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特长班,平常心(张鸿雁)

13年前 [03-04 01:08 周五]


寒假前开家长会时,看到学校门前托管班、特长班的漫天小广告,可想而知这个假期能有几个孩子可以享受应有的快乐呢?其实,有些孩子不止是假期,即使是平时的 周末也难以得到休息和释放。我的孩子四年级,作为家长,我也曾被周末、寒暑假要不要上特长班等问题困扰,学习家庭教育课程后,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终于能 够做到对待特长班,保持平常心。

今天我拿来打开特长班这个心结的钥匙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不再为特长班乱了头绪。也许您对我的分析有疑义或是有更好的见解,欢迎大家提出来一起讨论。

 

一.提出问题

在坐的老师、家长,您的孩子上过特长班吗,请您回忆一下,在选择特长班或是坚持特长班的过程中,您曾遇到过什么困惑呢?可以打到公屏上

谢谢各位老师的回应,总结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

1.孩子的特长是否开发得越早越好?when

2. 学习特长的目的是什么?孩子需要学习特长吗?

3.给孩子选择什么班呢? What应该多多益善还是追求精益求精呢?

4.特长班应该坚持学多久呢?how 特长班怎样学?

5.当家长与孩子发生争议时,听谁的?who 家长觉得孩子需要上某特长班,孩子却视为苦差事,这时特长班如何进展下去?

 

二.分析问题

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特长是指个人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其中,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特长不同于一般的兴趣,它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获得专长的技能和经验,这种技能或经验可能会发展成为职业或事业。这种技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心血来潮的即兴表演。

说特长离不开谈兴趣,下面我们来看看兴趣的发展过程:

蒙特梭利的理论之一是提出人的四大发展阶段:06岁人类精神的创造期即人格形成阶段;612岁文化的取得;1218岁社会人产生;1824岁找到自己的定位。与之相对应,我们把兴趣的发展过程分为:0-6岁 婴幼儿期:因敏感期变化的有趣阶段;6-12  少儿时期:宽泛复杂的乐趣阶段;13-15岁 初中:受心理生理的影响而情绪化波动,兴趣随思想变化而变;16-18岁高中:兴趣向志趣发展的阶段;20-24岁 大学:不断实践,发展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目标。青年期的社会人产生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把确定的职业兴趣发展成为职业,其他次要兴趣则成为自己业余时间的寄托和快乐之源。

特长与兴趣不同,兴趣很有趣,特长不一定;兴趣可以浅尝辄止,特长需要不懈追求的钻研精神;兴趣多变不稳定,特长是固定甚至唯一的。如果想发展某项特长,但并不感兴趣,也培养不起来兴趣来的话,这项特长要走下去会步履维艰。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从这点上看,特长便可理解为确定后不再改变的兴趣。

明确了兴趣与特长的关系,我们试分析下面这几个事例:

1.  4岁的女儿学弹钢琴  学画画

2.  10岁的儿子已学围棋五年

3.  15岁的儿子参加马拉松长跑获得名次

显而易见,第一个只能说以兴趣开始的学习,第二个可能会发展为特长,第三个孩子具备体育特长。兴趣班、特长班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小时候学着玩玩、开发智力、提升修养,这些都是从兴趣开始的目标;如果根据孩子在学习这些兴趣是持之以恒,孜孜以求,长期坚持,便可将之确定为长期的兴趣,这种目标就是特长的目标。

 

三.解决问题

1.when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否开发得越早越好?社会上存在不同的开发观念,家长有时不知如何取舍,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握住时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市面上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孩子的智力和兴趣一定要早早开发,否则,儿童大脑的发育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完成了,以后再开发就晚了,因此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按照某些理论,人类大脑应用的平均值仅仅为其容积的10%,因此有些人力图通过早期人为的刺激来进一步开发大脑的应用。有的家长相信这样的理论,早早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的是不漏掉任何一种可能开发出来的本事

