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怎样搞好幼小衔接(杜京叶)

12年前 [05-30 12:08 周一]

各位家长:

我们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走进校门,变成一名小学生。这对孩子来说,是人生一次重要的转折。作为家长,您想过没有,地位的变化,环境的变化,要求的变化,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孩子的身心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家长该注意什么、做些什么呢?怎样使我们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入学后将会面临哪些变化:

一是教学方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即使学习一些知识,也是玩中学,学中玩。入学后,孩子的主导活动变成了学,要按班就序地上课,还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参加考试等。再者是上课时间也不同:幼儿园大班上课时间25分钟左右,而小学一节课是40分钟。其实,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游戏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则是最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

二是生活节奏的变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是11-12小时,一年级学生平均在8-10小时,至少相差2个小时。幼儿园早上入园后800吃饭,而小学生要在730以前在家吃完饭。幼儿园有较长时间的午睡时间,而小学生没有午睡时间,上课时间长了,游戏活动时间减少了。如果生活节奏调整不好,孩子就会觉得疲劳,学习兴趣不高,下午昏昏欲睡。因此家长要及早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是管理方式的变化。幼儿园对幼儿的吃喝拉撒睡都照顾得十分周到,而小学则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渴了会自己倒水喝,利用课间十分钟上厕所等,由过去依赖父母和老师,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生活自理问题,学会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突发事件。同时,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之间,交往范围扩大了,要独立地面对老师和同学,是他们交往发展的重要时期。

四是社会地位的变化。入学后,孩子变成了一名社会成员,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了他们的权利和社会义务。在学校,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如按时上学,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等,为自己负责任,为集体争荣誉,学习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社会义务。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存在一定的差别,许多初入小学的儿童往往难以适应。部分孩子精神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身体不适、体质下降。不少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出现困难,缺乏自信、容易忘事、情绪不好、厌恶学习等。所有这些不适应的表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调整过来,这使孩子心理的发展和学习的成功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心理调适

一般孩子入学后情绪情感有三个明显的表现时期:即兴奋期、厌倦期和适应期。

兴奋期:入学前,他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学校的向往,心情激动,见人就说:“我要上学了!”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初入学的日子里,他们有一种新鲜感和自豪感,处处表现良好,人人都想当个好学生。

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于在学校生活中感到纪律的约束、生活的紧张、学习的压力,孩子们会觉得不像幼儿园那么轻松,不像想像的那么容易,部分学生因此感到学习负担重,开始的新鲜感、自豪感逐渐消失,如果成人不注意及时引导,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倦心理,再加上有些独生子女怕吃苦,甚至会出现不想上学的想法。

适应期:大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振奋精神,努力上进。

学校对孩子是很有诱惑力的,上学前家长应该随时注意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和学习的兴趣。但我常常听见有的家长说:“现在让孩子使劲玩儿吧,一上学就要吃苦了”,有的家长说:“你这么坐不住,到学校里可要受罪!”“你这么不听话,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会引起孩子对学校的恐惧,觉得读书是一件吃苦受罪的事,老师就是一个专治毛病、很凶、很厉害的人,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恐惧感,因而对学校和学习不感兴趣。一旦学习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学习障碍。所以家长要多和孩子说一些有利于激发求知欲、向往学校生活、尊敬老师的话,比如说:“你看某某哥哥背上书包多神气啊!”“我们的宝宝马上也要成为小学生啦!”“上学后能学到很多知识,结识许多新朋友、新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他们都会喜欢你的”等等。千万不要用“守规矩”、“治毛病”这些话来吓唬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双休日或暑假带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看一看,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教室,消除孩子心理上的恐惧感。

二、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1.作息时间的调整和适应

孩子上学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息时间的变化和适应。家长会感到时间很紧张,特别是早上。学校要求八点以前到校,还要吃早饭,因而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而孩子在幼儿园时中午可以睡一个较长的午觉,上学后,中午休息时间短了,如果有作业,孩子就不睡午觉。孩子会出现睡眠不足,造成下午上课犯困,无法专心听讲,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听不好课,做作业自然也不会快,晚上可能又搞得很晚,第二天就会再犯困,这样就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生卫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规定,小学生必须保证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为了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最好让孩子晚上八点半左右入睡,中午能睡一小觉。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为孩子买一个她喜欢的小闹钟,提醒孩子定时起床。实在睡不醒,也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如再睡5分钟,逐渐调整。时间表要表明什么时间干什么,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有张有弛,有劳有逸。同时要注意: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自由支配和玩耍的时间,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二要充分利用最佳时间。一天的最佳学习时间是上午9~11点,下午330~530。三是要教育孩子认真遵守时间安排,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为了孩子,我们家长也要做出一些牺牲,晚上少看电视,少聊天,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入睡的环境,使孩子830准时上床睡觉。早晨一般630-700定时起床。

