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耐挫力养成法大比拼

12年前 [05-01 13:55 周二]

(一)打压型vs疏导型

●打压型(×):即用责备、恐吓、严惩或打骂等方式终止孩子的消极情绪。这类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有负性情绪是懦弱和没有出息的表现,于是不去探究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绪或发泄情绪的行为上,动辄以“不许哭”、不准生气”等粗暴态度压制孩子表现出的正当情绪。这种教育方式危害极大,会使孩子产生退缩、畏惧等鸵鸟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患上强迫、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而痛苦终生;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形成专制式或反社会型行为方式。

●疏导型(√):既然喜怒哀惧是人之常情,那就完全不必强迫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对待情绪的正确方式是学大禹治水——易疏不易堵。可以教会孩子从这样几个方面疏解自己的情绪:1、表达。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述自己的情绪。“你只是一直哭、大叫,爸爸妈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你说出来吗?”教导他们用语言而非肢体表达怒气。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容易被满足,而且当他们说出自己生气或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情绪宣泄,也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安慰。2、宣泄。“可爱的金鱼宝宝死了,你要是实在心疼得不行,哭一哭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注意别哭太久,那样对身体不好。”3、替代或转移。教孩子学会以替代或转移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虽然你这次没有被评上小红花,可你得了个绘画冠军啊,爸爸妈妈依然为你自豪!”“别再难过了,妈妈带你去公园划船怎么样?”

(二)放任型vs共情型

●放任型(×):即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和行为反应漠不关心、听之任之,不作出任何的回应或者引导。这样做的后果,或者另孩子感到无助和孤独,或者使孩子藐视一切规则,成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共情型(√):即以共情、同理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情绪反应。家长应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他抢走了你的玩具,你感到很生气,是吗?”“这个漂亮的花你画不出来,一时感到很焦急,对吗?”“你因为未能评上小红花而难过,妈妈完全能理解你此时的心情。”

(三)说教型vs信任型

●说教型(×):对孩子表现出的消极情绪反应,采取没完没了地埋怨和说教的方式。这种方式极易使孩子产生厌恶和“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

●信任型(√):爱和信任永远是培养成功孩子的不二法门。假如你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那么你实际是在人为助长孩子的缺点;而假如你独具慧眼,能够不断发现和挖掘孩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长处并及时肯定,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将会加倍回报你的发现。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是上帝送来的独一无二的宝贝。就算是他只穿好一条裤腿也要及时赞美他;允许孩子犯错,告诉孩子做错了没关系,重做就是了;鼓励孩子尝试,就算没有取得成功也要充分肯定孩子敢于尝试的勇气。“摔倒了别怕,妈妈相信宝宝自己能够站起来。”“画坏了不要紧,那就再画一次,妈妈相信你下次肯定能画得比这次好。”充满自信和成就感、学会自我肯定的孩子,对挫折的抵抗力当然也就高。

(四)溺爱型vs砺练型

●溺爱型(×):爱是法宝,溺爱是毒药。“儿童溺爱综合症”是近年来表现出的一种儿童心身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异常,性格孤僻,自我中心,稍不如意就摔摔打打,骂声不绝;有的无端哭闹;有的挑食,厌食……产生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家长违反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对孩子过分呵护、过分溺爱造成的。

●砺练型(√):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动物的育子之道对我们人类很有启发。小长颈鹿在降临这个世界几秒钟之后,母亲为了孩子将来不至于在鹿群中掉队而被强兽袭击和捕杀,会故意把孩子踢得翻几个跟头,孩子几经折腾,终于第一次站起来;站起来以后,母亲又数次把它踢倒……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学会克服挫折,培养孩子的自强自立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出现消极反应而采取退避的方式,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挫败感。要改变这种现象,可采用阳性强化的方式,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鼓励孩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时,自信心会逐步增加,畏缩心理也就会逐步消失。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16579_2.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