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欷歔于中国孩子“出洋相”

12年前 [03-21 16:16 周三]

欷歔于中国孩子出洋相

201237日《东方教育时报》作者 吕怡然

近来在大洋彼岸小住,有机会走亲访友,畅叙神聊。其间,听到一些有关中国孩子出洋相的故事,不禁欷歔。

一位友人讲述亲眼所见一幕。一个社区图书馆举办活动与本地区孩子互动,组织者向孩子们分发相关资料,还准备了许多气球和一个硕大的蛋糕。为了让更多孩子分享快乐,馆方预先宣布每个孩子只能得到一只气球和一块蛋糕,让孩子们不要重复排队领取。大多数孩子都很听话,排队拿到一只气球,品尝了一块蛋糕后,就到一旁玩耍去了。而几个华人的孩子,在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怂恿下,一次又一次排队拿玩的要吃的。有的大人还大声斥责孩子:人家又去拿了,你犯傻啊!于是那几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孩子,一趟又一趟地排队,直至被识破逐出队伍。

一位移居海外多年的老同学在大学任教。会面时,我想当然地提起,在海外的中国学生读书特别勤奋吧!孰料这位教授大摇其头,不无酸楚地说,如今的中国学生已和过去的不一样啦!不少中国学生不以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为荣,而是想方设法投机取巧,常常试图在考试时作弊。他所在的这所大学里80%是本国学生,20%是外国学生,本国学生几乎无人作弊,中国学生则是作弊大户

两位友人各自的讲述,似并无关联;幼稚无知的孩子,与业已成年的大学生之间,似乎也没有可比性。然而,中国孩子在域外出洋相,却令我愕然、无语之余,备感忧虑。尽管这可能都只是孤立现象,或仅仅是个案的碎片,但其中难道没有链接点、相通处?思忖之下,分明咂摸出一番苦涩。

长期以来,在不少同胞的潜意识中,评价孩子最高甚至唯一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虽然长辈对晚辈也有老实”“本分之类做人的基本要求,但在分数面前,这简直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应试高于一切,获取功利才最实惠,成为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最大目标。于是,种种不拘小节的恶形恶状、自私自利的丑态陋习,不仅司空见惯,而且走向世界了!

且说上述两例出洋相,我想,家长想方设法漂洋过海,在海外养育后代,或竭尽全力供养孩子到海外求学,一定是为了分享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但只想着让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却基本上不会将孩子的健全人格作为其首要目标。殊不知,诚信恰恰是西方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亮点,是整个道德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人一旦失信,一旦缺德,便会无立锥之地。那些推崇海外教育的家长,怎么就不在这方面追崇仿效一下呢?

最近,西安中学语文老师杨林柯撰写万言书,大声疾呼要使教育成为良心工程。他认为,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他诘问道: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几个可怜的词,那么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或许人微言轻,但他激昂犀利的话语不该在众声喧哗中沉底,他提倡为学生词典增补的词目,无疑应该获得公众的认可并成为孩子们的人生关键词,如把诚实”“诚信排列在拼搏”“奋斗”“成功之前,把孩子的道德教化和品行培养置于考试分数之上,这已然时不我待了!

 

http://www.shedunews.com/web/Print.aspx?id=41833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