2、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上学后,孩子需要独立记住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作业和老师布置第二天要带的东西等。自立能力较差的孩子就比较困难,有的孩子一个学期都适应不了,不会收拾自己的东西,不是书本没带,就是作业没记住,经常丢三落四。有的家长就天天来接孩子,帮助收拾东西,问作业,家长很累,效果还不好。其实原因就是家长包办太多,因而孩子能力欠缺,这样长期下去,后患无穷。

若要让孩子记住老师交代的事,关键是让孩子明白,记住老师交代的任务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完成,这其实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该孩子做的事,家长一定不要包办代替,凡事交代一遍,不要罗嗦,这样他就学会认真倾听,上学后也会认真听老师讲话。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丢三落四呢?

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孩子在上学前没有保管好自己东西的意识。二是上学后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很多,孩子能力欠缺,有点顾不过来。三是家长不够重视,觉得一只铅笔、一块橡皮不值几个钱,丢了再买就是了。

的确,一只铅笔、一块橡皮不值几个钱,但孩子爱护、保管好自己东西的习惯却是金钱买不来的,要求孩子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再说,当前,国家提出建构节约型社会,全国都在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所以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约的意识,在家要让孩子自己整理保管自己的书籍和用品,外出时,自己准备自己的东西等。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文具和用品上贴上名字,这样更方便保管,即使丢失也好辨认。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强了,上学后会避免很多麻烦。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进入小学后孩子要面临很多新规则:如按时到校、上课铃响赶快进教室坐好、上课前书要摆在桌子上、上课不能喝水、不能搞小动作、不随便上厕所、发言要先举手等等,学习上也有许多规则,如拼音有拼音的规则,写字有笔画、笔顺的规则,阅读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规则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地说,“我没带”,或者“我没写。”有的甚至直接说:“我不想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是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家有家法,校有校规,不能凭自己的喜好或者是愿意不愿意去做。告诉孩子,这些规则虽然对我们有所约束,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和方便。比如交通规则吧,如果没有交通规则,世界将混乱得不堪设想。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规则意识的培养,这是孩子社会化必备的素质。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项规则,增强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有:

⑴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等。

⑵遵守学习活动规则:发言先举手,不随便说话、下坐位;看书写字姿势正确;整齐摆放学习用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

⑶遵守生活、游戏规则:遵守先后顺序;进餐、睡觉保持安静,不影响别人;游戏中不争抢玩具等。

⑷能公正地评价别人与自己的行为,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尊重他人所有权。

⑸有初步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对自己行为负责,不盲目模仿不良行为。

4、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走进学校,孩子开始独立面对老师和同学,也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因而感到孤独、沮丧,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学习,学校的吸引力也会随之减弱。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教育孩子主动与同伴交流、玩耍,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都是倍受宠爱。家长总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因而导致孩子怕吃亏的心理特别严重。其实,孩子们在一起玩时,无缘无故主动攻击,动手打人的情况很少见。更多的是,由于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动作还不太协调,难免不小心碰撞别人。如果撞着了能说个“对不起”也许就没事了,往往孩子对这类事情不会处理,甚至有的孩子还耍“横”,谁也不愿吃亏,结果说急了就动手。有的家长总怕自己孩子吃亏,教育孩子时就说:“谁打你,你就打他。”或者说:“谁打你,你就告我说,我收拾他。”有的家长因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放学路上训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找对方家长,弄得大人孩子都不愉快。所以,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分析,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理智地去处理,尽量避免动手。其实,真动起手来,谁受伤也不一定,不管谁受伤,做父母的都很心疼。常言道:“兔子不急不咬人”,有的孩子看似腼腆,生气时拿着什么都敢砸,这样结果就不堪设想。其实,这也是孩子学习交往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交往能力是孩子未来生活所必须的一项重要能力。好动手的孩子往往最后成为孤家寡人,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人缘好的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几率也高。

