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李思羽)

12年前 [09-04 22:59 周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我很高兴在这个美丽的夜晚,和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幼儿家庭教育的话题。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李思羽,来自新疆库尔勒市第四幼,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20多年。同时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分享的话题是:如何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首先和大家做个互动:

1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了解的请发送1 ,不了解的请发送2

2、您是否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的请发送1 ,否的请发送2

3、经常运用精神上的奖励,激励孩子?(常用的请发送1 ,不常用的请发送2)(好,感谢大家的合作)

据中华妇女联合会提供的资料表明:全国抽样调查的1万户家庭中,家庭教育比较科学的有2384户,方法欠妥的有5109户,有严重偏向的2507户。国家教育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少年、儿童在家庭教育的误区中接受错误的信息熏陶,势必影响未来人才的开发,应当引起广大家长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孩子的教育包括三大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那么,孩子教育的成功百分之三十取决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百分之七十取决于家庭教育。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注重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对制约幼儿成长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则很少过问。许多家长受“学而优则仕”的陈旧思想观念的支配,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仅从智力因素入手,甚至节衣缩食 ,大力投资,买一些高档智力玩具,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并不是正确的途径。相反,若能从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幼儿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就应及时地给予督促、鼓励,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幼儿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以使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中国科技少年班的学生并不都是智力超常的“神童”,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极强的进取心、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这正是他们取得超常的关键所在。因此,即使幼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成功=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这是从古今中外许多人才成长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幼儿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重视起来。这样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他们将会受益终生。

二、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在越来越重视。我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已有多年,在与孩子家长的接触中,看到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心里很高兴;但同时发现一些家长对孩子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内心产生了焦虑和担忧。

许多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如:一位奶奶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奶奶火了:“为什么你不抓他?”之后又去找了老师……家长这么“爱”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家长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样呢?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少奇同志的孩子在上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伙食差,孩子身体渐渐瘦弱,保育员建议刘少奇把孩子接回家住,但被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受到锻炼和考验。”由此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教育幼儿是跟着感觉走,缺乏理性。”目前几乎每个幼儿都是家里的独苗苗,是家庭成员注目的核心,也正因为过于关注孩子,幼儿家长们都普遍走进了“爱”的误区。

  误区一:过度关注孩子

  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这是多数家长共同的心理。目前幼儿普遍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受挫折力差、不愿意与人沟通、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等,这与幼儿的生长环境有关。现在的幼儿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对孩子的要求则尽量满足,长期下来,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接触到众多小朋友后才发现,自己在幼儿园里不再是众人瞩目的中心,就会有强烈的失落感,特别是当遇到困难时会产生极大的挫折感。

因此,希望家长不要把孩子看得过于特殊,把他当作一名普通的家庭成员来平等对待才是关键。

 误区二:无视孩子的缺点

 这一误区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孩子的优点均表示认可,对其缺点却很少指出来。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大班幼儿在同座的小朋友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时,猛地将其板凳抽出原来的位置,结果导致同学摔倒在地上。这个孩子的恶作剧被其家长知晓后,家长不仅没有批评孩子,反而以欣赏的语气称赞孩子“你真聪明。”

    家长这种不当的鼓励无疑是对孩子的纵容。幼儿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们的行为准则是直接从家长身上学来的,有的家长因为爱孩子而忽略了对其进行道德教育。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应有度,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及时指出并帮孩子改正。

 误区三:忽视习惯培养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空前关注,但注意力多集中在知识积累方面,如识多少字、做多少算术题、会读写哪些英语句子等。

 小学老师普遍认为,很多孩子在低年龄段通过提前学习成绩可能会领先,但到了爬坡阶段他们都掉了队。而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保持兴趣的学生会较容易闯过这个坎。家长们往往忽略了在学前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不要做直升飞机式的家长,总是盘旋在孩子身边,帮孩子代劳一切。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自己探索,孩子会比我们想象中更能干;给孩子一个困难,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给孩子一个对手,让孩子学会竞争;给孩子一次机会,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哪怕是选择自己的衣服。 在这样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将来才不会让你失望!

