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月走六次 农民工三代与家人隔膜

13年前 [03-30 20:11 周三]

8岁农民工三代因与家人隔膜1月离家出走6次(图)

2011年03月30日 13:20 来源:东南网 

8岁农民工三代因与家人隔膜1月离家出走6次(图)
    他只有8岁,已经彻底融入到福州的城市生活。他想的,他做的,已与他的父母辈、奶奶辈格格不入。(图片来源:东南网)


  张青(化名),8周岁,家住福州台江一待拆迁区。

  他是周边几个派出所的常客。在最近的一个多月里,他离家出走了6次。

  他的奶奶,以及他的爸爸妈妈,十几年前就开始在福州务工。张青这个农民工三代,福州生福州长。远在四川的渠县老家对他来讲,只是个记忆中回过一两次的“好玩的地方”而已。

  比爸爸妈妈还玩得转福州的张青,喜欢穿梭于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只是等他玩得开心后,才会想起回家可能面对的责罚。每次他都拨打110报警,让警察叔叔送他回家。



  编前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州人,福州生福州长,但他的籍贯却在遥远的四川渠县。他只有8岁,已经彻底融入到福州的城市生活。他想的,他做的,已与他的父母辈、奶奶辈格格不入。他喜欢玩,淘气,迷恋动漫,即使惹来一顿顿的打骂。为了这些,在最近的一个多月里,他离家出走了6次。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简单的记录,记录福州的变迁直到有一天,它变成厚厚的一册编年史。

  一个多月出走6次

  3月16日凌晨,福马路一家网吧老板打烊时,发现一名小男孩还不肯回家,便打电话报警。王庄派出所民警赶到后,男孩不肯说出父母的名字。

  当晚,男孩在派出所值班室过夜。第二天,白班民警继续询问。男孩说自己叫张青,今年8岁,四川渠县人。

  张青短发、干瘦,两边脸上各有一道伤痕。身穿细格子外套和圆领毛衣,上面沾满黑色污渍。“我不想回家。”张青说。

  10点,民警套出张青在台江某小学念书,接着很快联系到他的父亲张民。

  张青很想玩游戏,派出所一楼办公室里10多台电脑,几乎都被他摸过。问他喜欢玩什么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泡泡圈。”张青说。

  12点30分,张民(化名)来到派出所。他瞪了儿子一眼,张青立即大哭。

  张民说,14日下午校长打来电话,让他到学校去,儿子当晚就跑了。他知道儿子爱玩游戏。两天来,他几乎找遍了福州所有的网吧和动漫城。

  “丢了小孩,为什么不报警?”

  “已经报了5次,不好意思再报了。”张民说,过完年到现在,张青已出走过6次。

  最长一次离家5天

  张青这次出走,与他违规带玩具到学校有关。3月10日体育课上,张青拿着一把玩具宝剑刺前面女生的手臂。玩具被老师收缴后,他大哭。

  3月14日,校长让张民到学校“聊聊”。张民知道儿子又惹祸了,对儿子说:“你又搞什么坏事了,等我回来再说。”当天,张青没吃晚饭就跑了。

  在此之前,张青与隔壁家孩子出去玩,别人晚上12点回家了,他怕挨打挨到凌晨2点,拦的士要去派出所。

  再往前追溯,张青将学校一台电脑里的文件全部删掉了,老师让他道歉。他当场大哭,第二天没来上课。老师两天后去家访,才知道张青出走了。

  期间,张民打电话报了警,并发动亲友四处寻找。张青出走5天后,在森林公园被铁路公安发现。“他抱着我哭,说为什么不早点去找他。”张青的奶奶心疼地说,孙子瘦了一圈,衣服也脏兮兮的,还伤心地说书包丢了,怕不能去上学了。

  班主任林老师用“出走专业户”来形容张青。她说,张青隔三岔五就出走,警察首先找她了解情况。

  林老师说,张青一年级成绩还不错,能考七八十分,老师说的话也会听。到了二年级,就不太听话了,家庭作业很少做。

  张青的奶奶说,上个暑期,孙子在家没人管,跟着别的孩子出去玩,整天泡在网吧、动漫城,之后就不爱读书了。

  一个父亲的思路转变

  3月16日那次出走之后,张民破例没有打儿子。

  张民说,他想通了,与其经常深夜找儿子,不如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他还给儿子许诺,如果考到90分,会带他到动漫城玩。

  张青一家三代租住处备案登记在台江区一个等待拆迁的旧区,那里多是一两层的民房,聚集着大量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外来人员。老乡之间串门现象普遍,小孩更是打闹在一起。

  18日上午,下小雨,张民窝在家里看碟片。

  他在工地专门搭脚手架,这是个危险的体力活,雨天脚下容易打滑,只能休息。

  “多花点时间陪陪娃。”那天早上他送儿子去学校,中午接回来吃午饭,下午再送回学校。

  中午11点放学,他10点45分就骑电动车到学校。门口陆续有接小孩的家长,包括张民的四川老乡。张民说,学校距家5分钟路程,一年级刚开始他每天接送,孩子慢慢认得路了,就自己上下学。他下雨在家休息,会接送小孩。

  11点05分,校门打开,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出来。“张青,这里哟。”张民叫喊道,天空还下着小雨,两人在屋檐下躲雨。

  “怎么没带雨衣呀,快点回家,饿死了。”张青拉着爸爸的双手央求道。一会儿,雨小了,张民骑车载着儿子回家了。张青一进屋,就抓起早餐剩下的肉包往嘴里塞。

  吃完饭,张青的妈妈李娟(化名)因为办健康证请假回来,带回儿子爱吃的汉堡和鸡块。除了周日外,平时一家三口难得中午碰在一起。

  一个90%的福州人

  张民一家都是1999年来福州的,十几年过去了他们习惯了福州的生活,都自称是半个福州人了。

  李娟皮肤白皙,头发染色拉直,穿着时尚,看不出是外地务工人员。 如今,李娟在一家玩具厂上班,每个月两三千元,早上6点去,晚上6点回来,碰到加班要到10点。

  “我儿子是个90%的福州人,在福州出生福州长大,渠县对他来讲只是户口簿上的几个字而已。”

  张民说,刚来福州,闻到海鲜味就想吐,现在习惯了,时常会买些海虾给儿子吃。与本地人一起喝酒聊天时,有说有笑的,感觉自己就是福州人。1999年到现在,他只回过四川两次,他在老家没种过田,甚至不知道家里有几亩田,以后回去也不会去种田,打算学开车或者开店。

  李娟似乎更彻底地融入到福州的生活。她在四川时很能吃辣,现在不吃了,“回四川可能不习惯了。”

  张青的奶奶自1999年进福州一家医院工作,一直没换过。“大钱赚不到,小钱还是有的。”她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而第三代的8岁张青在福州出生。比起父辈,他更加熟悉这里的一切。

  2009年,他享受了福州市政府关于外来工子女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在父亲暂住处附近入了学。

  对他来说,只回去过两次的四川老家,远没有身边的福州亲切可爱。(东南快报记者 刘清华 柳涛 通讯员 王庄综)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3-30/2940617.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