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没有普适方法 打骂教育多是犯罪根源

12年前 [03-19 18:05 周一]

    前两天我们采访到山东省教育厅长,他谈到没有一个家长不爱孩子,爱孩子应该怎么爱。我们今天的访谈从前一段时间比较热门的鹰爸开始。三位对鹰爸的教育方式怎么看待?如今出现了有”鹰爸、虎妈、狼爸”带”怪兽”圈里面的家长,您是怎样理解他们这种想法的?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 陈向东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我还认真的看了看鹰爸的故事,鹰爸对孩子特别苛刻,让他在雪地里面去跑步,在雪地里面坚持。但是背后是鹰爸的太太做专职妈妈在背后对孩子的呵护和关怀。如果纯粹是鹰爸这种作为的话,这个孩子可能是自我的心理素质过不去。但是恰恰是因为后面有妈妈的支持和关爱,从一个完美的家庭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华出版社副主任 徐光


  徐光【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华出版社副主任】:这是一个个案,人和动物有很多本质性的特点,孩子应该按照孩子的生长规律,和她自身的特点来去养育。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 李子勋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我对鹰爸、虎妈不是太了解。我个人觉得,假设一个人想对一个教育发表一个观念,他肯定有内在的期待。有一个动机。我不太清楚这个鹰爸,我理解应该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的传承。这个家庭祖祖辈辈都有相似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出人才,可能不会出人才,不知道。我也不太清楚这些孩子算不算人才,考上北大算不算人才,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更关心他要接受访谈,他要表达一种观念的话,他期待什么?他一定有一个东西要平衡,他要平衡什么呢?他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首先我们看他的书,是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他向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是向自己的孩子吗?还是向别的家长证明?他是一个后续性的,不是前瞻性的分析。

  他不是一个带有民族色彩的东西,而是经验之谈。而经验之谈往往都不是真实情景。比如说鹰爸爱他的孩子肯定胜过其他的父亲。但不是结果的。也许生活中有这个行为,但是不是天天这个行为。他强调这个东西是要做什么?我们写一本书或者干一件事情,是在平衡我们自己。哪怕我们主张一种观念,也是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尤其是棍棒。他要强调棍棒好,是向自己的孩子表态,我过去伤害你是正确的。还是向全国人民推荐一种教育方法?起码后一种不太像。因为是一个人,都不会轻易打自己的孩子。对于家庭教育来讲,每一个家庭教育都有自己的特色。各家的孩子像各家的人,每一个家庭都有一种做人的观念。父母告诉我们做人的态度。但是不是可以借鉴呢?很难说。对每一个个体来讲,你认不认同他。这个方法是需要考量的。也许在这一家的孩子有效。但是在隔壁家孩子就没有效。

  作为一个家庭教育,或者教育观念,不要把他搞的就像是一个普适的方法。或者是解决某一个难题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有一个前提,就是假定孩子都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假定孩子成长的方式、生活的方式,甚至他的基因方式都是一样的。才可能在同一种教育下大家都获得同一个成功。这种假定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环境、背景、血缘下长大。所以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方式。只是说可以去欣赏、可以去理解他,可以认为这个爸爸为他孩子,或者这个妈妈为他孩子费尽心思。孩子真的是蛮有出息的。很多孩子小时候打骂,这是犯罪的根源。在少管所的孩子小时候都是饱受打骂。如果没有妈妈,谁知道他这个方法会不会见效呢?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事情。

