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二讲:家庭教育与人才(二)

17年前 [03-09 09:24 周五]

3.人才成长的阶段性
培养人才应懂得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无
论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成才,都是有其发展的阶段性的。有的人才学者认为:
“这些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类型的人才身上差异性很大。但这些基本阶段又
是不能完全超越和改变的。如果按照人才智力发展的一般客观过程来考察和
区分人才个体的发展阶段,那么,大致可以分为5 个阶段,即萌发期、继承
期、创造期、成熟期、衰老期。”(史仲文《人才学》(上册)第75—76
页)关于这5 个阶段,史仲文的解释是:“萌发期的计算,从广义上讲,应
从10 月怀胎算起,到学龄前结束。换句话说,自10 月怀胎起至6 周岁前后
止。”“继承期。这是指人才个体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继承前人知识的发展
时期,大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这样几个阶段。对于自学成才的
人来讲,大体相似。这个时期有些研究者认为应称为最佳学习年龄期。”“创
造期。这是人才发展的关键一段。正如决定能否使鲤鱼成龙的龙门一样。创
造期是继承期的延伸和质变性发展。人才个体能否由‘潜’入‘显’,为社
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成败悠关的一个阶段。”“成熟期。也可
以称为创造期的延续期。这个时期,对于人才个体来说,有3 条通路:(1)
学问继续深化,创造继续增多;(2)学问退化,创造波峰明显下降;(3)
学问、创造两平平,于其本职来说,虽然维持原状或有所进步,而较之客观
发展形势已略显不足。创造人才过渡为传导人才。”“衰老期。衰老期以现
代人类的实际年龄情况论,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有很大差距。以发达国家
以及比较先进一点的发展中国家论,从65 岁算起为宜,一些贫困的国家恐怕
还要提前很多,大约50 岁就进入衰老时期了吧。”参照人才学上的这种人才
个体的5 个发展阶段,又考虑到一个人从胎儿到青年的实际成长过程及规
律,我们主张把一个人的成长从家庭教育角度划分为以下5 个时期:胎教时
期、婴幼儿时期、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1)胎教时期
我国古代就重视胎教,据汉代刘向编的《列女传·周室三母》所载,周
朝王皇对胎教已有严格规定。胎儿一经产生,就依存母体,特别是到了妊娠
后期,胎儿对来自母体外的若干刺激,已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作出相关的反
应。这个时候,母亲的健康、心理、情绪、行为等,也都会对胎儿的发育成
长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如有的孕妇过量饮酒,会导致胎儿患“胎儿酒精综
合症”。不少国家的科研人员发现,在对5 个月胎儿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后,
得到了母亲与胎儿之间关系甚是密切的结果:孕妇若是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胎儿也就高兴、乃至发笑;孕妇若是愁眉不展、身病病弱,胎儿也就烦躁、
乃至皱眉。

母亲的心音不同,也会对胎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李英耆主编的《家教
集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证载,读来甚是有趣:

科研人员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录制了两盘磁带:第一盘是孕妇愉
快平和的心音,第二盘是孕妇烦躁不安时的心音,然后将这两盘磁带,带到
婴儿室里播放。并透过玻璃间壁,观察里面的情形。他们看到起初婴儿并没
有入睡,有的在哭闹,于是便播放第一盘磁带。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婴儿就
入睡了,婴儿室里一片宁静。过了一阵,有的婴儿醒了,有的哭叫起来,科
研人员再次播放第一盘磁带,婴儿室里又安静下来。

当播放第二盘磁带时,虽然声音并不比第一盘大,但是所有婴儿都醒了,
显得惊慌不安,就好象害怕什么似的。科研人员马上关闭了这盘磁带,换上
了第一盘磁带,婴儿室里又恢复了平静。这是一个生动而且有说服力的例证,
它表明了母亲的心音对胎儿(婴儿)的直接的、明显的影响。