每 个人生下来都具备许多天赋和潜能,都有可能在音乐、美术、语言、舞蹈、运动、棋艺、文学、生物、科技等等方面成才。但是我们不可能发展所有的天赋和潜能, 不可能成为什么都精通的全才,除非我们不睡觉了。实际上,即便我们不睡觉,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发所有的潜能。人的潜能也许是无限的,然而人的生命, 也就是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如果我们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开发才能上,势必会剥夺我们享受生活以及和亲友共享生命的时光,并且妨害我 们最基本的健康。一个长期严重缺乏睡眠和休养的人,生命质量能有多高?一个无亲无友、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暇欣赏鸟语花香的人,生命的意义又何在?

科 学家对大脑的研究证明,人类大脑会进行自然修剪,这种自然修剪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更加具体细致地运作生活、降低可塑性(和轻信度)、并抑制自动 性反射。人类的成长是分成阶段的,某些大脑的功用只是配备给某个具体的阶段,一旦那个阶段已经顺利度过,大脑会自动弃除这些功用。某项大脑功用比较发达, 就会占据其他功用的空间,比如我们大多数都是右撇子,那么控制左手功用的空间就会缩小,这不是什么坏事,而是有利于我们生存的好事。这种自然修剪在正常的 生活环境中就会完成,如果孩子缺失正常生活,没有我们常说的发呆犯傻的时间的话,那么大脑的自然修剪功能就会无用武之地,孩子就会被剥夺自我觉悟自我认识 的成长过程。
   
在前些年,当时国际上的所谓两霸对 峙,它们进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双方在教育上进行的改革措施,不约而同地是加大早期智力开发的力度。其理论界的代表人物,在前苏联是赞可夫,在 美国就是布鲁纳。竞争的结果,双方都在实践上认识到,任意提前并加大早期智力开发的力度,近期效果是好的,但长期效果是不利的。因为那样做,实际上是打乱 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程序。所以,都总结了教训。现在,国际教育理论界达成的共识是:人从出生到65岁之间,都是智力开发的有效时机。人们推崇的不再是早期教育决定论,而是终身教育。

有些技巧类的特长,年龄并不很重要,多大了开始学都行。就拿绘画来说,我不主张让孩子在八九岁之前练习素描等基本功,他即使40岁了想当画家都来得及。徐浩渊博士在美国曾经被一台灭火器砸到头上,大脑受了轻度损伤。医生为了她的康复,建议她去学钢琴。她那时候已经年近半百,也学得津津有味,弹得有声有色。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利普为了演好小提琴老师,40多岁勤学苦练了三个月的小提琴,就能跟大师级演奏师上台了。《断背山》的作者安妮·普罗是50岁才开始写作的。

可见,要开发儿童的潜能,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能操之过急。提 供适时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就会顺理成章地成长,就如同农民按农时播种一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婴幼儿时期,家长给孩子报的班,应该属于 兴趣班,目的很单一:只要宝宝短期内可以收获些许的快乐和能力就可以了。到了懂事的年龄,有了长性,家长可视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报特长班。需要注意的 是,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及时开发,会影响儿童智力正常的发展;而过度开发,也会对儿童的智力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超过了儿童可以承受的范围,实施掠夺性的开发,会伤害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家长学一点大脑发育知识,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来开发特长、兴趣和潜能,以免造成过犹不及或是物极必反

 

2. why学习特长的目的是什么?孩子需要学习特长吗?

