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沪上热播 追问症结教育能改变吗

12年前 [08-17 06:01 周三]

追问中国教育症结 《教育能改变吗》沪上热播

2011年08月16日 1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8月16日电 题:追问中国教育症结 《教育能改变吗》沪上热播

  记者 邹瑞玥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教育这个话题再次被激活。15日晚起,六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在上海纪实频道开播。

  该片分为《起跑线上》、《学习革命》、《公平之惑》、《高考变局》、《大学危机》、《再度出发》六集,采访了130多位中外教育界人士,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的教育实践,一经播出即成为此间民众讨论的热点。


  不断前移的起跑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在中国广为流传,最令家长感到焦虑的话。为了在起跑线上领先, 孩子苦不堪言。在15日晚播出的《起跑线上》中,教育专家这样形容:教育犹如一条环环相扣令人沮丧的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高端是大学,从这个终点,一环一环 向前逼近。竞争从幼儿园伊始,所有教育历程都成为高考的“预备班”。

  为了让孩子就读最好的公立小学,家长们“各显身手”,强迫孩子考各种证书,托关系寻求帮助。有一所小学曾发现,竟有4个学生拥有同一户口,这个门牌号码竟然是学校附近的一个公共厕所。而学校则以越来越难的题目选拔,不惜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一些家长表示,从入学起就养成的“逐鹿中原”心态,扭曲了孩子的性格,无法容忍其他孩子和他一样考第一。更令人伤感的是,以扎实著称的中国基础教育,至今仍未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好孩子”出不了栋梁之才?

  《起跑线上》还提到,1979年6月,中美建交伊始,美国立即派团来考察中国教育,他们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勤奋的学生,并预测20年后,中国的科技将远远把美国甩在后面。

  同年,中国也派一个访问团考察美国初级教育。当时中国的代表团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美国 孩子无论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孩子或 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但20年转瞬即逝,美国的教育又培养了八十几位诺贝尔获奖得者,并且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双方的预言都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令人深思。

  教育公平之惑

  30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但是,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以及贫富分化让中国教育面临着公平的难题。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质量低下。在《公平之惑》中,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将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希望工程帮助千万失学孩子重返校园,但是,它还不能解决中国农村教育的全部问题。留守儿童、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这两个群体的命运构成了中国教育公平的新的短板和困境。目前,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市享受基础教育,但高中仍被要求返回原籍就读。

  不仅如此,一些观众担心,随着实行自主招生的一流大学越来越多,那些就读普通高中的孩子没有机会参与,进入好大学的概率将会更少。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会变得越来越难。

  专家指出,只有真正了解中国需要怎样的人才,才能回归教育的本位。但是,中国究竟适用怎样的教育,教 育界人士都在摸索之中。纪录片中也介绍了中国一些地方的教育案例,如“老师靠边站;学生来上课”的杜郎口模式,创下高考神话的“状元县”会宁;提供木工教 育的“匠士”学校等,希望能够启迪中国的教育改革。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8-16/3261458.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