为了促使胎儿健康成长、平安出世,重视胎教,实属必然。在怀孕期间,
人们特别是孕妇自己,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心情愉快、精神饱满、生活安定、
身体健廉,以便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优越的生长环境。

(2)婴幼儿时期
这个时期指的是从0 岁至6 岁,若再细分,3 岁前是婴儿时期,3 岁后是
幼儿时期。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祖国的有用人才,从其生命一开始,父母都要
予以精心的培育。这个时期的孩子,如同幼苗,急待辛勤而周到地照料,因
为这是成才的基础,是智力开发最敏感、最重要的时期,有责任心的家长要
不失良机地对孩子进行护理、诱导、培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以一个人
智力发展到17 岁为100%来说,4 岁前就发展了50%,4 岁至8 岁为30%,
8 岁至17 岁仅占20%,可以看出人生最初4 年的智力发展相当于其后13 年
的总和。如果错过了这个智力发展最佳时机,以后补救就要事倍功半。”(孙
应康等主编《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现代教育学家、人才学家认为,必须重
视智力的早期开发,必须加强人才的自幼培养,以便适应突飞猛进的现代科
技文化等各方面对各种人才的大量需求。

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刚刚一岁半,父亲竺嘉祥就开始用方块纸写字教
他认读,养成他勤学的好习惯。到3 岁时,竺可桢已能背诵好几首唐诗,认
得不少字。他还养成了细观察、爱思索的好习惯。他的家在浙江绍兴,下雨
天,屋檐上的水嘀嘀嗒嗒地落下来,打在石板上,竺可桢蹲在门口,看着,
数着“一、二、三、四..”忽然,他发现石板上有一个个的小坑,他马上
跑去问母亲。竺可桢的母亲顾氏,是个贤良又有文化的妇人,她对孩子既慈
爱又严格。听了竺可桢的问题,她高兴而又耐心地解释说:“小熊(竺可桢
小名)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
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成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
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此材料见李英耆主编《家教集锦》)这位
母亲的亲切教诲,促使竺可桢从小勤学好问,终生锲而不舍,“水滴石穿”
成了激励他攀登科学高峰的座佑铭。我国民谚说:“树从根上直,从小定八
十。”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突出了早抓婴幼时期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林宾日,是
个贫穷的私塾先生,他虽然仕途坎坷,屡考不中,但却教子有方,养子成龙。
林则徐刚4岁,林宾日便把他带到自己执教的罗氏私塾,放在自己膝上,教
他认字、读书。有时父子俩通宵达旦,学而不厌。正因为得利于父教,林则
徐才智过人,以“童年擅文”,享誉乡里。有一次,一位邻乡名士,想要把
林则徐考试一下,他念了一个上句:“鸭母无鞋空洗脚”,幼年的林则徐很
快接出下句:“鸡公有髻不梳头”。大家听罢,口赞不绝。林宾日教子有方,
不是滥加责罚,而是循循善诱。难怪林则徐后来回忆说:“府君(指其父)
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

有人认为,抓了早期婴幼儿的教育,可能导致“早熟早衰”、“早熟早
夭”。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没有科学根据的不必要的“担心”。不少科学工
作者,对早慧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和研究,得出的结论,全然否定了上述疑
虑。“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从1921 年开始对一千五百多名超常儿童进行了
30年的追踪研究。他的研究表明,这些人的死亡、健康不良、精神病和酒精
中毒与犯罪发生率都比同年龄的其他儿童要低。在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在青
年后期出现愚蠢行为。这个超常儿童实验组的人到了中年,对其中800个男
子的研究结果表明:早熟不会早衰,这800 人的智力水平仍然是出类拔萃的。
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任意选择的800个同龄的人比较起来,几乎多10到20
倍,甚至30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政法部编《家庭教育讲座》)

