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虎妈羊爸 谁在误读中国家庭教育

12年前 [01-07 12:16 周六]

     谁在误读家庭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1-12-29 | 文章来源: 文汇报


 




谁在误读家庭教育

前有“虎”后有“狼”,中间隔着“猫”和“羊”——这不是儿歌,而是2011年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

在崇尚望子成龙的国度,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总能成为众人焦点,过去这一年尤其如此,“虎妈”、“猫爸”、“狼爸”、“羊爸”相继登场,遗憾的是,家庭教育只见硝烟,不见真相。

“不是这样”,“这是一个误解”,“可能那位观众没有看完我的书。”1月11日,在新书《虎妈战歌》出版后,48岁的耶鲁法学院教授、美籍华裔蔡美儿受邀参与电视节目《今日秀》的录制。面对攻击,她反复辩解。

一周后,蔡美儿的女儿在《华尔街日报》发文声援母亲。“自从你出版了育儿手记‘虎妈战歌’后,受到许多批评。问题是,他们根本不理解那是你的幽默——他们认为你在书中所说的都是认真的,他们认为我和露露都一直都饱受魔鬼母亲的压迫,那不是真的。”

但和此后几个月的情况类似,大家对此充耳不闻,所有人都认定,蔡美儿就是“像老虎一样严苛的母亲”。

怎么会这样?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牵出“猫爸”、“狼爸”、“羊爸”等家庭教育“典范”后,不得不说《虎妈战歌》是一次出版界的成功营销。将“西方妈妈”、“东方母亲”塑造成对立的刻板形象,东方母亲的开明、西方妈妈的严厉是不容许出现的,一个完全二元对立的逻辑;其次,抓住美国各地掀起的对国内教育危机的讨论,尤其是在2010年底,美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竞赛上失利,中国上海学生包揽所有单项第一后,“中国严母”蔡美儿适时出现了——事实上,蔡美儿的父母是从菲律宾移民的华裔,与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母亲”还有距离。

给予这些背景,让一个专注于学术的耶鲁教授写这样一本畅销书,“虎妈”和企鹅出版社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就像制造TNT一样,它集齐了所需的材料,引爆了一次完美爆炸。

如此一来,同样携新书出现的“狼爸”语不惊人死不休,变得容易理解了。而“猫爸”、“羊爸”更像是“虎妈”、“狼爸”的对照品,形成辩论的对垒双方,更利于造势。

出版商商业运作需要一个极具个性化、甚至极端的教育样本。不幸的是,“家庭教育”沦为受害者,在被出版商、媒体消费了一把后,家庭教育再一次受到异化:不论“狼爸”、“虎妈”,他们着实都有相当拿得出手的“教育产品”,但能否就此倒推、证明他们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其次,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考进哈佛抑或考进北大、清华就是成功?

当国人对家庭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依然莫衷一是时,大洋彼岸被“虎妈”震醒的美国人依然倾向于不向“虎妈”学习。

畅销书作家瓦尔德曼的理由是:15岁到24岁之间的亚裔美国女孩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自杀率,而这些移民家庭通常家教都十分严厉。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则说,“哈佛哪两个退学学生改变了世界?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但如果他们的母亲是虎妈,她一定不会高兴。”这段话在网上被反复传播。

“美国经济可能不景气,但远非崩溃,美国的初级教育可能存在危机,但高等教育依然为全世界所觊觎,特别是中国。我们从未停止创新和研发,不论是在硅谷还是在底特律。”专栏作者布鲁克斯的话,道出美式家庭教育的某种坚持,他们始终坚信,尊重个性,尊重天性,是一个国家领先于世界的创新基石。当然,它也会有问题。

家庭教育的秘籍?依然无解。

事件回放

为使小女儿熟练地弹奏雅克·依伯特的钢琴曲,一个母亲要求女儿从傍晚一直弹到夜里,中间不允许喝水,不允许吃饭,不许上洗手间。最终,女儿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表演——“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今年1月8日,《华尔街日报》对一名华裔母亲蔡美儿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报道,引起轩然大波。

蔡美儿毕业于哈佛大学,目前是耶鲁大学的法学院教授。因为宣告“魔鬼式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她获封一个颇为彪悍的称号:“虎妈”。

“虎妈”告诉美国人,中国小孩之所以总在世界上扫荡各类数学和音乐大奖,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位“中国式的魔鬼母亲”。蔡美儿在新书《虎妈战歌》中比较了“中国妈妈”和“西方妈妈”的差异,总结了教育女儿的成功经验:即高标准、严要求。她的十条“家规”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不许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许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许任何一门功课的成绩低于“A”、不许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不许参加玩伴聚会……

