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做父母的理想境界

12年前 [06-08 09:52 周三]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马建强在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讲座上比较犹太民族和我国家庭教育时发表以下观点:

犹太民族独有的教育理念与自身饱经沧桑的历史分割不开。远古时代,以色列人就把教育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元前70年,犹太最高议会副议长希塔就强迫要求所有儿童一律接受教育,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教育内容是宗教神学,辅以道德与职业训练。学习对以色列人来说是一种宗教,一种信仰,一种义务,一种美德,一种使命。他们对知识、对智慧有着坚定的信仰,认为知识、智慧才是人抢不到、夺不走的宝贝;他们提倡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的理念,会怀疑会发问才是他们推崇的学习模式;他们认为凡事要靠自己,任何事没有捷径;重视非智力因素如道德与传统教育,价值观、责任感、情感的培养;以色列人认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场所,教导孩子成长,既是父权、母权,也是父职、母职。在希伯来语中,教师与父母的词根是一样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和教师同等重要。

中国教育则有由来已久的科举情结和功利态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挥之不去。因此,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提早设计孩子的未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包办孩子一切,家长“陪学”;父母蜕变成家庭教师,家庭变成第二课堂;重智育,轻体育,无德育;家长本位,忽视孩子个性,无视孩子人性;教育孩子仅是完成任务,不是享受成长、共担当、同分享。

马建强教授认为做父母的理想境界是:对孩子关注不押注,关注不关住,关爱不溺爱,关怀不关紧;指导不指令,要求不苛求,帮助不代替,服务不服从。他提出: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做一个有世界眼光、有历史意识、有慈悲情怀、有精神追求的敢于经历磨难、善于快乐生活的当代中国人,做一个爱孩子、爱家人、爱学习、爱真理、与子女共同成长的当代好父母。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