婴幼儿的家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总的说来,这个时期家庭教育的
基本任务是养教并重,养教结合。养,主要是指科学喂养,保证婴幼儿能正
常地生长发育。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为迅速、新陈代谢最为旺
盛的时期,其需要的营养素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父母为其选配恰当的食
物,安排科学的食谱,使之养成定时定量、全而不偏的饮食习惯,始终具有
好食欲。睡眠充足,亦很重要。孩子越小,睡眠时间越长,新生儿几乎整天
都在睡觉。随着年龄增加,睡眠时间逐渐缩短。但是,由于孩子神经类型的
差别,需睡时间也不尽相同。但大体说来,白天情绪安稳、夜间睡眠踏实,
就是健康的表现。很少生病,体重适度增长,也是婴幼儿健康的重要标志。
“孩子体重的增长有一定规律,年龄越小,长得越快。一般来说,半岁以内
的小孩,平均每月增长1.5斤左右,后半年平均每月长1斤。按照这个规律
增长,到1岁时体重大约是20斤左右。2岁以后平均每3个月长1 斤。随着
孩子年龄的增长,体重增长逐渐减慢。3 岁以上该上幼儿园的孩子,个子长
得比较快,就显得瘦了。这是正常现象。孩子的体重增长不好,赶不上一般
规律,太瘦了可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但是超过一般规律大多,长得太胖也
不好。”(北京家教研究会等《家庭教育讲话》)

教,主要包括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早期教育。这种早期教育是适度
的、全面的、有效的,不能单单理解为是让孩子过早、过难、过度地识字、
数数、背诗,应当是在保障孩子腔康发育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教他们活动、
走路、听音乐、听故事、玩玩具、做游戏、辨识亲人、咿呀学语等,以促使
孩子能在体格、智力、品德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优良的素质。“特别
是品德方面的培养,要结合婴幼儿的生活实际,用他们能接受的语言,进行
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教育,使他们逐步学会区分正确与错误,形成
最初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儿童少年家庭教育》)关于尽早进行德育这
点,是尤其应当强调的。有的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忽视对幼儿进行德育的
事例:

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刚刚咿呀学语的小宝贝儿在门前乘凉。啪!小宝贝
儿的一个小巴掌打在妈妈的左脸上。妈妈高兴极了,连忙对邻居夸耀说:“您
看,我儿子会打人了。”孩子听到妈妈在夸他,当是好事,啪!又一小巴掌
打在妈妈的右脸上。此后不久,邻里一位老奶奶要看看这个小宝贝长得水灵
不水灵,刚凑近,啪!一个小耳光。夸呢?还是骂呢?老奶奶讪讪地,下不
了台..

好心人劝那位年轻的妈妈:“可不能惯着孩子学打人呀,将来..”

“将来”,妈妈抢着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一教育就行了。”果
真如此吗?这位年轻妈妈的“树大自然直”、“长大了再教育”的看法,显
然是错误而且有害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可以向母亲和父亲讲,从
儿童懂事的初期起,就应该让公民的品德在儿童心灵中形成、树立和巩固起
来。公民意识和公民情感发原于儿童时代;播在儿童心灵中的一粒小小的种
子,会生出茁壮的幼芽,长出深根。”这的确是精辟之见。特别是对我们社
会主义国家的家长来说,一定要把德育放在对孩子教育的首位,要首先培养
孩子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长大了能为国效力,为民族增光,做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或保卫者。

进入幼儿期后,孩子的确有了不同婴儿期的变化。田立德在其编的《婴
幼儿智能培养》一书中说:“3 至6 岁为学前期。体格发育,全身运动,手
指运动都出现了新水平,智能显著发展起来。对周围的一切都具有浓厚的兴
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怎么了?’‘那又怎么了?’‘为
什么呢?’处处要伸手,事事要发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总是想寻找
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遇上成人不在面前,便趁机采取行动,亲手干
上一番,开始闯祸了。”这些分析是切合实际的,它指出了幼儿与婴儿的区
别,需要热心家教的父母采用新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以便孩子能顺利地步入
小学。

