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二讲:家庭教育与人才(一)

17年前 [03-09 09:21 周五]

家庭教育与人才

1.家庭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也是人生的头一所天然的学校。对于社会主义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来说,都负有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
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
要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养一代
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工
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而家庭教育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
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又是先期教育,它是学校教育与社
会教育的前提、保障。一个自幼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人,常常会顺利地成长
为国家和民族所需的有用之才;反之,一些虽然有好的天赋条件,但因为家
庭教育失误,而未能成长为合格之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
基在其《家长教育学》里,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涉及家庭教育作
用的真实故事:在他故乡的村子里,有两位母亲,一位叫玛丽娅,一位叫赫
里斯季娜,她们是邻居,又都有一个儿子。玛丽娅的儿子叫皮奥特,赫丽斯
季娜的儿子叫安德烈,他们俩同岁。1939
年秋天,他俩同时去参军。反法西
斯卫国战争爆发了,在两年时间里,母亲们没得到儿子们的信件、消息。在
乌克兰光复之后,玛丽娅和赫丽斯季娜同样收到了装在蓝色三角信封里的
信,她们喜出望外:儿子们都活着!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皮奥特和安德烈都
回来了!不久之后,两位母亲都病倒了。但她们的命运却不一样。先说玛丽
娅,她的下肢瘫痪了。而皮奥特的未婚妻加莉娜又怀了孕,玛丽娅让儿子把
加莉娜接到家来,小两口非常和睦、恩爱。为了给玛丽娅治病,小两口卖了
农舍,寄住在一个远亲家里,把母亲送到基辅去住医院治疗,两个月后,玛
丽娅恢复了健康。但皮奥特和加莉娜连衣服和巴阳风琴都卖掉了。玛丽娅激
动地对人们说:“不是药物,而是伟大的儿女的爱把我的病治好的。”全村
人也都赞扬小两口的高尚行为。

再说赫丽斯季娜吧,她的命运可与玛丽娅大不相同。儿子安德烈带回来
几箱胜利品,可从未让母亲看过。他认为母亲的房舍过小,就在村头另盖了


一所砖房,房顶上覆盖着合金铁板。安德烈结了婚,小日子也过得很红火。
赫丽斯季娜的房子快要倒塌了,她让安德烈给修理。儿子却说:“我操心的
事够多的了,你自己想办法修吧!”赫丽斯季娜得了半身不遂,邻居找到安
德烈,他口头答应去看母亲,实际上却不去,一直由邻居照料他母亲。一年
过去了,安德烈竟一次也下去看望母亲。全村的人都认为他把母亲抛弃了,
骂他是铁石心肠的人。人们见了安德烈,都躲着走,也不同他打招呼。安德
烈害怕起来,最后自杀了。安德烈为什么会成为铁石心肠的人?苏霍姆林斯
基的分析是:人们回想起这位不幸的母亲的一生,她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自
己的“宝贝儿子”安德烈依卡的身上,甚至晚上连觉都睡不足。人们还记得,
在组织集体农庄之前,赫丽斯季娜同丈夫下地割麦子时,她经常在马车上放
上点芳香的干草,上面铺上一块亚麻布,然后把正在熟睡的安德烈依卡连枕
头带被子一起抱到车上,把孩子脸给蒙上,以免被灼热的阳光晒着。安德烈
依卡在车上睡着。像他这样已经
8
岁的孩子,早该到树林里去拾柴禾、点篝
火和打水了,可是他却在睡觉。

安德烈依卡长得挺结买,非常天真活泼,母亲疼爱得要命。她总担心,
怕出什么事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怕遭受什么不幸,会给他安逸的童年投下
忧郁的阴影。有一年秋天,赫丽斯季娜给孩子做加有酸奶油的煎蘑菇吃。他
非常爱吃这种东西,每天都要吃这种加酸奶油的煎蘑菇。可是附近蘑菇越来
越少了。赫丽斯季娜有时不得不到将近12
俄里的森林里去采摘。有一次,母
亲把脚划伤了,好容易才回到家。她尽力克制,对发生的不幸一点也不露声。
她想怎么可以挫伤安德烈依卡的情绪呢?“为什么要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痛
苦呢?”每当她对某种悲伤的事情装着看不见时,她总这样说。这一次也是
这样。她好歹把受伤的脚包扎了一下,就到邻居那里去了。邻居每天送来一
篮子蘑菇,而母亲就将自己做的衬衫作为报酬送给人家。

因此,安德烈依卡一直不知道母亲遭遇的不幸,他总是那样心情愉快,
心满意足。他只是从人们那里得到东西,而从不给予对方什么——这就是为
什么他成为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人的原因。事实胜于雄辩,皮奥特的孝敬母
亲和安德烈的抛弃母亲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俩成长的社会环境是相同的,
仅仅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而成长为两个品德思想完全不同的人,皮奥特
无微不至地关照母亲,表明他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安德烈居然一年不
看半身不遂的母亲,表明他已陷入了极端自私自利的泥坑,他的确成一个铁
石心肠的人。他受到全村人的鄙视是罪有应得。

