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培养“阳光型”的孩子

12年前 [12-06 18:45 周二]
  孩子脸上整天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享受着自由快乐的童年,尤其是乐观开朗的行为处世,让作为父母的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深切地知道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良好的性格品质,是孩子日后人生编织起成功的锦绣的铺垫。欣慰之余,笔者就日常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琐事略作梳理,发出下面的浅薄感慨。
  一、营造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首先是帮助孩子找到持久快乐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自己生活得快乐。你能为孩子做的最好事 就是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知足的人。福第斯解释说:生长在快乐家庭的孩子,有10- 20%长大后比一般的人要更快乐。其中部分原因可能与遗传有关,但父母所创造的快乐环境也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比如,父母在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时,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此时,不妨带着孩子,让他耳闻目染地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体会快乐。又如,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家长可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给孩子选择的自由。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但现实中有许多孩子却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对一切事情都没有作主的份儿,比如晚餐吃什么,买什么书籍均由大人决定。他们并不会像成人那样认为很愉快。特别是玩伴的选择,家长切勿把世俗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虽然,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应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交友的问题关键是父母在仔细观察的同时,在平等的位置、合适的氛围、委婉的语气下,作一些合理的、适时的指导,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把教育放居高临下,甚至威胁、恐吓的态度下进行,试问如此作为,换成成年人会有怎样的心理反应呢?所以请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会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何况老是交往同一类人,孩子的情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当然能够交一些性格互补的玩伴则更为理想。又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放学时间的安排就很有学问。孩子作业完成后,望子女成龙凤的我们肯定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技能。但如何让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确实需要我们用心去培育。我是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孩子的比较大的不足后,采用请君入瓮的方式。具体操作是:在与孩子游戏时,在他身心极度愉悦时,我委婉地指出其游戏时所表现出的学习欠缺,然后用同班同学的优势刺激他,激发他的好胜心。接着在这些不足的项目中、在他喜欢的项目中由他自己挑选,在这样的情景之下,父子共同作出一个适量的、全面发展的、劳逸结合的晚饭后时间安排。我想这也会有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

 二、塑造孩子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但假如孩子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出现自负倾向时,那么作为父母就应该培养他的挫折感,让孩子具备适度的自信。因为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应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当然应考虑以下方面: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针对孩子的行为倾向为孩子设置情境,创设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2)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很快能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譬如: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发现主要是由贪玩和粗心造成。令我们恼怒的是他本人竟然毫无感觉,可打骂又只能令他反感或是低迷。怎么办?我们就在举家其乐融融之际,首先让他发表针对这一次的考试感想,然后让他自己认真的再次审视试卷,得出病因;接着我们明确地指出他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挫折感的意识下,孩子肯定比前段时间的行为态度要好,在我们的监督下、在老师的支持下让他感受到只要他用心,他还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当然孩子是渐渐长大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父母应具有合理的期望值,不可能一而就。
  三、改造无限给予物质的生活
  我国现今好多的父母都认为:我的一切将来都是孩子的,在孩子的物质要求上,竭尽所能,无限给予。但在我们展现高尚情操的时候,国外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展限一种开朗乐观快活的精神面貌。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堆积物质的溺爱方式对孩子的生长极为不利。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孩子的快乐就是我们父母的快乐,孩子的开朗乐观就是我们父母的欣慰,孩子较强幸福感的培育就是我们人之父母留给孩子的精神财富。在躁动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社会教育的缺失下,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精心配合,着力塑造阳光型孩子,打上开朗乐观的性格烙印吧!http://www.rsedu.com/jtjy/show.php?itemid=12282【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