5.动手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都需要参加一些劳动。如做值日,扫地,擦桌子,摆椅子等。许多孩子上学前从来没干过这些活,所以就显得笨手笨脚,因而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有个孩子刚入学做值日不会扫地,老师教他,可能因为紧张,教了以后,扫得仍不理想,同学们都笑他,他的小脸憋得通红。回家后,家人看他不高兴,问他怎么了?他什么也不说,“哇”的一声就哭起来,他爷爷认为谁欺负宝贝孙子了,就找到学校,老师对他爷爷说明情况后,爷爷又好气又好笑。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平时安排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使他们的小手灵活起来,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好处。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于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的多。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正确朗读与书写习惯、课前预习、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还包括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等等,(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做到“三个一”:孩子做作业时背挺直,脚并拢自然放至桌下,眼睛离桌子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家长应当让孩子自己整理书籍和学习用品,养成不依赖大人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做事认真的习惯等。这里我想重点谈两个问题:

一是注意力的培养:

听课是孩子学校学习的主要渠道,但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小学孩子的家长说:“我家孩子挺聪明,就是坐不住。”听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是刚入学孩子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也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A.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可以利用听故事来发展孩子的有意注意。在听故事前先向他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讲给你听。

B. 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这样既影响孩子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又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凡是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孩子,98%的孩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C.每次出游或做游戏之前要给孩子提出问题,游戏结束让他回答,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D每天让孩子练习画画,既可以培养孩子"坐得住",还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

E.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当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时你不要轻易打断他或问这问那,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二是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早在198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目前,早期阅读已形成全球化的趋势。美国的“阅读优先”计划、英国的 “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活动、加拿大的“均衡读写能力”计划、日本的“图书起跑线”活动、新加坡等都很重视婴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在我国,有专家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认为“0岁起步,3岁滞后” 提出早期阅读“0岁起步”的主张。

北京有个优秀中学教师李圣珍老师,她的儿子王远,1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20岁又以超群的成绩考入亚洲著名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经李老师调教的50多名(20015月的统计数字)被他们的亲生父母视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孩子”,大半都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多位赴日本、欧美等大学留学深造。她总结出“让孩子每天坚持朗读一个小时的书(大声朗读声音清楚、响亮)”的教育经验。

大声朗读有很多好处。大声朗读需要人全神贯注,投入感情。汉语本身很有韵律感,长期坚持朗读,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为以后的演讲、说话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让书中美好的因素迅速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读书当然要读好书,精神上长期受到好书的熏陶,孩子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让孩子读书,效果比单纯说教要好得多。李圣珍老师那里曾有这样一个孩子,特别淘气,谁的话都不听,父母说他,他不但不听,而且老跟母亲闹别扭,没有办法,父母就把他送到李老师家。李老师在《青年文摘》上找了一篇文章。那个孩子读了以后很受启发,非常感动,认识了自己的错误。那个故事的大意是:有一个妈妈特别疼爱的男青年却不孝顺父母。有一天,这个男青年找了个对象,这个对象很漂亮,但却是一个魔鬼变的。这个魔鬼告诉男青年,你既然这么爱我,那我让你干什么你都会答应吗?男青年说:“是的。”魔鬼说:“我要吃你妈妈的心。”青年就把母亲的心挖出来,准备献给女魔。在他捧着那颗心急匆匆的去找女魔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在地,母亲的那颗心也滚落到路边,当他站起来,去捡那颗心的时候,那颗心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摔疼了吗?”母亲那颗拳拳之心依然没有因任何情况而改变。而这位青年的心一下子就颤抖了,从此,变成了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通过朗读好书确实能提升孩子的精神世界。好书要大声读,反复读,要让孩子感觉到一种美,包括词汇的美,文章内在的美,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

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些适合孩子看的好书,比如:《经典童话故事》、《影响孩子的1001个道理故事》、《影响孩子一生的童话故事》等等,刚开始时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向孩子提问一些书中的问题,引导孩子说说这本书或这篇文章讲的什么事,说的什么道理,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认真阅读,逐渐养成习惯。

四、安全教育

⑴游戏安全

和幼儿园比,一是小学的活动器械高,场地大,学生多;二是管理方法不同,老师也不可能像幼儿园教师那样随时呵护在学生的左右。所以一定要嘱咐孩子,课间活动时要有秩序,不拥挤,不疯跑,不扔石头,不玩棍棒或其它有安全隐患的玩具,不做危险的游戏等等。受伤后要主动找老师,或请小朋友帮助,或直接找校医。(划破手、流鼻血、摔倒等)

