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李永锋)

12年前 [03-08 10:56 周四]
 

一个幸福的人,并不是十全十美、事事顺心的人,而是学会如何面对不称心事的人。

——题记

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方法。只要方法对了,没有不想变好的孩子。即使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也许他们口头上说不想改变,其实他们的潜意识也特别渴望有真正适合他们的方法,彻底改变他们的现状和命运。

孩子们,让我们共同面对现实,找到适合改变我们现状的方法。

一、肢体语言宣誓法

当上网的念头又出现的时候,你要立刻站起来,然后按如下方法进行:

1、先握右拳,跺右脚,同时说:再也不能这样了!

2、接着握左拳,跺左脚,同时说:再也不能这样了!

3、再重复以上动作两次。

4、然后举起双拳,用具有爆破力的声音说:再也不能这样了!!

5、最后,两手交叉放在丹田处,深呼吸一次,用十分深沉的预期说: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学会克制自己。我要立即去做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

二、高抬腿原地跑步激励法

当网瘾又来骚扰的时候,就一边原地跑步,一边说:

1、我战胜黑色欲望了!我战胜黑色欲望了!我战胜黑色欲望了!!!

2、我是好样的!我是男子汉!我是战胜自我的强者!!!

3、一切都会更好的!一切都会更好的!一切都会更好的!!!

4、成功者每个小时都应该有计划!计划去做对我人生有意义的事!

5、立即行动!!!

通常一边跑,一边这样说的时候,脑内的生化反应就会快速发生变化,于是想上网的情绪和想法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当不上网的决心越来越坚定的时候,就立刻去做比上网更有意义的事情。

三、转移注意力法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个人根据实际情况把能够想到的方法,都分别写在一张张纸条上,然后把他们分别折叠好,放进一个信心盒里。每当想上网的情绪又泛滥的时候,就立刻在小盒里摸出一张纸条,摸到哪一张,就采用哪一张上面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1、网瘾又来了。我知道内在有一个特别想上网的小我在作怪,那个小我听好了,我不会满足你的,我要立刻转移你的情绪,着也是为你好,让你有出息。现在请你立即去吃一根冰棒,这样你的脑子就会清醒一些,然后读伟人的一篇传记。

2、你很想上网是不是?听几首你比较喜欢的歌吧,一边听,一边做30个仰卧起坐,每做一个都要说一句:要想成就大事儿,必须学会克制自己!

3、千万不要上网,否则你成了没出息的人了。嚼一块口香糖,然后在书架上挑选一本你现在最想看的书,或选择你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并选择一个最舒服的方式或仰躺在床上,或盘腿坐在地下,要感觉很享受的翻看那本书,或欣赏电视节目。

4、决不允许你上网,立即用家中有的水果或蔬菜制作一杯水果汁或蔬菜汁,然后一边慢慢享用它,一边写一封奉劝网虫摆脱网瘾的信,写完后把这封信在网上发表。

5、今天别上网了,你已经长大了,今天由你为爸爸妈妈做一次晚餐吧,他们一定会很惊喜的。爸爸的脸色阴了,妈妈的皱纹多了,爸爸的叹息声似雷声般闷,妈妈的双眼神似乌云般黑,我不能让他们的生命暗淡。我要让他们感受到生养儿女的幸福。对,立即做晚餐,爸爸回来立即给他捶捶背,妈妈回来立即给他端杯水。

6、谁英雄,谁好汉!比的就是意志力。我是英雄,我是好汉!因为我有坚强的意志力。去发展正当的业余爱好吧——唱歌、跳舞、弹琴、画画、练书法、打篮球、学武术、学英语、写小说……对,从今天开始用业余时间           ,当然了决不能因为            影响学习。你要学会创造生活的丰富多彩。哈哈!这个主义太棒了!这要比上网更刺激!

孩子,你的近期目标是              ;你的中期目标是              你的远期目标是                      

家长朋友们如何面对孩子的现状,如何引领孩子走出迷途呢?

1、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尤其困难中的孩子。孩子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而不是打骂和训斥;需要的是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威逼和恐吓。问题中的孩子仿佛疾病中的孩子,需要找到病因,找到根除的办法。问题中的孩子心里很脆弱,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帮助。

2、巧妙的协助孩子建立明确的理想和目标,但要切合孩子的实际,制定适合孩子发展的阶梯计划。父母切不可为了大人的虚荣心而盲目攀比。有时攀比会模糊孩子的现状,过高的目标造成孩子的“心里矮子”,容易自卑自弃。

3、让孩子了解网瘾造成严重危害的一些资讯,最好不要说教,而要采取无声教育。比如下载相关资料,购买相关书籍,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让他自己接受品格教育。

4、家长要默默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他的一些困扰,并采用正确方法协助他摆脱困扰,从而避免因为负面情绪产生消极想法和行为。

5、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潜能和优点,多鼓励孩子、欣赏孩子,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6、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发展他的一些正面业余爱好。

7、要让孩子搞好同学关系,培养他的集体观念和责怪感,越能够融入集体、热爱集体的孩子,越不容易有心理偏差行为。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