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考试(赵宝顺)

13年前 [04-21 18:09 周四]

一、考前紧张焦虑现象

随着中考实验操作和体育考试的开始,一年一度的中考拉开了序幕,进入六月,高考、中考以主期末考试接踵而至。每年的这个时候,孩子紧张,家长揪心,都处在极度的焦虑中。正是因为过度的紧张焦虑,每年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正常发挥,为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而扼腕长叹。

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紧张焦虑本是正常现象,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反应更加迅速,思维更加敏捷,有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但是如果焦虑过度,就会起相反的作用,考试过度焦虑的孩子往往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从而干扰考试,导致考试失败。

请看下面这个案例:考前莫名腹泻,考后不治而愈

一位名叫张敏的初四女孩,升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一直都排在班里前六名,老师和家长都对她寄予了厚望。张敏不仅学习好,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而且人又长得漂亮秀气,人缘特别好,一直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进入初四,学习开始紧张起来,学校的各种考试也接连不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开始前的两三天,张敏开始莫名其妙地拉肚子,差点耽误了考试。也因为这个原因,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父母和老师都安慰她,只当是意外。没想到这之后只要每逢考试张敏就会拉肚子,后来居然逐渐发展到即使单元测验也会如此,而只要考试一结束,拉肚子的病又不治自愈。就这样反反复复,学习成绩因此大受影响,最差的时候甚至考到了班里的二十多名。妈妈非常着急,带着张敏到医院反复检查,但怎么也查不出毛病来。

张敏一考试就拉肚子,但反复检查的结果是哪里也没有毛病,可以初步推断,张敏拉肚子的根源不是消化道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心理压力过大,她担心自己考不好,让老师、家长失望,最终导致考试焦虑,进而引起了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拉肚子。

前几天有一位初四男生在群里和我交流,他说现在自己心理上压力特别大,以自己现在年级150来名的成绩,考一中基本上没什么希望,为此心里特别烦闷,好多时候都是强迫自己学习,但总也学不进去,效率很低。

类似的考前紧张焦虑的现象非常普遍,调查显示,考试压力已经成为青少年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了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那么——

二、造成孩子紧张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的过度焦虑和紧张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这压力既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

1、压力来自家长。目前,有不少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分数,整天把“成绩”挂在嘴边。孩子考好了,家里马上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考不好了,那立刻就会“今夜有暴风雨”。平时把孩子像大熊猫一样重点保护,营养品、补脑液、高级饮料应有尽有,这些言行成为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集中到孩子脑子里去。

相关调查表明,考前学生最严重的心理压力,不是来自其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而是来自家长过高的期望。家长的企盼和过分关爱,给他们造成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比考试本身更加沉重。

家长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前怕老虎后怕狼,比如孩子睡觉的时间早了点,就觉得孩子不够用功,睡晚了又怕孩子身体受不了。

总是对孩子问长问短,唠唠叨叨。对孩子不信任,老怀疑孩子没有用功学习,在孩子复习的时候,经常借故到房间检查。有的则让亲朋好友轮番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者找来各种学习方法,买来一大堆复习资料,不仅让孩子陷入题海中,而且造成孩子思维混乱。

2、压力来自社会。由于社会上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考试成为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邻居、亲友们见到孩子,经常会关切地问:“书念得怎样,考试得了多少分?”而且往往鼓励几句:“好好念,将来考大学,当专家。”殊不知这些关切的话语,无形中也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3、压力来自自身。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不少孩子上进心强,自己给自己加压,自我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又缺乏调控高度紧张情绪的能力。有的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这么想:“万一我考坏了,那我九年来的努力,就毁于这两天,我的前途就完了。”当赋予中考过度夸张的决定性,这孩子能不紧张焦虑吗?然而,这想法其实是不符合实际的,并且极可能又反过来阻碍孩子的正常表现,使孩子不易追求到他的理想目标。

那么,我们家长怎样做才能消除孩子过度的焦虑和紧张,从容地应对考试呢?