  搜狐教育主持人:其实鹰爸事件后续的报道中,他们的家庭还是反对的。孩子的爷爷奶奶还是反对的。在李老师的一本书上,写到“亲子教育可以成就孩子的未来”,我们也想请问一下您,能不能用几个关健词描述一下,家庭中健康的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很难归结。我讲的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关系。一个好的教育体现在一个家庭成员彼此的关系里面。这个关系是每个人处在这个关系里面感到安全、放心、信赖,或者是温暖,或者是他可以去做决定,并且为他的决定承担。家庭成员里面,他相对来讲是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会遭到很强的打压和压制。我当时讲的就是,好的教育就是一种好的关系。不是一种教育理念,不是一定要像北大、清华,或者一定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而是说他在一种让人感受舒服的关系环境中长大。你这样的人善良、珍爱自己、珍爱别人。至于能不能保证伟大,我不是把这个成是标榜的。我是把一个人生命整个过程中,他的感受和选择。他可以自己是什么样的态度,他对别人的态度。去珍爱别人、珍爱这个世界。我个人,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因为中国的学问是做人的学问。我们几千年来讲究的是一个人怎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或者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不是要成为一个精英的人,或者是第一位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究的。这才是比较值得去推广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的重视。但是近年来也有父母学校,新东方、安博这样的都逐步在开展。今天也想请问一下陈老师这方面的进展情况。你们的初衷和未来的发展。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新东方今年培训三百万学生,其中一百多万学生都是我们的中小学生。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的效果取决于学生背后的家长和家庭教育有没有效果。为了更好的配合我们业务的发展,也是因为很多家长的建议和需求。我们在新东方各个层面上做了三件事:第一,我们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李老师、徐老师都去跟我们新东方的家长交流。第二,我们也开放了家长学校,希望和父母一块来探讨教育。第三,新东方也希望和搜狐一块做一些事情,一块来把这件事情做好。刚才我听到李老师说,你的家庭教育的核心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关系上的教育。我们把关系定义为信任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信任度是非常高的。信任有四个纬度,第一,真实的。第二,动机是良好的。第三,你的能力。第四,你的结果。在一个家庭中构建这样一个信任的氛围的时候,我们就在想,怎么样真实的表达自己,怎么样能够让人说你做事情是为了别人。怎么样去不断的提升你在社会中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能力,最终你成长的结果是充满了爱心的,充满关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是我们和更多的父母一块探讨我们怎么样构建这个关系。怎么样构建信任,通过这种信任速度的加快,来使得我们和孩子之间更好的相处。现在独生子女,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就一个,因此有更多的专家、更多的学者来探讨这件事情,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新东方正在做这件事情。

  搜狐教育主持人:未来的发展中,在建立过程中,开拓者有哪些困难?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困难有三个,第一,我们发现对做教育做的比较好的,或者对孩子关系处理比较好的。他越关注家庭教育,越会参与家长课堂。反而做的比较差的、不成功的家长反而远离我们的课堂。第二,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上。现在据我了解,有些家长和学校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或者学校里面对孩子的处理方式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有形成很好的连接点。第三,对于新东方这样的机构,我们希望更多的机构一起来做这个事情。今天我们做两会最强音,来关注家庭教育,利用搜狐这么大的平台来推广出去。光是一家做是成不了气侯的,大家一起来做,形成一个氛围,这个事情就做好了。所以今天的活动特别有意义,主题特别好。

  搜狐教育主持人:三位嘉宾也看到徐老师带的那本书,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不久前安徽合肥的17岁少年将一个少女烧毁容,原因是求爱不成。请三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谈一下怎么样预防青少年犯罪?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这方面作心理学研究有很多。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考虑到一些孩子内在激素、基因方式的异常。还有就是家庭传承,犯罪的家庭对这些孩子进行更早的干预是很重要的。从小就让他学会儿童犯规行为、又不构成犯罪的,就要及时的,越早进行干预越好。对于这样的父母,新东方去怎么处理儿童冲动暴力色彩。四到五岁、六到七岁会欺负小朋友,这种时候要进行干预。星期六半天去学会怎么样爱惜生命。让他们和外部世界发生感觉的连接。犯罪的孩子痛觉比较弱,他不怕痛。他根源的动机能力比较差,共情(或称同理心)不好。共情好的人是他摔了我会难受,看到别人受伤自己会心疼。一个妈妈要亲自带孩子,跟妈妈关系好的男孩子,如果依恋,妈妈在两岁前没有打他、伤害他,或者是边喂养他,边抱怨他,孩子就会很好的形成和妈妈的共情。他就会把这种共情能力推到其他人,他就不容易有暴力的犯罪。

  西方有很多研究表明,共情好的孩子躯体犯罪是少的。另外,特定的犯罪,当他发现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在七八岁的时候就有人帮助他建立了一套自我的控制方式,或者触及行为方式。等他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他会很好的疏导自己。一般都是从家庭的意识,儿童行为、他的情绪方式、心理方式。因为心理学也知道,母亲性格是没有暴力倾向的。在一个犯罪家庭里面,更快的教会他们去识别,识别哪些孩子是容易有冲动的,控制不住情绪,他有暴力色彩,我们首先从家长那儿给他的方法,一个是识别,一个是怎么样去干预他,不让他犯罪。为了让他处在别人可能容易伤害他、欺负他,他容易出现暴力犯罪的时候,他自己学到了一些方法去处理。他就不至于去犯罪。在儿童的幼儿园和小学,在十岁以前就必须完成,十岁以后就不行了。因为十岁以后孩子已经不太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了。他已经建立了自我的很强的价值观和情绪。这个时候,一个外在的观念想进去都比较难。