三、走出动辄体罚的家庭教育误区,尽量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一些家长遵照“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的千年古训,对幼儿实施体罚,或打骂,或罚站,或饿饭,对幼儿简单粗暴,急于求成,以势压人。某市对500多名612岁的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67%的儿童常受父母打骂,80%的学生挨过父母打骂。有的父母因自己小时受过棍棒教育,觉得唯此法可行,也有人缺乏育儿常识,无从下手,觉得非此无从管教。也有的性格脾气急躁,难以自控,觉得以此训子自然。于是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滥施家长权威。幼儿不听话者,骂之;幼儿不懂事闯祸者,打之;幼儿不好好学习者,罚之……。

  总以为如此严厉管教,定能教育好幼儿,但往往事与愿违,导致父子、母子关系疏远、感情隔阂,导致幼儿自欺欺人,人格畸形,甚至导致幼儿悲观厌世,为幼儿以后走上犯罪的道路留下隐患。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但不应动辄体罚,对此家长应尽可能的以说服教育为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幼儿的缺点错误要具体分析,看看哪些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淘气、贪玩行为,哪些属超越了正常范围的坏毛病,对于前者不必过分追究,只要告诉幼儿合理的做法就够了。至于后一种行为,也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尽量不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2、惩罚只能偶尔使用,不能作为“常规武器”,当幼儿过失严重而又不听说教时,父母可以考虑使用惩罚,但是惩罚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失去效力。另外,惩罚还要及时,要给幼儿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

  3、父母说理要说得具体,做到见好就收。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他们认识事物常常是直观的,是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因此要结合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说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给幼儿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和空洞说教,幼儿不但难以听懂,而且容易产生反感。

  4、要适当给幼儿一个“台阶”下。给幼儿讲道理,不能一下子要求幼儿完全服从,因为幼儿自己还有点“小面子”。因此,说到一定程度,不妨给他个“台阶”下。例如,幼儿抢了小伙伴的玩具,母亲可以对他说:“拿别人的东西不对,咱们把玩具送还给小朋友,待会爸爸回来,听说你这么乖,一定很高兴。”这么一说,幼儿就容易接受了,效果呢就比硬把玩具夺出来或打他一巴掌要好得多。

  四、走出心灵施暴的家庭教育误区,努力做到理解、尊重幼儿。避免家长心灵施暴给幼儿造成的伤害,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这样对幼儿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才会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学习使用筷子,可是,好多天也没学会,家长没了耐性,就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呢,这么简单,我都教几遍了,还学不会。如果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就会变得没有自信,认为自己真的是很笨,反正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暴自弃。自尊心是成才的阶梯,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也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进取心,何来理想和奋斗目标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挫折教育,特别要在幼儿受了挫折而陷入悲伤时,给幼儿以理解、鼓励、安慰和信任,千万别再往幼儿身上泼冷水。否则会使家长的教育走向所希望的反面。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孩子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不是天生的就会做,不要以为我们一批评孩子就是打击孩子,伤害孩子,我不这么看,该表扬就表扬,该批就评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种手段。但是你不能做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光表扬不批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娇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我也主张夸张表扬孩子,比如,孩子帮助大人做事,我们可以夸张表扬孩子;孩子学东西学得快,我们也可以表扬孩子……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可不能老夸张了。该表扬则表扬,该批评则批评,但是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当然如果你艺术性很强的话,你很有教育意识,甚至可以把我们常人所认为应该批评的内容变成表扬的内容。家长要有教育的技巧,教育的艺术,还有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家长要擅于克制自己,不宜感情冲动。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当中克服片面性,要全面,勤思考,三思而后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五、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仿行为去影响、感染幼儿,以道德榜样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要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的战争影响孩子的活动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另外,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孩子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此同时,家长不仅要经常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家园亲子游戏活动,而且要为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做孩子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中观察孩子的情绪、口语表达和动作发展等各方面的状况,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六、走出物质刺激的家庭教育误区多给幼儿精神上的激励。物质刺激型家庭教育引进社会上物质奖励之法,对幼儿的成绩提高或品德进步,给予一定的奖品作奖励,不失为强化其好的表现、鼓励上进的好办法,但奖励过分,就容易走向物质刺激型家庭教育的误区。如有的幼儿做了好事或学习成绩良好,父母就慷慨解囊,给幼儿买这买那,小的奖励买玩具、买衣服,大则买高档游戏机、时髦名牌用品等等。物质奖励过多过滥,以钱代教、以物代爱,以为金钱万能、金钱之下必有才子,这就走入了物质刺激的家庭教育误区。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另外,物资刺激实际上意味着对幼儿能力的怀疑,所以经常接受物质刺激的幼儿,在依赖于物质刺激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促使幼儿不断取得进步,到达成功的彼岸。

    家庭教育的问题远非如此,要努力走出这些误区,需要父母作不懈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把握机遇,转变观念,寻求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创新,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让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结束“走出幼儿家庭教育误区”这个话题前我想给家长二个建议:

一、孩子上幼儿园了,建议家长不要问的4个问题

1.    老师喜欢你吗?