⑵放学路上的安全

上学放学家长是否有必要接送,这要看情况而定。接送的孩子怎么接,要事先约定好。不接送的孩子怎么走,家长都要对自己的孩子交代清楚。如不能乱跑,不跟别人走,走固定路线,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和家长商量等等,注意即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又要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⑶饮食安全

有的家长早上不做早饭,给一块钱让孩子到小摊上去吃,这样一是不卫生,二是有的孩子为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吃早饭,这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饥肠辘辘怎么能听好课,所以希望家长做一点牺牲,能为孩子准备好早饭。另外,为孩子准备一个喝水杯,让孩子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最好不要带奶、饮料,以免影响上课。

⑷灾难自救

天灾人祸有时难以预料。孩子初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你要把灾难自救的方法教给孩子。遇到火灾、地震、天灾人祸、突发事件等,什么时候打110,什么时候打120,什么时候打119,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采取积极措施。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2005813日播出,一个叫小海的小男孩,在家人遭到歹徒袭击,父母都被砍成重伤的情况下,自己临危不乱,趁机跑了出来,打110没打通,又跑到大路上去拦车,终于赢得了时间,救活了家人。2006318日,中央台播出一个叫马发发的小女孩,在全家遭到歹徒抢劫杀害时,自己受伤后爬在地上一动不动装死,免遭二次杀害,等歹徒走后,立即拨打110120,后昏迷了几天。为警方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为时一周就破了案。这种临危不惧、沉着处事的品质是需要平时培养的。

⑸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家庭电话号码,记住家庭地址、父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

五、怎样为孩子选购学习用品

在为孩子选购学习用品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安全、实用、结实、价格适中。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中也有不少学问。例如,我们看到有的文具盒,这么一按是放大镜,那么一按是温度计,按起来动静很大,这些文具的玩具功能远远大于工具性,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还有不少家长觉得,只有一个宝贝孩子,什么用品都买名牌,买高档的。其实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更主要的是这样对孩子来说容易造成攀比、摆阔的心理,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去年,我从网上看到上海媒体的两则新闻,折射出温州先富一族的财富伦理之失。其中一条新闻是苍南县警方抓获的两名抢劫犯罪嫌疑人,竟然都是年龄18周岁以下的花季少女,其中一个外号“小飞鸽”的少女,父亲竟是当地知名民营企业家,资产上千万元。富豪千金为什么要抢劫呢?目的就是寻求刺激,抢劫20多起,这反映出严重的精神危机,反映出家庭教育之失。有一句话讲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希望家长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

具体来说,就是要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小房间,有高低合适的书桌、一个书柜,一盏光线柔和、灯罩能遮蔽光线的白炽灯,以免刺眼。学习环境要安静、整洁。

 文具有四、五支“HB”铅笔、一个文具盒、两块橡皮、一个削笔器就可以了。

六、学习辅导问题

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都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辅导。但在辅导之前,家长必须先阅读一册课本,了解有关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以免你将来的辅导走弯路。

国家实行课程改革,一年级新生用的是新教材。家长要想辅导好你的孩子,自己要先“洗洗脑子”,否则,你就会穿“新鞋”走老路,因为这次课改:这次课改我认为体现了四新:教育观念新(符合新世纪人才观的教育新理念)、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课改从学习内容到教学方式都要求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新(新课程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推出了探究性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里提醒家长:

第一,要认真学习课改新理念,真正理解国家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改,课改到底要改什么?否则,就会站在课改的门外,用传统的观念辅导孩子学习就会和学校教育脱节甚至唱反调。

第二,要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而不是用简单、强迫、枯燥的填鸭式逼孩子学习知识,不要扮演检察官的角色,而是学习伙伴,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指导孩子多实践,多探索,多动脑,多思考,学会学习。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教材安排了很多观察、调查、查阅资料、实验、研究的学习内容,很多学习任务需要家长配合参与完成,家长要挤时间支持、参与孩子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孩子学会学习。

第四,建立学习型家庭,指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中考、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课改要求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是这次课改的任务之一。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建立学习型家庭,配合学校,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第五,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是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不会合作就不会发展。一方面独生子女不善于合作,另一方面旧的观念往往把学生引向个人奋斗,所以家长要多和孩子平等交流,教育孩子学会合作学习。

北京早期教育专家程跃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教育起决定作用”。所以希望我们家长要树立信心,做教育的有心人,使你的孩子能够顺利进入小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祝你们的孩子早日成才!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