  教育孩子一般都是五到十岁是最佳的。我在这个阶段教育比较容易成功。不好的影响他很容易被消除,但是过了十岁就比较难了。有新东方这样,或者有资金去支持新东方这样的机构,让家长可以随时找到这方面的帮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总是在毁坏东西、发脾气、伤害自己、伤害小朋友的时候,家长也会发现,专家马上可以帮助他。而且要马上帮助他参加活动,专家指导他怎么避免让这个孩子再出现这种情况。这些都是可以使儿童犯罪减少。预先干预是最佳的方法。

  徐光【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华出版社副主任】:前一段时间我到成都参加未成年人犯罪警示录的首发式。我参加别的书的首发式都是很开心的。但是那次的首发式让很多人潸然泪下。因为那次一个服刑人员的妈妈发言,牵动了很多人的心。让我们很多人不仅是震撼,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他儿子是12岁的时候,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到最后去网吧,这个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去管教,横加干涉,去打、骂。学校去找家长的时候,家长变本加厉,把自己的儿子关到房间里。但是孩子有孩子的对策。他编自己的谎言,骗取妈妈的钱、信任。两年之后,14岁的时候,她这个儿子因为故意杀人进了监狱。他已经给家长足够的时间。在他12岁之前有很多的信号出现。5到10岁没有提前干预,但是10到12岁的时候她干预的方式是错误的。如果之前跟新东方家长学校有专职的人员,向李老师这样的去请教,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我对这方面还是感触蛮深刻的。我做过一个调查,在搜狐微博上还写了这个调查。问五岁的孩子,如果一个小朋友受到老师批评了,或者老师打骂了,你会怎么想?他说我会心疼。我问八岁的孩子,八岁的孩子说看情况,如果小朋友是你的敌人,很高兴。如果是你喜欢的好朋友,你会心疼。我跟八岁小朋友聊,如果一个学生受到老师批评了,他肯定很难受,你应该同样表示同情和理解。如果你不理解的话,当你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也会幸灾乐祸,你恨我,我恨你,仇恨就会加大。我问很多小孩。我的女儿是九岁,我每次很少陪孩子,我说,玲玲,学校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吗?玲玲,学校老师今天表扬了吗?有什么有趣的段子?我前一段时间我女儿给我讲一个段子。作业做不完怎么办?老师面前站一站,老师发怒怎么办?给他仍个手榴弹。老师不管了怎么办?校长面前站一站。我说,作业完不成的时候,学生调侃的时候开的玩笑。但是你真要这么做的时候。第一,老师是最爱你的,他对你严格要求。第二,如果你真是这么做的话,你就是犯罪分子。我发现,当孩子真正的发生了一些可能去犯罪的情况的时候,他之前给了你充分的信号。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走不进孩子的心,孩子不可能跟他说真心话。说的就是作业,没有谈情感。我经常说一个家庭的父亲和父母和孩子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成绩和作业的时候,我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有很好的发展。

  搜狐教育主持人:现在微博、网吧、游戏盛行,这样一代的孩子都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成长的。由于互联网的影响,时下各式各样的青春偶像剧越来越多。之前《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调查,八成受访者担心偶像剧会误导青少年。但是父母也不能采取暴力的措施。各位嘉宾有什么好的对策?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我也去过很多国家,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的网络泛滥。不管在日本,包括韩国。这样的网吧都是在CBD、城市中心、五星级饭店,他的环境非常好。基本上不是提供游戏的。但是中国人,我不知道为什么变成完成是一个游戏色彩,不是一个商务、办公、或者是学习的色彩。一开始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不能够,在他六七岁的时候受到这个影响,很多的知识,在上面去寻求一个工具,他不是一个游戏的工具。他是一个搜集你需要的东西、信息,包括购买更适合的碟。我哥哥的孩子在加拿大四年级的时候,当时我的女儿在大学,他可以帮助我的女儿在网上买到一个二手的碟,他买的是二手的,不是一手的,二手的很便宜。而且寄到我女儿的大学。他们在网上是为了获取信息,现在很多西方孩子自己在网站写东西。