首先有的孩子具备这样的判断能力,有的并不具备。孩子以后可能会特别在意老师是否喜欢自己,比较对待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是否有不同,从而挑拨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2. 在幼儿园吃饱了吗?
  孩子如说没吃饱,有的家长就会责怪孩子,怎么不多吃些呢,交了那么多钱,还不多吃点!这样教出来的孩子,爱占小便宜,没有大出息。
   3. 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谁欺负你呀,告诉爸爸,我去打他!
  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别老打补丁。
   4. 今天学了什么呀?
  这个问题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为难他。可以换成:你今天一定非常的开心,能不能告诉妈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让妈妈和你一起分享快乐。这种正面的语言可以唤起孩子的表达欲望,同时家长还能够了解到孩子幼儿园的生活,增加了有效的亲子沟通。(注意一点,家长要听完孩子说话,如果有什么事情你觉得孩子做的不对,首先先要找出孩子做的对的一方面,加以肯定后,用我认为的语气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孩子向你诉说他的委屈或是对某人的怨气,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当时的心情的立场上,同情孩子的感受,再去引导孩子排解心里的不满情绪。)

二、建议家园配合,搞好教育: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有了老师的教育,有的家长就认为从此自己就可以卸下“第一老师”的重担。孩子进了幼儿园能否健康成长,固然与幼儿园老师的培养有很大关系,但家长的配合如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孩子进了幼儿园,每天仍有一半多时间与家长相处在一起,因而家庭对孩子仍旧发生着重要影响。孩子在幼儿园所受的教育要影响到他们在家里的表现,孩子在家里受到影响也会在幼儿园生活中反映出来。许多幼儿园老师发现,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发展得好的小朋友都是家长对其教育非常重视的,在各方面也都能积极配合老师工作的。其实,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呢?

第一,我们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我们在工作之余牺牲一点娱乐、聚会时间,一是学学一些幼教文章,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怎样做才老师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二是通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学习幼儿园发放的家长学习材料,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来学习一些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我曾经通过幼儿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向家长建议读一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个学期末的时候,就有家长来跟我说:“老师,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终于知道怎么解决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了,如果我再有一个孩子,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是家长的肺腑之言,可问题是现在的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不能在孩子上完幼儿园才知道应该怎样辅导幼儿,不能在孩子小学毕业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学会小学的课程,那就太晚了。新时代的家长应该与时俱进,应该走在孩子成长的前面,学习幼儿知识,掌握育儿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不会让自己的教育有遗憾。

第二,我们要通过孩子的表征和讲述了解幼儿园的情况。每天我们都要不断询问并倾听孩子讲述她一天在幼儿园里看见、听见和所做的事情,欣赏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歌曲、故事、舞蹈以及手工、图画作品等。孩子在描述和表征时,可能不是那么完整,但一定要耐着性子倾听并鼓励孩子表达完,否则会扼杀孩子的表达欲。有时孩子在家里喜欢模仿老师,让家人来当小朋友做操、做游戏等,这时家长一定要配合孩子,满足他的这种表现欲,这样一是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二是我们也能从中来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大班以来,家长每天吃完晚饭都要和孩子聊一聊幼儿园的情况,看看孩子认识了哪些新事物,有哪些表现。问问老师今天上什么课,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看孩子能否讲清楚。有时孩子学唱新歌,只会唱一句,或者说一个新的儿歌,只会说前头1~2句,其余的还没有学会。家长就要在第二天接他时找机会把孩子唱的歌和儿歌老师或小朋友中学会,再来辅导孩子。就这样每天关心孩子幼儿园发生的事,孩子的学习热情渐渐就会高涨起来,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第三,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我们幼儿园一直倡导“家园共育”的办园思想。只要时间允许,家长一定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比如:节日联欢、运动会、家长会、开放活动、亲子活动等,这样才能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并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能培养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