很快,“虎妈”挺进中国。1月下旬,中文版《虎妈战歌》到大陆做宣传,书名还起了一个更贴近中国读者的标题:“我在美国做妈妈”。“刚摆上书架,就脱销”,是彼时不少媒体的描述。“虎妈”成为2011年伊始最大的新闻焦点人物——当然,是充满争议的。

 

声音与观点

“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刊登后没几天,愤怒很快袭来,谴责的邮件塞满了蔡美儿的邮箱。据报道,公众阅读后的第一感受是:这个中国妈妈正在虐待儿童!一个华盛顿的网友在《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留言,“我读了这本书的中三章,每一章里我至少能找到三个例子证明,她已经构成虐待儿童。”他希望儿童保护组织介入此事,调查蔡美儿的两个孩子身体健康和安全是否有所保障。这一提议得到了美国网友的热顶。

有人说,美国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对“虐童”行径的高度敏感所致,也可能是因为蔡美儿标榜的“中国式成功教育”触到了美国人的痛处,最初的愤怒可以理解为美国家长对异己思维的一种自卫。事实上,美国人的确很快陷入了对教育方法的反思——中式严母是否比西方的“软蛋”家长更好?长期以来,美国家长总是尽可能地呵护孩子的自尊,不敢打击孩子的自信,但同时他们发现,美国经济连年衰退,美国孩子的学习表现不如亚裔孩子。

很快,加拿大专栏作家马格利特撰文,专门引述了郎朗的话:父亲和母亲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做第一名,认为只有严格管教才能让孩子把“争取最优”作为追求目标。文章认为,正是父亲的严要求成就了郎朗。当地还出现了一份涉及美加两国的统计数据:华侨只占美国人口的5%,但在常春藤学府中,华裔学生的比例高达20%;1月12日,美国“英特尔科学奖”公布2010年获奖名单,300名入围者中竟有百名华裔学生入选。

一时间,美国的饭桌前、咖啡馆、酒吧、电视里、互联网上,蔡美儿的名字被不断提起,美国教育界又把蔡美儿的“成功”和PISA结果结合起来。

专栏作家布鲁克斯认为蔡美儿勾起的是民众对这个国家衰退的恐惧。“想想吧,这是一位在育儿问题上全心投入的母亲,她的身后是成千上万同样雄心勃勃的中国妈妈,她们的孩子将在以后的竞争里打得美国孩子满地找牙。”

几乎与此同时,“虎妈”携《虎妈战歌》来华,围绕“虎妈式教育是否成功”的辩论通过媒体不断被放大。

事件回放

2010年,“猫爸”常智韬的女儿常帅被哈佛大学录取。当时,上海报纸称常帅“跳舞跳进哈佛”——这个女孩坚持跳了12年舞,并经常因跳舞出访而逃课,但在七宝中学,她的学业一直名列前茅。今年,因为“虎妈”的出现,媒体找到了常帅的父亲,并与他探讨教育方法。

根据报道,常智韬的教子方法颇为“民主”。“我告诉常帅:你不希望家长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对家长也是负担,但是要让我们看到你是愿意去遵守一些游戏规则的,能分清轻重缓急的,比如学习是第一位的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学习很自觉,就让你自主决定一些事。如果给了你自主权你用得很好,可以给你更大的一些。”他告诉媒体,他的教育方法不像“虎妈”那样有许多清规戒律,父母要给孩子的是自己成长的意识和本领。

“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今年2月,常智韬的回答,让他在媒体上赢得一个更为人熟悉的称呼:“猫爸”。

声音与观点

“猫爸”的温和与民主,赢得了舆论压倒性的支持——尤其是有“虎妈”的“专制”作为对照。不过,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一个新家教故事,毕竟在1999年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后,此类“素质教育故事”已经不再新鲜。

在媒体报道中,“猫爸”的教育细节并不多,更没有像“虎妈”那样让人印象深刻的家教规则。出版业者分析,2月,“猫爸”被请到人前,并不符合“新闻点”的原则——这距离常帅考进哈佛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他的出现更多是作为“虎妈”的对立面。事实上,搜索“猫爸”的报道,多为“猫爸”与“虎妈”PK之类。随着“虎妈”结束中国宣传,“猫爸”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事件回放

美国“虎妈”之后,中国“狼爸”来了——今年11月,很多媒体采用了这样的开始语介绍萧百佑。一本《所以,北大兄妹》问世,使得这位同样崇尚彪悍教育方式的“中国狼爸”被大家关注。

萧百佑曾就读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系,曾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职,该公司关闭后,他下海创业,三十年来,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但最让他骄傲的不是事业上的成绩,而是对孩子的教育。他和香港籍妻子育有四个孩子:萧尧、萧君、萧箫、萧冰,他们不仅品学兼优,琴棋书画也各有所长。最为人称道的是,儿子萧尧、女儿萧君曾同时考上北大,创造了北大历史上的第一次。今年,老三萧箫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战绩”。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旁人向萧百佑讨教教育秘籍,萧氏回答:“他们全都是打出来的!是硬生生打出来的!”