现 在,中国高考制度中有一条特长加分的规则,这成为家长追捧特长班的主要目的。先不说制度的考虑是针对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是否科学严谨,单就一个孩子的一生 来讲,适合他成就他,让他一生自己感觉快乐,对社会有意义的才算好的。孩子确实有特长的,走这条路就适合;如果孩子没有特长硬要强拼,就适得其反。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成功,为孩子选择走特长的路, 这 种想法无可厚非,关键是对成功的理解有些偏颇。在专业领域取得技术、经验上的成就,是成功的一部分;一个人精神层面的道德、心里健康与否是成功的另一部 分。临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成年时期有精神疾病者很多源于童年不快乐的记忆,有的有暴力倾向,有的惧怕婚姻,有的有强迫症。这些患者大 多在童年期有过类似的不愉快经历。有时候我们认为小孩哭过就过去了,其实这种不快乐的体验已在潜意识中了。童年快乐的经历是成年快乐的保障,专家和教授建 议家长不要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来成就自己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梦。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我们熟知的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据说在他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便已会作曲了,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莫扎特毕其终生献给音乐事业。

再来看个中国的例子,中国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在他小学三年级时迷上了台球,丁爸爸看到小晖“爱台球胜过爱学校”,经常为了打台球旷课,于是丁爸爸郑重地问:小晖,你喜欢打台球吗?”“喜欢啊。” “如果让你一直打球,你能打好吗?”“能!小晖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好,爸爸就让你打球!从此丁爸爸开始为小晖的将来做出最重要的规划,学习苦练打球,以打球为一生的职业。丁俊晖15岁时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

从这两例子我们可以感悟到,孩子的特长需要伯乐来判定,如果孩子确实在某方面既是天才又肯吃苦,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创造专业的环境时,这种童年定终身的小概率大事件才可以实现。丁爸爸被采访时说:“丁俊晖是我的儿子,他的成长之路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适合,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世界冠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千万不要不切实际地去模仿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件事。”如果孩子有天赋没兴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如果孩子没天赋有兴趣,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磨练技能,慢慢培养。有了兴趣,再上特长班,特长班才会起到助力的作用。

特长学习与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环境,莫扎特的特长班学习是在家里由父亲进行的,丁俊晖的特长学习是丁爸爸带他去的各地的台球训练馆拜师练球。现在的孩子很幸福,社会上办的特长班基本包括了能想到的特长,特长班可以给孩子特长学习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孩子在某项技能的发展上提供可能的空间。但我们并不提倡童年定终身,如果伯乐、孩子、家长、环境有一方面不能确定,在婴幼儿时期确定特长,这种做法就会充满风险,也就是在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孩子最好的光阴浪费在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上,结果耽误了孩子全面发展。

 

3.what.给孩子选择什么班呢?目前的特长班可谓五花八门,应该多多益善还是追求精益求精呢?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七项智能,但是,这七项智能在具体人身上会表现出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这方面是特短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是特长。判断最发达智慧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慧是强势智慧的孩子比较爱说话;空间智慧是强势智慧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人际交往智慧是强势智慧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肢体动作智慧是强势智慧的孩子坐不住、爱打闹。这些特殊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孩子们在向老师向家长表示他们的希望所在。

家长要学会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人的性格可分为四种:力量型(外向,以任务为中心)、活泼型(外向,以人为中心)、辅助型(内向,以人为中心)、思考型(内向,以任务为中心)。每种性格没有优劣之分,但智慧倾向各不相同:

力量型:从不满足现状,他们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和更好的主意和方法。内部的力量在驱使他们去前进和成长,去行动和迈进。他们在各个领域都能成为出色的制作者、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能成为伟大的教练和军官,能成为优秀的警察和政治领袖,牧师和企业家,也可以成为狡猾的罪犯。

活 泼型:活泼型性格的人善于一对一说话,在众人面前则更加出色。无论有没有准备,他们都出口成章。他们的观点是:“张开你的嘴巴,肯定有话可说的。”他们在 需要口才的职业中都做得非常出色。他们可以是优秀的演说者、播音员、激励演讲人、解说员、传教士、拍卖商、丑角,就看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诚实 了。

辅助型:典型的辅助型性格的人可以成为出色的外交家,教师,护士,会计师,秘书等。他们天生有本领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喜欢帮助他人。

