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五十讲:不当的方法—忽严忽松

17年前 [03-09 10:42 周五]

忽严忽松
家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从婴幼儿起到学龄晚期,这十六七年的家庭教
育应该是一个完整有序、持之以恒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因子女心理发展水
平的不同,而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有序性和持恒性
则应是始终如一的。违反了有序性原则,就违反了科学性原则,教育就成了
盲目的教育。比如用青年期的要求和方法教育少年期的孩子,或无视孩子的
成长,仍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教育中学生,都不会有良好效果。违反了持恒
性原则忽严忽松或一曝十寒,也同样违反了科学性原则,教育成了随意教育,
同样会影响教育效果。

忽严忽松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对孩子的要求标准上忽高忽低把握
不准,不是依有序性原则和持恒性原则由低渐高并保持稳恒。例如对集体主
义的培养,应该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关心集体关心同学,而不能时而鼓励孩
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为集体做事,时而又怪怨学生过于积极。有很多家
长在孩子升入初三、高三,或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时反对孩子参加集体活
动,反对孩子再担当班级干部,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表现。二是时而管得严,
时而管得松,甚至中断教育。这种情况一般表现为家长情绪好时紧,不好时
松;工作松闲时紧,忙时松;孩子出了问题时紧,平常情况时松;家长会前
后时紧,平时松等。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在家教中非常普遍,因而
其危害也不太引起家长们注意。

忽紧忽松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我们从三方面
来谈这个问题。

首先,忽严忽松势必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和不良苗头,
势必将家庭教育导入出了问题才着急而效果又十分不好的被动的、困难的境
地。宋代理学家朱熹曾以“鸡抱卵”为喻,阐述教育应循序而有常,致一而
不懈的道理。他说:“..须是莫断,若断了便不成,待得再重新整顿起来,
费多少力?如鸡抱卵,看来抱得有甚暖气?只被他常常抱,得成。若把汤(沸
水)去汤便死,若抱力住便冷。”孟子也曾以凿井为例,他说:“掘井九仞
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这些论述都从结果的角度
阐述了违反持恒性原则的危害。

另外,每对夫妇在孩子出生后无不对孩子寄予绝大的希望,希望他们成
材,成为杰出人物。而从发展的最终结果看,有的成了英才,有的终生平平,
有的碌碌无为,有的则成了社会的渣滓。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和德才上的差异
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而且主要是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这就不能
不归根于这一时期培养环境和培养过程的不同。那些出类拔萃者一定有过一
个利于其德才发展的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而那些
平平者,其培育环境和培育过程也一定平平,这教育上的忽严忽松就是这种


平平的培育环境和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家长是孩子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某教育研究单位用问卷法对小
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影响程度的调查。
反馈的结果是不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学生大多认为父母的影响更大。因此,
家长的优良品质或不良品质都会对孩子发生潜在的重要影响。在孩子面前,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发挥着教育功能,不是积极的就是消极的,不发挥教育
影响作用是不可能的。那么循序而有常的教育行为、无序且无常的教育行为
也都会对孩子品质的形成发挥重要影响,
这个角度讲,家教上的忽严忽松
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当然是有害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