三、消除焦虑情绪对策:

1、家长先消除自己的焦虑情绪

离考试越来越近了,一些家长朋友显得比孩子还紧张,终日吃不下、睡不安,总是有诸多的放心不下。要么怕孩子临考前生病,营养跟不上,只要听说哪种保健品好,就千方百计买来;要么怕孩子复习不全面,到处打探消息,收集考题,惟恐遗漏。

我们的过度担心对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家长关心出来的。孩子受到过多的关注,使他感到父母对自己寄托了殷切期望时,心中更是诚惶诚恐,担心万一考砸了将会使父母失望,因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多项调查资料显示,学生感到最重的心理压力很多是来源于他们的父母,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某些父母身上体现得甚至比儿女还明显。家长的这种“考试焦虑症”,势必加重孩子的考前焦虑。因此,父母也要以平常心来面对考试,不要在家里总是考试长、考试短地议论,搞得家庭气氛紧张。

2、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如果家长不能控制自己“考试焦虑”的产生,那么,为了减少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可以在行动上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⑴避免过度保护

临近中考时,有些家长把孩子看成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请假在家专职为孩子服务,说话轻声轻气,走路小心翼翼,甚至有的母亲陪伴孩子复习。一会儿给孩子端上一碗热奶,一会儿给孩子送上西瓜……

家长的这种过分保护使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失去平常心态,影响复习质量。一位学生说:母亲的过分关怀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心里感觉很恐惧,万一我考不好怎么办?我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孩子在这种失衡的心理状态下,就不可能以平和的心态复习功课,更不可能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我觉得家长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中考就是了,过分保护的行动不但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也影响了孩子的复习效率。

⑵避免过分干涉

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制定复习计划,给孩子设立了很多清规戒律,不许孩子接打电话,不许孩子看电视……这些家长的用心十分良苦,可是违背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其后果是增加了父母与子女的心理隔阂,让孩子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有一位学生说,我在家里一举一动都有很多眼睛监视着,没有什么自由,我对父母的做法很气愤。

孩子在家自我备考期间,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温馨的家庭气氛,做好必要的后勤工作,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的复习进行一些必要的督促就可以了,不要像盯着几岁小孩那样去对待孩子。

⑶避免过分期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教的传统。家长希望孩子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相当多的家长不顾孩子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对孩子抱有过高希望,期待孩子考出高水平。常常给孩子寻找榜样,如邻居的儿子又得了第一名,同事的女儿又获了什么奖等等,希望借此激励孩子的斗志,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过高的目标有时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加深挫败感和无力感,导致信心的丧失。所谓“进步”,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前进,只有目标得当,才能让孩子看到希望,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并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心急,重要的是“进步”而不是简单的目标。对于面临期末考试的孩子,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商定一个目标,切忌过高,这样孩子不但能够感觉自己被尊重,而且也有信心和动力努力实现。

⑷充分信任孩子

有一位名叫张军的孩子,今年参加中考,平时知道尊敬父母,也很懂事,可最近脾气大得很,妈妈一问他复习得怎么样了,或者在学校复习什么了,他就不给妈妈好脸子。可越是这样,妈妈也就越着急,越想问他,结果家里总是充满火药味。

其实,张军平时是一个较为用功学习的孩子,上进心较强,作为班干部,他觉得有一些压力:如果自己考不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笑话。临近考试,他总觉得没有把握,所以暗中使劲,非要取得一个好成绩。表面上看,他与其他同学一样每天都复习,但内心深处,还不够自信,而且对自己的复习效率和质量都不太满意。他也为自己的复习担忧。可母亲却是一个爱唠叨的人,每天只知道对他的学习说三道四,他今天看了一会儿电视,自己已经够后悔的了,可母亲却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每逢这时,他就不由得顶撞母亲,甚至有时恨不得再砸点什么东西才解恨。这就是考前脾气大的缘由。

