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乌市87小冯志鸿:给心灵洗澡

11年前 [05-27 20:32 周日]

早上一进教室,就得知小丽(化名)同学的一支粉红色的白 雪钢笔不见了。我的心里一沉:三年级的孩子正是开始对旁人的事情和物品有想法的时候;白雪牌钢笔又深受小女孩的青睐,找不见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不敢轻 视,赶紧详细地问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昨天她和同学换笔使用,后来笔就丢了。我又询问了小丽周围的几位同学,有的说不知道,没见着。有两三位说,昨天看见这 支笔滚落到第七组桌椅下面了。我立即追问有没有捡起来呢,几位同学摇着头,有的说太远,有的说没想着捡。可是这支笔确实在班里失踪了,问了全班的人也都说 不知道。我的心情越发沉重,一支钢笔是小,可是背后的品行事大啊!

     第一节是数学课,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思考这件事。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班级里面丢失物品或钱财,处理这样的事情总是很棘手。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偷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但是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班级里有不光彩的三只手。更不希望所有人的心灵为此蒙上阴影。面对学生说谎,我决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同时应给予理解、尊重和帮助,才能照亮他那一时迷失的心路,从而有效地纠正说谎、偷拿东西的不良行为。

第二节课是我的语文课,我提着一大捆新到的杂志走进教室,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精神食粮。我大声说:“今天,我们上一节阅读课。”“耶——”孩子们一片欢呼。因为不学新课,教室里的气氛很轻松。“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件真事,今天早上的新闻里,报道了乌鲁木齐有一位BRT公交线路的巡检员,在墙角处拣到了一个手提包,里面有4万多元现金,还有合同和两部iphone4s手 机。这位拾到者想失主一定非常着急,于是他就在原地等待,可是半天也没有等到失主,于是他在包里找到了一个通讯录,通过电话,找到了失主。激动的失主连声 感谢。”孩子们对此议论着,我们又一起回顾了前两天,有同学随手丢照相机,因为没有被旁边的同学捡起来,妥善处理,所以,最后相机丢了,造成了损失。随后 我总结道:“看到失物,该捡起来处理的,不能冷漠,不能像没看见一样,也许举手之劳,就会减少他人的损失,帮了别人的大忙。千万别认为和我没关系,其实,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啊!”

同学们纷纷赞同。这时,我拿出了43张 小纸条,一边发,一边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给自己的心灵洗洗澡,你们洗澡的时候,愿意让别人看到吗?”同学们都喊着“不愿意!”“所以,这张纸条不写名 字!”我笑着告诉孩子,“你们回想昨天下午的那支粉色的白雪钢笔,能够弯腰捡起这支钢笔的同学,请在纸条上打个“√”,因为你不冷漠,看到别人有东西掉 了,就拾起来,这没错。而没注意到这支钢笔在地上的同学,或者看到笔在地上,却没有行动的同学,在纸条上画个“×”,提醒你自己下次要关注身边的事物,该 捡的东西要捡起来。”很快,43张对折的纸条收回来了,我轻松地告诉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刊吧。相信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会处理得很好。”

我快速地翻看了这些纸条,发现有两张打着“√”。我只知 道大概的座位,可是不确定到底是谁。我又微笑着问孩子们,你们洗完澡,穿上衣服,擦好香喷喷的儿童霜,想不想见见大家,让别人夸你又干净又好闻呀?孩子们 开心地回答:“想呀!”我也开心地说:“有两个同学打了“√”,是有心人,看到东西掉在地上,就捡起来了,他们现在知道了是谁掉的笔,一定会快快让钢笔回 到主人手里的。他们是把自己的心灵洗得最干净的孩子。向他们祝贺吧!”教室里掌声一片,笑声一片,气氛很轻松。这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打“√”是想 以后看到别人掉的东西,一定要捡起来。我没见到那只白雪钢笔。”这时候,教室里有小小的失望,我依然亲切地说:“你这样想是对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奖励你一小袋韩国大麦茶!”(朋友旅行带回来的。)教室里又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有肯定,有羡慕,有开心。我拿起另一袋大麦茶说:“我相信这支钢笔在下课后,就会快乐地回到小丽的桌洞里了,到时候,我请大家喝茶,滋润我们的心灵!”“哇——”教室里充满了喜悦、掌声、期待和鼓励。

我继续拿起一本书来读,同学们各读各的书,有时还相互交 流着,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不一会儿,一位小女孩握着一支粉色的白雪钢笔,来到我身边,悄悄说:“老师,我想让大家早点喝上茶,我要把这支钢笔送给小丽。 我有两支这样的钢笔。”我笑了,示意她走近小丽,小丽接过钢笔,端详了一阵,小声说:“这是我的钢笔。” 就 美美地收下了。我什么也没再多问,紧紧地拥抱了这个女同学,笑着叮嘱她去水房洗茶壶,准备泡茶。教室里依然像个阅览室,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等她再走进教 室时,我按捺不住地宣布:“同学们,拿出杯子,准备喝茶吧!”“哗——”掌声、欢呼声再一次响起,善解人意的孩子们好像什么都明白了,没有一个人多提一个 字,大家开心地拿出杯子,唧唧喳喳地分享着这一壶普通却又不普通的茶水。

    而我,也在这杯茶中,品出了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信任和保护

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u_id=30374&b_id=201364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