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19岁尖子生 不堪压力走上绝路

11年前 [06-09 23:06 周六]
原文地址:19岁尖子生  不堪压力走上绝路作者:李志敏

死的理由,6个。活的理由,23个。但终究,活的理由没有战胜死的理由。
      19岁尖子生  不堪压力走上绝路

 

            [转载]19岁尖子生 <wbr> <wbr>不堪压力走上绝路


     王硕离去后,张丽收拾儿子的卧室,发现笔记本里,字条上用零零散散的词语记录了儿子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笔记本里的这份“生死”理由更让她觉得心酸。图亚心网记者 尚宜涛


公元2012年5月4日,王硕选择了跳楼,他用这种最激烈也最无奈的方式来解脱自己。
在这个男孩19年的生命历程中,最后3年备受抑郁症的煎熬。
“活着为了什么,人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这是患病后,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无法推测他说的“辛苦”具体指的什么,但在其罗列的死的理由中有多条都和上学有关。
2009年患病时,他在高二尖子班学习,冲刺高考。
妈妈张丽说,儿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选择轻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追求完美了
据世卫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世界第四大疾患,全球有超15%的人均有抑郁症症状,其中3%-5%的人因此自杀身亡。王硕,就是这3%-5%中的一个。
连日来,记者走访王硕的父母和同学,试图还原他一步步走向死亡的人生轨迹。


[转载]19岁尖子生 <wbr> <wbr>不堪压力走上绝路


5月9日,王其云蹲在茶几前不停地吸烟,儿子去世后,他每天要吸两包烟。图 亚心网记者 尚宜涛


                                “今天我主动吃药”
5月9日,距离王硕出事已过了5天。在昌吉市大西渠幸福村王其云的家里,烟雾缭绕,烟灰缸里放满了烟头,王其云蹲在茶几前,眉头紧锁。妻子张丽脸色灰暗,坐在沙发上,两眼盯着儿子生前的照片。儿子的突然离去,让夫妻俩陷入痛苦和沉思。
两年多来,儿子多次提起:“活着辛苦,没有意义,想跳楼。”
5月4日12时,王硕等到太阳晒到屁股上了才起床。这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而是走到洗手间,洗了3天前刚剃的光头,拿起两个月没有动过的牙刷挤上牙膏塞进嘴里。
洗漱后,王硕换上了平日最喜欢的牛仔裤和白色运动鞋,穿上了几天前网购的T恤。“早餐”,他吃了一满盘洋芋丝、两个馒头和一碗稀饭。
“妈妈你看,今天我主动吃药。”王硕平静地走到张丽跟前,将手掌里的两粒半“百忧解”放进嘴里,仰起头,用白开水服下后便出了门。看到儿子当天的变化,张丽和王其云高兴坏了。他们以为,儿子的病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9个小时后,电话那头传来了儿子出事的消息。当日23时30分许,夫妇两人在昌吉市殡仪馆见到已离开人世的儿子。
记者在事发现场获悉,当日21时40分,王硕来到距家4公里的昌吉市天池路都市花园小区,从一栋楼的6楼楼道窗户跳下,当场身亡。
在被抑郁症困扰的3年里,王硕承受了常人难以理解的悲观、绝望、心理纠结和家庭巨大的经济压力。从北京出院才3个月的他,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让所有人都觉得意外。
                                         每天学习到很晚
王其云是小学文化,张丽也只上到了初中,孩子上学的事,他们很少过问,顶多就是鼓励。在他们的印象里,儿子成绩好,是因为天生就爱学习,就爱拿第一,和孪生姐姐相比,夫妻俩更疼儿子。
“硕硕性格随他爸,很内向,从不爱多说话,不给我们惹事。”张丽说,儿子各方面都优秀,从小到大,只要儿子提出要求,他们都会尽量满足。
平时别的孩子都爱出门玩,王硕只是一门心思钻进书本里。在王其云的记忆里,儿子每天都学习到很晚,上初中时常苦学到次日凌晨2时许。“为啥学到这么 晚,因为他做完作业,还要做很多自己买的习题。”王其云说。每个学期,王硕都能拿着奖状或荣誉证书很平静地递给父母,他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的。
虽然王硕性格温顺,但也有倔强的时候。小学六年级一次数学考试,一道应用题全班40多名同学的答案都一样,唯独他做了不同的答案,老师说他做错了,他拿着试卷冲进校长室理论,证明自己是对的。
同学武斌说,王硕一直都是老师嘴里的标杆人物,虽然性格内向,但在学校和同学相处都不错。
王硕上初三时,同村的表哥考入北京大学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认定自己必须考上名牌大学。“从那以后,儿子学习更用功了,但笑容比以前少了。”张丽说,有 一年暑假,儿子借来下学期的课本在家自学完了。那时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有些孤僻,经常把自己关在卧室,夫妇俩以为儿子正在经历逆反期,就没太在意。
王其云性格耿直,“我文化少,没法教他,肚子里也没有道理跟他讲,但只要是对的,为了学习,我啥都支持他。”说到这里,王其云抹了抹脸颊的泪水。
                                不想待在特尖班
2009年,王硕是昌吉一所重点中学高二尖子班的学生。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加之面临高考,学习任务重,大家压力很大。“高二时王硕变得很奇怪,上课经 常撕书,他说老师讲的他都会,也经常不交作业,说是浪费时间。”王硕的高中同学小杨说,老师为此批评过他几次,可他就是不听,或者王硕想以此证明自己的优 秀。
在家里,王硕经常莫名流泪,说心里难受。此外,还无数次检查写过的作业是否正确,甚至在家中发呆。
2009年3月,王硕所在的年级从每个尖子班抽出前10名组成了特尖班,王硕也名列其中。在特尖班里,他成绩不但平平,陌生感也很强。王硕跟父母说,他找到校领导说了调班的想法,还故意考低分想要调回来,因此挨了老师的批评。
看到儿子这些不正常的表现,张丽感到了不安。2009年下半年,她带儿子到乌鲁木齐市找心理咨询师咨询,但效果不理想。一次,王硕告诉妈妈:“人活着咋就这么累,这么辛苦,我想自杀。”这句话把张丽吓坏了。
2010年初,经诊断,王硕患有心境障碍(抑郁症)和强迫症住进首府一家医院,但他并不接受自己患病的现实。“那个孩子不吃药,不接受各项检查和治疗,没少折腾医护人员。”作为王硕的主治医生,新疆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吕淑云回忆说,当时王硕的病情已很严重。
厌倦考试是王硕患病后最明显的特征。出院后的他经常坐在家里看着课本和练习题发呆,有时甚至几个小时做不完几道题,他时常觉得浑身不舒服,甚至不知道双手该放在哪里。他曾问表姐,“活着为了什么?活着为什么要承担这么多责任?大家为什么都活得这么累?”
                              考进大学又休学
从2010年初到今年年初,王硕先后在乌鲁木齐市和北京住过4次院,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并有胸闷等症状,有时上课,有时在家休息。晚上睡得早,早上起得晚,白天时而不停地给电脑做系统,时而在家门口来回走动、发呆,几个月都不洗一次澡,不刷一次牙……
让王其云无法理解的是儿子的脾气愈发古怪,不许邻居进家门,摔手机、电脑、水杯,甚至直呼他的名字。有一次,儿子硬是不吃药,急得王其云将他捆起来喂。夫妻俩很想和儿子沟通,但儿子每天都反锁卧室的门,他们根本搭不上话。看着儿子的变化,他们难受极了。
2010年,半休学状态的王硕以480分的成绩考入石河子大学计算机专业。上了5天后请假休学,第二年,上了3天课后就再没有去过。到后来,王硕也清 楚自己的病情,想过要和病魔抗争。今年他提出用工作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先后当过服务员、卖过服装、手机等,可每次顶多干一天就干不下去了。
邻居郭小青说,王硕患病后经常在门口发呆,父母为他已花费20万元的医疗费,其中7万元都是贷款,可孩子的病还是没有治好。
“从小他没受过委屈,可以说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在高中时接受不了周围的环境,给自己压力太大才患了抑郁症。”王其云说,儿子很痛苦,加之不愿看到父母借钱为自己治病,估计这样才选择轻生。
                                  别要求孩子完美
王硕性格存在缺陷,加之后天受成长环境影响,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强迫症。”新疆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吕淑云说。
该中心主任医师唐安平说,近年来该中心诊治的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逐渐增多,这些都和孩子的兴趣、成长经历和家庭及教育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早知道孩子会这样,就不要刻意要求他学习那么好。”这是很多患精神疾病孩子的家长常对医生说的一句话。
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爱好、兴趣非常重要。唐安平说,长和学校一味苛求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完美是导致青少年患病的主因。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如果家长能及时察觉,加以疏导,对孩子的心理缓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往往这些都被家长所忽视。