家庭教育不仅关系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也影响一个人
特殊才能的培养及发展。幼年的高尔基,由于有了外祖母这位体现了俄罗斯
人民的美德及智慧的家庭教师的精心培养,他知道了那么多的民歌、童话、
民间故事,促使他后来成长为来自劳动人民的闻名世界的伟大的革命作家。
父母的文化科学素质好,对孩子的教育教养又颇得当,这样家庭的子女进步
得快。据易培根在《浅谈当父母的基本素质》一文中的统计,“上海某区5
所学校的117
名‘三好学生’中,43.6%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8%出身于
干部家庭。我省(湖南省)700
名城乡优秀家长本身文化程度的百分比依次
为高中(包括中专)占32.8%,初中占30.77%,小学占19.45%,大学占

15.82%,文盲仅占1.16%。”康有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为什么学识渊
博呢?他自己在为其母劳氏撰写的墓文中解释说:“为少孤,得闭户读群书,
至27
岁,不治生,凡中国之书,皆为27
岁前所读,皆太夫人能持家之故,

否则,为孤贫,岂能博群籍乎?”这个例子表明,家庭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
的整个一生事业和成败、所取得成就的大小。积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杰出人才;消极的失措的家庭教育,会导致人才的受
挫以致毁灭,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2.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这的确是精辟的见解,它指出了
每个家长所理应承担的教育子女、使之成才的社会职责。对于我们社会主义
中国的家长来说,我们更有义务把子女培养成祖国“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合
格人才,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可靠的革命接班人。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我们家长自己先
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才观。所谓人才观,就是对人才的看法、观点、主
张。那么,什么是人才呢?工具书上的解释,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及启发。
《辞海》的解释是:人才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辞源》
的解释是:人才是指“有才学的人”。不难看出,两本工具书的共同解释是:
人才乃是德才兼备或者有才学的人。可以看出,人才是人中的一部分佼佼者。

近些年来,我国兴起了人才学这门新科学,它以人才现象和成才规律,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涉及
5
方面内容:①人才的概念;②人才形成的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③成才规律和发展战略;④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
与管理;⑤古今中外人才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由史仲文编著的《人才学》(上)
里,对于人才下了一个定义:“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
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
社会,对历史进步做出某种贡献的人。人才的能级,视他的贡献的大小和对
历史进程影响大小而确定。广义的人才是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骨干分
子。狭义的人才,是指那些智能很高,贡献很大,影响深远的杰出人物。”
了解一些系统的人才学知识,自然会有助于家长们形成正确的人才观。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家长们要树立的正确的人才观,都应包括哪些
内容呢?我们以为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

第一,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

中央书记处批转的《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关于1987 年‘六一’
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的请示报告》中指出“每个家庭都要树立为国教子的观
念,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精心培育新一代。”家庭是以婚
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是社会的细胞。繁衍后代,培育后代,保
证人类的延续与发展,乃是家庭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剥削阶级掌权的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子女被家长视为家庭的私有财产;在劳动人
民当家做主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家长们懂得,子女虽是父母所生,但却不能
视为家庭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父母和国家所共有,他们也是家庭的社会的成
员。家长教育子女,即是为国家造就人才。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有
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家庭,具有教育
子女的职能,家长应当树立为国教子的新型的观念。

第二,要把子女培养成社会主义新人。

面对国际变幻的风云,我国的家长应当竭尽全力,与学校、社会配合,
把子女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马克思早就指出了教育成长的新一代的重要意义:“最
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
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
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
卷第217
页)列宁也强调了对青年进行
现代教育的迫切性:“每个青年必须懂得,只有受了现代教育,他们才能建
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受这样的教育,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
已。”(《青年团的任务》)社会主义中国的家庭,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
历史使命。要振兴中华,使祖国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从根本上
说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培养大量的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若是我们的每
个家庭,都能按照四化的要求,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
成员,必将大大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由于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独生子女
的教育,已成为一个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因此,每个家长都应认真
研究家庭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切实担负起把子女培养成社会
主义新人的神圣职责。

第三,实事求是,顺势利导,继承我们民族重视家教的优良传统,为子
女的健康成长创造必要的家庭环境与条件。

“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子女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因
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必须从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势利
导,因材施教。首先要保证把孩子培养成有文化有觉悟的社会主义普通劳动
者,培养成有社会主义品德的新人。其次,要促使子女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
尽可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组织本领和创造本领等。
为了子女的早日成才、健康成长,我们家长必须做出应有的牺牲,自己要以
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