思考型:思考型性格的人智力水平很高,善于分析,谨慎,追求完美,执着坚持,他们可以成为出色的教授,优秀的发明家、研究者,音乐家、哲学家。

观察孩子兴趣和智慧倾向的重要途径,是多和孩子在一起,即在无人指导下,看他在做些什么。当孩子看到别人做某件事时,他心里会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当他完成一件事时他是否会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感;他在做某类事情时非常快,无师自通,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当他做某类事情时,他不是一步一步去做,而是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这也是一个信号。

把 握孩子的特质,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技能进行学习,孩子好学,孩子愿意学,特长才能走远走好。比如,三年级的孩子,写完作业就喜欢拼装玩具玩,有的家长的态 度:这么大了还玩小时的玩具,没出息。说着抢下玩具扔到垃圾筒;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思考型的特质在增强,采取这样的态度:儿子,你长大了,拼玩具能够边动 脑边动手,爸爸看到机器人特长班里教拼装机器人,你想挑战吗?儿子欣喜若狂,顺理成章的报了机器人科技特长班。有这样一个小姑娘,每天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 抱她的娃娃,琢磨着给她的娃娃做衣服换衣服。小姑娘的妈妈不断地高声呵斥进行阻止不但没有让孩子高兴地坐到桌前写作业,反而觉得孩子变本加厉地叛逆起来, 在学习上和妈妈较劲,竞敢不写作业来气妈妈。如果这位妈妈,能看到姑娘天生温和的辅助型的性格,知道她喜欢缓慢渐近平静安全的环境,和姑娘说:孩子,你需 要足够的时间把娃娃的衣服设计好吗?需要妈妈来帮忙吗?我们用一个小时做好怎么样?一个半也可以。休息一会,再完成作业,可以吗?孩子听到妈妈给她足够的 时间,会非常开心适应变化。

我 的一位大学老师讲过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与其用一生做无数件事,不如用一生只做一件事。套用雷锋名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报 特长班是否多多益善上,我想说: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某个特长中去。到底是什么特长呢?瞪眼睛想不出来,这得需要家长掌握观察方法,更新观念,跟上时 代,多看些人特传记,从孩子的行为中能做些基本的判断。

 

4.how特长班应该坚持学多久呢?how 特长怎样学?坚持就是胜利?坚持 无所谓。

在 特长班学习只是学习特长的一种方法,特长班提供的环境与技能教育水平不一定就是孩子能适应的,不一定孩子就需要,还有很多更灵活的学习方法:比如增强体育 特长可以每天坚持长跑;学习组装可以买书自学自己练习;请家教可以,在网络上找资源也可以。一种方法疲劳时,可劳逸结合,可与其他方法换用,要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可盲目攀比。总之,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兴趣、特长和梦想。比尔盖茨的父亲说:“让孩子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梦想。抚养孩子应当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手。”一定要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自我成长的空间。因为梦想愿与自由同飞。

记得有位同事,小学到高中学弹古筝10年, 获得无数比赛证书,以此特长考入艺术院校,整个过程她非常享受。但毕业后,她竟放弃艺术专业,选择了毫不相关的物流职业。她说,我爸爸在物流行业做,找工 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外贸的氛围。事实上她干了半年就成为部门的骨干。也许,你在为她的专业惋惜,你再听我继续讲:每年单位春节会演,她的古筝弹奏 总是赢得雷鸣般的掌声。业余时间,单位同事口口相传,许多家长慕名带着孩子去她家学琴。是的,我们都羡慕她,她的人生就像她的古典装束一样优雅。学特长, 要坚持到什么时候?孩子会给你答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孩子:人生可以一条路,也可以两条路,但记得一旦确定,就没有时间隧道的回头路。

