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赏识教育排斥批评吗

12年前 [06-02 08:07 周四]

  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位名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如诗般的名言:“一棵树,如果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他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这就告诉我们,任何学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一个学生,无论学习有多差,某些方面表现有多不好,但他的身上肯定有让我们喜欢的地方。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多么顽皮的学生,无论多么冷漠的学生,其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被别人赏识。因此,作为教育者,作为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没有理由不接受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因为赏识太重要了。赏识能催人奋进,能使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这种激励作用和情感因素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即使对一个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只要老师发现了他的闪光之处,往往就会使他的闪光点更为明亮,原来的不足也很明显地有所改进,呈现在他成长路上的就是希望的曙光。

  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教育的方式是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现在有些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实际上,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因此我们在接受赏识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虔心实践这种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切莫丢掉了其他教育方式,特别是批评这一必要的教育方式。

  教育是学生变化的外因,学生自身特点是变化发展的内因。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自身的特点是第一位的。从生理学角度讲,孩子的个性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加上后天不同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决定了了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求教育方法的多样性,科学的运用赏识、批评和惩罚,万不可一味赏识、赞扬学生,走向一个极端。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赏识教育似乎成了学校教育的代名词,老师俨然成了学生的奴仆,学生出点问题,犯点错误往往归咎于老师。无奈,老师说话不敢高声,举止有失分寸。如此发展下去,自小生活在夸奖与掌声中的孩子,尤其是某些娇生惯养的“独苗”,再辅之以学校,老师讳言批评与惩罚的赏识教育,真不知将来能否经受得起大风大浪的洗涤!

  人们常把老师比喻为园丁,把青少年比喻为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不停地为其浇灌、施肥、剪枝和除虫。如果我们把表扬、鼓励、赏识当作施肥浇水,那么,批评乃至必要的惩罚就是剪枝、除虫。现在佷多老师对学生一味的表扬、夸奖和赞赏,对于缺点乃到至错误却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长此以往,学生会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将来也很难接受批评意见,更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危害是很大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处在迅速成长和逐渐成熟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呢!因此,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批评,甚至有时非用批评这种方式不可。但老师的批评应该是适时、适度、合理的批评,而且批评的方式也是极为重要的。批评学生应建立在对学生充分宽容、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一个“爱”,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真诚。批评时千万不能带有恶意,不能讽刺挖苦或嘲笑、污辱,不要使用“你总是这样”、“你从来就怎么样”等以偏概全的字眼。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激化师生间的矛盾,效果适得其反。

  其实,赏识教育不排斥批评,不仅表现为赏识和批评都是教育的必要方式,还表现在批评和赏识还能做到浑然一体上。这当然要讲究批评的艺术了。只要讲究艺术,批评其实也可以成为一种赏识。在批评学生时,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让他感到你批评他,正是因为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高的希望,从而激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这样的批评也就起到了和赏识异曲同工的效果,批评也就成了赏识。

  总之,赏识和批评,就象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关键在于赏识要有度,批评要有方;赏识为主,批评为辅。而且赏识和批评都需要艺术。恰当的赏识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百倍;善意的、真诚的、提醒式的批评似和风细雨荡涤心灵叫人诚心接受。愿我们的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得心应手的应用好这两种教育方式。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