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育专家 批唯成绩论呼关注人品

12年前 [03-10 20:33 周六]

     教育专家批家长唯成绩论 呼吁关注孩子人品

                2012年01月04日 14:59:50  来源: 中国网

   

     

林辉/图

“包揽生活琐事,让孩子只顾学习就可以了”、“孩子成绩好,就是一切”、“对孩子的期望不切实际”、“身教、言教不统一”……这些家教误区,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同时忽视了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特别在进入初中阶段,许多父母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排名,而忽略了人品人格和责任心的培养。

近日,在海峡教育报主办的“科学家教助力成长”公益讲座上,主讲人、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处副主任杨继红大声疾呼:“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家长关注的,不仅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无形的竞争力!”

 

更新观念

赢得未来

长期从事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杨继红老师,熟悉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规律。她说,无形的竞争力可能在眼前不如成绩、排名等明显,但这些综合素质却是孩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杨老师所说的无形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了孩子的人品人格过硬,责任意识明确,学习习惯、意志和方法到位,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身体和心理健康等。

现在许多家长对成绩最在意,却很少意识到人格和品德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相反,有不少家长无形中还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好东西要自己占有,教孩子怎么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这样做的结果可能眼前看孩子是受益了,但将来在社会上他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最终的结果将导致孩子不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

杨老师认为,短视的家长看成绩,有远见的家长重人品。家长站位要高,视野要阔,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改进方法

多做少说

怎样培养无形的竞争力?杨继红老师认为,首先是家长们要先改变自己。首先是从观念上,把对孩子的期望从仅盯成绩(分数)改变到对身体、思想和心理的关注上。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证明,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固然好,但并不代表他以后的路就一定走得好。相反,孩子身体好、脑子活、心理健康、人缘好,即使当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过日子也差不到哪去。

家长的观念不改变,不但会带来错误的教育方法,也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少说多做少说指的是,少唠叨、少批评、少指责、少攀比;多做指的是,多做些能给孩子激励的事,这点需要家长做表率。如自己多读点书,最好是跟孩子的学习比较贴近的书籍;多浏览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站;多锻炼身体,这是给孩子做榜样,最好能跟孩子一起锻炼……这不是说家长不能有缺点和弱点,而是家长对生活要有一份真诚的态度。

若父母只讲吃喝玩乐,不注意言传身教,对孩子讲的道理再动听,孩子也很难学好,杨老师提醒家长,若你想让孩子学习,你自己也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家长,这样才能从中和孩子找到共同话题,在交流中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确,成长是自己的事,家长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替代。

遵循规律

水到渠成

福州三牧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在讲座现场对记者说:家长知道我在想什么吗?仅仅让我吃好穿好,我就幸福快乐吗?这其实代表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有多少家长能够自信地说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每天想什么,做什么吗?清楚他的烦恼是什么,痛苦是什么吗?杨老师在向家长提出一连串问题的同时,强调: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要了解孩子,才能科学家教;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

进入初中阶段,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孩子身上存在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他们向成人封闭自己的内心,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得到理解。他们就是这样一群充满矛盾的群体。所以作为家长必须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想法。

杨老师说,家长们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切记不要拔苗助长。教育是一门慢艺术,哪一天你真正宽容孩子,解放孩子,奇迹也就可能发生了。宽容并不等于放纵放任孩子,而是宽容孩子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宽容他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完人。

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都交给孩子,你的孩子却不一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人,教会孩子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他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最后,杨老师用这句话与家长共勉。在讲座现场,福州十九中学生家长吴女士感叹道:平时我包揽了所有生活琐事,只想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安心学习,可他似乎并不买账,看来我的教育观念值得反思。”(张敏蔡琦雯/文林辉/)

王顺启搜集整理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1/04/c_111367733.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