  中国的孩子小时候是不教他们上网。所以他们第一次上网的结局就是游戏。这是他们初次体验,初次体验心理学上有一个印刻的作用。他会根深蒂固的在这个工具上去寻找感受。加拿大他们也会每天在网站上跟老师见面,跟老师打招呼,老师会在网上等着孩子提出问题来。但是还是为了学习,他是为了整体的荣耀。比如说他有特别的事情还没有上网。我哥哥他们家网断了,他的孩子就坚决不睡觉,他开车15公里跑到一个中国人的家里去上网,他去跟老师打招呼。他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连接,不是为了游戏。我一直觉得中国网吧的力量太大了,不知道怎么办。我也相信,这种情况的改变对中国儿童的成长,尤其是心理肯定是有影响的。而且这个影响更多的跟现实的脱节。这是需要社会整体去关心,我自己没有办法。

  徐光【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华出版社副主任】:国外的可能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交往的工具。但是我们国内的孩子是一个宣泄的工具,对父母的不满,他们到网吧去发泄。我们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的问题。包括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孩子心理的问题。因为他从小学升初中、中考、高考一系列的考试,让孩子的时间慢慢的。家长一见面就是孩子的成绩成绩,除了成绩之外没有家长更关心的。国外的家长更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情感的交流,还有能力,包括他收拾残局,遇到危机的时候,他怎么锻炼孩子,处理他这方面的能力。

  国外的家长更信任孩子,更相信孩子。其实信任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我们有很多家长为什么跟孩子没法沟通、没法交流。就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有时候本身也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如果你当一个领导,你给部下布置的任务,你反复去跟他说,或者认为他做不好。你可能会给他一些负面的暗示。但是如果你要相信一个人的时候,你会给他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一个是教育制度的改变,另外一个是家长的心态要调整。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学校从国家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上面,甚至从国家的立法方面要加大力度。有一段时间打开电视,发现都是历史题材,都是在下跪,结果我到小学去,有一些校长,他们说他们学校真有学生给学生下跪的。有时候学校旁边的网吧为了商业利益,让小学生也能够进去,这要加大处罚。如果不加大处罚的时候,孩子还小,他受到别人的诱惑或者是鼓动,他就可能走进网吧。我们大人有时候去玩游戏就会痴迷,别说小孩。小孩在那种年龄下,学业下降了,眼睛近视了。有的幼儿园老师在我们新东方上课。我说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他说前一段时间特别热的在演《铠甲勇士》这个动画片。很多小男孩看完了以后,到动物园以后暴力倾向明显增多了。这个对小孩的影响太大了。国家在这方面要注意。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心理学一个经典的实验,把一组孩子带到一个地方,那些大孩子在打架。另外一组带去,也是一帮比他们大的孩子,非常友好的。这一组马上模仿那些孩子,自己一起玩,非常友好。另外一组,他们也模仿那些大孩子在打架,抢玩具。如果我们大人不能负起责任。孩子也会受影响。主题教育改变的是慢的,因为他还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当我们的主体教育。一般一个社会要稳定,保守的力量要稍微大于改革。尤其是教育,要是改的太厉害,可能会出现麻烦。家长是可以建立一个补偿功能的。补偿一个社会主体教育,为这些孩子关注到能力。包括各种兴趣、爱好,带他们到大自然去玩。家长应该做到补偿功能。但是现在家长往往是落井下石,片面跟随应试教育去呐喊。我在写书的时候就强调,我们家长要做到补偿。中国应试教育是几千年来选择的方式。家长考虑到要给孩子补充一些培养他的能力和方式。而不能天天看成绩,天天跟在主体后面跑。这样跑的结果,家长一点都没有起到他应该尽到的责任。他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老师管四五十个孩子,他不了解你的孩子。但是家长应该在你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帮助。这个家长要多思考一些。