第四,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为了孩子的发展,当家长在幼儿园的公告栏上看到要求家长做出配合时,比如,配合幼儿园收集图片、与孩子一起观察、记录、查找资料、有特长的家长主动的到幼儿园进行帮教活动等等。请家长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这样扩大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各班需要家长配合老师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平时老师们会用短信与家长联系,家长要对照老师提的要求去做,再比如有的时候老师会叫带东西,如图书,植物,图片等东西,这些一定都是用于教学或者环境布置方面的,作为家长如果可以做得到,或者努力一下可以做得到,家长都应该尽量去做。通过长期的工作我认为家长表现积极,也会感染幼儿一起兴致勃勃地参与主题活动,而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有的时候,我也会请方便的家长帮我找一些资料带一些图片之类的东西,当家长把这些东西带来的时候,真的从内心里特别的感激。其实,老师与家长之间,更多是要彼此沟通,彼此协调与帮助,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第五,我们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虽然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消极被动地听从,要经常不断地通过口头交流、电话、短信、QQ、电子邮件老师取得联系,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与表现,并主动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现,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另外,我们还会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动老师介绍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智力水平等等,对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也应及时与教师交换情况。我们在接送孩子时,应主动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不怕听到孩子的缺点,更不护着孩子,甚至为孩子辩解。我们家长与幼儿园老师一起教育,才能很快纠正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改掉缺点。

第六,我们的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有一部分家长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世斤斤计较;不孝敬老人,甚至直接对孩子说“你爷爷奶奶不好,你姥娘姥爷才好呢!”还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不让与别的小朋友玩;也不让孩子接受熟人给的零食;有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受一点小委屈,就教给孩子说“他要再给你闹,你就咬他”这样一句让家长出气话,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形成不会忍让的性格。这些家长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幼儿园的教育大打折扣。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有时孩子会讲到与某一小朋友争抢玩具而打架的经过,或老师批评某小朋友的情况,孩子会有自己的感受,我们要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议论老师,以维持老师的威信。如幼儿园强调吃东西前先洗手,在家中家长也帮助孩子巩固已培养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幼儿园用小红星插在名字下面表扬本周表现好的孩子,回到家中家长也可以用此办法表扬孩子本周的某些良好的表现,把小红星插在挂历上。让孩子从激励中逐步成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第七,我们还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注意培养孩子的稳定情绪,集中的注意力,为以后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也要注意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用讲故事、说儿歌、看图说话等方法对孩子进行口语训练。家长自身的语言修养,如发音正确,说普通话,用词文雅,讲话有条理,不大声喊叫等,也十分重要,这些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孩子,是在上千名学生中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一开始真是光芒四射,确实是思维活跃,有悟性有灵气,接受知识快,理解能力强。可过了一段时间,就偃旗息鼓了。经过调查原因是,孩子的妈妈习惯很差,睡得晚起得晚,导致孩子经常迟到,上课打瞌睡,慢慢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下子就退下去了。可见,家长的身教是多么重要!家长的率先垂范是多么地关键!

最后,家长配合老师工作,要建立在相互理解信任、多交流多沟通的基础上,我们要多多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样才能教育出健康的孩子来。幼儿园每个学期都会针对一个学期的孩子在园情况的家长调查问卷,主要是幼儿园通过问卷来了老师一个学期工作如何。家长问卷中,通常会有好、中等、差等几个选项供家长选择,我想,老师对我们的孩子从生活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到学习本领以及许多好习惯与品德的培养,辛辛苦苦工作了一个学期,每个家长都会给予公正的评价的。做老师的,最大的幸福感应该就是孩子们的喜爱与家长的肯定了。如果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出现一些看法上的分歧或者出现一些误解,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常说“理解万岁!”,家长理老师,老师理解家长,只要家长与老师互相理解,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问题都能解决。我作为一位家长,也作为一位老师,就希望家长与老师之间能够多理解、多支持,这样也便老师工作的开展,最后受益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以上是我在幼儿园家庭方面的一些积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若有不当之处,敬请给位老师和家长指正。

再次感谢大家的倾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