 

附录:

             班主任之死,无法求解的残酷青春

    公元2012年4月27日,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未满30岁的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他留下遗书称, 活着太累,每天无休止地上班让人窒息,工资只能月光,决定自杀离世。据悉,赵鹏3月份的工资为1950元,包括1450元基本工资和500元补助,而4月 份没有补助,只有基本工资。(都市消费晨报)

   “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但是赵鹏并非舍生取义,他的死有点懦弱甚至有些自私,正如一名网民所称,“你带着痛苦走了,可惜,只带走了你自己的痛 苦,两岁的儿子没了爸爸,这个痛苦,却是您留给他的呀!”但我们能忍心指责赵鹏吗?不到绝望一个人会弃绝生命吗?何况,赵鹏本身就是一个不幸者。可是,又 该指责谁呢?依稀间有了答案,但仿佛又没有答案,这种纠结更为赵鹏之死增添了几多无奈与哀伤。

    赵鹏遭遇了多重压力,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既有家庭的也有工作的。1450元的月工资,确实有些寒酸,要养家养儿子(妻子是医院护士,临时工,每月基本 工资只有308元)——光儿子每月奶粉就要五六百元,再加上每月还房贷630元左右,以及买房首付借贷等13万元的债务,捉襟见肘的生活也许能让一个人对 未来失去信心。

    身为班主任的赵鹏,无疑是称职的,2012年1月,他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的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他爱护自己的学生,2009年,他带的一个高二学生违反纪律,学校要开除他,赵鹏说“开除他,先开除我”,最后保住了那名学生。学生们很喜欢这名憨厚耿直的老师。

    有网民感叹,“应试教育体制下,被拖垮的不单单是学生,还有老师。”把赵鹏之死简单地与应试教育挂钩也许有些草率,但不能不提高三师生的格式化生存。报道称,在馆陶第一中学,高中阶段各种模拟考试、会考、月考、周考、小测验要有100多场。到了高三,所有的科目都有周练,月考更是雷打不动。每个月,学生放假休息一天,而这一天,老师们要把月考的试卷判完。按规定寒暑假不许补课,但补课已成为惯例。

    一边是压力沉重,另一边却是不相称的待遇。这究竟折射出了怎样的教师生态?1982年出生的赵鹏,今年刚到而立之年,正值青春,他没有选择立,却选择了离,这是无法求解的残酷青春,我们除了戚戚然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著名学者钱谷融先生提出,人应该甘于“无能而懒散”,即“得过且过,不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有作家呼吁“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可是,在快时代,可能吗?今天,我们如何逃脱赵鹏式的命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365c80102e7hg.html

信息整理:肖庆兰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