于做生意,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习汉语,功课有一定障碍和困难,而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与心灵的沟通。孩子有时会一整天呆在外面玩,父母也无暇去找他。父母教育不统一,常常会把教育孩子的分歧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他爸爸常常会当着孩子的面烦燥地警告孩子:如果你不听话,爸爸不要你,妈妈也不要你,把你送到奶奶家。使孩子敏感的心受到过伤害。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原因,而把矛盾无端地指向别人而袒护自己的孩子。妈妈成了他与别人发生矛盾后的避风港。使孩子有些是非不分。

我告诉家长,溺爱会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孩子拿别人的东西与成年人的偷窃行为性质截然不同。由于孩子年龄小,主客体意识不够清晰,不能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在他们看来,拿别人的东西不算是偷。所以家长切不可以成人的社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去要求孩子、评价孩子。一旦发现孩子的过失行为,最好不要大声呵斥、惩罚他们,更不要将他们公之于众,不然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并为他们开出如下菜单式建议。

1、建立规则和物权概念

  跟孩子讲道理不如从小在家里贯彻一种规则,比如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动。当然,前提是孩子的东西父母也不要随心所欲地处理,要听孩子的决定,或让孩子自己管理。

2、给孩子适度零花钱  

  对学龄儿童,父母可以每周给与适当的零花钱。同时也要教育并教会孩子怎样合理计划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但不要粗暴的参与孩子的零花钱的使用。让孩子通过对自己零花钱的管理学会怎样理财和合理预算规划使用零花钱,并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用品等。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控制自己见什么要什么的欲望。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及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因为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产生焦虑,孤僻。而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偷拿行为。确实因工作繁忙需要与孩子分离时,父母尤其是母亲,要经常回家探视孩子,或通过电话、视频等现代化手段与孩子多联系,多沟通,增加感情的交流,减轻孩子的焦虑不安和孤独感。

  平时多倾听多观察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家长要随时通过倾听孩子的语言和观察孩子的行为,来发现孩子的周围环境变化和行为的变化。孩子的内心变化一般会同时伴有行为变化的。如一个听话的孩子会突然变得敏感和偏激;而一个平时活泼好动的顽皮孩子突然变得很乖,很听话,不再出去疯,也不出去找小伙伴,但同时或开口吞吞吐吐的要钱的借口多了起来。那么这里面说明孩子肯定遇上了什么问题而又不敢和父母交流。此时细心的父母如果能很好的和孩子交流,就会发现孩子多数时候是遇上不良少年的威胁了。

4、正确面对问题。

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能认真思考,及时寻找原因,利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使孩子正确认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样孩子也会很快改正自己的这种不良行为的。如果父母能在家庭教育中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苗头,及时解决当下的问题,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对预防孩子的偷拿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班级教育】——集体的爱温暖她

我利用小娜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用赞赏的眼光鼓励他。课余时间常常与她交谈,让她释放自己的感情,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她感受到同学间真诚的友谊,学会以礼让人,懂得在一个大集体中要互相尊重,互相关照。利用班集体的温暖感化她。调换座位,大家在学习上帮助她,让她与品学兼优的同学坐在一起,让她的同桌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她。发挥小干部的优势,主动与她共同游戏,放学一起走,使他真正感受到同学们的爱,集体的温暖。

【教育成果】:
几个月下来,集体的关心,父母态度的变化,如春风般吹暖了她的心。小娜的学习进步了,在班里积极参加活动,爱说爱笑了。
更为可喜的是,从那以后,班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东西丢失、被人偷偷拿走的事件。有的只是见到别人掉下的东西,高举着询问的朗朗童声,更有小娜清纯无邪的笑容。

【经验提炼】

1、          教师要学会冷静、宽容。面对低年级孩子,老师要大度些。本着对孩子的尊重与保护之心,去信任和爱我们的孩子。你的处理措施会无形中带动和影响着孩子们。

2、          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教师要善于动脑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读懂孩子的心,化教育劣势为优势。积极引导,优化班风。

3、          孩子的问题往往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有关的。要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家庭,了解她的成长环境,使家长要接受咨询,在教育方式方面要有所改变。

4、          班级中时常有偶发事件,这些事件很多都会成为教育的契机。只要老师能够用阳光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教育处处是春天。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