要了解幼儿脑的发育的情况。幼儿脑重己由婴儿时的350 克,增为1011
克,约为成人的3/4,7 岁则达1280 克,为成人的9/10。不仅脑量增加,大
脑结构亦有显著变化,脑的功能亦有显著提高。当然,还应看到,幼儿不同
入学儿童,他们还较弱小、幼稚。

要注意训练幼儿的站、跳、走、跑、跳皮筋、掷皮球、打秋千、做操、
劳作等多方面的活动能力、运动能力。

要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感知,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应能力。如。通过感知,知道开水是烫的,冰棍是凉的,花是香
的,糖是甜的,玩具是好玩的等等。要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就是要组织他
们游戏、看表演、识字、辨图,就是要让他们练耳、练眼、练手,使他们的
各种感觉器官日益锐敏。

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开始,也能训练大脑的各种
功能。家长要培养孩子注意的集中性、坚持性和稳定性。

要训练幼儿的想象力。想象是智力的翅膀,是大脑的复杂功能,是创造
发明的依托。无意想象多,乃是幼儿想象的特点。所谓无意想象,即中心不
明确、目的不清楚、情绪性强、变动性快。为了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要开阔
他们的视野,组织他们活动,鼓励他们模仿,促使他们联想。

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父母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创造团
结融洽的家庭环境。另外要引导幼儿对邻居、朋友、亲戚有热情、有礼貌,
要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好品行,不硬抢他人玩具,不随便打断别人说
话,要有同情心、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社会交往的良好心理基础。要鼓励
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平等待人,礼貌周全,懂得谦让。当今四化建设需要
的是善于交往、互助合作的人才。

孩子若是进了幼儿园,家长还应主动与园里老师配合,密切联系。

(3)童年时期7 岁至12 岁是童年时期的年龄段,从学历角度看,则是读小
学阶段。孩
子一上小学,身份即有了变化,从“玩童”变成了“小学生”,以游戏玩耍
为主的学前生活结束了,有规律地、严格地、系统地以学习为主的学生生活
开始了。这种变化必定带来儿童身心方面的一系列新的情况和特点,家长们
对童年时期的教育方式及内容,自然也应有相适当的转变。

刚刚背起新书包迈入小学校门的孩子,对上学有浓厚的兴趣,学拼音,
认生字,练计算,学唱歌,上体育,学自然,各门课程都对他们有很大的吸
引力。由于脑量接近成人,他们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控制自己能力尚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体能体力尚未成熟,骨胳尚软,肌肉较嫩,形象思维为主,
辨识能力较差,记忆能力虽强,理解能力尚差..这些生理、心理上的特点,
是对这时期孩子,进行教育的家长们应格外重视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
起始阶段,带有决定未来各种教育成败的先行性质、启蒙性质、奠基性质,
是儿童长知识、练身体、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家长们一定要与学校密切配合,
贯彻示范教育、养成教育等原则,用“三好”的标准,促使儿童茁壮成长。
年轻的父母尤其应当懂得,刚刚跨入校门的低年级小学生,特别尊重教师,
教师的言行在他们幼小心灵里占有权威的地位,当我们家长的意见与老师的
教导有出入时,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听老师的!”儿童对老师的这种信任、
崇拜心理,正是他们在学校、班级这个集体中接受教育的有利条件,我们
家长千万不能“拆老师的台”,随意贬损学校、老师、少先队的威信。家长
若发现了什么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首先应当主动去找教师、学校干部反
映情况、提出建议,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贬损学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
脱节、不一致,无疑会大大损害儿童教育的成效。

对童年期的孩子家长进行教育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抓好品德教育,要用一个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他,要对他进行
五爱的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要让他
从小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要引导孩子学
习小英雄,做赖宁式的好孩子。要帮助孩子建立集体荣誉感,关心集体,关
心同学,要多为集体做好事,从小就有个人服从集体的集体主义观念,用以
抵制“自私自利”、”我为中心”等个人主义的思想灰尘。

