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济南日报:女博士“决不下基层”折射扭曲的价值取向

11年前 [08-14 13:33 周二]

毕晓哲

2012年08月09日09:07    来源:济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厦门大学一名女博士随校方赴福建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时,在微博抱怨称,“吃得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求:统战部配个好车送我们”,并表示“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政和县委统战部部长称,调研期间遇上台风,县里建议博士们不要到农村,安排他们吃住在接待条件最好的县宾馆。(8月8日《中国青年报》)

在女博士“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的表达中,蕴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表达她对基层艰苦生活的不适应。她说:“破地方,过得太憋屈了!每天的饭都是那几个菜,一个重口味的师傅,县宾馆的厨师该换了!下午出去找吃的,也没个超市,买的尽是瓜子豆子好利(丽)友!”一般人眼中,有宾馆住、有几个菜吃,还有瓜子豆子好丽友,这已经是不错的待遇了,她却依然不满足,只能说是一种长期“优渥”生活养成的习惯造成的极大反差。另一层意思还包含着她对基层的“歧视”乃至鄙夷。这位女博士在骨子里可能并不将基层工作和生活视为成功,也有“看不起”基层之意。这其实是社会风气和公众对什么是成功的价值取向造成的。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考了博士是成功,小学毕业务农肯定不算成功;当了官、当了大官算成功,“灰溜溜”地当打工一族不算成功。日前一名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在公司打工,月收入8000元,老父亲竟然嫌其丢脸,认为当不上市长、省长就是没出息。有这种潜在意识的不在少数。在一个单纯地认为挣大钱和当大官是成功、跳出农门远离基层才算成功的价值取向之下,一些高学历者讨厌下基层并不出人意料。

古代先贤曾言:人之初性本善。人生本身如同一张白纸,不良的环境影响、功利化的教育、成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让一些自以为“成功人士”的人曲高和寡。现在需要的并不是如何惩戒或是让这位女博士反思,而是应反思社会不良的成才和成功价值机制。工种本无所谓贵贱,人人生而平等,无论是下基层、工作在基层,还是从事有“干净整洁”工作环境的科学研究,都是为社会贡献的一份子。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曾经自豪地说过:“我还有个同样杰出的儿子呢!他是卡特的弟弟,正在我家后面的园子里种地……”什么时候国人思维和习惯中能多点这样的意识,讨厌基层、疏远基层者才会成为极少数。

当然,对于这位女博士“坚决不下基层”的“吐糟”,还得多一些宽容。一方面,“坚决不下基层”的女博士在今后未必没有科研成就,不关心日常事务却能皓首穷经最终获得成就的人并不少,我们不应就此否定这位女博士的未来;另一方面,这位女博士尚未体会到人生疾苦,长年在“象牙塔”里生活,与社会脱节在所难免。“尺有所短”,一个人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在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为社会作贡献,她下不下基层也别勉强。总之,片面的成功论、单一化的价值判断必须打破,也只有多元化价值观的来临,才有可能减少一些高学历者对基层生活的生硬“割裂”以及对基层生活不屑一顾的“吐糟”。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