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七十讲:外国古代家教习俗(一)

17年前 [03-09 17:11 周五]
外国古代优良的家教习俗
 
1.劳动是生活第一需要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其中劳动生产经验的传授是儿童教育中的
一项重要内容。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每个劳动力还不能提供太多的剩余
产品,因而,人人都必须从事劳动生产,才能取得整个民族所必需的最起码
的生活物资。所以,每个儿童自幼就要向年长的一代,学习劳动生产。如当
成年人在制造器具时,在设置陷井捕兽时,在训养动物或播种收割时,儿童
即由旁观而充当助手,而且慢慢变成独立的劳动者,总之,一切操作和程序
都在劳动实践中传授;儿童的学习成绩如何,也在劳动中,随时考核。
还有的部落,当他们的孩子年龄稍长的时候,男子就教他们投抢,使用
石斧,使用树皮制作的盾,棍捧,教他们攀树、掘土,学习用网。等到成人
时期,他们都能由从事辅助性的劳动成为独立的劳动成员。
总之,当时负有教育责任的部落成员,都懂得应该使儿童懂得生产,谁
都不可以没有生产知识。所以,各地区的原始居民,都把劳动生产经验的传
授,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
 
2.家庭的启蒙教育
原始人在劳动和社会生产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习惯、传统,年幼一代必须
学会它们,才能适应集体生活,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维持氏族和部落的
统一性。因此,学习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了解禁忌和部落的光荣业绩与传统,
就成了家庭或部落教育子女的一项内容。
比如,位于中南太平洋的波利尼亚人中,有各种广为流传的禁忌,象禁
食图腾动物。还有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如一年中的某些季节或某一昼夜
中的某一时刻,禁止发出任何响声,不许大声说话、唱歌或干活。爱斯基摩
人严格禁止将陆上捕猎和海上捕猎的工具和猎物放在一起,严禁同一天混吃
海豹肉和鹿肉,甚至海上捕猎和陆上捕猎时所穿的衣服也严禁混淆。
年轻一代还必须学习人际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如澳大利亚的阿拉瓦部
落规定:不得追逐妇人,不得向狗投掷梭标,恭顺长者,不得与长春争辩,
不得违抗长者,不得与同部落兄弟、姊妹斗殴,回避堂姊妹,表姊妹,不得
失去自制等等。
大家庭是每个成员的保卫者,某个成员遭受到他族的侮辱欺凌,其他成
员有义务为他雪耻报仇;某个成员死亡,其他成员有责任完成他的遗志。另
一方面,家庭成员也必须严格遵守家庭惯例,接受家庭的传统,尽到对家庭
的责任。如,尊敬长辈、互助互援,服从禁忌,遵守礼法。
由于集体生活是原始社会所需要的,氏族的清规戒律受到人们普遍重
视,因而儿童在幼年就开始学习这些,直到长大成人之前,学习始终不辍,
其目的在于养成对氏族、部落和家庭的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以及忠于
部落和氏族并且勇于为部落和氏族慷慨牺牲的精神。
 
3.公育
在没有出现学校教育以前,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附着在一般生活中进行
的,如中亚一带他们一般结成许多无性别分工的集体,每个集体由几个群组
成,一群是成年男女,负责捕猎大兽,另一群是老人和儿童,负责看管动物,

建设隐蔽所。同时,老人还负责儿童和少年的教育工作。
到了母系社会,两性分工进一步发展,男女儿童在8岁以前由妇女抚养,八、九岁后,开始分化,男儿童由男人指导,学习男子应该做的事,女孩儿由妇女指导,练习妇女应尽的职务。
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了“大家庭”的结构。这是一种具有独立生产
能力的由父权维系的若干代近亲构成的家庭形式。家庭人数可多达百人到数
百人,“大家庭”不仅是生产单位,也承担了教育青少年的职责。如印地安
人的豪比族,童年时期的男孩儿、女孩儿由“大家庭”的妇女教导,分不出
谁是生母或非生母。只有到了施行某些严格训练时,才由生母或其弟兄、祖
父和外祖父协助。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没有生身关系的区别和近亲远亲的观
念,他们觉得“大家庭”的男女成人都是可依靠的,必须服从他们的教导。
它与现代家庭教育不同,颇具有儿童公育的意味。美洲印第安人的那瓦霍族,
儿童不仅是“大家庭”的成员,也是部落成员,部落给他们以各种行为上的
约束,集体教育的力量是很强的。
 