其次,要培养孩子专心学习。先要端正孩子的学习目的,让他们想到这
是将来建设祖国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不论是听课、做
作业,都要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切不可边吃边写、边玩边念。小学生的良
好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会受益终生。孩子的学习应有良好的、安静的家庭环
境,家长切不可在旁边聊天、听音乐、看电视、打牌,以造成孩子的精力分
散。桌椅高低、光线明暗、学习用具是否齐备、安排来家的学习小组等,家
长也都需要过问并做好。

第三,要适当督促、帮助、检查,重在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及思考的能
力。低年级孩子学习往往缺乏计划性,有时难免顾此失彼,家长要注意帮助
他们根据功课表来复刁、做作业、预习,鼓励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千万
不能包办代替。善于提示、启发、订正,还是必要的。引导孩子主动观察、
联想、思索,会提高他的求知欲和记忆效果。“例如有一名7 岁儿童,在一
次心理测验时说:妈妈告诉过我,面粉是农民伯怕种的麦子制成的;电视里
播过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爸爸看报时说过孙中山领导革命推翻了清朝;姐
姐念历史,我听到清朝之前是明朝。这说明,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可
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长求知欲,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懂得许多常识,
并且促进认识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家庭教育讲座》)

利用周末假日,带领孩子观看影剧、参观博物馆、看展览、逛少儿书店
等,也都不失为促进孩子增长求知欲、发展智力的有益活动。

(4)少年时期
从12 岁至11 岁,可以视为少年期,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这是儿童向
青年过渡的一个人生的重要时期。孩子在这3 年间,身心都会发生明显的变
化。本时明是人的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性机能开始成熟,孩子们认为自己
长成“大人”了,自尊性增强,精力旺盛,很想独立判断与活动,不太愿意
接受父母过于细碎的管束。但是,他们还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
独立性与依赖性还扭结在一起,自觉性与盲动性还扭结在一起,冲动起来,
可能产生越轨行为。

对少年时期的孩子,家长要在尊重、信任他们的前提下,正面引导、及
时鼓励,使他们朝三好、四有的方向健康发展,使他们更加懂得人生的目的、
友谊的价值,立志成才,早日成才。在德育方面,需要加强,要用共青团员
的标准要求他们,使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政治上开始懂得四项基本
原则的重要,向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青年英雄学习,培养自己的社会主
义的品德、情操。发现了孩子的缺点失误,要注意以平等、民主方式指出,
不要训斥,更不能辱骂,也不要在公开场合数落他,要允许他申述、争辩、
存疑。让他感到父母是“最贴心的、最可信赖的年长的朋友”。对于家庭大
事,父母要主动征询孩子的意见,让他更多地承担义务与责任,以便将来更
好地为人民服务。

少年时期仍然应以学习为主,由于中学课程的增多,他们的课内外学习
兴趣都会变浓,尤其喜欢读领袖、名人、英雄、科学家的传记,喜欢看冒险、
打斗的影视、小说和科幻作品,喜欢搞实验、参加课外科技小组活动,这些
都需要家长关心、赞助、支持、指导,从中发现他们可能成才的“苗头”。

少年的思维能力也在发展,逐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应
当看到,因为少年还不成熟,他们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诚如有人所论述的:“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常常需要具体形象成分的支持。
例如,827名少年中,对电灯和蜡烛这两个具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有782人
能概括出共同点是发光、照明;而对自由和正义这两个抽象概念,则只有28
名能完全正确地进行抽象概括。”(《家庭教育讲座》)正因为少年的思维
能力还不够成熟,家长更应该细心、耐心地对其进行引导,以免其误入歧途。

