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结果和动机,哪个更重要?

11年前 [05-15 17:31 周二]

孩子做“错事”时,我们总觉得责备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责备孩子时,如果我们只凭一时的意气用事,就不能让孩子清楚地明白到底“错”在哪点,那这样的指责不但对孩子没有用,而且会带给孩子很多错误观念和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例子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做“错事”时,我们总觉得责备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责备孩子时,如果我们只凭一时的意气用事,就不能让孩子清楚地明白到底“错”在哪点,那这样的指责不但对孩子没有用,而且会带给孩子很多错误观念和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例子一起来看看吧。

结果和动机,哪个更重要?

镜头1:林林很想帮妈妈做家务,于是就主动去端盘子,可是他在端盘子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把十个盘子打碎了。

镜头2:小玉很喜欢吃蛋糕。妈妈告诉她一天只可以吃1块,不能多吃。可是小玉还想要,于是就趁妈妈出门买菜时偷吃了1块,结果不小心将橱柜中的一个盘子打碎了。

以上两个孩子,你觉得哪个孩子更不好呢?

如果我们将两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大多会认为“林林不好”。因为林林打破了“十个盘子”,打破盘子的数量比小玉多,所以才不好,这就是儿童所谓的结果论。

孩子往往只从结果的角度来考虑对错或严重程度,而不会从林林和小玉的动机去看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的思维之所以停留在结果的角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母亲经常只是根据物质被损坏的程度来责骂孩子。

当我们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而忽视孩子的动机时,我们就无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法体会孩子想把事情做好却失败时的感觉,当然就无法用体贴的心情去安慰孩子。这时,如果再加以严厉的责骂,“践踏”孩子的善意,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认为善意是不好的,自然就不会用善意去对待他人。

孩子的善意,需要肯定和鼓励

当孩子的“善意”常常得不到我们的肯定和理解,那么他就会用负面、消极的眼光去看别人。

重视、肯定、善待孩子的善意吧,让我们用自己的善意来鼓励孩子的善意,让孩子成长地更健康、更快乐!

给爸爸妈妈的提醒:

切不可以物质损坏的程度作为处罚的唯一标准。责备孩子前,请你先要考虑一下:孩子做事的动机是不是好的。

如果孩子是出于好心,则要肯定和赞扬他的善意,并鼓励他继续做下去,然后再引导孩子如何把事情做好。以林林为例子,你可以对他:“你愿意帮妈妈的忙,妈妈真高兴!不过,你的力气小,在端盘子时,要一个一个小心地端。这样,就不会打碎盘子,妈妈就更高兴了!”

如果孩子的动机是错的,则要明确指出错在哪里,让孩子懂得对错和是非。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16763_2.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