4 .奖励与惩罚
奖惩,是原始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由于部落、地域之别,在使用
奖惩上也不尽相同。有的部落以表扬,鼓励、放任为主;有的部落以严厉的
惩罚和恐吓为主,另一些部落则侧重于劝诫、说服,以及良好行为的榜样。
太平洋岛屿上的马奴斯族,对他们的儿童来说,生活的第一需要之一是
在水中生存的能力。儿童3岁就开始学游泳,稍大些就能撑划较大的独木舟,
而他的父亲只需要安稳地坐在舒适的船中央。马奴斯人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主
要是表扬和宽容。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每一点进步,都不曾被忽略,并经
常由父母或长辈给予表扬。儿童的学习活动从不受限制或遭到阻拦,也从不
受责骂或因不会而苦恼。如果失败,长者总是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在必要时,
他们会给予儿童适当的保护,以免孩子受伤或发生危险。
非洲查加族人的情形却不同于马奴斯人。在那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强调恐吓和惩罚。
如果父母制止不了孩子的哭泣,他们便以鬼怪吓唬孩子,甚至让较大的
孩子藏在树篱下模仿鬼怪的声音。人们还告诉儿童,如果他吃不合适的食物,
他的母亲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他违反某些规定,他的母亲就会被鬼怪杀死。
孩子长大时,更以严厉的惩罚取代经常的指责。不服从管教的孩子要被关在
空寂的小屋里,不给他任何食物。懒惰的孩子在夜间被绑在房柱上。一天或
两天不给食物是对孩子经常惩罚的手段。放牧时,玩忽职守的男孩子在大庭
广众之下脸上被涂抹粪便,或由其父母责打15棍捧。
威斯康星州印地安部落的梅诺未尼人,从不鞭笞他们的孩子,即使惩罚
也是温和的。父母不申斥孩子,在盛怒之下,也只是将冷水泼在孩子脸上而
已。梅诺未尼人相信,责骂和恐吓以至惩罚年幼的孩子,可能使他致病甚至
死亡,他们常用的是讲故事和劝诫。由年长的一代同孩子讲解良好的行为方
式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5 .成年礼习俗
在亚、非、美、澳各洲原始部落中。广泛流传着一种成年礼的教育习俗。
即从幼、少年集团转入青壮年集团时,必须在领受成年礼以后,才能成为社
会的正式成员。年长的一辈需要帮助孩子们经受成年礼的考验。
成年礼,也叫入社式或献身礼。它的内容和形式大体有以下特征:

少年领受成年札的年龄不一致,有的部落居民从11 岁到13 岁,有的部
落居民从9 岁到16 岁。成年礼不是一个短暂的仪式,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的部落要求领受成年礼的人需斋戒30 天,有的部落成年礼要持续数年,女
孩子要更长。
领受成年礼的人,要经受各种严酷的锻炼与考验,如在身上切痕、毁门
齿、毒打、薅发、火薰、以污秽涂身,将少年放在蚁穴上,任其叮咬,能忍
受这一切,便被认为是健康的人。
许多部落还用各种方法,使领受成年礼的人死而复苏,让他们有脱胎换
骨、隔世再生之感。如有的部落在少年身上钉钉子,让他们陷入神志昏迷状
态,苏醒过来就等于死而复生。还有的部落用各种精灵鬼怪和恐怖手段使领
受成年礼的人因恐怖而窒息,醒后,表示复生,可以转入另一社会集团。
在领受成年礼期间,受礼的人还须格守斋戒和各种禁忌,接受各种行为
规范和教育训练。如不得与人交谈,只能用手势示意,必须同妇女隔绝,并
教以各种道德规范、部落习俗、传统、教以服从长者,服从命令。
通观世界各地原始部落的居民成年礼习俗,可以看出,成年礼不只是对
青少年是否具备社会成员条件所进行的一种考核、鉴定,而是对未成熟的少
年进行的有计划的集中、系统、严格的训练。成年礼也不只是一种仪式,而
是一种予定的教育过程。这种教育包括身体锻炼,道德规范教育,意志性格
训练和传统教育,以便有计划地培养少年,使之具备成为社会正式成员的条
件。
 