(5)青年时期
孩子升人高中,即进入了青年时期,年龄从15岁到18岁,这个时期,
孩子体重增加,肌肉发达,能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智力趋于成熟,心理
发展显示出独立性、探索性、创造性等特点·这是青年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
的准备时期。

这个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面临职业定向的选择,他们个
人的志愿可能和社会的需要相矛盾,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
助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把自己锻
炼成德才兼备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

高中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又有发展,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
型”迅速转化。他们不仅具有形式逻辑思维,而且具有辩证逻辑思维,他们
不再轻信旁人意见,喜欢通过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的判断。他们的意志力
也更自觉、更坚定。他们的感情更为丰富、复杂,有了对异性的追求,更加
注重自己的仪表与著装。对于爱情题材的文艺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
个时候,家长既要配合学校,对他们进行青春朝教育,又要对他们说清早恋
的危害。促使他们在身心方面健康成长,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合格而精壮
的公民。

青年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增长·课程门数增多,难度加大,趋于专门化,
为今后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因此,家长要关心他们的学习,鼓励他们参加校
内外的学科竞赛,有条件进实验班的,也应支持。要教育孩子不要偏科,也
不能轻视政治课、体育课。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向,是交叉、综合、边缘学科
越来越多,高中生若是偏科,必定削弱大学智育的基础,也会妨碍孩子成为
专门人才。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若能针对其特点与需要,因势利导,精心
培养,必定有助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4 .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自幼就能在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
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合格的建设者、保卫者,成为革命事
业的接班人,这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准则。

(1)家庭德育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
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广义来说,家庭德育要由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所组成;狭义来说,家庭德育单指道德教育,或详称道
德品质教育。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历来重视德育。家庭德育,是适应把青少年培
养成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家庭德育的基本内容有:爱国主义、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革命理想和传统、集体主义、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人
民、遵纪守法、具有社会主义公德和文明举止等。

家庭德育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诚如聂荣臻同志所说的:
“主要还是偏重在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有: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2.诚实正直,遵纪守法、尊长爱幼,注意公德;3.有远大理
想,立志成才;4.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思路开阔,兴趣广泛;5.体格健康,
勤劳节俭,能独立生活。”(转引自《谈家庭教育》)这的确是精辟深刻的
论述,辩证地论述了德、智、体育之间的关系,品德与成才的关系。这段话
的核心就是在远大理想鼓舞下立志成才。志向、品德是成才的前提、保障和
思想基础。家长若是忽视了这点,或放纵、溺爱孩子,或打骂、责罚孩子,
这样子是不可能教子成才的。只有视德育为成才的精神支柱,全力以赴抓好
家庭德育,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

(2)家庭智育
智育,指的是系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精心训练有关技能、不断发展人
的智力的教育。智育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培养三个
面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可忽视的教育构成部分。家庭智育,亦是
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家庭智育要与学校智育、社会智育紧密配合,
尽可能帮助孩子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技能、
技巧,使他们成力体劳结合、文武双全、全面发展、有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

家庭智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从胎教起,包括早期智力的开发,学前智
育,上学后的学习指导,为孩子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帮孩子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教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等。

家长需要树立全面的智育观,既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又重视技能、技
巧的培养;既帮助孩子学习书面知识,又重视引导孩子向生活实践学习;既
重视孩子全面打基础,又要发挥其在某一方面的特长。

面对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家长要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引导孩子多方
面、多渠道地学习,不仅是呆在家里闭门读书,要利可能的条件及机会,带
领孩子多看展览、文艺演出、影视作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敦促
孩子投身各种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要求他们拜百行百业的能者为师..
这样就能使孩子在社会大课堂里学到许多宝贵的、灵活的、有益的知识、技
能,使他们成为于四化建设有真才实学和实际贡献的人。

(3)家庭体育
体育也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家庭体育可以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也
是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家长要孩子自幼重视体育锻炼,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掌握恰当的生活节奏和作息规律,培养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
神、严明的纪律,全面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体
质,以适应将来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