搜狐教育主持人:前一段时间因为孩子看穿越剧而自杀的、生病的不愿意去看医生的,这样的事情频频见于报纸上。青春期的孩子也是特别敏感。通过电视剧里面穿越剧里面的爱情片,对孩子的影响让家长越来越担心。青春期早恋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不知道,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要引导他们尽量不要早恋,这个词挺敏感。这个词是家长对孩子情窦初开的性意识发展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大人会给予过分的描述。这种过分的描述会构成现实。可能是对他有促进。那个时候中小学生不是很懂,他只是有一种暧昧感。如果我们保持那种暧昧感,不要过度去说这是什么。社会的影响太大了。假定我们的社会是相对干净的。我建议不要把这种事情变成一个很重要的事。因为现在中国人的改变很大,孩子发育很早,性意识发育也很早。在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心理学角度认为很正常。但是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爱情,看成是异性之间的。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要以一种平常心引导他们。因为你只有对他们的行为说YES,他们才可能告诉你更多。你要说NO,控制不好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保护。他们很容易受伤,很容易受到坏人的影响。这件事情真的是要在社会上尽量的不要太。这种信息越多,对孩子这方面刺激就越大,产生的现象就越多。所以在媒体宣传和信息方面,心理学研究信息学,如果我们对某一个行为都给予判断是早恋的话,就会造成早恋泛滥。我们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就逼迫这些孩子越来越想。想解决问题就构成更严重的问题。假设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尽量不用这个词,我们用一个无害的词,不用惩罚性的,而是重新解释这个行为。用一种正常的、温和的方式解释,让他可以合理化,但是又不至于发展。尤其是爸爸妈妈和老师要起到。但是具体怎么做我没有办法去谈。但是因不同情况要做不同处理。没有亲情,孩子会更多去寻找依恋的对象。从成熟理论来讲,他要让自己成长。学校也建立了心理学咨询的帮助。这些老师可以替代这样一个依靠,可以把老师看作大姐姐、大哥哥、爸爸妈妈。来补偿这些孩子成长心理需要完成的东西。但是对这些小学的心理的培训是不到位的。

  我们说育人,我经常看到他们的工作,有些时候太像标准的心理工作者。因为你在学校工作是代表了学校,代表主体教育来给孩子关怀的。你是一个桥梁。因为孩子爱这个心理学老师、爱这个学校,而爱学习。你不是去治病的,你是去服务、去帮助他的。所以培训心理辅导总是不是太有效,他们总是把孩子当成咨询对象。所以要跟培训机构商榷一下,他们的子女是干什么,他们是成为一个成人和孩子交流的桥梁,他们要代表一种关怀。要用爱、传达的信任去补充学校的主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一个学校教育。他不应该独立于学校教育做一个问题孩子的治疗。过去我们说惩罚他,现在说用心理学治疗,这其实也是惩罚。

  我们的教育是以主体为根本,我们的教育适合83%的孩子。但是还有17%的孩子是特殊的,他们总是有一方面的智力和行为跟别人不一样。往往这些人在学校教育中,他花很大的精力,往往这些人里面就有天才。就像乔布斯、霍金、爱因斯坦,他们早年都跟学校不合群。很多优秀的人在学校的发展都不是太好。如果中国永远保持这个发展的话,我们的人才永远不足,我们的经济界、金融界说不上话。因为我们从小把这17%的人,这17%的人里面只有5%是未来伟大的人。但是就为了这5%,这17%的人应该享受更好的环境、更多的关怀和更多成长的空间,学校应该对这些孩子帮助他们顺利的去适应。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事情。因为中国能不能出乔布斯、比尔盖茨,就靠这些比较特殊的人。这些人的特点是从小就比较特别,但是我们的主体教育还无法关注到这些人,为他们提供特定的环境。 因为我跟心理老师说,如果你觉得你的学生是一个特别的、是一个轻度自闭症的孩子,过程是双向狂躁症的孩子,这个老师就有权利对班主任老师说,这个孩子应该受到特殊照顾。你要做一个补偿。但是我们国家对这些心理老师的培养不够。

  徐光【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华出版社副主任】:说早恋,这个词应该换一换,因为他似乎有一点点贬义。家长一听到孩子早恋了,就像洪水猛兽一样。让孩子有一种罪恶感。父母作为一个成人,你也有过青春年华的那个时段。你也会对某一个异性有一些欣赏和喜欢。我们成人也应该正确理解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可以跟孩子说,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指的是处在一个同学之间很友好,不能发展到恋爱的方面。另外,家长要思考一个问题,因为很多孩子早恋,有一些是因为父母的离异,或者是隔代教育,或者是某种原因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爱、缺少温暖。他才会去外面寻找爱、寻找温暖。一些初中生。有一些女孩子父母离异了,是母亲带着女孩子成长。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她寻找她另一个男朋友的时候,她喜欢的异性男孩强调父亲的形象,要给她一种父爱。这也是非常可怕的。除了学习之外,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文体活动,青春期的孩子精力非常充沛,让他把过剩的精力发泄出去。他可能更多的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我补充一点,如果说一个孩子出现了我们定义的早恋的话,不妨去和他公开的聊天,聊聊他究竟要从这样的一段情感中找到什么样的东西。在寻找这样的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对他有什么样的伤害。对于这种可能的伤害怎么样避免。第二,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最初的关系一定是亲密的。他达成共识了,他才会听你的话。这个同样重要。

