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十三讲:建立共同遵守的家庭生活制度

17年前 [03-09 09:47 周五]

建立共同遵守的家庭生活制度
国外有的专家研究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有80%是靠习惯支配的。不
言而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于有效使用时间,提高学习和
工作效率,是十分有益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幼年阶段是养成儿童良好习
惯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家长的威信在孩子的头
脑里,是以不同方式得到巩固的。年龄小的孩子,特别容易接受父母用和蔼
友善的态度提出的说一不二的要求。在年幼的孩子看来,家长是全智全能的
圣人。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家
长提出的要求是绝对正确,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的。而且,无论什么人都不
应当例外。有时,我们哭笑不得地看到三五岁的孩子用命令的口吻对成年人,
甚至对客人认真地喊到:“不洗手,不许吃饭!”“爸爸说过,不许动书架
上的书”“给你吃东西,要说谢谢!”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时期向孩子灌
输一些合理的禁令是非常有益的。孩子们不但可以长期奉行这些禁令,而且
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观念。后者对于一个人的品德
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不曾受到任阿约束,也不愿接受任何约束的人,
是艰难成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高尚品格的人的。

一个家庭建立起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既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
又是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手段。例如,规定全家人都要遵守的作
息制度,就有巨大的教育功能。按时起床,就寝,按时吃饭。晚饭后,全家
人都要保持安静,认真读书学习,不看电视,不做干扰别人读书思考的事。
孩子自幼在这种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必然会养成按时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

为孩子规定的生活制度中应当包括从事自我服务劳动和参加家务劳动的
时间,使孩子从小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自己铺床、叠被子,睡觉前把衣
服、鞋袜放在固定的地方,不乱丢。孩子应当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卫生习
惯,这些良好的习惯,靠长期坚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是靠家庭全体成员,
特别是靠父母自身的表率作用,靠父母坚持不懈、始终一贯的合理要求与耐
心指导。如果父母本人在生活上马马虎虎,没有条理,只是要求孩子做到,
是很难奏效的。为了执行家庭生活制度,除了父母自身的模范作用,还要态
度坚决,不能妥协。例如,不洗漱不能上床,道理不言自明,用不着多加解
释,准破坏了这个规矩都不能容许。不许浪费粮食,不许剩饭,吃饭就要吃
完,吃不完不许离开餐桌。别人在说话,不准插嘴,打断人家的说话,尤其
不能容许打断客人和长者的谈话。违背了这条禁令,就要受到严厉的批评,
甚至惩罚。当然,禁令不可以太多,而且要经过周密思考。禁令太多了,孩
子记不住,也做不到,成为毫无效力的一纸空文,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但


是,如果没有这些绝对的,无条件的,必须严格遵守的禁令,教育就会成为
软弱无力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会产生极大的困难。例如,我们看到,有这
样一位有高度理性和耐心的妈妈。她为了让孩子养成卫生习惯,一次又一次
地耐心讲解,为什么必须洗干净手才能吃东西,为什么不能拣地上的东西吃,
因为细菌会进入肚子,会生病。一遍又一遍,孩子都能背下她的说教,然而,
孩子仍然当着她的面抓地上的东西吃。

还有这样一位富有理智和高度耐心的妈妈。面对着十分任性,毫无礼貌
的女儿,静静地听着女儿对自己说些谩骂无礼的话,软弱无力地劝解女儿不
要说粗话,妈妈会难过的。女儿睬也不睬。

毋庸置疑,父母的温存、耐心和理智,都是可贵的品质。但是,必须掌
握好一个“度”。教育的艺术正在于善于准确掌握分寸。没有分寸感,是断
然不能掌握教育艺术的。上面举例的两位耐心的妈妈,她们失败的症结所在,
就是未掌握好耐心说服的“度”没有必要的禁令,自己放弃了一个最重要的
教育手段。

有这样一位富有教育机智的妈妈,她一个人带着3 个未成年的孩子。最
大的8 岁,最小的4 岁。她平时规定,孩子不得把房间弄乱,睡觉前必须洗
脸洗脚。有一次她去上夜班,深夜归来,发现孩子们把房间搞得很乱,
3 个孩子横七竖八地睡着了。她犹豫了,叫醒他们吧,孩子怪可怜的;
不叫醒他们吧,就是默认他们的行为是可以容许的。最后,她决定叫醒他们,强迫他们把房间收拾整洁,洗了脸和脚才让上床睡觉。她这样做了,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后孩子们都能认真执行她的吩咐,从不马虎。
3 个孩子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事后,她向一位心理学家请教,自己该不
该这样做,她受到了心理学家的高度赞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