幼儿体育可以游戏相结合,住高楼层的家庭,需要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
动。孩子一上小学,就要其养成天天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少统计资料证
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与不爱活动的儿童相比,体重增加2 千克左右,
身高高出2 至4 厘米。适当进行“三浴”(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也
可以增强体质。当然,由于小学生身体尚未成熟,机能亦未完善,自控能力
不够强,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全面,要适量,要特别注意安全和体育卫生。少
年时期和青春时期,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时期,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也可
以使孩子的运动素质的发展。呈现一个高峰时期。孩子的体育才能在这个时
期,可以得到充分的显现。

即使是对患有慢性疾病的青少年来说,如脊柱弯曲、鸡胸、关节炎、哮
喘、心血管或代谢性疾病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适量
的体育锻炼,可以获得有益的治疗效果,有的还可以除去病恨。青少年慢性
病患者的体育疗法,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青少年时期的体育锻炼,能促使孩子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的迅速
发育及提高,每个关心孩子健康的家长,都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家庭体育
应当在家庭教育里占有其不容替代的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
年就阐
释了体育之重要,他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育道德之舍也。”他敏锐地
看到了体育、智育、德育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了体育作为人的智
育、德育的物质基础的重要作用。他在五十年代又提出“健康第一”,这是
振兴中华民族的远见卓识。

(4)家庭美育
美育是一种培育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感受、欣赏、创造美的能力的
教育,简称审美教育。美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美育,是指家长对
孩子进行审美的教育。象我国古代的文学家蔡文姬和苏东坡,自幼都接受过
家长对他们进行的琴棋书画、作诗填词等方面的审美教育,这就奠定了他们
日后在文学艺术方面成才的坚实基础。不少家长,关心孩子健康,督促孩子
学习,重视孩子品德修养,但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孩子的审美教育。显
然,这是一种明显的片面性。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这些家长不了解
对孩子进行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孩子高尚的
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爱美,是人的天性。美是一种高难度
的教育追求。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
即生活。”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将在他们一生中发挥巨大作用。缺少美育,
不可能培养出个性完美、体魄健康的社会主义新人。只有当孩子感受美、欣
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增强时,他们才会朝气蓬勃、天天向上地生活。我
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强调要把艺术美、
伦理美作为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内容。

家长要结合我国社会普遍开展的五讲四美活动,对孩子进行美育。要特
别注重培养孩子伦理美、心灵美,让他们自幼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诚实,
勤劳,正直,善良,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家长应用健康的审美观点。指导
孩子游戏、穿着;自己动手美化生活、学习环境;带领他们到公园、名胜去
散步、划船、登山,欣赏自然风光美;还应指导他们听音乐、看画展、欣赏
影视剧艺术、阅读优秀文学名著;有条件的还可以支持孩子发挥他们某一方
面的艺术特长(绘画、弹钢琴、练舞蹈等)。家庭气氛的和谐、融洽,也是
必不可少的。只有健康幸福的家庭,才能成为美育的沃土。

(5)家庭劳动教育
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文化
的有觉悟的新型劳动者,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家长
应当自幼养成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好品德,一定要防止孩子沾染
好逸恶劳的剥削阶级恶习。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支持、鼓励孩子参
加劳动,学习生产技术,培养劳动观念,形成劳动习惯。要从自己家庭及家
庭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孩子学习劳动技术(工业、手工业、农业、服
务业、社会公益劳动、家务),让他们自幼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的劳动
技术、本领。

家庭劳动教育首先应与培养孩子料理自己生活能力相结合,用自我服
务、家务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起点。渐渐地,要让孩子参加居住地方的清洁
卫生劳动,培养其良好的劳动观念及习惯。有了这些早期“养成”式的初步
劳动教育,必然有益于他们按照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成长为新型的文
武双全的劳动者。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