比尔。盖茨为了自己的计算机梦离开了哈佛 蔡志忠15岁退学受邀到台北一家漫画出版社集英社专职画漫画,爱打架的马云无礼地用英语和不识字的爸爸吵架;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他们当时的选择是另类的是执著的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你是这些孩子的父母你会怎样看待他们的特长发展呢?你会象老盖茨那样平静地与孩子探讨适合孩子的道路吗,”你会象蔡志忠的爸爸那样淡定吗?“有工作了吗,那就去吧。” 你会象马云的爸爸一样面对孩子的无礼,不但没生气,反而大笑着激激活了马云的英语特长吗?学习特长的过程中,家长怎样引导?孩子怎样追求?这需要家长放下的智慧、引领的能力、无私的爱心,学习家庭教育吧,至少他会缩短我们家长摸索的过程,减少我们无知的失误。

哈佛大学校长说,他们招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孩子过去有多么辉煌,而是考察他未来能够为哈佛以及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各种特长证明,比赛证书只能证明你的曾经,了解你只要看你每时每刻在做什么,所做的结果投影到社会即是你的价值和意义。

 

5.who

家长要想做孩子成才的引路人,要避免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意见强加到孩子身上。因为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这个那个,选择的科目其实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做,如果刚好孩子的兴趣方向和家长一样就皆大欢喜了,如果孩子并不适合学这个,那就浪费了孩子的发展时期,效果适得其反。

有 时家长和教师一看到孩子在玩什么可笑的、错误的游戏时,立即阻止孩子。其实从辩证的角度看,什么事情都有利弊两个面,且一定条件下利弊可以实现转化。我们 在保护儿童的特长取向时,首先分析一下利弊两个方面,注重激发特长中有益部分,把特长引导到有利于身心健康、道德纪律、积极阳光的一面,而不是简单地禁止 和全盘否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珍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一个不字,也许就会使世界上少了一位科学家、探险家、艺术家。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对所有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引导的双手。 想一想,你的观察细致吗?到位吗?你或许只期望看见孩子合你心意的表现,却因此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自我。如果家长不具备慧眼识英雄的能力,往往会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在孩子头上,反而扼杀了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你不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孩子也不会做你喜欢、你让他做的事情,结果你的教育理想无法实现,你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是北京166中学的一位历史老师。她曾尝试过,请爱写的孩子创建了他们自己的杂志《天窗》;请爱说话的孩子主持班里的午间论坛;请爱玩游戏的孩子讲游戏中的历史。这么做,只是给他提供一个适合他的场合,使他们的所长有一个得以释放的空间,在释放中引导他们。“孩子不是简单的知识储藏器,学校不等同于知识组装场,老师不是知识部件安装工。在我们这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一个人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育人目标,具有着最深厚的人文性。

记得一位作者于家庭教育网上提出:引导教育要遵守的三个原则1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2答案不在父母那里,而在孩子身上。3父母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找出答案。这几个原则的中心意思是说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促成孩子自己悟出答案的过程。在兴趣、特长发展、职业规划过程中,孩子是主体,是自己的主宰。假想孩子在河边,特长、职业在河对岸,父母要做的是牵引孩子走上通往对对岸的桥梁,去达到他向往的彼岸。

我们学习家庭教育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找到孩子愿意听的方式。只有孩子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才会产生前行的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特长出发,帮助孩子预见他的前途,领会未来职业与眼下教育的关系,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我摘抄我喜欢的一本书《积极性格分析》里的一段文字,与大家共享:

 每 个孩子的生活都充满他未来发展方向的线索和征兆。那些懂得因势利导的父母会谨记这些线索和征兆,并仔细分析他们。我们应该珍视每个孩子身上的对未来生活的 种种暗示。而避免在无意之中阻碍他们的发展,我们应帮相他们完成自己的天命。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在孩子们的智慧面前,我们要谦虚,而不应该对他们要 做的事情指手画脚。我们应当相信,他们需要发现的奥秘,应该是在他们自己身上寻找,而不是在我们身上寻找。”

(摘自:欧·康纳·伊丽莎白《第八日的创造》)

 

最后总结几个字送给大家:特长特短细分析,辩证引导观念立,快乐意义多支持,幸福人生会有时。

 

 

 

 

 

我不是没有特长

从小学的时候起,

我总觉得以后不会有多大的出息.