6.口耳相传
原始人对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性已有自觉的认识,他们已经懂得利用实
践中学习以外的空余时间,由老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口耳相传“传授”。
在漫长的黑夜里,极北部的红色皮肤人用口授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使他知道本地动物的名称,了解动物的性能,学习猎取动物的方法;教他们
如何设置皮毛兽的陷阱。他们告诉孩子们如何利用锹和刀,用树皮制成的独
木舟,雪车,雪靴等。
除此之外,家长还对孩子经常讲述祖辈的光荣业绩和军功,以引起儿童
们的想象,指导他渴慕光荣。一有适宜的机会,总是告诉孩子们关于他们部
落的仇敌,以表示复仇是神圣的义务。
美洲的印地安人,每当天寒的季节,全家围坐在火炉旁,由长辈讲述氏
族传统和历史故事,有时一个故事连续讲述数夜之久。就是在这样场所,儿
童学到了有关社会和历史知识。此外,印地安人在处理本部落重大事务和与
其他部落有关的事务时,每次都由部落成员以辩论的方式取得决议。这时,
到了一定年龄的儿童由长辈领到会场,倾听辩论。这样,儿童既能获得有关
部落的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判断能力的发展。类似这种利用讲述故事和旁听
会议的方法,来诱导青少年成为部落的忠实成员的教育习俗,是原始氏族中
普遍的现象。
 
7.训子目标
古埃及的文士(指能熟练掌握文字和有能力的人)一般都是政府中的大
小命官。他们享有种种优待的特权,如:他们不参加体力劳动,不缴纳各种
税款,免除各种差役。在当时,文士是地位崇高而职业稳定的特殊阶层。此
外,文士在最初并非世袭,贫苦子弟得到学习机会而成为文士也属可能。可
以推想,文士是怎样为社会人们所艳羡。

古埃及社会尊重文人,而轻视不识字的人。“学为文士”的教诲和文章
也为之推波助澜,它对青少年极有诱导力。如说,“追求学术的文人在求学
过程中,就能享受无穷的读书之乐。还说,木匠用凿子操作而疲惫不堪,理
发匠为填饱肚子而劳累双手,园丁终日弯腰折背去种植花木,鞋匠要和皮革
纠缠,铁匠要在火炉旁滴汗和发出臭鱼般的气味;另一方面却没有贫穷的文
士,文士享有宫廷的一切。”还有的专门文章如《不要做车夫》、《不要做
水手》、《不要做制鞋匠》中,也说,“要专心做文士,文士将指挥全世界。”,
“充当文士罢!它使你免去苦役,你可以不用锄头去犁地,也不用提着筐篮
去操作。”。
正因如此,“学力文土”吸引着埃及的广大家庭。看看家长是如何训子
的:“我把你放在与贵人子弟相处的学校里,叫你去接受非常体面的文士培
训,你要用手书写,用口读书,向聪明人求教。你不要懒散,不要有一天怠
惰和陷入歧途。否则,我可以狠狠毒打你100 下,”不难看出,古埃及的家
长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炽热感情。
 
8.职业培训的摇篮
古埃及的家庭作为教育子女的场所。尽管在学校产生以后,家庭仍然是
重要的教育园地。家庭教育不仅承担普通生活知能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就连
高深的专业技能也由家庭传授。就“教育”一同的埃及字源看,它意味着“使
之成为”,是指父亲使孩子成为木匠,医生或军官之类。
家教的一般方法是:儿童在14 岁以前,由母亲负责抚育,子女的玩具为
游戏,并从日常活动中受教育,在欧美的博物馆中,陈列着双臂能动的木偶,
二,三个木偶合作舂米的复杂玩物,说明古埃及的儿童教育水平较高。孩子
再长大些,便由父亲在生产作业中,把应具备的知能传给儿子。如果要成为
文士、医师、木乃伊师、建筑师等专业工作者,作父亲的还要教孩子学习书
写和计算知识,至于一般家庭的子女,他们从儿童起由父亲或亲属传授适合
生活需要的实际知识;谈到阅读和书写,至多只对孩子进行一些肤浅的教授,
并不是所有的埃及儿童都能学习它们。
总之,埃及的家庭教育很有特色。它把生产、生活、职业等方面的教育
融为一体,而且教育的形式又多是以父子相传。正因为如此,在不少行业中,
其行业秘密由不同的家长把持。如有个建筑师之家,曾经22 代之久从事营建
工程;有个高僧之家9 代世传为僧侣;有个文士之家曾7 代世传为文士。在
当时,不少家庭是担负着专业教育的重要职责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