  搜狐教育主持人:陈老师说要建立沟通。李老师说要建立亲子和孩子和谐的关系。前不久,成都公布了问题学生的调查报告,家长罗嗦、父母离异成为了问题学生产生最主要的原因。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他对父母整天唠叨、罗嗦非常排斥。会对他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假设妈妈唠叨就可以造成孩子成为问题孩子的话,这本身就会造成麻烦。父母都爱说话。家庭有家庭的法则。每个家庭有他的缓冲机制。我们要孩子多理解妈妈,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原因都是因为需要才有,其实很多很好的孩子妈妈也唠叨。但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原因。为什么不把问题变成特别、特殊。我个人来讲,唠叨是不好的。唠叨是任何信息重复,都会给你带来不舒服。人体就是一个信息的储存器。当里面有一个很强的词反复重复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功能会消退、狭窄、偏执,或者变得情绪很难控制。这一点要来提醒妈妈或者爸爸。但是不要说唠叨会造成问题孩子。但是唠叨会让孩子不舒服。男人最怕唠叨的太太了。唠叨肯定会让孩子在处理他的学习、生活的时候,会被破坏掉。因为信息是造成你心理压力最大的来源之一。任何东西你天天听你会疯掉的。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我有一个体会。我曾经做过中学教师。后来发现特别优秀的孩子,我们了解他的时候发现,背后都有一个非常唠叨的妈妈。同时,有一个为他妈妈唠叨去跟孩子沟通的爸爸。他说你妈妈去唠叨,她是因为太放不下你,是因为爱你。如果爸爸这个时候也说,你妈妈太唠叨了,孩子就不信任妈妈了。我们家里也有这个状况。你要说,孩子已经九点多了,快睡觉。孩子说我在做一个事呢。三遍重复,孩子就受不了了。我跟我老婆说,你不要老是重复,他说在做事,你就说再给你两分钟行吗。他说行。两分钟之内一定完成。

  徐光【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华出版社副主任】:妈妈要学会倾听。你倾听的时候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孩子才会跟你分享成长中的喜悦和痛苦。这样才可能对孩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的行为习惯、活动有所了解。有些人说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观点,我认为父母是一个孩子的养育者、陪伴者,同时才是导师。他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朋友。你能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如果父母传递你更亲切的语言,去传递你要表达的内容。而且态度是比较坚定的。不要一遍一遍的去传达。三遍以后就没有分量了。所以要提高有效度。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如果你遇到一个特别唠叨的人,不停跟你说,反复跟你说,那时候你心里有一种屏障,不想接受了,已经很烦了。这样很难跟孩子相处。

      搜狐教育主持人:今年两会搜狐教育的主题是教育的承诺,作为教育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也想听听三位嘉宾对教育的承诺是什么?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承诺就是爱教育、全力爱孩子。

  徐光【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华出版社副主任】: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表示,今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个目标意味着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已经实现了这个承诺。今年国家财政将拨出2.2万亿元用在教育投入,我也希望咱们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和监管措施。真正体现出这个钱,增加他的透明度,真正让老百姓看到钱用在孩子身上、用在教育身上。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访谈节目嘉宾主持】:如果是我的承诺,那就是多出几本给家长看的书。关键是人,让更多更优秀、更有爱心的人走入教育界。应该提高基础教育,尤其是老师的薪酬,只有提高薪酬,人群的素质才能上得去。如果没有优秀的人去从事小学教育。儿童真正喜欢学习是从小学开始的。尤其是在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曾经在北京一次教育论坛上谈到,应该让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老师是最好的教育家进入。用最高的工资、最好的福利来保证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小学教育。应该保证他们的中层收入。教育说到底就是人,什么样的人去从事教育比什么都重要。http://learning.sohu.com/20120314/n337740567_3.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