因为,

小时候我爸问我,

有没有特长

我说没有,

小时候还不觉得这有什么重要的.

到了初中,

我爸依然问我同样的问题.

我还是说没有.

他那个时候就告诉我.

人没有一点特长,就像每个动物失去了它的本能一样.

将在这个环境下无法生存,

甚至被别的动物残害.

那个时候还未懂事的我,

还是毫不在乎这句话.

但对这句问话.

我直到现在,现在都没有忘.

甚至在失败,落魄的时候会想到这句话.

会问自己,我真的是那种没有本能的动物吗?

苦恼一直到高中,

高二了,我爸又问了第三次这样的问题.

我不语.

他叫我去学艺术,画画.

当然,那个时候只是为了应付高考罢了.

不过,因为高二奶奶的离去.

不懂事的我,变得很叛逆.

几乎天天逃课.

没有去画室.

但是我学的不差.至少我觉得是这样,

学了两个月就敢画头像.

别人都还在画石膏,

遗憾的是,我觉得画画对以后没有很大的用.

说白了就是赚不了钱.每个艺术家都是在死后才有价值,

我最懒得当那种人,而且就算那时候我读了艺术系我也知道.

艺术系的校风,都是以攀比为主.自然搞艺术嘛!穿的要好,穿的要跟别人不一样.

搞得比别人要美,要帅.才能显示出艺术家的气质.呵呵 可笑可笑.

所以对于艺术,没有兴趣.但我对它本身不是没兴趣.问题是赚不了大钱.

做个设计师?拿高薪?一辈子吗?

 

我能理解那个时候我放弃学画画对父母有多大的打击.

但我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说,

因为我知道在那个年龄的我,

是说什么都不能说服父母的.

..

到了高三了,

这次却没有让父母失望.

爸爸又给了我机会,

让我去学跆拳道.

,运气还真好.

短短的两个月不到,

既然考上了大学.

全班倒数第一  天天睡觉的我,

既然考上了大学.

还帮学校打了省级,国家级,国际级比赛,

都拿到了第一.

..

终于,

到了大学.

能拿这个讲事了,

心中的那个疑问还在徘徊.

在问自己,

我的特长是什么.

跆拳道.

..

 到了大二,

当我确定了人生方向之后.

我觉得我不应该在拿跆拳道这三个字当挡箭牌了,

毕竟它在我生命中只是一种通行证.

而不是我以后踏上社会这个战场上最利刃的武器,

因此,还是在记得父亲那句话..你有没有特长?

很糟糕,

我又消失我的特长了!

正当我在为这个阴影所叹息的时候.

突然心灵之门打开了,

后来我终于懂了.

 

原来..

在我小学的时候就有同龄人没有的特长.

那就是,善于交友.

对现在的我来讲,叫建立人脉.

我仔细算了算.我从小到大,和同学朋友争论吵架或打架到现在都没超过5.

(不包括我帮朋友打架)

而且.在好友圈里是个慢热型,但之后大家了解我了都会围着我传的那种.

在朋友堆里还是有一定的说服能力的.

而且那个时候就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团结.

团队的力量才是最厉害的,

这种能力,我们称为优点,

而我把这个优点加工,

要把它转换成特长.

这样对我以后做销售是很有利的先决条件,

呵呵,有时候我自信的都认为.

我是天生的Marketing.

 

我也深刻体会到了.

原来特长,不只是指人要学会一种人以外的技能,功夫.

其实,讲人的本能升级.也是一种特长.

这个道理当然我相信大家都懂的啦,

然而以前的我,却理解错了这个意思.

庆幸的是,我已经突破了这层阴霾.

,!

将本能升级!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