“狼爸”声称自己遵循中国古礼,不仅要让自己的棍棒之下出孝子,还要在棍棒之下出才子。他在书中大赞,“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绝对的疼,疼了才能记住!”手持鸡毛掸子和藤条的装扮,成为他在人前的标准造型。

在媒体上,“狼爸”往往给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他宣称,体罚不是传统家教的全部,更不是传统家教的目的,体罚是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权利,是孩子的福祉。他说,自己的家是最民主的家庭,但这个“民主”和常人理解的不同,“萧式民主”倡导的是孩子是民,家长是主。在“狼爸”的家庭里,他就是皇帝,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工作,他都会给孩子布置任务,随时监控孩子的行踪。

不许随便喝可乐、不能随便开冰箱门、没有零花钱、不能看非新闻类、非儿童类、非教育类的电视节目,不能上网聊天等,都是他定的基本“家规”。“狼爸”称,他相信这些“家规”是别人家孩子无法做到的,但正因为这些家规,孩子们虽然没有了自由,却有了丰富的学识。他坚信,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必须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新派时兴的、不西不东的教育方法简直误人子弟。现在很多关于家教的讨论都是隔靴搔痒……”

声音与观点

“狼爸”的出现,让人很快联想到年初当红的“虎妈”。不过相比后者,以“打”出名的“狼爸”很快招来更厉害的讨伐,毕竟“虎妈”暴力限于胁迫,并不见于皮肉。

“有一个段子说到狼爸访谈播出以后,医院的床位随即比较紧张了。或许这只是一种揶揄,但狼爸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这样的报道无疑会激起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无端要求,以至于过度体罚孩子,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段评论在网上被反复传播。

也有人认为,尽管萧百佑的“打”被很多人所不屑,认为这是封建教育的流毒,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愚昧认知,但萧氏订立的家规体现了一对父母难能可贵的坚持。“如果立了规矩,触犯了就必须要惩罚。一般人还真做不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萧百佑做到了,所以他的教育成功了。”

与“虎妈”相比,萧氏的声援队伍似乎更为强大。在《所以,北大兄妹》的封面上,印有:高希希、海岩、阿丘、江小鱼、谭飞等等人联袂推荐。

事件回放

与今年先后出现的“虎妈”、“猫爸”、“狼爸”不同,“羊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今年11月,在家庭教育遭遇“前虎后狼”的情况下,各地出现了一批以“温柔教育”为特点的家长,统称“羊爸”。

经东北媒体报道,吉林长春有个71岁的“羊爸”崔福兴,培养出两个博士、一个硕士,教子秘诀就是“让爱常驻我家”。多年来,他和每个孩子都同步学习,夫妇俩绝不在子女面前有分歧。“这些年,我们努力在孩子们的心里树立一个坚实的信念,让他们觉得这个家永远是最温馨、最坚固的。”

此后,南京媒体披露,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两位成为北大、清华推荐生的父亲也是“羊爸”。今年,学生时羽剑入选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他的父亲时锦华说,他和儿子的关系就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他还常常被儿子称作“老兄”。“我从来不会对儿子发号施令,相反,我认为我们之间是相互学习的关系。”学生朱妮入选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他的爸爸朱生泉告诉记者,我和孩子交流很多,就像朋友一样。他还告诉记者,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尊重她。

“狼爸靠打,羊爸靠教化”,“羊爸”朱生泉的一句话,此后被反复转载。“羊爸”的平等与尊重,与“狼爸”教育中的暴力与专制形成鲜明对比。

声音与观点

“羊爸的成功更值得赞赏”。11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文章,肯定了“羊爸”温柔、平等、开明的教育方法,当然,一个绕不开的前提是:与“狼爸”作对比。文章称,“打”出来的子女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另外,作为一种暴力,“打”具有强大的威力,足以使被打者恐惧不已,从而服服帖帖。但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否拥有独立的人格,面对权威时是否有勇气进行挑战,答案不容乐观。

对此,也有家长表示反对。有家长说,孩子不打不成材,对孩子严厉点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是好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里必须给孩子定点规矩,这样孩子会更自律、更懂事。当然,‘打’是有分寸的打。”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无论哪种家长,说到底要因材施教。因为如果孩子本身比较听话,家长自然可以效仿“羊爸”,但如果孩子特别调皮,开明、温柔有时意味着放纵。

王顺启搜集整理

http://jtjy.china.com.cn/2011-12/29/content_4730033.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