对于这样平时较为自觉的孩子,家长没必要在考前对他们过于关注和担心,这种担心所反映的是家长的焦虑。这种焦虑如果传给孩子,只能增加他的负担,对于鼓励孩子或鞭策孩子并无任何效果。如果你的孩子在考前看一看电视,或者玩一会游戏,你大可不必过虑,这并不能说明孩子在浪费时间,而说明他需要一些放松。此时,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多出去锻炼身体,告诉孩子适当休息才能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3、勤与孩子沟通交流

小奇是一位初四的学生,起初他的成绩很好,但自从进了初四,他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的学习气氛里。周围同学都在为一年后的中考努力,而他的成绩却开始下降,于是他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想到中考,他的心跳就会剧烈,思维也不太受控制,注意力难以集中,每天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中,课本上的内容他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对此,小奇的家长很是着急,但他们认为是孩子不用功,节假日也不让孩子出去玩,关在家里做作业。他的父母常常守在他身边,督促他复习功课,小奇变得越来越烦躁、焦虑。他的父母手足无措了,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帮助没有丝毫效果,通过电话问我他们该怎么做。

我告诉他们,他们与小奇缺乏沟通是问题得不到改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孩子出现像小奇这样的反常情况,如一到考试就生病,考前考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睡不着觉,莫名其妙地害怕、紧张和烦躁,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整天发呆时,家长就要注意,孩子可能是得了考前焦虑症。这时候家长能做什么呢?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坦率与闭锁的心理矛盾,他们希望有人能理解他们,却不愿主动把心里话说给家长。这种时候,需要家庭有一种平等交流的气氛,让孩子能感到家庭的支持。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父母可以拿出一些时间在尽可能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跟孩子交流。注意,父母应先接纳孩子的焦虑,给孩子以宣泄的机会,比如,孩子说总是担心考不好,你也不必说“不要怕,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只要尽力了就行”。孩子与你说压力时,并不总是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你可以先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并且给他情感上的支持。待孩子心情轻松下来之后,再和他聊聊对考试的想法,讨论这些想法是否合乎真实,经过讨论,让孩子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代之以理性、有利的思考,如此一来,考试焦虑通常便能获得改善了。

4、教给孩子自我减压的方法。

指导孩子在考场上运用“转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如想一想有趣的事,在心里哼一两句自己喜欢的歌,做一下深呼吸,还可以握紧拳头,让双手保持几秒钟的紧张,然后放松下来等。

⑴在交流中释放压力感。与好朋友或要好的同学聊一聊,交流一下复习心得,与朋友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或与老师交流,请教一些好的复习方法,和对自己有针对性的策略。这样有助于调整孩子的心理状态。

⑵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很多孩子会把复习安排到考前最后几天,认为这样复习的知识才不会在考试时发生遗忘。实际上高密度大容量的紧张学习,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倦感。而且复习任务过多过于繁重,又会影响到学习的信心。根据考试的容量和知识范围的大小提前制定一个复习计划,让自己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复习任务。

⑶合理安排时间,学会管理时间。考试前最缺的就是时间,有些孩子会努力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过度的学习会导致大脑疲劳,考试时却因为疲倦,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答卷,在考试时昏昏欲睡。考前要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让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有助于保持思维活跃。

同时,要根据考试时间调整孩子的学习时间,早上8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这两个时段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专注地学习,而不是把主要学习时间全部集中到晚上。如果白天不能兴奋可适当吃点巧克力、可乐这类食品。

5、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

孩子由于学习紧张劳累,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但也不要给孩子吃得太好,要注意和平日饮食的接轨,差距不要太大,避免肠胃接受不了。食物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以上是我根据近年来教学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为家长朋友提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每个家庭的每个孩子都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结束之前,送给大家一份小礼物:《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008年下卷139页的一篇文章:《让孩子自信面对中高考》,相信会给您带来一点启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